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如何相处

隆撒
彭祖得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思吾往焉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研究生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科目:科技论文写作授课教师:胡迎春专业班级:2012级企业管理考生姓名:周 亮考生学号:20120501066提交日期:2013年6月20日研究生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摘要: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少研究生与导师交流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师生关系僵化,本文针对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融洽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关系0引言在导师负责制[1]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下,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全程的、全方位的指导,这种指导不仅是在各类论文写作方面,甚至还包括学习、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由于接触面广、交流频繁,加之心智模式不够健全,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僵化。1 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时存在的问题1.1对导师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会主动联系导师很多研究生不会主动获取导师信息,对导师性格特征、工作态度、方式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信息知之甚少,信息的缺乏势必导致沟通障碍增多,师生融洽相处[2]的磨合期增长。1.32.22.4[4]Key words:

研究生第一导师和第二导师有什么区别?

掘墓者
既已告矣
打个比方 ,你的第一导师是你们学校的校长 ,他经常性的在外忙事情。学术性的东西 ,就会交给另外一个导师来带你做, 就叫第二导师。第一导师是挂名,实质第二导师带你,很多学校都这样的。硕士生导师应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能坚持正常工作,担负实际指导硕士生的责任。有协助本人指导硕士生的学术队伍。有课程教学经历,承担过或正在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课程。

考研时导师组和导师有何区别

第二梦
礼也
考研时导师组和导师有何区别可以看到,保研率最高的是北京大学(校本部),高达58%,也就是说,北京大学近六成的本科毕业生都能获得保研资格。“华东五校”中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44.7%的保研率位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紧随其后,保研率也都在30%以上。浙江大学的保研率则是24.46%,是“华东五校”中最低的。“双非”高校上海科技大学也不容小觑,以33.7%的保研率紧随华五高校之后。一般来说实际保研率≤理论值,因为最终会有部分同学放弃保研,或出国、或因不能保研心仪的高校,或者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单位而发生变化。保研生VS考研生,导师更喜欢谁?考研生和保研生,这两个群体一直被拿出来比较,因此还衍生出了一个话题:考研生和保研生哪类学生更受导师喜欢?一般来说答案是:保研>考研,本校>外校。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以清华大学土木专业为例,每年的研究生名额大部分给了保研的,考研的指标很少很少。这里的保研包括:本校保研与外校保研两部分,都是受欢迎的。为什么导师们喜欢保研生?这事实上就是对考研制度的抗议,老师们认为保研能够选出更理想的研究生人选。这要从保研与考研的方式说起,考研分成两部分:初试和复试。问题就出在初试上。在实践过程中,导师们发现初试成绩非常高的许多考生,入学之后,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研究能力都达不到标准,这让导师们不得不想办法找对策。对策一:加大复试比例。目前我们学校把初试分数折算成100分,然后比例设为50%。也就是说,初试高出50分,在总成绩中仅仅算5分。对策二:加大保研比例。有些考生初试确实太猛了,考了400多分,但是复试表现又很差,这时候用复试成绩让他落选也是可以的,不过容易引发争议,让人产生暗箱操作的想法。同时,复试持续时间也不长,复试内容也毕竟有限。保研的考察手段比研究生统一考试要丰富得多,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科研夏令营,除了查看考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外,在科研夏令营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进行考察。保研生和考研生的区别?保研就像在豪华一点的菜市场,品质都比较好,所以可以随意一点就收了。考研的就像在普通的菜市场,品质参差不齐,要认真挑才能挑得到好的。如果你想通过考研改变命运,那么你要努力,你要弄明白为什么导师更喜欢保研的同学,你要努力提高自己满足导师的要求。而不是要求导师非要把所有菜场一视同仁。这种问题必然会伤到很多努力了很多年希望能够靠考研改变自己不理想的高考结果的人。这个事实就好像是北京的孩子高考考不过山东的孩子,但实际上的综合素质超越山东的孩子一样。但反过来,正是因为北京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少的报考人数和的录取名额使得北京的孩子可以更有时间(或者说有资本)去做应试之外的事情。而北京发达的经济基础又提供了他们发展的空间。这对山东的孩子岂不是莫大的不公平?研究生其实就是同一个问题三年后的翻版,不过没有了地域的划分。毕竟高考如果不看自主招生的话只是考察高考的那几门科目而已,可是研究生是导师招来干活的,对于一个把考研当高考来准备的同学准备三年考的比准备了半年的同学好似乎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虽然本校(尤其是好学校)保研越来越多,但终究是有考研的机会的,你过了笔试就有面试机会,导师一般也不会因为出身就直接毙了你。而且考研也可以和导师交流,只要你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能够说服导师,绝大多数导师是不会因为你是考研的或者因为你的出身而对你有什么偏见的。我们需要培养什么能力?导师喜欢保研生,喜欢的不是他是保研的,而是他的能力。打个比方就是人家都会跑了你才刚会走,人家能直接进实验室干活,你还培养培养。下面就说说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培养的能力。1)科研能力特别是理工科,想要考研的小伙伴们有时间最好进入科研项目,好好补一下科研能力。多去实验室走走,帮良心教授们打打下手,尤其是助理教授/副教授那边,你参与到一线科研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2)学习能力研究生学习,不是本科的延续。研究生学习,是主动性很强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靠自主能力。做到主动和独立,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安排、文献阅读、学习总结、课题计划等等,读研究生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主动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思维方式,思考能力,思考习惯等,要让导师觉得你是个可塑之才。

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如何相处

金石情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思吾往焉广西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研究生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科目:科技论文写作授课教师:胡迎春专业班级:2012级企业管理考生姓名:周 亮考生学号:20120501066提交日期:2013年6月20日研究生如何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摘要: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少研究生与导师交流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师生关系僵化,本文针对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融洽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关系0引言在导师负责制[1]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下,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全程的、全方位的指导,这种指导不仅是在各类论文写作方面,甚至还包括学习、生活中的为人处事。由于接触面广、交流频繁,加之心智模式不够健全,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僵化。1 研究生处理与导师关系时存在的问题1.1对导师缺乏必要的了解,不会主动联系导师很多研究生不会主动获取导师信息,对导师性格特征、工作态度、方式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信息知之甚少,信息的缺乏势必导致沟通障碍增多,师生融洽相处[2]的磨合期增长。1.32.22.4[4]Key words:

导师对于研究生的作用到底有多少

公益心
美幸
导师确实在研究生的学习进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生在读书期间基本上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就象班主任老师那样引导和督促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导师一般还能提供比其他老师给你的的学习和研究上的支持;导师很可能与自己的研究生和蔼交流并建立父子或兄弟般的真挚感情。  具体说来,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在学习和人生中有以下作用:  指导专业阅读  研究生的学习不仅与本科学习一样具有专业化特点,而且更加细分和深入,学习和思考的抽象程度大为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导师的介入就显得重要了。导师往往是所带研究生学习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大局和枝节都比较熟悉,因此导师指导下的专业阅读往往更为精粹、更为有效、更为省力。导师指导专业阅读包括专业基础阅读和专业课程阅读,指导形式由低到高分为三种,最初是开列书目,将本专业和具体课程包罗的主要经典、权威著作陈列出来并限定阅读时间;其次是交流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大家集中在一起交流经验心得,导师点评;最后是撰写论文,阅读的最高境界在于推陈出新、激发创造,学生根据阅读的收获选取角度在导师指点下撰写研究论文。  指导专业研究  研究生的学习已经不再只立足于知识的薪火传承,还要追求知识的开拓创新,所以开展研究是研究生的光荣使命,而导师往往在研究方面经验丰富,指导起来轻车熟路。许多刚刚入学甚至是入学多时了的研究生将研究工作视为畏途,以为是件高深莫测的事情,盲目地将其神秘化,这一方面反映了研究工作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更反映了研究生需要导师的指导。学生在接受导师的研究指导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研究方法的领悟,如何选题,如何查文献,如何撰写论文,如何投寄稿件,这些都是做学问的基本素养;二是研究方向的选择,哪些是前沿研究,哪些是研究热点,哪些研究相对容易出成果,哪些研究困难较大,这些不可能只是个人的兴趣问题;三是导师课题的融入,导师一般都有研究课题,融入导师的课题团队既容易步入研究正轨又与大家交流了感情。  指导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块,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压轴大戏,它在研究生的学习中具有决定意义。毕业论文不仅是研究生学习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从准备开题到最后通过答辩一般要历时一年半载,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需要完成三到五万字的写作,许多人会几易其稿。这项艰巨的工作当然主要靠研究生本人完成,但导师的点拨和启发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茅塞顿开的指点使学生增加信心、少走弯路。总之,导师是研究生闯过毕业论文难关的强力后盾。  其它方面作用  导师不只是一个指引学习和研究的象征符号,也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许多导师思想精妙、行为高远、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很可能就是难觅的为人治学楷模,与之相处将使自己得到全面熏陶,真可谓受益终生。大部分导师也是经过寒窗苦读熬出来的,他们理解读书的艰难,不少导师愿意给自己的弟子提供适当的经济帮助,绝大部分导师会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也很乐意给想去攻读博士的弟子推荐介绍。由此可见,导师的作用不仅有学习上的集中性,也有生活上的广泛性。  指导专业阅读和指导专业研究可以反映一个导师的专业功底,指导毕业论文可以反映一个导师的学术水平,其它方面作用可以反映一个导师的人格魅力。任何一个研究生在入学后就要开始仔细而认真地反思。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夫至人者
能儿子乎
在中国,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不论是学生还是导师都是在尽力维系这一平衡。导师负责制的体系下,学生处于劣势,遇到问题又没有第三方的制约。如果求助于学院或者学校的力量干涉,得罪导师的后果对于学生来说恐怕只剩下最后退学一条路可以走了,因此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学生往往选择忍气吞声。细数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无非有以下四种,导师好、学生好;导师好、学生不好;导师不好、学生好;导师不好、学生不好。一.导师好、学生好---可遇不可求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导师和学生之间教学相长,是一种科研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十分难得,需满足两个条件,一、导师有实力,一心为学生好,二、学生有潜力,愿意跟着导师学。“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如果你属于此类,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将关系进一步发展。学术需要传承,导师年龄大了也要退休,导师会选一人重点培养,如果你能成为导师的“关门弟子”,将来接手导师课题和实验室的很可能是你。二.导师好、学生不好---请神容易送神难学生怕遇见坑爹的导师,同样导师更怕招到坑爹的学生。复试时发现一个好苗子,即有实力又有潜力,毫不犹豫招到自己门下,准备重点培养。入学后才发现复试时的表现都是假的,三天两头找不到人,动不动要求出去实习,要求的文章不看,实验催一下动一下,遇到一点小困难,就抱怨课题太难要求换课题,动不动还以死相逼,导师遇见这种学生,只能是自认倒霉,谁让当初自己看错人了呢。更有甚者女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怀孕了,要求回家生孩子,遇见这种事情导师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三.导师不好、学生好---终生误,误终生有些学生有志于科研,本科院校也很好,毕业于985/211,可惜没有遇上好导师。有些导师是自身水平不够,给予不了学生更好的指导,甚至是瞎指导。部分老师从事于学校行政工作,对于科研的事情一点都不上心,对于学生也是不管不问。另一种情况是导师水平高,但对于学生过于严格,要求每天进入实验室,而且要求打卡,做实验好像每天上班,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雇佣关系。如果学生能做出成果还好,第一作者肯定是导师,如果做不出成果就恶语相加,这种老师可以称之为“学阀”。好处也不是没有,跟着这种老师也确实可以学到东西,但这种关系的维持是导师拿学生的毕业相要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对于科研的热情。四.导师不好、学生不好---罪与罚这是一种最差的情况,导师完全把学生当做奴隶,对于学生要求随叫随到,不管你有什么事情都必须放下。从取快递报账,到给导师接孩子带家教,完全就是导师的免费保姆。如果这时又遇见一个“不服管教”的学生,那么矛盾就爆发了。如果一毕业,学生和导师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对于导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最大的败笔。这四种情况又是可以随时间转化的,研一的时候可能是导师好、学生也好,等到研三的时候可能就是导师不好、学生也不好。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属于科研合作关系吗

核桃派
集锦
,对每个研究生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被看作师傅与学徒的关系,也不完全是同事之间的关系、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在研究生与导师的交往中有何原则和技巧呢?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近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从切身体会出发,给出了6条建议。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刚刚进入学科内部问题时,你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或者对课题共同组的了解,许多方面都来自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你带来惊人的收获。保持与导师的联系当你开始做实验、做研究时,你会希望你的导师能随时随地帮助你,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导师很忙,而且忙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于是,你就开始担心了。这是很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都有的一个心理过程。有的时候,论文做得不是很顺利,可能不是由于你的研究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而是因为你把自己与导师隔离开了。对此,你一定要与导师保持联系,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导师的脑子里、嘴上、联系记录本上。这样,你不仅可以得到科研上的指导,而且也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导师在与科学共同体内的同行交流时,也乐于推荐你。这对于你今后的求职、科研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导师经常得到你的消息即使研究没有任何进展,也不用怕跟导师说。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可以。因为让导师知道你的进程,对你而言一定是有利的:如果你没有进展,导师会帮你想法,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有一点进展,他会帮助你总结经验,再上台阶。总之,我建议,研究生最好一周与导师联系一次,告诉导师自己科研工作的进展信息,并使之成为有规律的任务。摸清导师的性格研究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要用导师的语言跟他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具备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能力。对于一些导师,如果你不把话说好,很可能要产生误解。对导师说的话,一定要像玻璃一样透明,让导师不会对你说的话产生误解。赢得导师的尊重懒惰和不自信会失去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如果你偷懒,你的导师肯定不相信你;在与导师交流时,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让导师对你的工作也失去信心。很多博士生在跟导师谈话时,常常处于一种没有信心的状态下,对于有的导师,你谈话时没有信心,就会让他也都没有信心了。这是一个怪圈。博士生如果对导师说:我能行。这3个字就可以打破这个怪圈。我以前带一名博士生,他每次都说老师您放心。说到的,他也做到了,我也就对他比较尊重。更为实质性的,是你的行动。一是你得到了科学研究很好的结果,二是你通过独立研究充分表现了你工作的努力,这两种做法容易引起导师的尊重。对大多数的博士生而言,毕业以后可能做的是别的研究、别的工作,只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有助于你走向成功。敢于向导师提问题,适当展现个性我们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导师的面前像小绵羊似的,不敢提什么问题,不习惯向处于权威地位的导师提出要求。我想提醒的是,如果你得到了导师的尊重,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你就可以跟导师谈判了,因为导师尊重你、欢迎你。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这是最好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再过几年你将毕业,答辩的时候,一个

关于研究生选导师的问题:已经跟导师说了,可是我又不想要这个导师了,怎么办?在线等,很急!

清谈
慧明
第一、老师会让学生做很多很多的项目,平常会很忙。其实,我不明白导师项目多有什么不好,相反我还认为是好事阿。你不但可以有机会历练自己,还可以接触到你的同行,无形中是既提高自己的业务也在扩展自己的人脉。第二、我更希望平时能有自己的时间,因为还需要考一些证书以及托福。不知道你的专业类别,也不知道你考这些证书和托福目的是什么,但是如果你是做自然科学的,不论是否打算出国继续深造,应该是学术论文比较重要吧,是否项目的多出来的成果也相对简单呢?这个你自己权衡。第三、我想问一下,我可以再拒绝这个导师吗?当然可以。不过前提是你要如约见面。第四、怎样拒绝更好些呢?呵呵,让他主动拒绝你可能更好。如果真是你所说的“我本来选的这个导师还很强悍的,在整个系都很有地位”的话。第五、如果拒绝了,还会有别的导师要我吗?当然会有导师要吧,不成学校会让你单过?那不是更爽呆了?彻底圆了你的梦——两年自由身!第六、这个导师会不会给我的研究生时期造成什么障碍呢?这个要因人而异,也因人品而异,不好说阿。顺祝好运!

研究生导师应该如何带学生

不知其父
叔齐
一、前言我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机制的了解并不多。之所以对这题目感兴趣是因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有关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共同署名发文章的报道。有的报道指责研究生导师欺世盗名,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有的文章意在揭示这种现象后面的原因。比如,期刊杂志社根本不会刊登不见经传的研究生的论文,为此导师署名会有助于学生达到发表文章的数量要求。这类潜规则的确令人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感到担忧。华中科技大学的做法更是干脆,将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将导师署名的做法用明文规定下来。不过,本文的中心不是有关导师署名这类潜规则。而是一个更严肃的问题:。有一位北方某大学的博士导师,因在学生的论文上署名被他人在网上撰文指责为巧取豪夺。这位教授的反驳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解释:“……我培养研究生,是将合作撰写论文作为锻炼学员的方法之一,选题、主要观点、直至写作提纲多是由我确定,资料也是大多我早掌握。这种方法没有什么不妥,今后还会坚持,……。” 这段话应该可以最后解决这桩导师署名的“公案”了。但也就是这段话驱使我动笔撰写此文。二、何为研究生的学习?高等教育的内容可以粗粗地被分为两大块:教学和学术研究。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即教内容,又教方法。所谓内容,就是“是什么”,方法就是“如何”发现是什么。高等教育将大学学习按照内容和研究程度的深浅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不同层次。本科学习的目的意在使学生对某一领域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有较普遍的理解。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知道有什么”。硕士阶段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专业中的原理,进行开发或者描述性研究,寻找答案来。也用一句话来总结呢,就是知道“为什么”。博士阶段学习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探寻、发现并解释物质或者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换言之,博士阶段的学习目的是要发现新的“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高校的学生只有到了研究生阶段才能真正接触学术研究层面的活动。本科生的学习基本上还是在某个领域中打底子。到了硕士生学习期间,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教的比重大于学生的独立研究。导师的作用还是集中在观点介绍,文献引用和综合讨论的方法上。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专业中的问题搞精通,达到能够解释的水平。但是这并不排除硕士学习中发现新关系的可能。美国学术界就不乏这样的例子,一篇硕士论文揭示了一个新的因果关系。因篇幅所限,在此就不引用具体例子了。博士学习与硕士学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博士学习的目的是要在专业领域中发现并证明一种新关系的存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新”字。被前人发现而且已经证明存在的关系没有任新的何学术价值。在另一类研究中,博士论文的目的是要证明一个被前人认为是存在的关系并不存在(推翻)。这里提到的“关系”是什么?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学术研究可以被分为三大类,一是描述性研究,指的是对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将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它们之间的关系系统地加以描述就是描述性研究。二是开发性研究。开发性研究是将一个新的研究对象概念化、系统化的研究。这类研究在将直观的观察上升到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是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的目的是在事物之间发现并建立因果性关系。博士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为解释性研究做准备的过程,最后的博士论文也因该是解释性研究。建立一个新的因果关系(或者推翻一个被公认的因果关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这正是为什么博士学位会怎么难读的原因。从观察到一个值得研究的关系,到确认其学术价值,课题的建立,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有的困难之处都源于这个“新”字。正是由于博士研究中的“新”字,导师的“教”的工作越来越少,“导”的工作越来越多。三、博导都“导”些什么?导师的作用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导师必须能够为学生指出学术兴趣中的问题是否有人研究过。既然有导师之称,那么博导就应该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中的各种研究的主要成果,派别,主要观点,研究状况的过去、现在、发展趋势等问题了如指掌。所以,当学生开始考虑一个博士论文课题的时候,博导就应该帮助学生弄清楚计划中议题的“新”的程度,在理论上对该领域的贡献。在选题上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美国的博士学习中,博士生在通过博士资格的总考后才真正成为“博士候选人”。其中许多人在成为博士候选人时都还没将博士论文的题目确定下来。没有确定的题目,就提不上有自己博导了。这是美国的体制。中国的博士培养体制基本上是“作坊师徒”方式。导师挑选学生,进校后就跟着导师“学艺”。学术上的独立性可能会较差。博导在学术选题的问题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议和帮助。如果在快毕业时学生都不能自行找到感兴趣的博士论文议题,需要导师为自己选题,那导师带研究生的水平就值得怀疑了。第二,导师应该能够为学生指出文献的范围、阅读重点。文献的阅读实际上涉及到如何从理论上对所选议题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要确定博士论文选题是否“新”,完全依靠对相关文献的熟悉程度。作为博导,对本领域中文献应该十分熟悉。在这个阶段中,从学生的水平来看,虽然尚未像自己的导师那样读书破万卷,但在博士阶段的学习中,应该能够在文献研究中将本领域各个学派的观点加以分类和综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建立新的因果关系。如果一个博士生到开始写博士论文时都还没具有自行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导师要负责任。换言之,导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教给学生的东西中,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生如何读书。本科生和硕士生读书,目的还倾向于汲取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