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会
一、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影响因素 1.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影响受年龄阶段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较为严肃、冷静的心理特点,在学习中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地位,不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表达出来,不利于教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生理、心理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自我价值观提升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但性格上比较内敛。虽然在地理活动学习中,他们心中对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内心胆怯不敢表达出来;虽然他们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但却不想一味地接受他人的指引和指点,所以总是在矛盾中学习和成长,比较容易压抑自己的情感,习惯在自己的世界中学习和生活。另外,家长、学生和学校对地理“欠帐”太多,初中地理不作为考试科目,而到了高中,学理科的学生只要会考过关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地理被家长、学生、学校视为副科,不被重视,学生因此对地理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误解,即学习地理并不是很重要,这种思想观念阻碍了高中地理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提高。 2.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受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把学生达到应试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目的,导致了过于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为学生指点一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将完成教学目标当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将大量的地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很少将地理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讲述给学生,仅要求学生接受、记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还有的地理教师正好相反,过分强调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在课堂上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忽略了地理课堂应讲述的重点内容,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却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二、提高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不应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形状”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用纸折一个帆船,准备一个球,模拟船在球体上航行,平视球面上远航归来和去远航时船的桅杆、船身先后看见的顺序,然后再作一下对比,平视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纸船,看看二者的区别。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认真做好记录,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还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动”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高效地完成了课后练习任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教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有的活动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活动”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有的活动内容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活动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难题及理解地理难点知识的能力;有的地理“活动”内容有助于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资料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动”内容,教师可以将其与所教的内容结合,为学生布置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动”的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