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女
东西方国家,由于在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以及战争实践上的不同,对战略思想的认识、战略指导观念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也就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战略思维观。 相对与西方社会,东方要睿智的多,现代工业文明带动了短时期内西方文明的进步,以及东方文明的有限转变,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两者间的思维方式。 两种文明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两者间根本差距,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哲学观和东方文明间的最大不同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东方社会特别是东亚地区,由于受中国汉文化的渲染,在思维方式上让西方人很难以接受,道、儒、佛、名、法朱家百子的相互融合让东方人在战略思维上要远胜于西方。中庸之道、谋略之术西方远能比之。 东西方文明的交织冲突最好的例子就是日本,事强主义,让这个国家能够迅速的吸取世界强国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派遣唐使开始,日本就陷入了这种怪圈,不能自拔,虽然这给他带来了益处,但也是日本最大的悲哀之地。中英鸦片战争,应该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的第一次剧烈碰撞,结果是以东方文明的根本——中国的惨败而宣告结束,这次战争应该来说给当时的日本冲击很大,也就给后来的明治维新埋下了伏笔。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在江户港抛锚,彻底了打开了日本的大门,奉行事强主义的日本,开始了他的转变,通过明治维新使得日本走上了现代工业文明的道路,日本人于是似乎开始想把他的思维方式也来次改变。1894年的清日甲午战争,让日本尝到了甜头,这更加使得日本人相信,西方工业文明要远胜于东方古老的思维方式,但日本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从根本上他仍然是东方文明下的产物,但日本似乎没有注意到这点,因为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胜利所充昏了头脑,转变中的日本已经成为了一个畸形的怪胎,缺乏东方思维方式,而西方思维与文明又不能完全取代原本的自身,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这个时候日本开始尝到了苦果,从谋略上来说,自己由于太缺少了东方的智慧而变的低能,在武器火力上又远不如西方强大,众错之下,于是他就输的一干二净、身无分文,以前打下的家产一夜之间片瓦无存,最后还落的个人人耻笑。 中国也曾经短时间的走着日本的道路,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士大夫阶级提出了“自强”运动。“自强”这一词语本出自儒家经典,原本就带者浓厚的东方色彩。所谓的“自强”运动就是,用来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革新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自强”运动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因为东西方的文明从根本上就不可能交融。同样,如果全盘西方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的改变最后的结果将会和日本一样,甚至远不如日本,这是因为东方的文明起源于中国。当然东方文明的拥护者也不会让全盘西化的事情发生,2000年的文化沉淀让这一阶层在中国有着根深地固的地位。 思维方式上的不同也就造成了双方在战争思维上的不同,东方偏向于谋略计策,而西方由于受工业文明的影响,更偏向于武器火力。第2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欧洲战场,动辄飞机大炮,坦克机枪,这是由于欧洲战线上都是工业文明的国家,他们是唯武器论的拥护者。同样,当西方的思维方式再次与东方文明的冲突发生时,古老的东方智慧给了西方人好好的一课,朝鲜战争让西方真正认识到东方的含义。思维方式的最后体现方法就是战争,而战争也是唯一检验双方战略思维的唯一标准 现阶段由于全面战争的可能性降低,东西方都着力于通过军事理论的研究来研究双方的思维。在军事理论研究方面,西方世界着眼于发展,面向未来,他们更偏爱探讨前瞻性的前沿性理论;而东方则立足于现实,着眼过去,探讨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创新现实性、操作性理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由于东西方思维的差异,导致军事理论研究的立足点也不同。在作战理论研究方面,西方主要从现实抗争和未来作战需要的角度去研究作战理论,作战思想表现出较强的务实性与创造性。他们特别重视未来作战的研究,通过对未来战场环境、战役特点的模拟与预测完善作战理论。西方更喜欢通过失败的教训来完善自己,同样,在武器研究方面,西方一直领先与东方,毕竟他们的唯武器论不是那么容易抛弃的。 古老的东方和现代的西方依旧是矛盾的一对,只是现在的和平时期给了双方了解对方的机会,但悠长的历史不会让他们这么快就能够明白对方的含义。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龙和凤在中国,龙是图腾的形象,在图腾发展的进一步神圣化之后,形成了龙,凤等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综合性图腾形象,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神异的动物。因而,在我国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比喻豪杰志士。“龙”在成语中也被广泛的利用,如、“龙飞凤舞、藏龙卧虎”等。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以“龙的子孙”自豪。我国的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与龙、龟、麒麟合称四灵。凤在中国还指优良女子,还有太平昌盛之意,旧时,凤也为圣德。"凤毛麟角"指珍贵而不可多得用来比喻有圣德的人。在西方龙和凤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在西方,龙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西方的凤,是再生复活的意思.在西方传说神话中,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能够从嘴中喷火 。到了中世纪,龙演化为罪恶的象征,要不Diablo(西方的著名电脑游戏)中的魔鬼diablo是个长得很像龙的怪物, 在英语中,龙所引起的联想与“龙”在中文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同。要是对西方人表示赞美千万不可用龙凤等。中华民族是一个渴望安定祥和的民族,因此,就想象龙、凤是一种福音。从文化的角度上看,西方长期受宗教的影响,我国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封建思想的统治。西方人信仰上帝,与上帝作对就是过错,就是罪恶;而我国人民信仰上天,佛祖,祈求上天能给我们带来好运,神把龙作为自身的代表降到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东西思维方式的冲突在欧洲工作生活了26年,现在是中国驻德国大使的卢秋田老师说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临死以前,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又问德国人,你死前有什么愿望?他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作一次报告。这就是德国人,喜欢作报告。我想这也许就是思维的不同,这还只是在西方内部,要说到东西方的差异,我想就更大了.对于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第一,思维的广泛性.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一看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开门见山,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 把美国人的来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写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二,民族思维方式形成以后,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人,不论他是东或西方人,形成一种思维后相对比较稳定。 一个德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三个人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三个人坐在一个车厢里。突然上来一位客人,因为车厢有4个位子。这位客人拿了一个鱼缸端上来,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问端鱼缸的人,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