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请问,考博士有没有年龄限制。

惊唇劫
韩国版
有的,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已获得硕士学位(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需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须是国家统招硕士生,且最迟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满足同等学力报考条件的其他人员(注:单证的专业学位考生报考须在报名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报考医学专业学位者,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3、身体健康;报考博士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五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扩展资料:报考博士注意事项1、目标明确。确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确定报考学校和导师,不要再对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考博虽然不意味着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对于非名校毕业的硕士来说,考个名校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不要同时准备两所学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2、复习时间六个月以上。能拿到硕士学位再考博的,都差不到哪儿去,想要超越对手,时间是一个宝贵的因素。复习时间越长,对考试内容的熟悉程度必然越深。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复习很短时间就能考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3、复习方法正确。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导师出题也不是随便出题的,会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所以信息很重要,在这方面,外校学生一般会吃大亏,因为有些课程的题目是该校的特色题,且不谈题目你没看到过,就算是题目提前给你,你翻遍书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有些题看起来并不难,但是答题很难,想答高分,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就必须按老师的思路答题,答案要符合老师的思维,让老师有给你分的机会。如果说考博有什么捷径的话,遇到一位已经考上的博士亲自辅导是最有效的办法。4、导师关系处理恰当,否则你面试、调剂时可能会有麻烦。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技能与导师的项目很对口,或者你在什么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那他会同意你报考。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导师招学生最根本的衡量准则是你的考分,你成绩不靠前,导师也很难帮你。5、经济上要有一定的支撑。包括人际关系费用,找该校的对口复习资料费用,报辅导班的费用,考试费等等,该花的最好不要省,只要是对考博成功有利的。因为这些钱对于博士生出来后的待遇来说太微不足道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考博

正常情况下读完博士应该是几岁?

周章
风骨
正常情况下读完博士应该是在29岁左右。从7岁开始读一年级,3433616164小学要读6年,初中要读3年,高中要读3年,大学要读4年,硕士要读3年,博士要读3年,那么读完博士之后的年纪是7+6+3+3+4+3+3=29岁。扩展资料:博士与博士后博士是最高学位,就是说可以作为学生得到的最高水准(有些国家博士生也是工作职位,如德国)。博士后,又称博士后研究员,指那些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大学或科研机构中有限期地专门从事相关研究或深造的人,博士后不是学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指经批准并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注册,在流动站或工作站里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人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其一、“博士后”表明的是一种经历。博士是最高学位,不能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不能再授予其它任何名义的学位称号,同时“博士后”也不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其二、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而这种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探索、开拓、创新性质。其三、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而不再是学生。他们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要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计算工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享受同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各种待遇。其四、对设站单位来讲,博士后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员,不列入正式编制,工作期满后必须流动出站,在其获得固定工作岗位前,实际上处于流动状态。

读完博士一般多少岁?

天刑
东方红
纠正几个错误:1. PhD不是读书,而是工作。2. 少有5年的,一般是6年。3. 当你读博士的时候,就不会内想年龄的问容题,学校环境多好,等你想发文章了,就不会想早点毕业了。我现在在美国PhD,每年学校发的钱够我跟我老婆生活,PhD是一个工作,从学生到教授的过渡期。

读到博士最少几岁?

贝索罗
抗旱曲
硕博连读最快4年半。 自己算下什么时候开始读研。然后最快4年半后博士毕业。直博时间上也差不多。 满意请采纳!

博士招生有年龄要求吗

大喘气
万民苦之
具体要看考的专业有没有年龄限制,一般国家是规定最高年龄四十五周岁,报考回委托的博答士生无年龄要求。博士招生要求每个学校可能会不同,但年龄一般没有明确要求。不过考博主要看导师的,考博前都是要先联系导师的,导师想要招你,你才能去报名。目前我国越来越注重在职教育,很多院校也开设了在职研究生和在职博士课程,很多在职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开始报考在职博士。拓展资料博士是标志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的学位,是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历,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

一般读完博士多少岁了

段子
安全期
一般专业 7+12(小初高)+ 4+3+3 (本硕博) 29岁医学类 多一年 :30岁吧希望能帮到您

硕士和博士大多几岁毕业

事而无传
默剧团
一般情况下,硕士26岁毕业,博士29岁毕业。正常情况下来说,不考虑留级等特殊因素的话,小学要读6年,初中要读3年,高中要读3年,大学要读4年,硕士要读3年,博士要读3年,假如7岁上小学一年级,那么读完硕士的年纪是7+6+3+3+4+3=26岁,读完博士的年纪是7+6+3+3+4+3+3=29岁。扩展资料: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同样也可用来称呼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主要通过拥有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拥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举办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来进行招生。在国外特指获得过博士学位的人,把博士生也称为某某博士。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三级学位中,博士学位是最高的一级。1983年5月27日,我国首批18位博士诞生。1983年10月19日,我国首次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我国的学位制度全面趋于完善、成熟。硕士课程通常安排在学士之后,一般而言硕士课程需要2-3年的时间,但根据国家及科系不同,有的硕士只要一年就能取得,有的则需要三至四年。招收与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单位既有拥有硕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有拥有培养研究生资格的相关科研机构。有的国家采取学士、硕士一贯制的学制,例如德国、奥地利,而实施英美学制的国家中,也有不少开办一贯学制,缩短学生从高中毕业后至硕士之间的时程。有些硕士课程如MBA等,除了学士资格外,通常还会要求若干年的工作经验。在大部分的国家,硕士是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门槛。

哪些人不能读博士

给母亲
骷髅头
1、高智商的人不适合读博士。首先声明,这不是对博士生一族的贬低,希望不要因此而得出“傻博士”的推论。一般来说,能读到博士的人,并不是说明他在智商上胜过周围的人,而是说明他是最适合长期学习的人,也是最勤奋刻苦的一类读书人,这一点恰恰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毕竟具备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这样的人。总体上,能读博士的人,只要具备一般的智商水平即可,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里的博士生,也只需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商。大部分高智商的人,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去公司工作,就是出国了,很少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既然这是群体行为,肯定有其合理性,对于高智商者,不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2、高估博士学位价值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有钱、有车、有房,谁都想,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实现。如果指望一个博士学位就能换来“腰缠万贯”,那就算是打错了算盘,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人生短暂,上错了船可就不好玩了,俗话说“贼船好上难下”,这个道理应该懂得的。博士毕业,进高校教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高校待遇好,而是情非得已。在今天的中国,有几个公司需要博士?要博士就要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但是,有几个公司能提供这样的空间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呢?小公司用不起也没必要用,大公司要用也不多。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不是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吗?不错,登记注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公司已经为数不少,但是,有几家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说,大都是外国专利技术的代理收费者。就算有几家堪称“民族骄傲”的名企,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博士群体而言,也是“僧多粥少”,不想饿死,除了进高校,别无他路。高校工作相对稳定轻松,但是薪水却和大公司有天壤之别。加上现在已经没有分房制度,房价又天天涨,博士刚毕业又没有什么积蓄,收入又低,还得面临组建家庭的艰巨任务,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感叹:如果当初不读博士,恐怕现在已经是“五子登科”了吧。是啊,看看身边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哪个不比自己境遇好呢? 3、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不适合”,而不是“不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前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言人不就阐述了他的“教育消费论”吗?为什么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不适合读博士呢?我并没有对普通百姓的歧视(我也是贫农家庭出身),而是就事论事。我并不想剥夺任何人受博士教育的权利,只是想指出,享受这种权利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当一个人读到博士时,如果不是已经工作几年,正常年龄应该在26岁左右,博士毕业就应该在3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开始渐渐需要子女供养的时候,尤其对于家庭贫困的人,一般都是父母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平时都是省吃俭用,有个头疼脑热的病,都是能挺则挺,不打针不吃药,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供子女上学,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有出息,尽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读博士期间,虽然可以自食其力,不靠父母,但是很少能再多些钱给父母用的。日盼夜盘,好不容易盼到博士毕业,可是又马上面临买房成家,这笔花费不小,没有三四年的积蓄,连房子的首付都解决不了。这时候,还指望能给父母多少钱呢?就算给父母钱,眼看着子女还没有安定下来,做父母的能舍得花吗?到最后,还不是一分一分攒着给子女用。做子女的,孝道都没尽到,还读那么高的书有甚用。 4、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又跳了一个,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已经跳了一个”,似乎,很多校园里生活的人对“跳楼”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一次又一次“跳楼”事件对神经的反复刺激已经降低了人们对它的敏感度。除了一句“太可惜了”,还能多说些什么呢?面对现实生活巨大压力,生活下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一死以求解脱,虽然辜负了亲人,却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想读博士的人,思想的确准备好了吗?做学术,就要忍受寂寞,狭小的交际圈再也不能带给你大学的浪漫生活;身份更是尴尬,既不能当自己是老师,在老师的眼里你永远是学生,也不能当自己是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你就是老师,是大人了。如果读博士之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要做好四年继续光棍的准备,根据经验,在读博士期间找到对象的概率不大,基本可以死了这条心。没有那生命的另一半,你能承受住极大的生理压抑吗?如果自己可以解决,上帝还造出和你异性的人做什么。每当和自己的老同学聚会时,看着人家又是购房又是买车,有的都已经当爹当妈了,你还在读博士,你看着能不眼红心热吗?由嫉妒心产生的强烈压抑感,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体验。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论文迟迟不发,你不急谁还帮你急啊。 5、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前文已经讲过,读博士的最后出路大都是留高校。读博士的人反对教育产业化,那就是拿绳子勒自己的脖子,断自己的后路,砸自己的饭碗。谁都可以喊反对教育产业化,就是读博士的人不能够喊,你如果反对教育产业化,那以后你的工资怎么涨,你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怎么盖,你的小汽车还要不要,你以为这些钱从哪里来啊,看看国家每年的教育财政的那点投入,再看看各个高校的大肆扩张建设和高校学费疯狂暴涨,难道你还看不出端倪吗?

不适合读博士,为什么还要读博士

哀悼人
煤气灯
读博的风险无须赘述、学术之路往往寂寞、无聊、多多少少有点不食人间烟火,还要背上嫁不出去的标签。3361326361和朋友说起我要念博士的打算,得到的评价大同小异,“女博士”、“灭绝师太”,或者惊讶,觉得没有必要。除了Co gia,和几个朋友格外支持我还和我兴致勃勃讨论起博士以后的生活之外,其他的朋友大多是报以诧异。其实哪怕现在,我对我的决定不是不存怀疑,我甚至自己纠结的很。但这些风险我都十分清楚,甚至因为翻来覆去的想着这件事情,我对这些风险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第二个学期结束写论文的时候,我真正的开始想读博士,回头看看自己学过的东西,很有兴趣,很有成就感,写论文也更加的得心应手,我开始反着想,我不想读博士的原因是什么。大概是我舍不得放弃另一种可能的、或许更加安逸的生活。大一大二的时候我经常奔走于学生会、那个时候我想我大概以后会是一个白领,坐在办公室里,也许生活会忙得不可开交,但始终在自己熟悉的安全圈内,有几个吃吃喝喝的朋友,能名正言顺的纸醉金迷的霓虹之下迷失自己。或许再找个不错的男朋友,过上小日子,过着不自由但却逍遥的日子。我本科读的学校外语见长,是一个风气颇为浮躁的学校,没有太多的学术氛围这样的生活确实吸引人,可是人生确实要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我们否定一条路,总会失去一些曾经触手可及的东西。但我确实处在一个做选择的年龄、在我22岁的最后三个月内我要做出这样的一个选择。我选择的过程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我正在拍一部名为《选择》的纪录片,曾经为主角的选定颇为头疼,现在想想我倒是非常适合的角色。我妈妈常常和我说起在爱丁堡念哲学硕博连读的一个女生,只与她有过一面之缘、发过几次信息,她波澜不惊的样子令我印象深刻。想来自己那么纠结,无外乎不够坚定。  我真正下定念博士的决心是我父母想让我去大学做行政工作。父母永远会给你做最好的选择,无外乎轻松、待遇好、有编制、寒暑假。这看似没有什么不好的,却让我有点愤怒、十分失落。想想当初的想法,心比天高,自负聪明,也算活得明白,总有无数的想法急于付诸实践。到现在,我还是有很多的想法,野心勃勃的想要做这做那,而学术是唯一能让我实现这些想法的东西。我想我要努力,为的不是财、不是权、更不是一个安稳的生活,我想要自由,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名正言顺的做。我想要的自由,无非是一个舞台,让我游刃有余。我想要的自由,不外乎是对我曾经努力、纠结的回报,因为心中的坚持,我没有选择一条更好走的路,我没有对我的论文敷衍了事,我选择去偏远地方做调研。好像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要念博士,我经历了,出来了,断然没有回到那个安全的地方的道理。也许我像我爸,我骨子里是清高的。我把这些想法和父母说了,他们也支持我继续念下去。我开始陆陆续续的和别人说我要念博士的想法,我需要的不是支持、甚至不是理解、我愿意他们提点我我可能遇见的悲剧。不过,我做的并不是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我生性是一个爱多想的人。  兴趣固然很重要,但绝对不是选择的全部。有人和我说,做喜欢的事情不会觉得累,兴趣最重要。这样的想法很对,但是很天真。我对我做的事情很有兴趣、我会早早的找好资料、我会把书翻来覆去读很多遍、我会弄到凌晨三四点也不想去睡觉。可是事实没那么简单,兴趣不能帮我做决定,帮我做决定的一定是我知道了就算有一天我手头的工作变得枯燥乏味、当初的兴趣变成了无趣、我仍然能坚持下去的决心。我喜欢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我甚至喜欢我目前为止做的每个决定,可是喜欢的意义不那么简单,还得喜欢我这个决定所带来的不安与折磨。选择的是一条路,不是一件事,“喜欢”不能让我选择这条路,因为我的世界并不只有我,还有父母、朋友、可能在未来某时某地出现的爱人。还有世人的眼光,就算想忽略、就算不知道无须在意,他们也会如影随形,让人无法忽视。我有兴趣、我“喜欢”,这并不是我选择的原因。每当人问起我为什么要如是如是,我总会说,我喜欢,我乐意,这好像是最正当的理由,在当今这个个人主义膨胀的社会里。可是我没有说起、我懒得说起、我不知从何说起的原因是我做选择的更大的部分。  我不可能凭借着这样一种冲动的勇气走下去。我去询问别人的意见。我在这边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M是其中之一,是我人生的导师,每次和她聊天都颇有所得。她认为我太年轻了不适合念博士,不够成熟也缺少经验。她说念博士需要很强大,在她念博士的7年中,发生了许多变故,她曾两次想放弃,甚至一度需要吃抑郁症的药。而在博士学生中,有不少也放弃。我才了解,就算想得再多,现实也不可预料。M很有才华、我自认为不会比她更强大,那我缺少的是什么呢,大概是岁月带给我的经验和沉淀。我认认真真的考虑她的建议,开始找相关的工作。M说,要是她22岁,单身、没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她就到处去游学,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她现在在博士最后一年,在英国已经成家。而我22岁,我身上有很多种可能,我被各种信息狂轰烂咋,而在此我要做出选择。我选择读博士,无论是先工作积累经验还是直接就申请到奖学金就去念,到此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我朋友善意提醒我,一旦工作或许会很难有心再继续读——他也暂时搁浅了他在美国念书的打算,准备在旧金山一家不错的公司开始工作。我们聊到“初心”这个话题,又有什么人能够保证“初心”不改变呢,事实都在改变,所有的坚持在时间长河与红尘的打磨之下都会走形,但还有人在坚持。勇气和决心的美好,不在于下决定时的冲动的火花,也许仅仅在于年岁之下难以言喻的美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