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均
我身边地很多朋友都被逼着去考研,要不就是考公务员,这竟然成了高考后我们又不得不参加的考试了,为了父母口中的有出息。 时光流逝,转眼间从大一到了大三,现在大三也即将结束,而大四对大学生来说几乎已经不在开课,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毕业论文,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所以某种程度上,大三的结束也就宣告了大学生活的结束。 同时,新的问题也摆到了大三学生的面前,他们开始面临新的抉择,是继续考试,如研究生和公务员,还是直接去踏入社会,加入到千万的就业大军中?也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出国留学深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留学也在逐渐变得普遍,但与前两种相比,这种选择到比例仍然较小。 考,还是不考? 正如哈姆雷特对生与死的困惑中,很多大学生也陷入这样一种纠结之中。选择“考”,意味着他们高考之后又要开始新的奋斗,而每年考研考公务员的人都有百万之众,竞争尤为激烈,这些大学生担心奋斗一年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即使幸运地考上,公务员还好,可以直接参加工作领取工资,福利待遇更不用说,可考上研究生就必须继续两到三年的学业,到时候随着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就业难的形势也将进一步加剧,况且研究生找工作也不比本科生好到哪里去,这样,之前投入时间,精力,物质也将白白浪费。 选择“不考”,就业难是这个社会普遍面临的难题。由于中国为了普及高等教育不断进行大学扩招,同时市场上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使得大学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量比例严重失调,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国的待业大学生已达,而这一雪球也在越滚越大。另一方面,由于公司在招聘中过分看重学历,甚至有的公司招聘中明确设定学历限制,所以本科生与研究生、博士相比便处于不利地位。 正是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这些大学生思想也处于矛盾之中。 至于,父母为什么会认为不考研究生不考公务员就是没出息,我想这是典型的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体现。在这种传统思想体系下,中国父母一旦发现子女的表现不和自己的意愿,就会恨铁不成钢,希望用批评教育来促使子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父母年轻时由于各种现实条件的束缚,便将自己当初没能够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的成功得到心灵的慰藉。 大学生毕业后有多种选择,大学生已经成人,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这其中的关键是真正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