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十五夜望月和和天竺寺8月15夜桂子这两首诗中都提到了景物有哪些?

一画
哀悼人
天竺寺⑴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⑵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⑶。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⑷掷与人。[1]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词句注释⑴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⑵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⑶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⑷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折叠白话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2]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文学赏析第一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第二句,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第三句,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第四句,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折叠名家点评《节日诗词 》:诗人抬头望月,感慨万千。想象着嫦娥已厌倦了月宫中的寂寞生活,仍然怀念人间。还将月宫中的桂花撒向她眷恋的人间,意境优美。《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隐括了相关的神话传说,再现了难解的千古之迷。既给了这个佛教圣地蒙上了空灵神妙的色彩,更艺术地反衬了作者中秋佳节赏月探胜的喜悦之情。《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明是神话传说,明是离奇想象,却偏以质朴语言。肯定语气煞有介事地从正面叙出,寓虚于实,寓假于真。使小小桂子染上了神秘色彩。这首小诗也别具情味。《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第4辑》:皮日休来到天竺寺,却是为了赏桂,而联想更是独具匠心。

方志远的主要论著附目

类人猿
慧明
(1986-2009)(一)明代国家制度研究1.《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50万字),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36万字,与杜婉言合作),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3.《论明代的君主集权制度》(10千字),《严嵩与明代政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4.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2.2万字),《文史》第33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5.《明代的巡抚制度》(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6.《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2.1万字),《文史》第40辑,中华书局1994年版,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7.《明代的御马监》(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8.《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5.6万字,与欧阳琛合作),《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9.《明代的四卫、勇士营》(1.1万字),《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1.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11.《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12.《明代军队的编制与管理体制》(1.5万字),《明史研究》第3辑,黄山书社1993年版。13.《阳明史事三题》(1.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4.《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1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5.《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2.4万字),《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6.《“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3.3万字),《历史研究》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二)明清江西商人及地域经济社会研究1.《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3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56万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江西通史·明代卷》(54万字,与谢宏维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附:11卷本《江西通史》副主编,江西省社科重大课题。4.《明清江右商帮》(6万字),(香港)中华书局、(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版5.《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1.8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6.《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明清西南地区的江右商》(1.4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8.《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1.5万字),《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赣文化专辑9.《再论明代士人的“弃学经商”》(1.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10.《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1.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1.9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1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1.8万字),《中国史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13.《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3.3万字),《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辑,中华书局2004年版。14.《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1.5万字),《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7年版。15.《“学而优则仕”:明清江西士人生存方式研究之一》(1.5万字),《赣学》第1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6.《近代九江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1.5万字),《近代沿江经济战略研究论集》,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版。(三)明代市民文学研究及其他   1.《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36万字),中华书局2004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2.《明成化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3.《千古一人----苏东坡传》(18万字),21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4.《旷世大儒----王阳明传》(30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5.《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30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发展》(3.5万字),《扬州大学文化研究所辑刊》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5.《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1.8万字),《明史研究》第6辑,黄山书社1999年版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7.《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海外中国学》(2.5万字),待发。8.《“定法”与“定论”: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1.1万字),《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9.《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1万字),《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院》1989年第4期。10.《略论青苗法的推行与效果》(1.5万字),《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三、论著编年(1996-2008)1986年1.《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获江西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87年2.《明代内阁的票拟制度》,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新华文摘》辑目。3.《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1988年4.《明代的巡抚制度》,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略论青苗法的推行及效果》,天津:南开大学《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宋辽金元史》复印。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收录于《漫话明清小说》,中华书局1992年。7.《“内阁始于东汉”说质疑》,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1988年第3期。8.《“江浙”辩》,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杂志1988年第5期。1989年9.《论明代的君主专制》,江西省社科院:《严嵩与明代政治》,上海:上海社科出版社1989年。10.《江右商略论》,南昌:江西方志办《江西方志》1989年第2期。1990年11.《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33辑。12.《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13.《从明末农民战争看汉族地主阶级》,四川省社科院:《第二届国际明末农战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1年14.《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著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5.《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6.《明代的知识宦官》,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7期;收录于《中国历史百题》,中华书局1993年。17.《明代内阁建置的几个问题》(署名刘礼芳),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1992年18.《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王守仁的个性与明代士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7期;收录于《93海峡两岸明清史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武林世界与历史真实》,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12期。21.《明代吉安的诉讼》,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93年22.《明代的四卫、勇士营》,南开大学:《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23.《中国秦汉史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2期。24.《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江右商帮》(合作,第一作者),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25.《再论明代中后期的弃学经商之风》(合作,第一作者),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1994年26.《(明)成化皇帝大传》(著作),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27.《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40辑。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8.《明代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3辑,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29.《“摇篮”说》,南昌:《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赣文化专辑。30.《地域文化与江西商业文化》,南昌:南昌大学《赣文化研究》第1辑。1995年31.《明清江右商帮》(著作),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此为中国商业史学会重点课题“中国十大商帮研究”的子课题。32.《千古一人——苏东坡传》(著作),台湾:国际村文库1995年。33.《论正史<奸臣传>》,香港:香港大学国际明史学术会宣读论文,1995年12月。34.《江西士大夫与明代政治》,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名人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第3期。35.《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南昌:《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1996年36.《中国政治通史·明代卷》(著作,第二作者,与杜婉言合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为国家社科七五重点课题,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科院首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37.《千古一人----苏东坡传》(修订版),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7年。38.《明代的御马监》,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9.《近代九江的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中国商业史学会:《近代沿江经济发展论集》,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40.《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中国明史学会:《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41.《明代统治者对佛道二教的利用与限制》,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1998年42.《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长春:1997年8月;《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扬州:《扬州大学文化所辑刊》第一辑,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43.《王阳明与江右王门学派》,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期。44.《明代的乡试、会试与殿试》,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4期。45.《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转载。1999年46.《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明清时期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二人合作,为第二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47.《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建系七十周年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1997年12月;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6辑,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3月。2000年48.《旷世大儒——王阳明传》(著作),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9.《一个儒学实践者的悲喜剧》,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0年第9期。2001年50.《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著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02年52.《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论文集,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3.《庐陵文化中的异端文化》,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9期。2003年54.《阳明史事三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新华文摘》2003年24期摘要。2004年55.《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著作),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高校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6.《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7.《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论点摘要。58.《明代文化专制三议》,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2005年59.《一段历史、一段水土与一方人----走进明朝的江西》(合作,第一作者),广州:广东省社联《粤海风》2004年第1期。收录于江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只眼睛看江西》(胡平编),2005年。60.《谷霁光教授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人大资料中心《历史学》复印。2006年61.《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期)。6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2007年63.《“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摘要、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64.《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65.《明代前期荒政中的腐败及对策》(第二作者,与萧发生合作),《北方论坛》2007年第1期。66.《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摘要、人大资料《历史学》复印。2008年67.《成化皇帝大传》(著作,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68.《明代国家权力及运行机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另,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和《农业考古》、《民主》等报刊发表史学评论、史学杂文约100篇,篇目从略。

你觉得把文物发掘到底是为了什么?

亭亭玉立
故群于人
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的作用,是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文物对社会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的作用。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其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文物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文物价值的高低,因而文物的作用也会随着人们对文物价值认识的深化而变化。有时同样的文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不是改变或降低了它的固有价值,而是增添了新的价值。这种情况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十五夜望月和和天竺寺8月15夜桂子这两首诗中都提到了景物有哪些?

去丧
封神劫
天竺寺⑴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⑵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⑶。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⑷掷与人。[1]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词句注释⑴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⑵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⑶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⑷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折叠白话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2]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文学赏析第一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第二句,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第三句,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第四句,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折叠名家点评《节日诗词 》:诗人抬头望月,感慨万千。想象着嫦娥已厌倦了月宫中的寂寞生活,仍然怀念人间。还将月宫中的桂花撒向她眷恋的人间,意境优美。《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隐括了相关的神话传说,再现了难解的千古之迷。既给了这个佛教圣地蒙上了空灵神妙的色彩,更艺术地反衬了作者中秋佳节赏月探胜的喜悦之情。《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明是神话传说,明是离奇想象,却偏以质朴语言。肯定语气煞有介事地从正面叙出,寓虚于实,寓假于真。使小小桂子染上了神秘色彩。这首小诗也别具情味。《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第4辑》:皮日休来到天竺寺,却是为了赏桂,而联想更是独具匠心。

方志远的主要论著附目

影技
变型记
(1986-2009)(一)明代国家制度研究1.《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50万字),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36万字,与杜婉言合作),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3.《论明代的君主集权制度》(10千字),《严嵩与明代政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4.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2.2万字),《文史》第33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5.《明代的巡抚制度》(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6.《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2.1万字),《文史》第40辑,中华书局1994年版,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7.《明代的御马监》(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8.《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5.6万字,与欧阳琛合作),《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9.《明代的四卫、勇士营》(1.1万字),《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1.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11.《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12.《明代军队的编制与管理体制》(1.5万字),《明史研究》第3辑,黄山书社1993年版。13.《阳明史事三题》(1.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4.《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1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5.《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2.4万字),《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6.《“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3.3万字),《历史研究》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二)明清江西商人及地域经济社会研究1.《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3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56万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江西通史·明代卷》(54万字,与谢宏维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附:11卷本《江西通史》副主编,江西省社科重大课题。4.《明清江右商帮》(6万字),(香港)中华书局、(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版5.《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1.8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6.《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明清西南地区的江右商》(1.4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8.《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1.5万字),《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赣文化专辑9.《再论明代士人的“弃学经商”》(1.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10.《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1.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1.9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1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1.8万字),《中国史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13.《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3.3万字),《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辑,中华书局2004年版。14.《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1.5万字),《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7年版。15.《“学而优则仕”:明清江西士人生存方式研究之一》(1.5万字),《赣学》第1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6.《近代九江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1.5万字),《近代沿江经济战略研究论集》,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版。(三)明代市民文学研究及其他   1.《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36万字),中华书局2004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2.《明成化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3.《千古一人----苏东坡传》(18万字),21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4.《旷世大儒----王阳明传》(30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5.《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30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发展》(3.5万字),《扬州大学文化研究所辑刊》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5.《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1.8万字),《明史研究》第6辑,黄山书社1999年版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7.《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海外中国学》(2.5万字),待发。8.《“定法”与“定论”: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1.1万字),《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9.《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1万字),《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院》1989年第4期。10.《略论青苗法的推行与效果》(1.5万字),《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三、论著编年(1996-2008)1986年1.《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获江西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87年2.《明代内阁的票拟制度》,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新华文摘》辑目。3.《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1988年4.《明代的巡抚制度》,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略论青苗法的推行及效果》,天津:南开大学《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宋辽金元史》复印。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收录于《漫话明清小说》,中华书局1992年。7.《“内阁始于东汉”说质疑》,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1988年第3期。8.《“江浙”辩》,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杂志1988年第5期。1989年9.《论明代的君主专制》,江西省社科院:《严嵩与明代政治》,上海:上海社科出版社1989年。10.《江右商略论》,南昌:江西方志办《江西方志》1989年第2期。1990年11.《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33辑。12.《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13.《从明末农民战争看汉族地主阶级》,四川省社科院:《第二届国际明末农战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1年14.《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著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5.《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6.《明代的知识宦官》,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7期;收录于《中国历史百题》,中华书局1993年。17.《明代内阁建置的几个问题》(署名刘礼芳),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1992年18.《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王守仁的个性与明代士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7期;收录于《93海峡两岸明清史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武林世界与历史真实》,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12期。21.《明代吉安的诉讼》,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93年22.《明代的四卫、勇士营》,南开大学:《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23.《中国秦汉史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2期。24.《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江右商帮》(合作,第一作者),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25.《再论明代中后期的弃学经商之风》(合作,第一作者),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1994年26.《(明)成化皇帝大传》(著作),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27.《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40辑。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8.《明代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3辑,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29.《“摇篮”说》,南昌:《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赣文化专辑。30.《地域文化与江西商业文化》,南昌:南昌大学《赣文化研究》第1辑。1995年31.《明清江右商帮》(著作),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此为中国商业史学会重点课题“中国十大商帮研究”的子课题。32.《千古一人——苏东坡传》(著作),台湾:国际村文库1995年。33.《论正史<奸臣传>》,香港:香港大学国际明史学术会宣读论文,1995年12月。34.《江西士大夫与明代政治》,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名人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第3期。35.《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南昌:《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1996年36.《中国政治通史·明代卷》(著作,第二作者,与杜婉言合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为国家社科七五重点课题,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科院首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37.《千古一人----苏东坡传》(修订版),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7年。38.《明代的御马监》,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9.《近代九江的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中国商业史学会:《近代沿江经济发展论集》,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40.《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中国明史学会:《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41.《明代统治者对佛道二教的利用与限制》,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1998年42.《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长春:1997年8月;《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扬州:《扬州大学文化所辑刊》第一辑,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43.《王阳明与江右王门学派》,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期。44.《明代的乡试、会试与殿试》,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4期。45.《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转载。1999年46.《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明清时期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二人合作,为第二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47.《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建系七十周年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1997年12月;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6辑,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3月。2000年48.《旷世大儒——王阳明传》(著作),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9.《一个儒学实践者的悲喜剧》,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0年第9期。2001年50.《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著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02年52.《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论文集,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3.《庐陵文化中的异端文化》,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9期。2003年54.《阳明史事三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新华文摘》2003年24期摘要。2004年55.《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著作),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高校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6.《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7.《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论点摘要。58.《明代文化专制三议》,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2005年59.《一段历史、一段水土与一方人----走进明朝的江西》(合作,第一作者),广州:广东省社联《粤海风》2004年第1期。收录于江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只眼睛看江西》(胡平编),2005年。60.《谷霁光教授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人大资料中心《历史学》复印。2006年61.《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期)。6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2007年63.《“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摘要、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64.《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65.《明代前期荒政中的腐败及对策》(第二作者,与萧发生合作),《北方论坛》2007年第1期。66.《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摘要、人大资料《历史学》复印。2008年67.《成化皇帝大传》(著作,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68.《明代国家权力及运行机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另,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和《农业考古》、《民主》等报刊发表史学评论、史学杂文约100篇,篇目从略。

你觉得把文物发掘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劫难
海之花
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的作用,是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文物对社会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的作用。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其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文物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文物价值的高低,因而文物的作用也会随着人们对文物价值认识的深化而变化。有时同样的文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不是改变或降低了它的固有价值,而是增添了新的价值。这种情况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十五夜望月和和天竺寺8月15夜桂子这两首诗中都提到了景物有哪些?

不对称
聪明人
天竺寺⑴八月十五日夜桂子⑵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⑶。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⑷掷与人。[1]折叠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折叠词句注释⑴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⑵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⑶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⑷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折叠白话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2]折叠编辑本段创作背景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折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折叠文学赏析第一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第二句,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第三句,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第四句,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折叠名家点评《节日诗词 》:诗人抬头望月,感慨万千。想象着嫦娥已厌倦了月宫中的寂寞生活,仍然怀念人间。还将月宫中的桂花撒向她眷恋的人间,意境优美。《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隐括了相关的神话传说,再现了难解的千古之迷。既给了这个佛教圣地蒙上了空灵神妙的色彩,更艺术地反衬了作者中秋佳节赏月探胜的喜悦之情。《中国历代咏花诗词鉴赏辞典》:明是神话传说,明是离奇想象,却偏以质朴语言。肯定语气煞有介事地从正面叙出,寓虚于实,寓假于真。使小小桂子染上了神秘色彩。这首小诗也别具情味。《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第4辑》:皮日休来到天竺寺,却是为了赏桂,而联想更是独具匠心。

方志远的主要论著附目

第一幕
土门
(1986-2009)(一)明代国家制度研究1.《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50万字),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2.《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36万字,与杜婉言合作),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3.《论明代的君主集权制度》(10千字),《严嵩与明代政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4.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2.2万字),《文史》第33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5.《明代的巡抚制度》(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6.《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2.1万字),《文史》第40辑,中华书局1994年版,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7.《明代的御马监》(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8.《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5.6万字,与欧阳琛合作),《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9.《明代的四卫、勇士营》(1.1万字),《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1.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11.《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12.《明代军队的编制与管理体制》(1.5万字),《明史研究》第3辑,黄山书社1993年版。13.《阳明史事三题》(1.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4.《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1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5.《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2.4万字),《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6.《“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3.3万字),《历史研究》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二)明清江西商人及地域经济社会研究1.《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3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56万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江西通史·明代卷》(54万字,与谢宏维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附:11卷本《江西通史》副主编,江西省社科重大课题。4.《明清江右商帮》(6万字),(香港)中华书局、(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版5.《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1.8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6.《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7.《明清西南地区的江右商》(1.4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8.《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1.5万字),《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赣文化专辑9.《再论明代士人的“弃学经商”》(1.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10.《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1.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1.9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1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1.8万字),《中国史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13.《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3.3万字),《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辑,中华书局2004年版。14.《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1.5万字),《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7年版。15.《“学而优则仕”:明清江西士人生存方式研究之一》(1.5万字),《赣学》第1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6.《近代九江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1.5万字),《近代沿江经济战略研究论集》,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版。(三)明代市民文学研究及其他   1.《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36万字),中华书局2004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2.《明成化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3.《千古一人----苏东坡传》(18万字),21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4.《旷世大儒----王阳明传》(30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5.《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30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4.《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发展》(3.5万字),《扬州大学文化研究所辑刊》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5.《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1.8万字),《明史研究》第6辑,黄山书社1999年版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7.《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海外中国学》(2.5万字),待发。8.《“定法”与“定论”: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1.1万字),《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9.《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1万字),《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院》1989年第4期。10.《略论青苗法的推行与效果》(1.5万字),《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三、论著编年(1996-2008)1986年1.《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获江西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87年2.《明代内阁的票拟制度》,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新华文摘》辑目。3.《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1988年4.《明代的巡抚制度》,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略论青苗法的推行及效果》,天津:南开大学《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宋辽金元史》复印。6.《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收录于《漫话明清小说》,中华书局1992年。7.《“内阁始于东汉”说质疑》,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1988年第3期。8.《“江浙”辩》,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杂志1988年第5期。1989年9.《论明代的君主专制》,江西省社科院:《严嵩与明代政治》,上海:上海社科出版社1989年。10.《江右商略论》,南昌:江西方志办《江西方志》1989年第2期。1990年11.《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33辑。12.《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13.《从明末农民战争看汉族地主阶级》,四川省社科院:《第二届国际明末农战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1年14.《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著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5.《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6.《明代的知识宦官》,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7期;收录于《中国历史百题》,中华书局1993年。17.《明代内阁建置的几个问题》(署名刘礼芳),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1992年18.《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王守仁的个性与明代士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7期;收录于《93海峡两岸明清史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武林世界与历史真实》,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12期。21.《明代吉安的诉讼》,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93年22.《明代的四卫、勇士营》,南开大学:《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23.《中国秦汉史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2期。24.《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江右商帮》(合作,第一作者),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25.《再论明代中后期的弃学经商之风》(合作,第一作者),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1994年26.《(明)成化皇帝大传》(著作),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27.《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40辑。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8.《明代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3辑,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29.《“摇篮”说》,南昌:《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赣文化专辑。30.《地域文化与江西商业文化》,南昌:南昌大学《赣文化研究》第1辑。1995年31.《明清江右商帮》(著作),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此为中国商业史学会重点课题“中国十大商帮研究”的子课题。32.《千古一人——苏东坡传》(著作),台湾:国际村文库1995年。33.《论正史<奸臣传>》,香港:香港大学国际明史学术会宣读论文,1995年12月。34.《江西士大夫与明代政治》,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名人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第3期。35.《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南昌:《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1996年36.《中国政治通史·明代卷》(著作,第二作者,与杜婉言合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为国家社科七五重点课题,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科院首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37.《千古一人----苏东坡传》(修订版),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7年。38.《明代的御马监》,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39.《近代九江的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中国商业史学会:《近代沿江经济发展论集》,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40.《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中国明史学会:《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41.《明代统治者对佛道二教的利用与限制》,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1998年42.《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长春:1997年8月;《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扬州:《扬州大学文化所辑刊》第一辑,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43.《王阳明与江右王门学派》,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期。44.《明代的乡试、会试与殿试》,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4期。45.《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转载。1999年46.《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明清时期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二人合作,为第二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47.《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建系七十周年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1997年12月;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6辑,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3月。2000年48.《旷世大儒——王阳明传》(著作),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9.《一个儒学实践者的悲喜剧》,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0年第9期。2001年50.《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著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1.《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02年52.《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论文集,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53.《庐陵文化中的异端文化》,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9期。2003年54.《阳明史事三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新华文摘》2003年24期摘要。2004年55.《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著作),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高校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6.《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57.《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论点摘要。58.《明代文化专制三议》,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2005年59.《一段历史、一段水土与一方人----走进明朝的江西》(合作,第一作者),广州:广东省社联《粤海风》2004年第1期。收录于江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只眼睛看江西》(胡平编),2005年。60.《谷霁光教授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人大资料中心《历史学》复印。2006年61.《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期)。62.《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2007年63.《“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摘要、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64.《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65.《明代前期荒政中的腐败及对策》(第二作者,与萧发生合作),《北方论坛》2007年第1期。66.《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摘要、人大资料《历史学》复印。2008年67.《成化皇帝大传》(著作,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68.《明代国家权力及运行机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另,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和《农业考古》、《民主》等报刊发表史学评论、史学杂文约100篇,篇目从略。

你觉得把文物发掘到底是为了什么?

决然无主
创投季
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的作用,是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文物对社会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的作用。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其间有联系,又有区别。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文物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文物价值的高低,因而文物的作用也会随着人们对文物价值认识的深化而变化。有时同样的文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不是改变或降低了它的固有价值,而是增添了新的价值。这种情况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