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好考吗

不拜
出马仙
“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好考不好考。你得有一个标准。如果你相当于。北京师范大学,那就是好考,但是你比辽宁师范大学的话,肯定是。难考。”1、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位于北国春城-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2、东北师范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东北师范大学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扩展资料东北师范大学于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1953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占地面积约2512.16亩;全日制在校学生28024人;专任教师1557人。设有23个学院(部),78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考东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好考吗?

放浪记
槲寄生
老实说如果你是南方人的话,那就不太好考,不过我说的是复试,如果你很努力,初试拿了高分,那它应该会好点…

考研考历史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哪个好考

如也
扬弃
首先是地点:陕西师大在西安,东北师大在长春,说到气候的话,长春一年四季温度适宜,冬天也是暖气,而且生活消费比较低~其次是看学校:就我个人而言,东北师大不仅仅是一个师范类的学校,而且它的历史系整个的学科构建体系是比较完备的,它在世界史,特别是古典学、美国史、日本史、东北亚地区史、思想史、冷战史等方面有一大批的老师和成熟的教学体质~而陕西师大的话,比较更偏重中国史一点,而且它的历史地理学是很不错的至于,历史系的话以后就业其实蛮困难的,如果在东北师大的话,以后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教师也不错。东北师大每年的12月份都有专场的大型招聘会,学生找工作相对容易点~当然,这也是看个人的专业兴趣和日后打算~加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吉林省艺术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的电子音乐制作 考哪个学校的研究生比较好?以后的发展比较认可哪个学校?

戒律
鳄鱼河
如果就纯粹的艺术成就来论的话,吉林艺术学院作为综合性艺术高等学府在艺术成就领域中来说确实比沈阳音乐学院好很多,在全国31所独立设置艺术本科的院校排名中,名次也在沈阳音乐学院前面。而且,吉林艺术学院起家靠得就是音乐,美术这2个王牌专业。沈阳音乐学院的名声确实不太好。说起东北师范,我想说的是,东北师范作为一所综合类的师范院校,其艺术成就确实蛮大,但是在电子音乐制作这块,确实没有什么耳闻,何况师范类和艺术类的院校要做其比较,从各个方面都是有很大的不同评论标准的。我是吉艺的学生,认为吉艺在东北三省的艺术成就是无人可代替的,我个人建议选择吉艺。MIDI音乐制作相比之下肯定要沈阳音乐学院的好点 以后你毕业出来了就会明白的~ -不过按地区算的话 北方一带的音乐教育上都是比较好的~

考研教育学333和311专业课有什么区别,区别大吗?

不近富贵
撒穆
一般来说,311比333难一些,但是具体难在哪里却很少有人说,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维度来看(1)参考书目311多于333311参考书目有六本:教育学 郭文安,王道俊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七版教育学基础 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三版(凯程推荐必读)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外国教育史编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二版(标杆)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第一版333参考书目有四本:1.《教育学》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七版(凯程推荐必读)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凯程推荐必读),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选读)3.《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凯程推荐必读)4.《当代教育心理学》刘儒德,陈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凯程推荐必读),《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凯程推荐选读)(2)从试卷题型来看311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题15愤怒,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333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 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 4小题,每题20分,共80分从上面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311比333多了单项选择题、辨析题。而这两种题型都比较有难度。选择题意味着我们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复习的细节,而且不局限于此,311的选择题十分灵活,强调透彻理解和灵活运用,甚至需要我们运用上一定的做题分析策略,识别语言陷阱等。辨析题常常把两个相似概念放在一起,考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辨析;同时还会有观念的比较等问题,灵活度极高。(3)从专业知识体量来看一定程度上333难度>311难度这一点是综合了333专业课二来说的。如果你是一个跨考生,并且原来所学专业和333专业课2毫无交叉的地方,那么你要学习的难度是非常大了,你不仅要面对全新的教育学领域的知识,还有面对全新的学科知识综合。以某校学科语文为例,你要学习的是教育学的四门不同的学科: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教史、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初次之外,还有一门文学基础,而文学基础又分为几本书。所以如果跨考的跨度十分大,333要学习的知识量也是非常巨大的。(4)专业限制311对于跨考生是十分宽容的,有一大半的考生都是跨考,所以311不用担心专业歧视的问题。333也是欢迎跨考生的,但是有些学校明确规定必须要有学科背景。所以在跨考333的时候一定要提前查阅官网。但在333内部,专业限制也会有大小,比如学科教学(思政)的专业限制就<学科教学(物理)的限制。另外,专业限制不局限于初试,在就业方面也会有所限制。有些地方教师招聘也会规定要求所学专业必须相近。所以建议大家跨考的幅度不要过大。推荐几个专业的选择,供大家参考(1)哲学专业在教育学原理专业下,有一个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研究方向,如果哲学专业的考生想要跨考教育学,不妨往这个方向发展一下(2)英语专业每年教育学的跨考生中,英语专业的考生有很多。比较热门的有学硕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英语方向,专硕的学科教学(英语)专业。这两个对英语的要求很高,一般都是英语或翻译专业进行跨考。还有一个专业是比较教育学,这个专业对英语的要求同样很高,因为涉及到对中外教育等的比较或者研究。高等教育学中有一个方向是外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也需要一定的英语能力。除此之外还有跨文化教育学等。(3)文学专业学硕和专硕中的学科语文,是热爱文学以及有文学基础考生比较喜欢跨考的专业。比如吉林大学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复试科目为:语言文学 综 合 ( 现 代 汉语、中国文学史)天津大学跨文化教育专业初试科目既可以是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或,又可以是735 中外文化与汉语言基础 复试科目:跨文化传播理论(4)法学专业法学想要跨考教育学的同学可以看看教育学原理下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或者华东师大有一门教育政策学的几个方向(5)历史、文学专业对历史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教育史,涉及中外教育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以上都是文科的专业,那么理科专业有哪些呢(6)管理学专业这一类有一些专业是文理兼收专业,教育学有一个教育管理专业,但需要工作经验。学硕中教育经济与管理,交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其中也有教育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方向。(7)计算机专业教育学中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和教育技术学专业,这两个专业需要我们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考试科目也涉及到计算机知识。人工智能,智能学习等都是当前教育以及研究的热点。在此,特别指出北邮的通信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在北邮有一个教育技术研究所,在计算机领域有所研究且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我在南京上学想参加2017年考研,有没有什么好的考研培训班推荐?

阖户昼瞑
对于辅导班多对比 多选择 多试听看师资 看课程 看服务 看升学率 看学习环境结合自身的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一定要去试听洛阳太奇祝你好运

考研方向问题

煦煦孑孑
吹鼓吹
对于楼主的问题,我的看法是:1.建议你最好不要考研我研究生毕业工作一年了,跨专业的,在一个全国前十的学校读硕,结合我的读研经历和工作体会,我建议你最好不要轻易决定考我看你考研的动机很清晰,也很不清晰!说你动机清晰,是说你觉得你不喜欢平静的生活不喜欢教书说你动机不清晰,就是如果你不想教书可是你又不知道你到底喜欢做什么,只是说想要过挑战性的生活,很空泛的。首先,挑战性的生活不一定要考研,本科生学历足够你在当今社会混了,研究生没什么的,一大把一大把的,贬值很厉害,当今社会就是:学历高不如工作经验多,工作经验不如能力强,能力强不如老爹有本事!你要过挑战性的生活,好,你本科毕业后去做销售,一般当老板的大部分都是做销售出生的,而且销售部在公司里绝对属于高收入部门,当然要看你做的业绩怎么样。其次,你刚毕业,所以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行业什么岗位,这个很正常,我也是过来人,如果你想弄清楚外头社会到底怎么样你到底会喜欢啥样性质的工作,说白了,连公司里有些什么部门具体都做什么都未必很清楚,那好,我建议你找机会出来实习实习!!其实社会还是蛮残酷的,我大学本科有个兄弟,本科时候报到国防生了,当初他是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所以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他当初进国防生很不情愿的,因为他觉得以后的生活太没挑战性了,刚毕业的时候自己也很难进入角色,虽然是个军官但是觉得看不到希望,经常跟我聊起来很羡慕我读研究生了,而且在上海知名外企混个看似比较体面的差事,他工作三年我工作一年后一比较,人家在一个地方城市,还是自己的老家附近,月工资达到四五千了,而且福利好,钱都花不出去,今年要买房了,而我呢,虽然现在工资比他高点点但我的生活压力比他大多了!买房就是奢望。。。我现在倒是很羡慕他的!所以说,还是回归现实比较好点,有机会找些公司实习实习,感受下社会这样有利于你的人生规划!最后,现在就业好的专业一般都是工科,文科、经济等都不好是很好就业,但是你是学地理科学教育的,要换到工科的话比较辛苦,数学专业课都压力不小,学的时候很伤自信心的,我也是跨专业的,当初感觉真的还是蛮苦的,不过还好我学的还算比较扎实,英语和数学底子在那里,所以要好一些。在这里,我建议你自己冷静的问问自己你到底为什么要考研?为了一个文凭?为了一个名牌学校的门面?为了进入一个号城市?为了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如果你没有想清楚自己具体到底是为了什么考验,那么,就算你开始准备考研了那中途放弃考研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当初我身边类似的人放弃的太多太多了。2.至于跨专业,一般二流的导师不会太挑剔是否跨专业,因为报二流导师的人会相对比较少,当然如果是一流的学校的二流导师也许报考的比较多,所以你要跨专业的话报冷门导师会比较有优势,但是跟冷门导师可能没什么名堂的,如果你真想跨专业,建议首选本校的别的专业,这样能方便很多!3.地理信息系统和区域与城市规划这两个专业我不了解,不过我以前有个朋友是东北师大城市规划专业读博的,记得她好像说这个专业就业相对还可以,而且最近城市规划比较相对比较缺人,别的我就不是很清楚所以也就不说了,避免误导你,呵呵总之一句话,不要轻易选择,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放弃!祝你成功!

黄冈师范学院怎么样

率则不劳
谓也
学校的教育质量总体来说是不错的。至于周边的坏境,毕竟黄冈比较落后所以不是很发达。但是能满足购物需求。同学们都很喜欢网购,学校的环境很好,很适合学习,新校区在开发区,现在黄冈换了新的公交车,交通还是蛮方便的,学习的氛围还挺浓。有句话说的好,不管在哪里,都要靠自己。读大学嘛,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学到东西!

我是四川师范大学一名大三学生材料化学专业,非师范专业,所以我想考研报考一个与化工有关的大学

铳墓
两亩地
1、上海、南京、还有广州都有一些不错的学校,这三个地方学校比较好,那就看你选那个地方,如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的化学系全国前三,还华南理工,我建议你想读化工方面的还是去理工类学校。2、本科成绩跟考研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你考研要考出好成绩,因为沿海学校的分数比内地要高,复试也要准备好。3、做什么准备这东西就太多了,关键是看你考那个学校,那个学校就有自己的风格,不过考研一般都得准备统考科,英语、政治,如果英语基础不怎么好的话,那准备起来要辛苦些,努力做阅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政治只要准备一下就好了,一般都能过的,但得高分比较难。4、要求公费,自然是要把成绩考高点,但现在有很多学校变成绩了奖学金制,没有公费的名额,所以取决于你考研初复试的总成绩,现在读研花的钱不是很多,特别是你进了好的学校,或者是科研院所。上述解答是我的个人考研经验,关键是要你选个学校,再询问相应学校的往届研究生,他们有的经验!希望能对你有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财政部 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及《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民〔2005〕11号)精神,促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加速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决定开展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为国家定向培养专项招生计划,2010年计划招收40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任务由教育部指定院校承担。录取人员中汉族学生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非在职人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发展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政策 招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的特殊措施。 三、招生生源 生源范围: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民族自治地方,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湖北恩施自治州,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四、报考条件 (一)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全国统一招收硕士研究生考试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审合格,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毕业后保证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回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5.身体状况符合各招生单位的体检要求。 (二)推荐免试生可申请进入本招生计划。 五、报名与考试 考生应参加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报名和统一入学考试。 六、录取 (一)继续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保证质量、宁缺勿滥。 (二)不接受未报考本计划的调剂考生,本计划考生不得调剂到本计划以外录取。 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录取类别均为定向,且须签订定向协议书。在职考生与所在单位和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书;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与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书。考生签订协议书后,招生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毕业后回定向地区或单位就业。 七、其他 所有被录取新生第一学年均须到教育部指定的基础强化培训基地接受培训,重点补修外语、大学语文等基础知识,兼顾其他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和宗教理论的学习和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招生单位开始硕士课程学习。 硕士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地区或单位连续服务至少5年(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学校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本计划学习毕业的,必须回原单位继续工作至少8年)。 毕业生不按协议就业者,要支付培养成本和违约金。违约金的具体标准、支付方式等按协议书规定执行。2010年,94所指定“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招单位名单 教育部直属高校(70所院校) 北京大学{40} 中国人民大学{40} 清华大学{40} 北京科技大学{30} 北京化工大学{25} 北京师范大学{60} 北京外国语大学{25} 北京语言大学{45} 北京交通大学{20} 北京邮电大学{60} 北京林业大学{35} 中国农业大学{35} 中央美术学院{10} 中国传媒大学{45} 中央财经大学{70} 中国政法大学{50} 中央音乐学院{10} 中央戏剧学院{10} 北京中医药大学{30} 华北电力大学{7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40} 南开大学{45} 天津大学{45} 大连理工大学{40} 东北大学{55} 吉林大学{60} 东北师范大学{100} 东北林业大学{40} 复旦大学{40} 同济大学{35} 上海交通大学{45} 华东理工大学{25} 东华大学{20} 华东师范大学{60} 上海外国语大学{25} 上海财经大学{40} 南京大学{60} 东南大学{25} 中国矿业大学{20} 河海大学{30} 南京农业大学{30} 中国药科大学{25} 江南大学{30} 合肥工业大学{25} 浙江大学{40} 厦门大学{40} 山东大学{40} 中国海洋大学{25} 武汉大学{70} 华中科技大学{6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0} 武汉理工大学{40} 华中师范大学{80} 华中农业大学{3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0} 湖南大学{50} 中南大学{50} 中山大学{50} 华南理工大学{30} 四川大学{50} 西南财经大学{55} 西南交通大学{50} 电子科技大学{35} 重庆大学{45} 西南大学{14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0} 陕西师范大学{110} 长安大学{30} 兰州大学{50}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7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0} 北京理工大学{30} 哈尔滨工业大学{10} 南京理工大学{20} 哈尔滨工程大学{1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 西北工业大学{20}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4所) 中央民族大学{70} 中南民族大学{30} 西南民族大学{30} 西北民族大学{30} 公安部(1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40} 科研院所(3所)中国科学院{10} 中国农业科学院{5} 财政部财政研究所{5} 交通部(1所) 大连海事大学{30} 地方院校 中国音乐学院{20} 北京电影学院{20} 北京工商大学{20} 北京印刷学院{20} 上海师范大学{10} 西北大学{20}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3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30} 天津师范大学{3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30} 西北师范大学{30} 师范、农林等其它院校{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