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村调研报告-最新精选范文

三尸
玄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医学之眼村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统一要求,我于4月18日正式进驻杜村镇匡家庄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任职以后,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匡家庄村现状(一)村情概况(二)经济发展情况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蔬菜为主。养殖业主要有牛、羊、猪、鸡等。第二产业:主要有电锯两户,专搞木制品生产。第三产业:运输车四台,油坊加工一户,豆腐生产一户。农民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和到企业务工。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匮乏,主要依靠部分集体土地租赁收入。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占总数近一半的地,土质较好,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其余为丘岭地,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村民经济意识的提高,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转变为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且经济作物占到一定比重。主要经济作物有辣椒、马铃薯等,使村经济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养殖业又成为种植业之后的一个主导产业,养猪、养羊、养牛业快速发展,其收入已超过种植业的收入,成为村经济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其它行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如商业,粮油加工业,客

请问农村调查报告怎么写

使民心一
冬日蝶
农村调研报告范文为全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据乡党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和要求,做好学习调研段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针”,为了解xx村的农村现状,摸清该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确保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们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我村5个自然村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08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况:xx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xx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xx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08年,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形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短歌行
汝果养乎
  关于城市中小学生压岁钱及其流向的调查报告  “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压枕边”……过年啦~孩子们的钱包又成了一个个的“超级小胖”,那么“小胖”们又是如何“减肥”的呢?让我们跟随这些中小学生,做一个关于压岁钱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04年1月25日~31日  二、调查地点:⒈家中 ⒉街头 ⒊少儿图书馆门口  三、调查对象: 中小学生、学生家长  四、调查目的:  对有关城市中小学生压岁钱的各项数据作一个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客观具体地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提供给中小学生和家长们,从而使家长和孩子都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压岁钱。  五、调查问题:  Ⅰ.你认为家长们应该给压岁钱吗?如果应该,那么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合适?  Ⅱ.你认为钱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 Ⅲ.你认为自己应不应该拥有自由支配压岁钱的权力?  Ⅳ.你一般把压岁钱花在哪些地方?  Ⅴ.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意义?  Ⅵ.你的父母每年给你多少压岁钱?这与你的家庭背景相符吗?  六、调查方法:  ①上网查询 ②电话资询 ③查阅报刊 ④询问路人  七、调查结果:  一小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压岁钱一般在100~300元左右,而中学生则在300元~600元之间。  二大多数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应该拥有自由支配其压岁钱的权利,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只有少数一部分同学认为,压岁钱应该由家长带为保管和处理,其比例达到了8:2。而小学生则普遍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钱多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而家长也不放心把钱放在小学生的身上,大部分交由家长代为保管,所以给压岁钱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要求一定要占有它。  三中小学生都普遍认为:钱,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们买一些他们平时梦寐以求却又没有能力得到的东西,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又让家长们不必大掏腰包,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四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把钱花在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上,有一小部分同学拿自己的压岁钱来交学费,还有一些小学生拿压岁钱来买各种学习用品。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以帮助他们上学或改善生活。  五80%的学生认为,家长给越多的压岁钱越好,18%的学生无所谓压岁钱的多少,认为家长觉得给得适当就可以了,只有2%的学生觉得不要给压岁钱最好,以上这种少数情况的产生其中主要有3种原因:  ⑴反正压岁钱要了也是归家长,没劲,还不如不要。  ⑵收了别人的压岁钱还得回送别人,别人送了你100元,为了体面,你的父母再没钱也得从钱包里抠出个200元回赠给人家,这样太亏了。  ⑶真正觉得父母挣钱也不容易,把自己养大已经很辛苦了,不应该还要拿他们的钱来做零花钱用。  六在调查期间,为了调查方便,还额外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1个外乡来的农民在你眼前发生了车祸,周围只有你一个人,而他如果不及时治疗便会有生命危险,但他身上连一分钱也没有,无法支付“打的”的路费和昂贵的医疗费用,这时你身上的压岁钱刚好够他支付医药费,但是这些压岁钱正巧是你准备买梦寐以求的滑板车的,你会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的学生表示不愿意用压岁钱帮农民支付路费和医疗费,少部分的学生略加思考,表示如果别人捐,自己就捐。只有个别的学生表示愿意帮助他,其理由很简单,却也很让人感到心寒:这个人是陌生人,而且还是个农民,我凭什么要用自己心爱的滑板车做代价帮他看病呢?  八、调查结论:  1、现在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给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也日益增多,一个城市普通家庭的年总收入约是2~4万元,而家长们每年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就占其中的%1~2,有少数富裕家庭给孩子的压岁钱甚至上万元,虽然让孩子们过了个高兴年,却也严重造成了孩子们乱花钱、买零食、上网吧、甚至抽烟赌博以及很多极其恶劣的坏习惯,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2、中学生喜欢由自己来支配压岁钱,而小学生的压岁钱则由家长来保管和支配,就小学生压岁钱的流向也与中学生有明显的区别,中学生一般会去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如CD、随身听、漫画书等,而一些小学生则会用来买文具和交学费,听从家长的支配。  3、在压岁钱该如何使用最有意义这一问题上,大多数中小学生的看法基本一致:捐助希望工程,以帮助灾区生活困难的儿童重返校园,或是去帮助任何一个极其需要帮助的人。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表露出不情愿的态度,认为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压岁钱凭什么拿去帮助别人?我想,这类学生的道德素养实在是需要提高了。  根据这次调查所了解的情况,就压岁钱的问题给家长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压岁钱还是要给,但压岁钱的数量要适当,不宜太多,以免使孩子染上乱花钱的坏习惯。  2、家长们还可以适当地考虑一下,将压岁钱改成孩子们喜欢的“压岁物”,如“压岁书”、“压岁碟”等,还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带孩子外出旅游,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可以给家庭的经济方面带来实惠,还可以得当地避免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3、家长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让孩子们真正的懂得每一分钱、每一粒米的珍贵,并让他们正确的认识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同时,还给学生们提个建议: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在固定的一个存钱箱里,做一个帐目本,把自己用钱的各项数据登记在上面,使自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钱的流向,学会计划用钱,科学理财,把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回答者: 智慧老人L - 江湖新秀 四级 2-1 11:59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好  66% (2) 不好  33% (1)  相关内容  • 调查报告怎么写啊  •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 调查报告范文  • 求中学生素质教育调查报告的范文  • 急!给发个调查报告!  查看同主题问题:压岁钱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小学  其他回答 共 2 条  关于城市中小学生压岁钱及其流向的调查报告  “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压枕边”……过年啦~孩子们的钱包又成了一个个的“超级小胖”,那么“小胖”们又是如何“减肥”的呢?让我们跟随这些中小学生,做一个关于压岁钱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04年1月25日~31日  二、调查地点:⒈家中 ⒉街头 ⒊少儿图书馆门口  三、调查对象: 中小学生、学生家长  四、调查目的:  对有关城市中小学生压岁钱的各项数据作一个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客观具体地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提供给中小学生和家长们,从而使家长和孩子都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压岁钱。  五、调查问题:  Ⅰ.你认为家长们应该给压岁钱吗?如果应该,那么你认为给多少压岁钱最合适?  Ⅱ.你认为钱才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吗? Ⅲ.你认为自己应不应该拥有自由支配压岁钱的权力?  Ⅳ.你一般把压岁钱花在哪些地方?  Ⅴ.你认为怎样用压岁钱才最有意义?  Ⅵ.你的父母每年给你多少压岁钱?这与你的家庭背景相符吗?  六、调查方法:  ①上网查询 ②电话资询 ③查阅报刊 ④询问路人  七、调查结果:  一小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压岁钱一般在100~300元左右,而中学生则在300元~600元之间。  二大多数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应该拥有自由支配其压岁钱的权利,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只有少数一部分同学认为,压岁钱应该由家长带为保管和处理,其比例达到了8:2。而小学生则普遍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钱多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而家长也不放心把钱放在小学生的身上,大部分交由家长代为保管,所以给压岁钱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要求一定要占有它。  三中小学生都普遍认为:钱,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压岁礼物,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们买一些他们平时梦寐以求却又没有能力得到的东西,这样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又让家长们不必大掏腰包,在经济上得到了实惠,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四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把钱花在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上,有一小部分同学拿自己的压岁钱来交学费,还有一些小学生拿压岁钱来买各种学习用品。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如果需要,可以拿出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以帮助他们上学或改善生活。  参考资料:dd  回答者: 英语111323 - 初入江湖 二级 2-1 13:20  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枕下的红包也越来越鼓了,那么大家又是如何对待和使用压岁钱的呢,我和朱令仪进行了合作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获得压岁钱的情况,客观地作出评价,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二.调查时间:2007年2月18日~20日(大年初一至初三)  三.调查地点:1.家中2.学校3.社区  四.调查对象:20名中小学生  五.调查方法:1.电话采访2.上网查询  六.调查问题:1.你今年获得了多少压岁钱?去年呢?  2.你的压岁钱来源有哪些?请分别说出来源父母、亲戚、长辈、其他各多少?  3.你计划如何消费你的压岁钱?请分别说出你计划在买书、捐款、游玩、其他各多少?  4.你对今年压岁钱的满意度是多少(用百分比表示)  5.你的压岁钱的实际消费是多少?  七.调查过程:我和朱令仪进行了分工调查,每人调查十人。主要是采取电话采访的形式,调查对象主要是同学、朋友和亲戚。我还采取了网络调查的方式。我和朱令仪调查完后再汇总到一起,由我制成表格。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有些同学的压岁钱还未拿完,有些同学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压岁钱等,但这些困难都被我们一一克服了。  八.调查结果:(一)这次调查2007年最少压岁钱为400元,最高为2600元,平均值为1066.11元;2006年最低为400元,最高为2800元,平均值为1088.89元。  (二)2007年中学生的压岁钱平均值为882.78元,2006年压岁钱的平均值为930.56元。 2007年小学生压岁钱平均值为1650元,2006年平均值为1425元。  (三)中小学生的压岁钱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亲戚,一般来源于父母的比较少,而且每年的数额较固定。来源于长辈(爷爷辈)的变化较小,但 每年还是有一些波动。  (四) 2007年中学生的满意度为77.72%,2006年为76.94%;2007年小学生的满意度为90%,2006年为80%。大家2007年的满意度都高于2006年。  (五)小学生的压岁钱明显高于中学生,因为中学生已经长大了,家长和亲戚给得也较以前少了,而且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要那么多压岁钱。  (六)大部分小学生的压岁钱都存起来和用来交学费,而中学生的压岁钱则是用来买书、游玩,并且一部分存起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七)只有少数同学的压岁钱没有结余,其他大部分同学都有80%的结余。  (八)50%的同学表示愿意拿出一部分钱捐款,30%的同学表示没有考虑过,另外20%的同学坚决不愿意捐款。  九.调查结论:  1.大家的压岁钱数额日益增多,并与自己原本的家庭背景基本相符。这固然体现了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卓有成效。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助长了攀比之风,且压岁钱之间悬殊太大,有些同学还养成了浪费的坏习惯。  2.压岁钱主要来源于亲戚,说明登门拜年的中华传统仍然颇为流行,这点值得我们高兴,但这既增加了亲戚的负担,也增加了我们父母的负担,亲戚给我们压岁钱,父母就要给我们的表兄表妹、堂姐堂弟压岁钱,而且如果亲戚很多的话,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3.大家对自己的压岁钱都比较满意,能拿到压岁钱当然值得高兴。但压岁钱的数额越高,满意度就越高。说明大家高兴的还不是压岁钱带给我们的亲情与感动,而是可以用压岁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4.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压岁钱越来越少,说明长辈们已经看到了我们的成长,可喜可贺啊!大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为自己压岁钱的减少而伤心难过。  5.大家的压岁钱的使用都比较科学,基本没有浪费的现象,说明大家都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且在压岁钱的使用上,也变得更主动,说明我们已有了支配自己财产的能力,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6.将压岁钱拿出来一部分捐款,我们认为是压岁钱使用中比较有意义的事,但有一部分的同学却不愿意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希望这些同学能提高思想觉悟,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十.建议:①压岁钱在我国传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年只有一次,所以不可不给。但各位家长应斟酌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适量的给予压岁钱,以免助长攀比、浪费之风。  ②我们已经基本有了使用自己压岁钱的能力,家长不应该再让我们把压岁钱全部上交,在我们的调查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果家长实在不放心,可以给我们一小部分的压岁钱自己使用,培养我们的理财能力。  ③大家要把压岁钱当作一种亲情的体现,无论多少,都是心意。不要对压岁钱的数额过分在意,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压岁钱。  ④建立自己的心愿集,平时就把自己想完成却不能完成的愿望记下来,到了使用压岁钱时,从心愿集里选取有意义且可以实现的愿望,满足自己旧年的心愿。  ⑤建立自己的账目,记录自己用钱的各项数据,更好地使用我们的压岁钱。

关于农村调查报告

鬼宝宝
典法无更
希望有帮助。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 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下面这个题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题目是行,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人看病都是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钱。那么,我们假定一个人没有单位,他看病是花钱的,进一次医院需要多少钱呢? 30年以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块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块吧,现在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根本不够。如果病大,就更麻烦了。医疗费用上涨了80倍! 现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几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300倍不算多吧?? 是的,现在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小学初中的学费免了,但是我们没有赶上啊!真的是很可惜啊 ^-^ 前几年,桦甸人吃自家的井水长出了大骨节。现在,人们吃的是自来水和矿泉水。就算是自来水也经过了处理 总之,改革卡放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就要开学了,我也要做啊,辅导员还说了,没完成不让报名,我们的是发了一份表格,10多页呐,要我们上门去调查。这怎么搞啊。

村级集体经济现状调研报告

四牡
火之歌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超级坚持2个月村级集体经济现状调研报告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基本情况。乡地处华蓥山中段,位于区东部,距离城区16公里。川陕公路、襄渝铁路纵贯全乡。本乡东接达州市大竹县,南与区龙滩乡相邻;西与区观阁镇、广兴镇接壤,北靠渠县。全乡面积46.2平方公里,人口13XX人。20xx年全乡XX个行政村目前仅村、村两个村存在集体经济收入,共计25XX元,平均每村1XX元。有收入的村3个,占总村数的XX%;收入在10XX元以上的村2个,收入在5XX元至10XX元的村0个,收入1XX元至5000的村1个。  (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资源承包、从企业收取公路维修费取得集体经济收入。  村:出租10亩塘堰一口,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集体经济收入20xx元。  村:出租闲置空地900亩,租期5年,每年取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XX元。  村:收取煤矿村村级公路损坏维护费用10XX元。  (三)村级集体资产现状。截止20xx年,全乡各村集体资产总额约为5万元,主要为村级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电脑、电视等固定资产,货币资产因维修办公室、办公经费开支、垫支保险费用等基本用完。  (四)村级集体债务状况。全乡XX个行政村目前有2个村负债,总计负债36XX元。村因垫付社长工资负债21XX元;村集体资金20xx元因日常办公经费开支目前已没有剩余;村集体资金10XX元因维修公路目前没有剩余;村集体资金13XX

精选关于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5篇

万物不伤
名止于实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林小烦精选关于农村的调查报告范文(一)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1、数量少。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农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2、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3、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站管

村支部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然则孰可
双城记
《博弈圣经》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 一、科学发展观唤醒创新基因的特征 创新是一种观念,观念没有理性。创新是二特性对局,对局中间有一个创新的第三空地。创新是博弈中的常数,常数是人的创新潜能的价值体现。文化创新是大自然中的无性繁殖,文化创新又类似嫁接,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独特形式进行文明的创造,当最终看到创新的结果时,那已经不是原来的文明了。人与他物的合成都属于未来,未来基于欲望,人的生存道路就是与他人一起用欲望创造未来。《博弈圣经》中说:“博弈的结构,不仅需要自己,还需要另外一个人和一个观众,这是博弈存在的三条件。”任何文化思想的传播都是除自身条件之外,还有两个条件才能构成,因此创新的文化基因也一定是一个三元结构,这样才能构成遗传与生态的文化遗传基因。任何被优先唤醒的科学与博弈的基因模式,都是一种观念思潮,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优先唤醒的特征就是开发自己的欲望,将情感和价值观传播给对象,融入对象的文化中成为新的基因。无论使用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能从对象那里实现欲望都是唤醒,是创新,是进步。《博弈圣经》中给出了“进步”的定义:“就是你在传承的方向上播撒的欲望,反应在他者的思维中。”其实生命进步的奥秘就是在危机中不断地将活着的优势基因取代低效的模式。生物行为创新的现象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移动、奔跑才不会被捕食。 科学发展观就是被唤醒的大自然的基因模式,它不是一个人的文化,里面不存在个人理念,它是大自然自身发展的一条道路。《博弈圣经》中说到:“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发展”一词就是战略里的持续性特征,也是科学的自然属性。在自然实体中生物与自然的优先快照,就是观念,“观念是自身知觉、意识、思想、理智的对象”。我们的观念一定符合以上的科学与发展,沿着大自然铺设好的这条无形的道路前进,这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任何政治家利用这一点都是找到了对政治、经济、军事及对智者文化的开放,都是找到了一个博弈取胜的非同步时间空间概念,就是让人们重新思考时间和空间、偶然和秩序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博弈圣经》中得到启示:人的头脑越热,越冲动,越显示出时间的紧迫和空间的狭小,那么,开放的时间使人在自由的空间里冷静思考科学的理性,使第三空地得到扩充,也使创新空间得到增长。不难想象,创新一定是多元化、多态式的双赢结构,根据《博弈圣经》中的国正双赢理论,双方对抗无双赢,“国正双赢理论可以用于日常所有的事物,帮助世界上所有的人理解双赢概念的理论,只有大于两个以上的合作,才能谈双赢。《博弈圣经》里的国正双赢理论,能够团结的人一起多元化合作,双方才会出现双赢”。只有通过遗传交流合作才会显得庞大,才有选择的机会,为自己打开一条崭新的道路。众多人的合作是一系列共同进化中的实验,假如不能取胜,你就要放弃自己,选择合作,继续博弈。合作就是放弃自己旧的博弈主张,在第三空地里形成新的梦想,只有合作才会永远改变着双方。众多人的合作在飞秒瞬间分出的信仰形成的生物蚁团行为是一种能源,它又为精神高涨的情绪制造更加开放的背景,以及把社会变成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园林。科学发展观作为文化命题和一个民族的复兴宣言,一定会形成东方人的主题观念,就像火红的年代,将东方红化。我们把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用国正论、自然哲学的非绝对对立的观点区分出层级和远近,科学发展观离人们越远,被红化的人数比例越大。根据被唤醒的概率和主题远近的关系,得出结论,和科学发展观越近的人越难以彻底征服他的那一半。所以,优先唤醒者作为各行业的领导人就显得稀缺和格外重要。人们经历的任何事物,在传播的路上一定有障碍,抵抗外来不是外来障碍造成的,而是遗传里的自然法则。生物总是在抵抗外来压力、坚韧不拔地存活着。人们在接受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基因、创新思维、创新结构和创新内容,再用国正论的博弈哲学将每个事件按各自的标准区分出大小与好坏、实体与性质,再用这种博弈的知识概念,寻找正理。《博弈圣经》中写道:“从东方人到西方人,一刻没有停止过对博弈正理的寻找。”科学发展观和其他万物一样也都是在寻找中进化着。知道自己的优劣特性,就是遗传的优先唤醒,即超前的信息处理,就是聪明。科学发展观不同于达尔文全部依赖自然的物竞天择的理论,又不同于1990年道金斯(Dawkins)出版的《自私的基因》这一书全部取决于生物个体的理论。他们的观点都是用国正论分配之后对单极属性和局部理性的陈述。他们是科学家,却没有谈到科学里的博弈结构。也许科学家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所发生的创造不是他们的领域。《博弈圣经》里的生物亲序建立的二特性博弈模式,会受益,也会受损。人的生物亲序就是寻找规律,回避错误,防止衰变。人们就连听话,也希望听好听的,对自己不利的话,听了反感,这是人生的一大行为特征。我们用国正论非绝对对立的哲学,对这一特性进行区分,由此设想生物亲序的自私性相对应着的还有人的利他主义。政治家首先把以人为本作为开端,把人生归于精神的议题,再把文化、文明、科学与博弈混合在一起,用正理均赢的自然特性使和谐与道德得到持续性的改善。均赢表现出的利他主义,正如《博弈圣经》中所说:“利他主义的动机才是最高级、最高尚、最动人也是最值得称赞之处。”它的美德会促使实现宏观整体利益。在现在高度竞争的社会里,生存的游戏就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之间的博弈,人性中的合作互助的模式,不是有意的,而是生物亲序防止衰变的本性。科学发展观的均赢文化,在《博弈圣经》中这样描述:“真正体会到博弈的乐观主义和伟大高尚的利他主义行为,博弈的取胜结果就无可争议。”从每个人的精神到行为,处处表现出利他主义,会提升被别人帮助的几率。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独有的时代主题,是一种文化基因。人们认识优先唤醒的特征将形成浪潮,人人尊重自然,关注背景,服从社会本身就是创新,就是用主题的欲望优化未来。二、科学发展观“一观二论”结构的特征从我们首次思考科学发展观这个治国的纲领,就有人问科学发展观诞生于哪一天,这和普通人问宇宙大爆炸一样没有意义。它没有具体时间和地点,没有因果,只是一个观念,大自然里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观念。领袖和他的专家们是在一个实体中思考战略连续性方针的一群人,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一样,没有他们就没有方向,没有连续就没有稳定的空间和持续性系统,没有从这一物创造那一物的环境,更没有文明和价值的表现,也根本谈不上经济发展。领袖和各行业的专家们对科学发展观百年之后进行了的思考,即使这样,它里面经济学的意义也不能被很好地认识。谁为长期的社会经济大系统进行盈亏的危机预警?谁又为短期局部的个人博弈结果进行监控?社会为什么出现经济危机?个人为什么出现贪污罪恶?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正理均赢论就是了望社会经济系统的望远镜,给人与社会的未来经济危机与贪污罪恶进行远期预防。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是人类经济游戏中防止一切灾难的博弈正理。回忆社会与个人的经济灾难,人们会有所感悟:危机是内部一帮人在狂欢中公开蚕食实体的游戏。贪官是内部一个人在迷醉中自我欣赏性质的博弈。我们用《博弈圣经》中战略和战术的定义,看战略和战术的对应关系,用国正论进行定性区分,就会知道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战略里的发现,不是战术里的达成。“罪犯创造的罪恶只包含在战术中”。“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文明的文化性质。”这个战略性命题,显然是一个重大发现,尽管它是一个简短命题,但它可能极大地改变一个社会的传统,改变人们对经济学的思维和行为,创造一个新世纪的经济秩序。我们的未来该怎么做,从人们首次仰望科学发展观开始,就把这个命题错误地当成了理论进行猜测、评估。社会上一些聪明人开始对科学发展观的背景、起源、本质、内涵、核心等等进行了字面上的解释,结果是众说纷纭。人们凭个人的主观想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更遥远的猜想,好像人人都在谈宇宙的大爆炸、星系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基因的排序、生命的合成等等。一个世纪性命题,是刚刚开始的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一个文化进程也不可能突然被高端人物的智力所理解,也不可能被几句话所解释。《博弈圣经》里《博弈文化盛宴》一文中说:“领导人的行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决策优先,道德是对抗默认。超智慧的领导人知道多少忍让,又何时竞争。他们总是寻找战略主题,制定规则,让他人竞赛。”只有竞赛,人心才会振奋,并被命题统一;只有竞赛,才能显示出文化命题引起壮观的生物秩序。其实,很多人仍处于一个低级竞争的认识阶段,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竞争行为还是很简单的,大多数人见到利益的时候,本能地表现出原始竞争的自私,用战略的长远眼光看待这种赤裸裸的竞争行为,好像直接扑向食物。或许人们还不能真正简单地认识这些词的意思,如科学、文化、文明、知识、规律、真理、战略、战术、哲学、经济学、感情、爱、爱情、熵、正理、交流、观念、进步、道德、博弈等等。人们还缺乏太多知识,根本不知道科学发展观在传递执行中,需要一个正理均赢论的主线作为度量人力行为的尺子,直接将它引入具体事件中,就会对它产生疑惑。人们还无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高深,所以人们很自然地要问: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谁知道科学发展观?目前,科学发展观也遇到了一些理论上的困难,我们必须知道它的结构特征。今天,我们用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观看待它,就会想到人的行为有三特性,水分子是三原子,DNA模型是三夸克,由此推断,科学发展观也似乎是三元结构:一、科学发展观二、正理均赢论三、第三空地论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一观二论”结构特征。按照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习惯,一个为粒子,二个为数块,三个为实体,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实体,而且是一个“博弈实体”。这就符合人类认识自然的机理,能被人感觉,被人接受。人们越来越把科学发展观的未来与自我联系起来研究正理概念。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很多政治家用正确与失误的历史,一直将东西方主题文化进行交流,西方主义、东方思想、现代理论都以各种形式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基因结构是“一观二论”,这个三元结构很完整,以后我们讲述科学发展观的故事,会用大自然中的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进行解释,才让人信服。用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建立的学说,感受到人在第三空地里有无限创新的价值潜能,并从中获取赢的能量。《博弈圣经》上说:“经过细致解读分析才深深地理解这是自然科学上的辩证和创新。相对性的国正论是连着两个世界的桥梁,它中间的第三空地象征着一个可创新的美丽世界,是深刻现实的艺术中心,那里表现出最深刻的精神现实,就是创造博弈结构的无限可能。一切创新突破都介入了人与世界的相际关系,一切创造都是博弈的结果。”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对局中的第三空地越是空无一物,越有无限的潜能,人们看不到的自我价值就实存在那里。我们用国正论区分出实体与性质的过程,也就是知识应用的博弈过程,它们的能量和信息可以在“一观二论”的三元结构内传递和均衡。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是依据热流自发性的特点和热扩冷缩进行统筹,就是要用国正论在第三空地里进行均赢的分配。科学发展观的正理均赢论,它表现出的文化让人们看到充满人性和友谊的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揭示了人类最文明的进步,它是一个安全、繁荣、平等、均赢的和谐的观念。“一观二论”建立的和谐社会,它让人们的行为与自然同步,持续地不受自然和他人的影响,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战略目标。三、科学发展观在飞秒瞬间判断派别的特征从泽维尔发现了“飞秒”这个最短的时间,从他因这一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刻,“飞秒”这个瞬间已被世界关注。人的一生中有无数个飞秒瞬间,无论任何事情,我们用国正论分出大小的过程,就是在那个千万亿分之一秒分成了两半。无论我们今天看到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还是悲惨凄凉的形式,粗略地看待它们,好像是时间的煎熬,其实是经过飞秒瞬间之后,给予我们的感悟。让人无奈的是,我们感觉到的一切奇迹、遗憾或叹息都是经过了飞秒瞬间之后,才让我们看到。给我们这种奇妙的感觉,都是相对立的两方由飞秒瞬间穿越之后,它们的状态才固定下来。人们表现出来的爱与恨、情与仇、好与坏、美与丑、赞成与反对、欣喜与灾难,相互的确立和转换也都是在飞秒瞬间界定了派别。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文化,它和其他的文化一样表现出同样的性质。人们开始愿意接受的文化观点都是先接受了它们的表象,经过一段时期后,真正与主题基因发生亲缘似地互动时经过了那个飞秒瞬间,文化派别就这样被哲学确定了,派别的立场就成了分离不变性的“博弈实体”。《博弈圣经》中说过,两次直观才可进入实体,实体是国,可以从中剥离出无数的可能。由此得出结论,不经过飞秒瞬间看似融入主题的文化派别,也只是进入了一个空间单位,一半的行为仍是个人的性质,不能代表稳定的“博弈实体”。正因为实体文化的虚无性质,才需要根据主题要求,在飞秒瞬间进行分离,并吸收扩大文化派系,才能保持派别情感的实体特性。经过飞秒瞬间将主题的文化基因积累的爱融入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基因里,那才是对科学发展观真正的爱。《博弈圣经》对爱这样陈述说:“我们把文化进程中被瘾魂驱动的欲望抛弃了自我之后,自由给予的真、善、美,定义为爱。”这样一个个被唤醒的高官,他的行为有一种无私的爱,才是忠诚的骨干,就是一颗拥有魅力的野性种子;他会利用各种发起、召唤、倡导、指导的优质遗传特征,传播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基因;他会改变一大片,这一大片里还会出现种子。聪明的文化基因,总是优先被唤醒,呈现出中心,它是防止自身衰变进行生物博弈的创新繁殖。这是我们从遗传学那里得到的启示。在连续的文化进程中,让他人接受科学发展观的文化,要靠多次的遗传交流才能逐渐地接近派别的飞秒瞬间。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步伐很大,口号响亮,仍不见奇效,完全可以想象,唤醒人类在第三空地里的创新行为是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只有不断地对科学发展观的“一观二论”进行相互的红移轰击,喊多了,就变成了自我的内容,看到了科学发展观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影子。《博弈圣经》曾有一段描述:“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肖像和名字的敏感性,仍是存在一种神秘的知觉,因为无论什么人的生物特性都可以对实体影子和实体肖像产生神秘性,像把梦境看成实体知觉一样,有一定的实在性。”科学发展观的“一观二论”一旦被接受,适用文化相对性,随时都可以跨越飞秒瞬间,分出真假文化派别,分出博弈的阵营,表现出感情,正像《博弈圣经》中说的:“感情是依赖,是瘾魂驱动欲望过程中的殷勤创作。”如果不能依据国正论的哲学,在飞秒瞬间区别出大小(就是博弈实体与性质),就不能对科学发展观表现出感情,就不能信仰它那至高无尚的主题,也不能融入它的内容;即使在一个阵营也只是一种形式,一旦遇到困难,一半的可能性不会表现出感情忠诚和坚定实体的信念,内部将会出现消极、论争、障碍、麻烦和危险。任何虚假或不实在的表现,都是想用博弈的手段,战胜对方,独享支配权。科学发展观是领袖对战略文化的思考,是社会持续发展的纲领。在实践的过程中,文化只有一次次达成,文化没有成功,只有前行。每一个人都应该理解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再理解战略的连续性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创新,我们把大脑对科学和发展的抽象快照看成观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科学发展观红移辐射的冲击。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实体,任何一个实体都是一个博弈的平台,站在实体一边会占优。每个人都有机会竞争,竞争就是博弈,博弈的飞秒瞬间都是有输有赢。失败是博弈的结果,所谓成功也是博弈的庇护。四、科学发展观成长过程的特征假如科学发展观是文明的起源,是又一次东方文明的轮回,我们就不应该思考科学发展观的诞生和死亡,而应该考虑它的繁殖和成长。如果东方社会是个大摇篮,科学发展观和它的民众做着的都是幼年的事情。东方的社会学很发达。由于近半个多世纪无奈的探索,没有出现大师级的科学研究者,没有发现高深的理论。以后会有大量的科学家联合参与,将理解力合成,搞清楚科学发展观是不是“一观二论”的三元结构,它的引力是什么?“正理”又是什么?不能再用表现普通事物常用的本质、内涵、中心、规律来解释,这些词直接塞进这个战略文化命题里,经不起推敲。科学发展观有它的文化结构即“一观二论”,用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上,你就不会再让科学发展观摇摇晃晃地走在似懂非懂的边缘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行为是万物的开端。以人为本,不是历史上的以人为中心主义,以人为中心主义是博弈的自我,自私又会成为博弈失败的幻觉,这不是物理学家的结构,而是政治家的发现。人是一切事物成败的开端,人的聚集有创造新世界和改变旧世界的义务,人是万物的创造者。人的博弈行为是个人的第一生产力,又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人是主题文化的实践者,又是文明的创造者,因此把以人为本列为问题之首。科学发展观提倡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用创新的思维和行为开发新的技术,并应用这些智力的成果,重新组织人们的活动。东方人也许会因为这一种文化能量的巨大辐射,使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在这个发生红移辐射的空间里发生变化。自己能否在这个空间里成长起来,就是看一个人是不是散落在这个空间里优先唤醒的种子。一开始这些种子并不是明亮可见的,这些人会带领着政府一帮人组成科学发展观的实体,在各行各业里推动着创新工作。当科学发展观还没有达到最热烈状态时,各自已经发挥了最大能量,表现出价值,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能源。它在以国家社会为组织单位的尺度上,从而控制越来越大的空间体积。以人为本的创新行为一直持续下去,会源源不断地从创新的物质中形成输赢与均衡的经济体系。只有创新才是未来的绝对优势,在未来稳定的道路上才能逐渐地实现技术化控制。我们看到的一个个奇迹或奇怪的偶然现象,都是历史上的一个个创新,如果没有科学的普适性,也都属于不能复制的个别的偶然现象。人们看问题总是爱回到童年,依赖历史的状态,也就是等待博弈中的巧合与偶然。大自然设计了那些偶然的事件,当人们回顾那些现存的历史,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显得自我很聪明。所以,人们习惯用过去开启未来,用早已衰亡的东西指导现在,这都不是创新的思维。成长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引导人们用国正论的创新思维分清实体与性质的知识论。在科学发展观可靠、包容的系统中,以人为本,不分领域,不讲智力,不管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真正广泛地让每一个人的观点和其他角色建立关联并在改革开放的自由环境中进行文明的创造,以占优之和让的个体形成不同的繁盛,和科学发展观时代一起成长,让繁荣的过程在自己身上发生,与时代共荣。一个时代辉煌的历史,首先是有一个文化命题,《博弈圣经》中说道:“任何一个创新,首先是标题的创新。”任何事情都是先有一个命题,人们因命题集合起来,与命题互动。未来繁荣的社会到处应该看到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集体活动和竞赛。成长的第一特征,就是通过竞赛激起的情绪在飞秒瞬间优先唤醒人和主题一起呼应,像重大庆典的阅兵式,整齐的方块队伍,用皮鞋踏动大地的声音,最能激起一个民族的兴奋之情,从而自我显得无比强大。因此,我们发现人的精神会融入背景,成为自然实体的一部分。一段时间之后,一部分被优先唤醒的人已经呈现出中心,成了积极分子。在各行业走在前列的人已经成了专家和明星,这都是竞赛的事实。由此得出,离主题越近,越容易成长。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成长和繁荣的过程就是把握科学、正理、均赢、连续与创新的博弈过程,也是人类寻找正理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或许,不久之后,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政治家彼此携手去研究这个文化命题,把各行业零星的理论归纳成发展原理、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他们会完整地告诉我们关于科学发展观自身的来龙去脉。我们讲述人类与自然的故事,就是讲述科学发展观创新的故事,也永远讲述着自己成长的故事。

关于农村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卜商
南山
  调查目的:了解农村教育问题目前状况  调查时间:2007.4.30---5.6  调查对象:城乡中小学  调查方法:网上调查法  实施调查人:孟丽丽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网上调查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发现有许多问题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布不合理  2001年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村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有一个村小6个年级,只有5名教师,还有一个村小只有一位公办教师,其余全是村请临时代课教师。全区还有上百名计划外教师,既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又加重乡、村及农民负担。另一种现象是城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有一所城市初中,有10名教师搞行管(如卫生、纪律、考勤、水电、印刷、门卫),造成人才浪费。  2.教师减员严重,补充困难  以我区2002年为例,全区教师共减员216人,包括离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县、考上公务员等。而现在教师工资实行县区统一发放,县区财力有限,保现有教师工资尚有很大困难,更无力负担新增教师工资。这两年正值初中、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教师缺编严重。而区财政无力支付缺口教师工资。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高初中教师紧缺,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无法按需分配到位。  2 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3.教师素质偏低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5120名初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中,有2270名教师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占问卷人的44.3%。  4.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同时,农村小学教师负担也比较重。一些生源少、教师缺的农村小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基本上是包班任教,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师担任,甚至还有一位教师担任几个年级课程的现象。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加之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处在半耕半教状态,农耕必然占去相当一部分时间,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也无法保证。在对4447名小学教师问卷中,2252名教师认为工作负担重,占问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学设施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5120名中小学教师专项问卷中,订阅有关教育报刊杂志仅1种和未订的有1897人,仅在写论文时阅读使用书刊资料的占810人,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仅962人。  6.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好于村小,村小教师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福利,广大农村教师极不公平。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四、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  ------------------------------------------------------------------------以上纯属抄袭......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谭峭
必有真宰
调查时间:2007年7月 调查地点: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 调查背景:本人今年暑假参加了我院组织的“您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对横山县城关镇的十户农户以及一处行政村领导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在横山县县委,县政府,国税局以及审计局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如下文。 根据我所调查,横山县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横山县的干部工资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尽管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横山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2002年税费改革时,横山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31.98元,亩平负担35.30元,较2001年下降67.42%。 2005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6046.4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2003-2004年,横山县共减免农业税10116.4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2002-2004年,横山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2163.7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2004年,横山县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放直补资金970万元,粮补资金1544.4万元,使农民直接增收2514.4万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00~2004年横山县农民收入情况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构成的变化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内增加1037元,增长39.2%,年均递增8.62%。 200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较1999年增长3.97%,2001年较20001年增长5.3%,2002年较2001年增长5.7%,2003年较2002年增长7.5%,2004年较2003年增长16.3%)。5年中,农民收入虽稳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间增速低于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明显的跳跃性,前四年为低速期,年均增速仅6.17,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长16.3,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纯收入增返5.3个百分点。若没有2004年的高速增长支撑,就不可能实现8.62%的年均增速。 5年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基本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占60.78%,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58—2.5%之间;工资性收入占36.19%,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34.3~38.9%之间;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仅占0.87%、2.16%。横山2004年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农业增加值9.2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87.4万亩,粮食总产量85.72万吨,出栏牲猪134.49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8.5%、17.3%、14.7%、8.4%、16.3%。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支农扶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200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体。3、较长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横山县2000~2004年为例,年均增速仅8.62%,其中,2000年较1999年仅增长3.97%,2001年增长5.3%,2002年增长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0~2003年的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和负增长状态。 4、农民收入的内部分化日趋加剧。今年,我调查了1个村1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户,占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户,占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户,占10%。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了10多年的家庭经营后,农村生产力、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至,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然进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产、增收、增效缘于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的引扶效应和市场的刺激效应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属不易,要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45%下降到17%,许多农产品的关税普遍下调20—30%,国际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价格也将下降20—30%,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经受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2005年,农产品价格就遭遇“寒潮”,稻谷价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工资收入己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就业机会增多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建筑业、制造业等对农民工需求大的产业增长强劲,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但是横山县的劳务经济至今是一种自发经济,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劳务输出市场。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吃饭”。目前,我国农业风险保险制度还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的限制,农民死抱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浪转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作田、养猪、打工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出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变化,增收动力明显不足。 况且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却一路飚升,因生产资料涨价,2004年横山县“二补一免”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被生产资料涨价几乎全额抵消。 透过涨价现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生产资料涨价造势。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