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 政法学院 有经验者请进!!!!

小艾
法象
外国哲学 初试《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 人民出版社2001年 初试《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初试《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韩秋红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7年 初试《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 复试《西方哲学经典著作导读》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逻辑学 初试《逻辑学基础教程(第二版)》南开大学逻辑学教研室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初试《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初试《西方哲学简史》 赵敦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 初试《普通逻辑简明教程》刘韵冀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年 复试《中国逻辑思想史》温公颐、崔清田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初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三版)姜明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初试《宪法学》周叶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初试《法理学》张文显主编(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复试《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林莉红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刑法学 初试《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刑法学》高铭喧、马克昌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7年 初试《宪法学》周叶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初试《法理学》张文显主编(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复试《 当代刑法学》赵秉志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年 复试《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民商法学 初试《民法》魏振瀛主编(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初试《宪法学》周叶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初试《法理学》张文显主编(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初试《经济法》杨紫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复试《商法》范键主编(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 复试中国物权法教程》王利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7年政治学理论 初试《政治学概论》 姜安、赵连章等(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徐育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 复试《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初试《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姜安、赵连章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王怀超、秦刚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年 复试《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中共党史 初试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版)田克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姜安、赵连章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田克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复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2年 复试《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胡绳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年国际政治 初试《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姜安、赵连章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国际关系史》(战后卷)方连庆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复试《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国际关系 初试《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姜安、赵连章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国际关系史》(战后卷)方连庆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复试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社会学 初试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 《社会学概论新修》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初试 《社会学教程》 王思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初试 《外国社会学理论》 刘少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初试 《外国社会学史》 贾春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 初试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复试《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群言出版社 2007年 复试《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迪尔凯姆 商务印书馆 1995年 复试 《乡土中国》 费孝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初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版)田克勤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田克勤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复试《 邓小平选集》(1-3) 人民出版社 91-94 复试 《毛泽东选集》(1-4)人民出版社 1991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初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毛泽东思想概论》 田克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初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田克勤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复试《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上、下) 俞吾金、陈学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思想政治教育 初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邱伟光、张耀灿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复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田克勤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课程与教学论 复试《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刘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行政管理 初试 《行政管理学》 夏书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初试 《现代管理学原理》 娄成武等 中国人大出版社 2004年 初试 《政治学新论》 邵德门等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初试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姜安、赵连章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初试 《管理学》》(第二版)周多三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初试 《公共管理学》 陈振明 中国人大出版社 2005年 复试 《行政管理学》 张永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学科教学(思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初试 《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 刘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复试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邱伟光、张耀灿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录取分数线2009年330分,2010年没有。导师是分数先来后自己联系的,你要想跟博导就看看网站上谁是博导,然后分数一下来就开始联系,要是他决定要你了,就行了。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发邮件,实在不行就去学校直接找老师。参考资料:中国教育视频网0431-81902700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率最高的专业是哪些?

实自回也
客形
这个不好说,现在的就业率都是无所不用其极地算出来的,真假不定。一般来说呢东版北师范权大学肯定是师范类的专业就业率最好了,因为东师在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尤其像是基础教育,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比起北师大也绝对是不遑多让。而且东北高师招聘会每年也都是在东北师大举办,就业方面当然近水楼台。非师范类的话传媒学院应该算不错,现在传媒机构都很挣钱。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

卢浮宫
天意
不好简来单说东北师范自大学研究生是否好考:首先,是否好考是相对而言,要看和哪个学校比:如果和北师大、华东师大比则好考,但如果和其他普通师范大学比则不好考,毕竟是211重点师范大学。其次,是否好考要看招生单位所处的地域和名气,因为报考生源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名校都难考,而二区的学校则比较好考。最后,是否好考还是要看各人的备考:如果备考充分就好考,否则就难。因为能否被录取是看初试和复试的分数排名。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

不折镆干
环保路
你到他们法学院的打印室看看。或者一些校园内的打字复印室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宿舍

雍己
泰也
研究生寝室一共就是5舍(混寝),八舍,还有2舍,不知道会就住哪个楼,本校的学生都是自己选的,现在都已经搬过去一个多月了。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研究生好考吗

盒子怪
友谅
东北师范来大学的研自究生,现在还算是比较好考的。就这几年的分数线来看的话,我个人感觉还算不是很高的哦,你开学马上就大四了,现在的话是真的该好好准备了,安心复习吧。希望你考研路比较顺利。 情况,请进我空间看看去。

我本科是思政的,想考东北师范思政专业的研究生。希望能从您那里得到一些忠告和考研的学习方法……谢谢你…

盗道道
处静
东北师范大学的思政专业确实不错~~~~~~~~

东北师范大学应届生考研要求过四级吗?

德操
匡坐而弦
如果是非语言专业,就要求过四级。如果是语言专业就没有此项要求。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历年最低分数和相应专业 越详细越好 最好是本校学生

技也
其德全矣
报考志愿的选择 一旦决定考研3262383030,第一步决策就是确定报考志愿。与高考志愿类似,考研的第二志愿作用不大,绝大多数考生面对的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可以说,选择志愿是个风险很大的博弈过程。 ☆ 报考志愿的决策可以分解为3个基本步骤:形成专业选择意向;确定报考单位;最后两者结合,综合考虑,确定第一志愿,并考虑第二志愿。专业和招生单位的不同搭配就形成了报考的4种基本模式:本专业本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跨专业本校报考;跨专业跨校报考。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1、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他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及时获得。 3、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4、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我们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是两个关键的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 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里面又有3个主要因素: 1.考生的专业意愿。一般来说,确定是否换专业主要看考生自己的意愿。许多考生高考时的专业选择并非自己做主,而是家长和老师的一厢情愿;或者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学这个专业,这样考研就成了一个改换门庭、实现自己兴趣和抱负的绝好机会。还有许多考生选择专业时主要考虑将来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这些考生在判断专业前途时,就要目光长远一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来理性地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专业的前途,不要盲目跟风。 2.考生的考研目的。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就应届考生而言,一些考生就读于名校热门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考研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好的机会,成则更好,不成亦可;而许多本科专业和学校不理想的考生,则将考研作为人生转折的惟一机会,志在必得。在职考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部分考生工作很好,考研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另一部分考生则是要通过考研跳出原来的小天地,创造新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是应届考生还是在职考生,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前者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3.考生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很强的考生,自然可以往高处考,往好处报;而竞争实力一般的考生则应注意避开白热化的竞争点,报考稳妥一些的志愿。 ☆ 确定报考志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考生在基本确定报考专业后,应该进一步选出设置了这些专业的学校,并根据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圈定目标单位,进而对这些目标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较,最终选取适合的志愿。 1.目标单位的竞争态势。第一是看目标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有一些好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数。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考录比,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比如说录取门槛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 2.目标单位的录取情况。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权力很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例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录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单位和专业院系内部保送名额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招生名额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额后就所剩无几;有些单位和院系一贯奉行自家人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本单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来考生难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种种,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例如历年考试专业试题,考试命题所依托的教材,考试复习的参考书目,复习的重点范围,命题教师的命题风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复习和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种报考模式当中,本校报考的两种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跨校报考的两种模式都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凡跨校报考的,必须将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和报考单位。 第二步:获取考试信息 在确定了要考研、要报考的大致学校和专业范围以后,考生朋友们就要和学校联系了,以便获得最新的招生信息,并最后定下报考的学校和专业。获取有关专业方面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 招生简章。一般在7-8月份出,由各个学校的研究生招生主管部门(研究生院和研究生处)公布。招生简章上会列出:招生单位名称、代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招生的专业人数(有的以系、所、院、中心等整个具体招生单位为单位,有的具体到每一个专业);导师(大部分不刊登,多属于集体培养);还可能会列出委培、自费等人数;但保送、保留学籍的名额一般不列出来(这对于考生确实是非常关键的信息);考试科目;使用的参考书(很多学校不列出参考书目)。 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上的信息对于考生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信息,有一些关键的信息,并没有列出。 2. 系办印发的说明和专业课试题。为了弥补招生简章的不足,应付考生不停地打电话询问一些有关信息,有的招生单位(一般都是具体的招生单位如系、院、所和中心等)特别公布一些说明,比如:历年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例、录取分数、参考书目等等,但保送人数、保留学籍人数仍无法公布,因为他们一般要到11月份研究生报名之前左右才能确定这一数据。 如果系里能公布最近几年的专业课试卷(部分院校内部发行装订成册的专业课试题集),那对于考生真是莫大的福音了,要是没有看到以前的这些试题,复习准备无异是盲人摸象。但遗憾的是,公布试题的单位相比较还是很少的,目前一部分的专业课试题可以在各院系研究生处买到。厦大考研网也可以为你代购几乎所有的厦大历年试题,请考生们注意关注。 3. 导师。能和导师联系上,得到他们的指点,无疑会如虎添翼。但这并不容易,有时候也不必要。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即使联系上也要注意打交道的方式。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很多研究生反映,越是好的学校,和导师联系的必要性也越小。知名的学校一般信息透明度较高,黑箱操作相对就少,出题也比较规范,很少有偏题、怪题。 4. 在读研究生。和导师相比,在读研究生要好找一些,能提供的信息也要更“实用”,说的话更实在一些。因此,我建议,如果想考研,尽量找所报院系在读的研究生咨询。 5. 各种平面媒体刊登的考研信息。 6. 网站。考研专业网站提供丰富及时的信息,比如我是本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我们专业过了国家线就能考上东北师大,放心吧,好好努力就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