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3·1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起因1998年8月,英国的pusztai用转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发现大鼠出现了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等症状,免疫系统也遭到破坏。对于人类而言,类似结果会导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这一实验结果引起世界范围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质疑[7]。1999年,美国康乃尔大学los-ey等人报道[8],用拌有转bt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马利筋草喂养大斑蝶幼虫,以喂正常花粉或不加花粉的作为对照组,4 d后喂bt花粉的幼虫死亡率达44%。从而引发了“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是否安全”的争议;2000年,美国aventis crop scienc公司生产的“里联”转基因玉米因可能导致部分人皮疹、腹泻或呼吸系统的过敏反应,只准予作动物饲料,但检测发现该转基因玉米被混入加工食品中从而引起全球300多种含玉米产品的回收潮[9]。此后,美国政府于2001年1月出台了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2005年5月英国《独立报》报道,mon sant公司的研究表明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的老鼠肾脏变小血液的构成发生变化[10]。由于转基因大豆在我国国内油料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引发了中国消费者对食用转基因大豆油安全性的担忧。2006年12月23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宣布:人们可以放心地食用克隆家畜的肉奶产品,商家不用在转基因食品上加贴特别的标签。消息一经传出,再次引起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关注[11]。3·2 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安全性问题3·2·1 毒性问题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毒性问题,目前只有一些相关的实验报道,尚无人体的研究报告。但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想达到的效果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苏格兰rowen研究院的putsai博士曾声称培育出了带凝集素(lectin)基因的改良马铃薯,但是这种马铃薯能够破坏老鼠的肝脏和免疫系统[12]。虽然他的实验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但仍提示转基因食品有可能会损害人类的健康。3·2·2 过敏反应问题在自然条件下存在许多过敏原。在基因工程中如果将控制过敏原形成的基因转入新的植物中,则会对过敏人群造成不利的影响。2000年10月,一种名为“星联”的转基因玉米可能导致部分人发生皮疹且只被批准做动物饲料,因此引发全球的回收潮,涉及300多种含有玉米的产品[13]。3·2·3 营养问题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外来基因会以一种人们目前尚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引起营养失衡[14]。美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实验报告指出,与一般大豆相比,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防癌的成分———异黄酮大大地减少。3·2·4 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转基因植物食品中常用的标记基因。但抗生素标记基因对人体的健康是否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是否会水平转移到肠道微生物或上皮细胞,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目前人们倾向于认为这可能性比较小,但在评估潜在健康问题时,仍应考虑人体和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15]。3·2·5 基因漂移问题担心外源基因会通过转基因产品进入人的遗传体系。英国自然杂志和美国科学杂志等相继报道,转基因食品即遗传改造的食品,其dna片断(转基因)能进入人体肠道细菌体内。在人类肠道耐受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中,已经找到转基因食品的标记基因,诸如转入作物中起特殊作用的抗虫害基因等,这便意味着过去担心的基因漂移已成事实[16]。尽管转基因只漂移到人体肠道细菌还没有直接成为人体基因的一部分,但很快就有可能融人人体。3·3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3·3·1 以美国为代表的支持派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和出口国,每年都从转基因食品赚回巨额的外汇。20多年来,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 996年美国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为50万km2,到1999年已达1 500万km2,占美国大豆总种植面积的50%。转基因玉米播种面积从1996年的16万km2增加到2000年的1 030万km2,占全球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的93%。美国势必要这样大面积的种植转基因作物寻找销售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3·3·2 以欧盟为代表的反对派在欧盟等地区,环境保护主义者和消费团体等组织是转基因食品的坚决反对者。他们认为某些转基因作物虽然个头大,颜色艳,但缺少了原汁原味。更有甚者,他们担心转基因食品有可能含有毒素而不利于人体健康,长期使用会诱发癌症等致命的疾病。他们还组织大规模反对转基因的抗议和游行,采取各种措施阻止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开发,例如破坏转基因作物的实验室和试验田;号召消费者不要购买转基因食品。政府更是谨慎有加,主张对转基因产品采取"预防原则"的管理办法。欧洲消费群也依然执著于天然绿色食品,调查显示,70%的欧洲人不想吃转基因食品。3·3·3 发展中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发展中国家也是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植国(除中国外还有阿根廷、巴西、埃及和印度)。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转基因食品不是奢侈品,而是一个生存问题,认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发展农业将成为解决吃饭问题的重要出路之一。中国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认识比较模糊,多数人不知道转基因食品为何物。广州市统计局2001年做的一次调查表明:大部分被访问者对转基因食品认识不多,有3成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有副作用,超过7成的被访问者认为应该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立法做出相应规范。根据被调查市民的反应,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老百姓对转基因食品的不了解,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加强对转基因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并通过立法对该种技术和食品做出说明和标注。17]3·3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按照人的意图和目的而设计作物的性状,打破了生物种之间的界限,对出现的新组合和性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还缺乏认识。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的原则———“实质等同性”(substantial equivalence)原则[18]。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实质等同性的确定说明了这种新食品与非转基因品种在有益健康方面可能是相似的。许多国家像美国、加拿大等用它来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4 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及展望4·1 转基因食品的现状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构建成功,1985年转基因鱼问世,从此揭开了转基因食品生产的序幕,并在短短的十几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各国已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 500种,已批准商业化种植的近90种。目前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有玉米、大豆、西红柿、油菜等。除转基因植物性食品外,还有转基因动物性食品,如乳制品、肉制品、海产品以及基因工程菌株等。据国际有关组织统计,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1996年仅为170万km2,2000年估计可达4 420万km2。2000年共有l3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分布于六大洲,其中美国占68%,阿根廷占23%,加拿大占7%,中国占1%。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主要种植国除阿根廷、中国外,还有巴西、埃及、印度和南非等国家。2000年转基因大豆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8%,其次是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居第3位。目前,国外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人类食品。在美国和加拿大,软饮料、啤酒、早餐麦片都有含有转基因成分。美国甚至有60%的零售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涉及到蔬菜、谷类和饮料。英国的报告显示,该国超过7 000种的婴儿食品、面包、人造奶油、香肠、肉类产品和代肉食品等,可能含有经过基因改造的大豆副产品。我国从1980年代末开始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开发,近年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中国农业大学的耐贮转基因蕃茄;中国水稻研究所的转基因水稻;北京大学的抗病虫害蕃茄,甜椒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蕃茄、甜椒、抗虫棉等6个品种获准投入商业化生产。1999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30万km2,品种以蔬菜和棉花为主,其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居世界第四位。此外,我国还有l5种食用农产品的近百个品种正处于实验阶段[6]。4·2 转基因食品的展望现在转基因产品已经形成商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现在全球人口已达63亿,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共才10亿左右,占全球人口14%的发达国家得到了世界贸易收入的75%,而占世界人口40%的最贫穷国家,只能得到世界贸易收入的3%;全球现有10亿人居住在条件恶劣的贫民窟。从全球来讲,粮食分布不均是一个严峻而且突出的问题。世界上仍有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以上)受到饥饿威胁,36个国家面临严重粮食短缺,每年几百万人死于饥荒。现在的工业大国例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都有余粮,但是更广大的地区像非洲大陆、西亚的部分地区很多人都处在饥饿之中。未来世界依靠传统粮食作物将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僧多粥少”的局面,虽然食用优质营养的食品是全人类的愿望,但是摆脱饥饿和贫困仍旧是当前许多人希望达到的最基本的生活要求。生产转基因食品无疑为解决贫困国家人民饥饿的难题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由于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食品安全和健康风险,甚至有人提出的“生物伦理学”引发的社会伦理道德风险表示种种担忧,提出检测、标识等种种要求,加上贸易上的一些因素,近2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特别是在美国,因为1999年转基因农产品遭到欧盟的抵制,2000年美国的转基因棉花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减少了1/2,玉米和油菜的种植面积分别减少了1/3以上。但是,20多年的科学实验和人们食用的结果,并不能提供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人类遗传有害的直接证据。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间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能的验证,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会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到那时人类对转基因食品是接受还是拒绝将会态度明朗。综上所述,转基因食品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确切地回答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只是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出现风险的概率极低,至今尚未出现转基因食品有害人体的直接案例。因此,为了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定要做好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估。既不能以个别不利的研究结果来否定整个转基因食品,也不能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视而不见。目前,虽然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转基因的安全性在不同的国家会找到一个共识的平衡,我国应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特别是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和风险性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让转基因食品在安全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参考文献1 周 鑫,陈颖岚,殷晓沨等.从转基因大豆油看中国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农业,2005,320(12):35~362 刘 洋,文治瑞.转基因生物的安全[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5(3):55~593 杨丽琛.转基因食品中标记基因的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及对策[j].卫生研究, 2003,32(3):239~2454 杨 萍,高 伟.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j].农业与技术,2005,25(2):139~1415 殷丽君,孔 瑾,李再贵.转基因食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