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自然地理学 考研方向 及院校选择

白酋长
失精
你好,我是武大09级自然地理学的硕士。其他学校我不是很清楚,我们这边是做事都差不多,可以说没有具体的研究方向,跟哪个老师,老师有什么项目就做什么事情,毕业的时候貌似方向是可以随便写的。具体可以见参考资料里我的帖子。参考资料:http://hi..com/liufengwhu/blog/item/42f9ddd5d9997b2406088b0d.html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怎么选

恐高症
的旅程
这样说吧,你以后想在哪个地区发展,着重关注那个地区的学校,其次,你对人文地理的学科把握有多大,你之前对它的了解有哪些方面,还是仅仅只是停留在个人的兴趣点上。你的各方面水平如何,英语,专业课等。。。。。。。看看要考的学校对人文地理的要求有哪些,相比较自己的水平而言?你贴出来的学校都是名校,当然都是不错的选择,但真正每年招生的人数,录取的人数的限额是怎么样的,可以通过相关网上信息了解一下,考研是挺复杂的,把每个方面想清楚再决定吧,不要让自己后悔。最后祝好运。

学科地理考研哪个学校好考

荀况
似鼻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重点学科 博士点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 5★ 71 2 兰州大学 5★ 71 3 北京师范大学 5★ 71 4 华东师范大学 4★ 71 5 南京大学 4★ 71 6 南京师范大学 4★ 71 7 中山大学 4★ 71 8 福建师范大学 4★ 71 9 河北师范大学 4★ 71 10 哈尔滨师范大学 4★ 71 11 武汉大学 4★ 71 12 华南师范大学 4★ 71 13 西北大学 4★ 71 14 新疆大学 4★ 71 15 陕西师范大学 3★ 71 16 东北师范大学 3★ 71 17 首都师范大学 3★ 71 18 辽宁师范大学 3★ 71 19 西北师范大学 3★ 71 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 71

学科地理考研学校排名

白桦树
尝试论之
地理专业比较出名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这所学校不地理学非常出名。

读研究生所选学校的地理位置重要吗

囧哥们
鬼诅咒
地理位置有的时候比学校重要,当你真的毕业了问一下薪水就好了,有人会说消费也高了,一样的。怎么说呢,冷暖自知。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地理科学专业考研最好的学校是哪?

慧远
明于本数
10001 北京大学 1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2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3 10284 南京大学 4 10730 兰州大学 5 10486 武汉大学 6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7 10475 河南大学 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10 10135 内蒙古师范大学 11 10697 西北大学 12 10335 浙江大学 13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47 同济大学 15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6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17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1810626 四川农业大学 1910681 云南师范大学 20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21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22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2310637 重庆师范大学 2410762 新疆师范大学 25

考研选学校是否地理位置很重要呢,还是因该考虑学校的名气 ,211 985用不用也考虑呢 还有学校的专业强项。

恶女孩
菅野
最终报考目标的确定,其实是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的综合。这当中牵扯到的因素交错繁复,头绪太多,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对于在职人员来说,选择还相对简单一些;对于在校生而言,选择就难了,一般有四种情况,按照难易顺序分别是: 1. 本专业本校报考 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2. 本专业跨校报考 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他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别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及时获得。 3. 跨专业本校报考 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 4. 跨专业跨校报考 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 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我们认为,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有两个关键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权衡利弊,有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抉择。尤其是那些竞争实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借助于信息的收集,选择录取可能性最大的专业和招生单位。考生在基本确定报考专业后,应该进一步选出设置了这些专业的学校,并根据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圈定目标单位,进而对这些目标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比较,最终选取适合的志愿。一般来说,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单位的竞争态势 第一是看目标单位的录取分数线。有一些好学校的总分和单科录取分数线有可能会高于全国统一最低分数线。 第二是看所要报考的专业院系的录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数。 第三是看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两者之比即为考录比,数值越大,说明竞争越激烈。这些数据应该尽量往前多收集几年,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比如说录取门槛逐步降低还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稳定还是剧烈波动。逐步抬高的难度比较大,而波动剧烈的风险比较大。 2. 目标单位的录取情况 由于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负责,各专业院系的权力很大,因此必须详细摸清录取情况,例如实际录取名额到底是多少,录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单位和专业院系内部保送名额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招生名额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额后就所剩无几;有些单位和院系一贯奉行优先录取本单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来考生难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种种,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 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 考生应该尽力收集目标单位的复习资源,例如历年考试专业试题,考试命题所依托的教材,考试复习的参考书目,复习的重点范围,命题教师的命题风格等等。这些信息对于复习和考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以上四种报考模式当中,本校报考的两种模式在收集信息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而跨校报考的两种模式都缺乏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凡跨校报考的,必须将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作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和报考单位。 最后,在这四种模式中到底如何选择呢?这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除了必须考虑的兴趣、爱好等,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本科专业和学校的情况。如果你本科就读于名校热专业,那么建议还是准备本专业本校报考吧。如果专业不错,学校一般,可以考虑第二种;反之,则考虑第三种。万一专业、学校都不满意,则不要惧怕背水一战。 二是结合自己的竞争力。比如本校本专业太热,竞争对手太多,就不妨换个学校或专业试试。如果自己确实很有实力,信心十足,那么跨校跨专业也无妨。

考地理科学类专业的研究生

千夏
渭阳
楼上的部分不了解实际情况,就目前而言地理科学即以后出来当地理老师在我们学校就业是最高的,当然副科的缺点是饱和快,已经有苗头了,考研呢慎重,虽然我是学地理科学也上了研,如果有好的工作的话还是签了。地理嘛方面很多,大致有城市规划,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地理信息系统 有些学校还开了地理教育,你看你喜欢哪一类型的再看吧,每种都有很大差别。总的来说地理属于万金油似的学科,什么都知道也可以什么都不懂。如果你决心很大,敢于冒险的话,那就义无反顾的考。鉴于你是学计算机的,城市规划和地信较适合,不过看你的兴趣了。 还有 你说什么地理科学的研究生,那就是地理教育,说白了以后出来还是定位在教书,现在大学普遍不进硕士,如果你有读博士的打算的话以后进大学还不错,否则以后很大可能进中学教书,当然可能比较好的那种

地理学科考研,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哪所比较容易?

敬老床
电影鸭
地理科学考研推荐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最早批准的56所研究生院校之一,比较容易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