珍
近年来我国PVC产能和产量迅猛增长。PVC产量及加工量的快速增长,刺激和拉动了国内增塑剂的消费增长,目前国内PVC装置建设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但是总体上看国内PVC产量增长速度将在2008年达到顶峰,2008年之后国内PVC产量及加工量增长速度将开始放缓,预计2010年后增长速度放缓会更为明显,因此增塑剂的需求量增长也将随之放缓。在RoHS、WEEE双指令的影响下,增塑剂工业的产品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化,环保型增塑剂环氧大豆油的产量已由2003年的4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24万吨/年,DINP由5万吨提高到14万吨/年,柠檬酸酯类和偏苯三酯类的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我们应重点发展柠檬酸酯类、植物油基、聚合物型、环己烷二酯系列增塑剂和离子液体等无毒环保型增塑剂。目前我国增塑剂生产企业有130多家,2008年国内生产能力约2600kt/a。更详细的了解参考中国塑料回收网,可以得到的行业信息。1、增塑剂 (tk'aiz_l= 1.1概况 4&r K]v$s5 增塑剂是塑料加工用助剂中产能和消费量最大的品种,其产量约占塑料助剂的60%,主要用于软质聚氯乙烯制品,消耗量约占其总量的85%,还用于聚乙酸乙烯酯等乙烯基树脂、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酰胺等。增塑剂的作用是使聚合物软化、增加柔韧性,并降低熔体温度,便于成型加工的一种助剂,它通常是一种不易挥发的高沸点液体有机化合物,少数是低熔点固体。增塑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邻苯二甲酸酯类、间苯二甲酸酯类、对苯二甲酸酯类、己二酸酯类、癸二酸酯类、磷酸酯类、硬脂酸酯类、月桂酸酯类、柠檬酸酯类、油酸酯类、偏苯三酸酯类、环氧类衍生物、磺酸类衍生物、马来酸酯类、富马酸酯类、衣康酸酯类、多元醇衍生物、含氯增塑剂、聚合型增塑剂等。 xMLp# 2007年的产能为250万吨/年,产量为115万吨,消费量达150万吨,进口41万吨,出口仅2.3万吨。进口量较2006年同期减少4.6%,其中DOP270760.7吨,较2006年同期减少0.3%;DBP进口110.179吨,较2006年同期减少88.9%;DINP及DIDP进口94623.56吨,较去年增加了24.7%。由此可见,除DINP、DIDP外,增塑剂的产、销和消费量全面下滑[9,10]。 iv>uk]/w 目前我国增塑剂市场消费结构大致为:革制品占17.5%,泡沫制品占9%,薄膜制品占35%,鞋类占18%,电线电缆占7.5%,其它制品占13%。 `>/bACi- 20万吨/年装置以上的企业有3家,10万—20万吨/年装置的企业有4家,5--10万吨/年装置的企业有6家,1--5万吨/年装置的企业有10家,今后几年,一些规模较少、设备、工艺落后的企业还会转产或倒闭,产能更加集中,但增长的幅度会逐渐变小,估计到2010年,随着PVC树脂的供过于求,增塑剂的消费量也会下降,最高的产能约为260万吨/年。2008年产能和消费量增长幅度开始减小,产量则以5%-10%的速度增长。RoHS、WEEE双指令的影响下,增塑剂工业的产品结构已开始发生变化,环保型增塑剂环氧大豆油的产量已由2003年的4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24万吨/年,DINP由5万吨提高到14万吨/年,柠檬酸酯类和偏苯三酯类的产量也有大幅度提高。我们应重点发展柠檬酸酯类、植物油基、聚合物型、环己烷二酯系列增塑剂和离子液体等无毒环保型增塑剂。 8p(~iNu9%i 1.2行业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 K#('#ya (1)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像脱缰的野马,涨幅高达50%,拉动下游化工原料价格的攀升,挤压了增塑剂下游产品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原材料丁、辛醇价格高于DOP价格,使行业步履维艰。 NH=3'g;J3 (2)欧盟出台限制邻苯类增塑剂在包装、医疗、玩具等制品中的使用以及环保法案的实施,造成我国塑料制品出口受限,出口量大幅度降低,影响了市场对DOP等邻苯类增塑剂的需求量。 ,Ina!@gW* (3)我国出台降低出口退税政策及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严重打击了下游加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SI-eH (4)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但挤占了增塑剂的市场消费量,而且极大的扰乱了市场秩序。 E,d}g>'5;p (5)增塑剂进口量和在华外资企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一半,严重冲击了国内市场。 1^ju JF` (6)国家出台节能减排政策,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加之能源涨价,运力紧张,以及国家对化学危险品的生产、运输整顿,均对行业发展产生了一些定的负面影响。 do:so[c.~ (7)行业内部缺乏沟通与合作,抢购材料、打压价格,无序竞争现象严重。 $~ $0k| 上述原因造成市场需求降低,生产能力大量闲置,行业效益低下。增塑剂行业受制两头,一方面原料供应紧张,,而另一方面产品销售困难,行业生产厂家开开停停,行业开工率不足50%,使成本大幅度上升,可以说2007年是增塑剂行业感到压力最大的一年[10]。 U}?< O 从整个宏观形势和市场态势来看,2008年形势更不容乐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会进一步加力,增塑剂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增塑剂市场的长期低迷,也将拖累苯酐市场。 )~ ?x 1.3行业发展的重点课题 %e}f:-N 1.3.1加快酯化催化剂研发步伐 af#x61h1 REACH法规也会考验增塑剂的质量,由于我国增塑剂的合成工艺落后,重金属含量较高,很难通得过上述指令、法规,因而将会对出口产品受到影响。应加快开发催化效率高、排污少、废水易处理的工艺,以进一步提高增塑剂产品质量、改善工业生产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此,今后要采用新的酯化催化体系,例如固体超强酸、稀土固体催化剂、固载杂多酸固化催化体系或其它固体酸催化剂。 G k+4'Z:R 1.3.2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 i"Ljg1M 我国增塑剂的产品结构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比例高达80%,氯化石蜡约占11%,其它增塑剂仅9%,应予以调整。由于大豆油价格和原料来源稳定,产品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一些小企业纷纷上马,但质量参差不一;我国偏苯三酸酯资源丰富,生产工艺成熟,偏苯三酸酯适用于耐高温(105℃)电缆料,有望得到较快发展,;对苯二甲酸、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己有多家企业具备生产能力,但因价格因素而迟迟得不到发展,应该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E %\ 对偏苯三酸酯类、柠檬酸酯类、聚酯类、环氧大豆油、对苯二甲酯类等无毒、环保增塑剂的研究和生产,应该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8H<F9lA 1.3.3开发功能性增塑剂 .W%LeIV 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是一种防潮增塑剂,可使塑料表面收缩致密,起到防潮和防止增塑剂挥发的作用,该产品国内已有小规模生产,应改进工艺、扩大生产,满足国内需求;癸二酸二己酯为低挥发度耐寒增塑剂,具有无毒、透明、粘度低等优点,常用于农膜、电线电缆、人造革及冷冻包装材料,目前的酯化工艺对环境污染大,产品中杂质多,影响产品质量,应改变催化体系,提高产品质量。 W6os/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