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研究生收费,人们不会太感意外。对普通大中专学生的收费已有些时日,研究生收费自然也有了“大势所趋”的意味。不过,把“教育”和“收费”相联系,难免会触动人们 敏感的神经,教育部门也是小心翼翼———在今年5月,针对研究生收费的媒体报道,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表示,“这不是一个全面收费的改革,更不是一个全面自费的改革”。 按教育部的方案,这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就是把一些自费研究生(所谓自筹经费或者定向培养的学生)收费做进一步的规范,按照研究生成本分担制度,减少自费研究生收费的人数和钱数。但是,将要试点的9所高校好像不仅仅局限于自费生,“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博士)由国家培养和自筹经费并行改为资助制,即取消国家计划,所有研究生都要交费”。 是教育部的政策有变,还是高校误读了有关政策?这样的疑问有待教育部门作出权威的解释。 但是,无论怎么说,研究生教育非义务教育,实行收费是可以理解的,普通大中专学生的收费已经实行多年,更加精英化的研究生教育没有理由让国家包办,尤其是在教育资源依然紧张的情况下。不过,未来的研究生收费会循着怎样的原则进行,有几个愿景不妨提出,供决策者参考。 一是收费的标准。研究生教育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这是基本原则。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先弄清“教育成本”到底是多少。按说,教育成本包括老师的工资,学校日常运转的水、电、气,以及硬件设施的修建投资…… 然而,中国不少大学机构臃肿、冗员严重,无形中加大了教育成本。多年研究教育问题的熊丙奇教授表示,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评估与分摊体系均存在问题,“高校教育成本”如何计算,仍然没有清晰的标准,也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据新华社报道)。没有一个对成本的科学统计,怎么让研究生来分担? “估算”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研究生的收费重蹈普通大学生高收费的覆辙。所以,借助研究生收费的“东风”,不妨对高校的成本进行全面的核算,得出令人信服的数据,再根据比例确定研究生的收费标准,不要弄成一笔糊涂账。 二是研究生的质量。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研究工作来学习的学生,研究生的培养必然要加重科学研究的成分。不过,实行收费制度之后,研究生必然会以一个经济人的角色来算计“投入”和“产出”的收益,一些没有经济效益的基础性研究项目很可能被放弃。如何处理好“经济”和“研究”的关系,也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三是尽量避免出现“贫困研究生”。有关试点高校均表示,如果实行全面收费,学校将会完善“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贫困学生不会因此被拒之门外。这种信誓旦旦的承诺,在高校录取普通大学生的时候早已听过多次,我们也承认资助体系的巨大作用,但是否真能保证贫困研究生都入学?但愿将来不要再出现研究生上不起学的现象。 四是研究生收费能否给义务教育带来福音。因为个人自费,原来国家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部分钱省了下来,正好可以弥补义务教育的不足,尤其是教育落后的农村和边远地区。高校不能因此而“锦上添花”,那些急需义务教育资金的地方正好可以“雪中送炭”。建议调整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的同时,也相应调整义务教育投入的政策,从而加快实现教育的公平。参考资料:www.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