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试举例说明如何用一种或几种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道环境保护活动

千秋
实论
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包括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绿化荒山荒地,对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等。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人点。  ①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和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②当前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利时机。  ③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  ④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  ⑤搞好规划和试点示范。部开发是党和国家发展经济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搞好西部开发的切入点。在西部开发的全过程中加强和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内容应包括:第一,树立西部开发的可持续战略思想和意识,西部开发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开发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原则,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指导,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合理利用资源,走开发、保护、发展之路,使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相互统一。第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建设1、 切实研究西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解决好水资源问题是搞好西部开发的基础。西部水资源蕴藏量大,但开发利用率低,搞好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规划,加快西部地区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切实改善西部地区不合理的水资源状况,为开发提供良好水环境和条件;加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技术、经济政策研究,采取强制措施强化流域水资源管理,减少水污染和浪费。2、 因地制宜开发土地,坚持“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资源。3、 做好农业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利用自然条件,合理农、林、牧等比例,发挥地区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地区高效农业、特色农业。4、 继续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第三, 加强西部开发的环境保护技术研究1、 加快西部地区的节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在西部农业生产中,依靠科技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喷灌、微渗、滴灌)、研究农用化学节水剂和保水剂、生物技术等,进一步提高农用水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保护好水资源。2、 加快清洁生产技术推广与应用,提高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减少对原材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3、 产业的集约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某一特种产业的生态资源合理利用率技术,科学种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规模经济。4、 加强防沙、治沙生态技术建设,积极研究、探索科学利用西部沙资源,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沙产业化发展。第四, 加强西部开发的环境保护政策研究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设。依据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发展需要,西部地区应加强农药污染防治、农田施肥、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农用水管制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建设;因地制宜地加强地区性自然保护区的法制建设,切实保护稀有贵珍物种;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防盗、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法制建设。2、 加强环境污染、破坏的监理制度和治理研究,继续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采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环境废弃物的研究利用。3、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把环境宣传与教育列入西部开发发展的总体规划,提高环境意识,为开发创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4、 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压力。5、 鼓励西部地区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报考有哪些专业

回初理
  http://yjszs.zjgsu.e.cn/yzb_zhaosheng/pages/ss2281里面有10年详尽的的硕士点介绍  行政管理  本硕士点设在公共管理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学科特色鲜明,研究领域明确,培养目标具体。近年来,在著名学者陈剩勇教授的引领下,学科点聚集了王春福教授、张敏杰教授、徐建春教授等众多知名学者,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广泛学术影响。  依托雄厚的学术队伍和鲜明的研究特色,本学位点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方法,积极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扎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基础,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必要的知识更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专业教学和行政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 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负责人  1、政府创新与地方管理  带头人:陈剩勇教授  本专业方向致力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与治理转型研究,立足浙江现实,研究和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行政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剖析体制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破解难题的对策思路,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注重对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和治理模式的解释范式的提炼。注重对现代政府理论与本土实践的交相验证。近年来,本研究方向在地方政府创新、非政府组织与地方治理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承担并完成有多项国家课题和省部级重大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或被政府决策所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形成了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地方政府创新与地方治理研究的平台。  2、公共政策分析  带头人:王春福,教授  本方向主要致力于政策分析理论和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以“元政策” 分析,政策过程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积极探索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一般理论研究和具体政策分析。近年来,已经形成一支以知名学者王春福教授等为核心的学术团队,在公共政策基本理论,重点研究政策网络中公共政策的运作机制、公共政策的利益调控机制、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制度设计;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与政策创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前沿问题;社会政策研究诸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浙江省、杭州市等机构多项重大课题。诸多成果受到浙江省、杭州市等政府部门的重视与采纳,在政策科学界逐渐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3、土地资源管理  带头人:徐建春 教授  该方向主要从事土地制度与政策、土地综合治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政策、城镇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土资源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国土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理论、方法、实践及政策等方面的众多研究课题,在土地资源开发的理论、方法、实践等方面研究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结合浙江本土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所进行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开拓性,对浙江土地理论、政策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4、劳动与社会保障  带头人:张敏杰教授、马良教授  本方向应用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开展劳动就业政策的综合性研究以及探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当前重点研究中国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问题和未来走向,分析老年人口的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以社区为载体的居家养老的服务保障体系。以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为主要特色。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张敏杰教授的引领下,本方向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先后主持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加拿大妇女法律项目、全国妇联及浙江省有关部委厅局各类课题五十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三十余项。其中张敏杰教授等的诸多成果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如何推进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慎勿与之
夫得者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实现这一总目标,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行政体制改革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全会就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许多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些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总体研究,细化改革的重点任务、路线图和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此为基础,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综合版是核心期刊吗

未尝不言
初学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创刊于1986年2月,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中华预防医学系列国家级学术类科技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双月刊)。本刊以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科研与防治相结合,专业性与普及性相结合为宗旨,主要报道我国地方性疾病(如:鼠疫、布鲁氏菌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慢性病等)的科学研究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技术、新进展等内容。是我国从事地方病防治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医药卫生、大中专院校师生及卫生管理人员的良师益友。 是核心期刊

想办个杂志应该怎么办?

独行客
宁固
看我给的链接 1、创办免费DM杂志---自己印刷设计、招商,通过渠道发放,赚取广告费! 2、与具有渠道资源的企业合作创办--比如航空公司-创办杂志 3、与知名杂志合作开创子杂志(地方版) 3、与出版社合作,向其提供杂志创办项目计划书,由其申请刊号,你来全权操控项目运营。 申请刊号的关键 申请刊号的关键是寻找一个能负政治责任和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由其出面申请。为什么大家申请难,就是没有主管单位 1.1什么是主管单位 在我国新闻行政单位认可的主管单位有如下副厅以上的行政和事业单位(包括行政机关、学 校、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协会、国有企业),或正县一级政府机构以上,(包括政协、人大、法院、检察院)或相当于县一级的如地市的新闻出版局,宣传部、广播电视局、日报社、新闻办、地市级总工会、纪律委员会、政法委、编制委,民族自治地区的科委,侨乡地区的侨办,大的出版社或其他认可的主管单位(如我国十四个副省级城市的副厅级单位和某些相当于副厅级民办大学和研究机构)。具体可以查寻当地的年鉴。 1.2.怎样寻找主管单位 由于要负政治责任,一般单位主管单位都不太愿意,根据经验。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找到一个副省以上领导,退下的也可以,由他出面联系。另一个就是从下往上走,找到主管单位一定级别的主要领导。这很重要,没有他们支持无法申请。 2.申请流程 中国刊号申请归口有四个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委,国仪劝欤 夥啪 苷 尾俊R话闫诳 ü ∈行挛懦霭婢直ü 倚挛懦霭媸穑 萍祭嗤ü ∈行挛懦霭婢趾褪】莆 ü 铱莆 俚叫挛懦霭媸稹G瓤 ü 仪劝煸俚叫挛懦霭媸稹? 3.民间办刊关键 目前民间办刊的五个出口, 1) 科协、 2) 工商联、 3) 相当于副厅级民办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深圳综合研究院或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另外有50个大的民办大学中有部分相当副厅级的); 4) 某些国家字头的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论坛(他们一般是部省级别领导下来办的事业单位,是民间协会。 5) 中图渠道和省新闻出版局的出版社渠道。 4.申请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般申请需要先办6期以上的杂志,一般是用丛刊、协作出版、书号形式、光碟号形式、增刊形式、内部准印证形式。(千万不要用国际刊号)。要求期发行量如消费经济类在20000份以上、技术经济类5000以上、学术类1000以上(不能底于500份),我国目前有几百种发行量在500份左右的学术期刊,这是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但许多期刊是通过这样说服主管单位的或找到主管单位,一定要有过程。 还有在申请时一般是专门成立新的主办单位,以事业单位为好,(也可以公司制)以适应要出版期刊的出版宗旨 (如许多人挂靠地方上的,地市级总工会、纪律委员会、政法委、编制委。他们一般专门成立如XX经济发展中心,XX企业战略研究会,XX研究会,XX人才研究会,XX职工技术改革研究,XX企业文化研究会。最好是以跟出版内容相适应机构。我知道有纪律委员会办的文摘杂志,他们的主办单位就是XX战略研究会 。 5.如何通过挂靠主管单位合作出版 1) 直接申请,请几个副省级别的领导或院士出面做顾问,一般3个人以上,强调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经费保障。向新闻行政单位或市科协,国家科协申请。 能请到副委员长或政协副主席以上领导,会很快。 2) 如果是所在地区指标缺,可以请主管部门出面,到其他地区调一个刊号,一般也是选同行业方面的,将他的刊号转过来,他们的内容可以合到其他杂志。或他们的内容用协作出版的方式用书号出版。国际刊号不变。类似目前许多学术期刊形式。 3) 以上都是过程,有时申请可能需要一两年,对时机而言,时间太久,风险大。可以用收购合作的形式办,我们讲收购期刊也要通过主管单位进行。有省内收购和出省收购。有省内收购一般可以逐渐用新的主管单位接手。出省收购则需要用合办的形式或者购买一个新指标补偿原有的地区。 4) 与新闻出版局下的出版社合作,他们派编审,费用10000--15000元每期。他们可以帮你用增刊号的形式,或安排某杂志合办的方式。这一般是新办杂志的过度。 5) 打主管单位本身杂志的主意,捆绑在一起的方法,待市场培养较好后再创刊一种是A、B卷形式将A卷为《要办的杂志》, B卷为原来的主管单位杂志,定价不变还是原样。但A卷为《要办的杂志》进入用打折的方式零售市场,如只卖?元等。另外是将主管单位杂志改书号协作出版将其刊号用于《要办的杂志》出版,但这样最好能改月刊或半月刊安排的好可以变成三四本杂志(如科普版)(综合版)(学术版)(专题版)价值才大 6) 走丛刊道路,与出版社协作出版或用内部准印证的形式捆绑其他杂志发行,这需要好好找,需要有资金保证 。利用增刊号申请邮发,解决订户问题。一年出版2期正式期刊, 7) 最坏情况用内部准印证的方式发行,在许多同类杂志上交换广告如XXX等进行会员发展,用会员方式征定。或用邮购形式零售,如许多内部杂志目前是免费,但其邮费则很贵,如无线电定向要8元,中国无线电要12元。还有20多的,30多的。通过快递发行落地。不需要有资金保证 。到一个发行临界点再申请正式刊号。 6.注意事项 有的地方刊号的指标非常紧张,申请要注意看他们的刊号走向,你可以查《媒介》 杂志上面有一个出版公告,一般在申请刊号时,内紧外松,地方上要挡驾,国家会支持,但技术经济类杂志他有个总量规划布局,如果一种类型太多他可能会限制,但可以用自己设立主办单位的方式规避,如文化类申请困难,可以用经济类,以经济文化内容为主。 科技类杂志特别是地方协会办,一般当地的省市科协会会挡驾或强调很难。这时你们需要强硬一点,质问他们,同不同意办一本科技杂志,一般情况他们没有理由,如果他们没有理由,请他们支持就盖章行文,或者先让支持办一个省内的连续内部准印证。上面新闻部门批不批是一回事,你们报不报又是一回事。新闻部门政策性强,人员修养高,只要你坚持,不会为难,还会给建议,出主意在权限内,就都会批准。 许多地方协会就是这样给档回,一般北京的机构为什么容易拿到刊号,原因在此,我知道只要主管单位同意,新闻部门就挡不住,因为现在一切都是依法办事,他在规定的时间不答复,你们可以对其行政诉讼,诉行政不做为。一般到这地步,他们会给你一个丛刊号或协作出版书号,让你们出版,几期后根据他们的考核标准,再批准,给正式刊号。 7.刊号需要多少钱 刊号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数量有限。一般情况下的手续费用非常少。但是任何国家都有出版管制,有一个总量平衡的问题。数量有限,壳就有一个价格,根据评估如消费经济类在100万以上、技术经济类50万以上、学术类30万以上新闻类要150-200万以上,报号要200-500万。 (是对现有刊号指特定情况的最低评估,需要请出版部门的高层协助。能够交易的价格。但学术类有许多可以改类(如改新闻类),所以价值很高) 我的分类是按国际上的一种分法。消费经济类相当大众期刊,技术经济类相当小众期刊。新闻类是指刊期在2周内的。 8.国际刊号 WTO后中国的出版没有放开的内容,同时任何国家都有出版管制,国际刊号他是一个图书馆的检索标志,不是出版许可。中国刊号包括国际刊号和国内刊号(他实际是出版许可证,有国内刊号可以出版)在香港和许多国家不承认国际刊号 ,通过他们的机构直接到法国申请是免费的。 ⊙—⊙同时香港的出版许可证也是免费的,但很少有人申请,因为监督管理和市场容量的原因,如香港每年出版10000种期刊,但只有750多种登记,(在香港有俗语害人劝他办杂志)在香港杂志出版需要月内按时送样,没有送样一期罚2000港币,还有版权问题处理困难。 ⊙—⊙在香港除必须零售才登记,从某种意义没有登记也是违法的,好在香港商业印刷品可以不登记。所以标的国际刊号也没有意义,我观察许多发行中港台的杂志没有国际刊号,但都有当地落地许可的标 DM广告媒体刊号如何申请 ?(转帖) 目前我国还没有DM广告,国家工商局在1996年2月有一个内控标准,即在出版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出版不包含政治新闻和文学作品内的信息内容。目前我们看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全部是广告内容的印刷品,可以按区域或行业许可审批,但每一次需要按印刷品广告审查。目前邮政DM,电信运营商的DM,金融办的DM,或工商部门办的DM,商业部门办的黄页DM。都是这种形式,由于不含信息内容,不能定价、可读性差和成本高,经营很困难,发展不好。实际DM的广告业务收入在西方广告总量70%。如果DM能放开。以上机构都会成为巨无霸。 二、商情类,发行2000份以上,这是信息管理部门用纸媒质许可证的方式发的一种印刷品,把广告做为信息发布,写各省的管理条例不一样,但一般要通过新闻出版部门前置审批,有纸 媒质许可证号、内部准印证号,印刷品广告号。有纸媒质许可证号是一次性申请,内部准印证号,印刷品广告号逐次审查批准。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DM。但审批困难,有许多地方不批,可以拿一本《慧聪商情》类的DM,跟新闻出版部门做工作,一般他们请示上级后,2个月内会批,(会有主管领导面谈,学习出版和广告条例,获得广告审查证)面向特定群体的还可以获 得工本费许可。付版权费的按50元/千字或协商支付。 如果申请的话,要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需要注意版权问题,按付版权费的按50元/千字或协商支付,需要在引用软文时联系,或者20个字修改一次。各地对DM一般不批,需要挂靠政府信息中心单位或者新闻机构(如电视台)或协会(如广告协会、工商联),年鉴办、工商服务中心等其他部分符合广告宗旨事业单位。申请时先做几期样板,一般用激光打印(彩色也如此)。送信息办、新闻出版局、工商局,他们会报省级单位的信息办、新闻出版局、工商局批准。派2个律师和精通法律的顾问跟进,一般2个月会批下。公开费用很少,每期的审查费用大众广告内容的在1000/期。 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公开费用很少,每期的审查费用大众广告内容的在1000/期。或者需要提供担保。地方或区域性的专版类DM杂志。新闻出版和工商广告方面的协调要好。大众类不建议,行业内可以考虑。开办费用大众类投入地区20万以上,省级200万。除非是有足购的广告资源,建议不要轻易进入。 怎样办一个赚钱的新的经济类杂志 序 这不是一篇充满了术语,看似逻辑严密,盈利的可能性十足的专业媒体投资分析报告(我还不能够教投资方怎样办一个赚钱的经济类杂志)。 本文写来,实在是有感于我所看到和经历到的是在一些新的媒体中,刊物执行总负责人和传媒外的投资方一直上演着重复发生的悲喜连续剧。多版本的故事梗概无一例外都是这样:开始时的相敬如宾,后来是剑拔弩张,最后不欢而散的多,很少见到大家相处愉快。这是最危险的:一是令我们一些具体执行、完成杂志使命的中层就很是为难,二是大乱军心,人心一散,团队不再,这会严重影响杂志社的发展规划,有时就是曲终人散的结局。(哈,我认识的一些媒体朋友们可不要对号入座啊,我只是将一个普遍地现象作一归纳,个案太多,大家的所见所闻都太多,就不举例说明了。) 其实,投资和媒体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行业,媒体人和投资人想的问题、想问题的角度都不同,表达方式及语言也差之千里。开始时,大家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般来说,投资方选择操盘手(刊物执行总负责方)就是选择一个自己投入真金白银希望着尽快产出的项目,但他们又不了解内容(编辑部)、销售(广告部)、发行三大部门的操作流程和业内的潜规则,更不理解杂志的盈利是需要有个过程和周期的。杂志的操盘手,的是一些文人,他们骨子里比较傲气,对投资者他们可能从心底里,认为他们没有专业,不懂传媒,修为差一点的,傲气也就写在脸上了;同时,内心也还有一种危机感和一种不安全感,对操盘手来说,找到一个展示和实现自己抱负的舞台不容易,操作了半年或者一年,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实现不了他的个人抱负,也一定已经是一件很令他恼火的事了,再遇到……这是双方战争上演着的心理基础。 跳出来回头审视,我想:如果在杂志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姻之前就沟通好,将杂志的DNA――杂志是怎么赚钱的?杂志的市场运作与合作风险规避、我的杂志能赢利吗?退出程序……这些所有的可能出问题的方面沟通清楚,双方理解,合作方共同努力,按市场规律和经济法则办事,把风险降到最低点,这不比有了问题再来互相责怪的好吗? 第一大问题:期刊盈利模式和周期的共识 期刊盈利模式: 一发行收入,这是最为普遍的盈利模式――杂志的定价一般高于其成本,广告收入少,盈利主要依靠发行收入。 二是依靠广告收入,这是当前国内期刊业最为热衷的盈利模式。一批新兴杂志开始放弃依靠发行盈利的模式,采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发行,扩大发行量以吸引的广告。 第三种盈利模式则是出售期刊的品牌资源,利用品牌资源发展衍生产品。在有一个好的媒体平台的基础上,方式通常有:重印或合订本、特刊或增刊、图书和光盘、数据库、网站、会展、客户名单、品牌授权和主办会展论坛活动等。活动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也成为新的盈利点。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刊物资源、影响力为依托,用更开放的思路、样的路子、更有效的服务,寻求新的盈利途径,真正实现经营刊物的目的。现在有些刊物已在这些方面进行初步的摸索,如办班、购书服务、举办论坛等。总体看,在依托刊物资源的同时,又受到了刊物本身的局限。 媒体行业无论是产业形态、政策与法律环境,还是盈利模式、投入产出、治理结构、进人与退出机制等都与其他行业有本质的不同,因此用通用的商业分析方法恐怕还不能看透传媒业。这也是为什么以前一些投资银行、券商、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等机构出具的媒体研究报告让人有浮于表面的感觉,观点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出现偏差和谬误的原因所在。 在传媒界流传甚广的西谚: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就让他去办杂志;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也让他去办杂志。现在这句话也可以演化为:如果你想赚钱,那么就去投资杂志,如果你想赔钱,那么也去投资杂志。期刊的确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也许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如果运作得法,印杂志就像印钞票一样,能够产生丰厚的利润;反之,印出来的杂志卖不掉,广告上不来,就像把钞票变成废纸,“印钞机”就变成了“老虎机”。 不论任何形式的媒体,都有自己容易和困难的地方,杂志最难的地方是一年只有12期,最多只有12次调整与表现的机会,而事实上,如果一本杂志在一年内犯了三次以上的错误,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一年的时间白过了。因为一次错误通常需要2-3期才能发现并挽回。同样,杂志一年的出彩机会也只有12次,如果投入不大,不大可能做到每期都要极高的质量。我们经常都听到很多人说杂志需要3年时间才能盈利或者看出胜败。这就需要投资方够耐心,《三联生活周刊》坚持七年,才奠定了中国《TIME》的地位。 很多投资人做惯了其他盈利较快的行业,对期刊较长的市场培育期不能理解,也不能忍受,结果导致合作破裂。比如做工业产品的卖出去就赚钱,房地产商挖个地基就开始卖“楼花”,就有钱进账,可投资一份期刊两年了还没持平呢。其实那份杂志可能已经做出一定的影响了,再稍微坚持一下就能赢。很多期刊投资就是这样,往往在水已经烧到90度还差一点就开时挺不住了,十分可惜,这样的例子不少。关键还是对期刊的“影响力经济”的特征和“二次售卖”的盈利模式没有吃透。 另外,新创期刊的不确定性更大,品牌和市场培育的时间较长,即使经过市场调研,所得的数字也存在很多变量,分析也都是预测的、未知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现与想像的差距很大,因此投资风险极大。但一旦成功回报极高,尤其在培育期过后的3-5年内都会保持极高的年增长率。成熟期刊有成熟的品牌、稳定的受众,清晰的盈利模式等,是实业投资和财务投资理想的目标。但成熟期刊对待投资的态度往往是:一)不缺钱,拒绝投资;二)代价高,出让小股融巨资;三)利用老刊的品牌优势为扩张新刊融资,这就又带有新刊投资的色彩了,可能比单纯投资新刊风险相当低一点,但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91869279.html

请问有人知道中山大学的政务学院怎么样啊?尽量说得具体点。谢谢!

胡适
虽悲不哀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于2001年9月30日由原法政学院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系、社会学系和人文科学学院的东南亚研究所共同组建(简称政务学院)。现由著名的行政学家夏书章教授任名誉院长,任剑涛教授任院长,郭小聪教授任党委书记,蔡禾教授、廖为建教授、肖滨教授、马骏教授任副院长,陈征宇任党委副书记。 学院现有5个系:政治科学系、行政管理学系、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国际关系学系、公共传播学系;9个本科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公共政策学、公共关系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12个硕士点: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社会学、人口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公共预算、公共关系、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硕士(MPA);6个博士点: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学、政治学理论;获全国首批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有若干学术研究机构:东南亚研究所、人口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公共传播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所、地方治理研究所、MPA教育中心、中法合作工业与技术社会学中心、亚太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公共事务调查中心、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劳工研究与服务中心。 学院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师77名,有教授 26人(博士生导师16人),副教授26人,讲师25人。现有在校学生23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7人,硕士研究生309人,MPA512人,本科生1393人。 学院的各系、所、中心充分利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越条件,与美国、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许多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有力地推动着学科建设、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前进与发展。——上边是官方资料不过政务学院的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可是全国顶呱呱的哦!!行政管理 有关行政管理的荣誉基本上都在中大了。。。 行政管理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育部精品课程(行政管理)都是被中大政务学院拿走了。。。

城市管理学,要求设计一个理想城市,并且具备可操作性,有特点,有核心理念,大家有什么想法?

虎山行
生物哀之
  城市管理研究是公共管理学科中专门研究城市治理结构、城市公共政策、城市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性科学。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已经成为地方治理研究的重点领域。本书以中国政府治理转型为背景,以公共管理和公共经济理论为基础,致力于完善城市管理学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它注重对国外城市管理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力求展现发达国家城市管理模式和公共政策的多样性,尽可能提供多元化的观察和分析视角。

城市管理学 我国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凭神
大瑟尔
城市财政管理除了具有地方财政的优化资源 配置、收入合理分配和稳定经济发展等作用外, 还有如下的具体职能: (1)筹集资金。城市经济管理为了履行城市建 设与维护的公共经济职能,要筹集大量的资金。 (2)合理安排支出。 城市财政 (通过市政财务) 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 求, 将筹集的资金有计划地分配给城市各部门各 单位, 并利用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制约分配 比例和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3)综合平衡调节。城市经济财物管理作为对 城市财政工作进行规划、控制、 调节、监督和反 馈的活动,是城市对其集中性财力进行统筹安 排、调节平衡、 总体控制、全面监督,以解决城 (1) 城市人口存量不断增大; (2)城市人口流 量不断增大;(3)城市人口结构变化。

李维安的主要作品

大白若辱
李侗
[独著或第一作者]公司治理理论研究1. “股权、董事会治理与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信用”,《管理世界》,2003年第9期2.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问卷调查报告”,《管理世界》,1999年第6期3. “利益相关者治理与企业信用”,《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1期4. “股权结构、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5期5. “基于信息范式中权力主体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一个理论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2期6. “大股东股权竞争与监事会治理”,《经济社会制度比较》,2006年第3期7. “IT治理及其模型的比较分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8. “未预期盈利、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基于2000-2003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5年第3期9. “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一个公司治理视角”,《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10. “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及其解说”,《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1期11. “试论知识型企业的制度创新”,《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12.“日本公司治理:变革与启示”,《南开管理评论》,1998年第3期13.“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企业生存战略”,《南开管理评论》,1998年第1期14. “论国有股权的安定性构造”,《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15. “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式的硬化机制”,《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第3期16. “分工二重性新探”,《求是学刊》,1987年第5期中国公司治理评价研究17.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18. “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治理指数与企业业绩”,《管理世界》,2005年第9期19.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2期20. “经理层治理评价指数与相关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的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11期21.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基于中国114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第2期22.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绩效评价与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1期23.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第3期24. “中国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与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9期25. “中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26. “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第3期27. “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实证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1期28. “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绩效倒U形曲线关系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8期29. “董事会独立性、总经理继任与战略变化幅度——独立董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第1期。30.“政治不确定性、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投资——来自市委书记更替的证据”,《管理世界》,2013年第5期。31.“公司治理、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股票投资风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第6期。32.“企业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与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研究”,《管理评论》,2013年第1期。 网络治理研究33“网络治理:内涵、结构、机制与价值创造”,《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34. “作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网络治理--基本的概念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第2期35.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战略转型:网络治理的观点”,《当代财经》,2002年第10期集团治理研究36. “中国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式探析”,《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37. “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规模起点、治理边界及子公司治理”,《南开管理评论》,1999年第4期38.“企业集团技术金字塔及其创新路径研究”,《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1期跨国公司治理研究39. “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40. “中外合资企业母公司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探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5期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研究41. “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城市银行绩效”,《经济研究》,2004年12期42. “保险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改革”,《保险研究》,2005年第4期43.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商业银行特殊性的研究”,《南开学报》,2005年第1期44.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选择”,《南开学报》,2003年第1期45.“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46.“监管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增长与融资行为”,《金融研究》,2012年第7期47.“地方官员治理与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4期48.“银行治理、治理机制与治理风险”,《经济研究》,2010年第9期 1. Li Wei-an. An Evalu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Evaluation, Governance Index (CCGINK)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n 2003,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7, Vol.1 (1): 1-18.2. Li Wei-an. The Market-oriented Governance Model of SOES’: China Perspective, Corporate Ownership & Control, 2006, Vol.3 (4): 108-122.3. Li Wei-an, Niu Jian-bo, Ran Fan-sheng. Proct Market Competition, Shareholder Governance and Firm Value: The Evidence from China,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13th) Lille, France, October 5-7,2006, Vol.2: 760-769.4. Li Wei-an. Network Governance as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A Conceptual-Framework and Research Positions. Proceedings of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Georgia USA, August 15-17, 2003.5. Li Wei-an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Firm Strategy towards the New Economy: Networked Governance Perspectiv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Proceeding, 2002.6. Justin Tan, Shaomin Li, Weian Li. Building Core Competencies in a Turbulent Environm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Firm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in Chinese Transitional Economy. Managing Global Transitions, 2006, Vol.4 (3):197-214.7. Li Wei-an et al., Researches on Complexity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nd Systems Sciences: Challenges to Complexity Proceeding, 2002.8. Program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ICM 2001), 5-7 May,20019. Li Wei-an.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Enterprises’ Survival Strategy. IFSAM Management Conference’99 in Beijing, July7, 1999.10. Li Wei-an. How to Better Manage China’s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 Transition, 1999, Vol.10, (4): 5-7.11. 中国企业统制制度の転型、「东瀛求索」(日),1999年10号12. “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转型”,(波兰文),Przedsiebiorstwo na RYNKU Kaptialowym,ISBN 83-86370-0706,1999年13. 中国产业构造と产业政策の新展开、CPU View &Vision(日),Vol.6 October ,199814. 市场経済移行期のガバナンス制度、「世界経済评论」(日),1996年06月号15.中国市场経済移行期のガバナンス「一桥论丛」(日),1997年5月16. 中国株式会社に関する考察:A·B株の一本化についての分析「三田商学研究」(日),Vol.38, No.2,1995年3月17.国有企业改革におけるM&Aと法人株持ち、「一桥论丛」(日),1997年10月18. 计画経済の企业统治制度に関する考察 : 比较企业统治制度论の视点から「三田商学研究」(Mita business review)(日),Vol.39, No.2,1996年6月19.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实证分析、「三田商学研究」(日),2005,Vol.48, No.41,植竹晃久退任纪念论文专刊20. 日中ガバナンス问题の比较研究、「一桥大学イノベーション研究センター刊」(日),1997年10月 1. 《公司治理》(第一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2. 《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第一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 《网络组织:组织发展新趋势》(第一作者),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 《股份制的安定性研究》(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5. 《现代公司治理研究: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 《企业活力理论与评价》(第一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7. 《美国的公司治理:马奇诺防线》(第一作者),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8. 《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9. 《社会主义股份经济探索》(第一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大型企业集团创新治理》,专著(与薛澜等合作),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11.《中国公司治理与发展报告(2012)》,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12.《中国公司治理:转型与完善之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1月 1. 《中国の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独著),税务経理协会,19982. 《21世纪日本企业の経営革新: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の视点から》「共著」,中央大学出版部),2004年3. 《现代企业の所有·支配·管理》「共著」,ミネルブァ书房,1999年 1. 《公司治理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 《非盈利组织管理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 《公司治理教程》(第一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4.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点评》(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1. 《公司治理理论精要》(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2. 《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前沿》(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 (包括教材)1. 《公司治理前沿》(经典篇)(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2. 《董事会运作手册》(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3. 《公司治理与问责制》(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4. 《永续经营—杰出家族企业的生存法则》(主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5. 《自上而下—永恒的层级管理》(主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6. 《高管商学院:公司治理》(主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7. 《公司治理(第二版)》(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 《公司治理(EMBA教材系列)》(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9. 《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原书第二版)》(主译),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 《有效沟通》(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1. 《突破惯性思维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2. 《公司董事指南》(主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