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邢克智的出版著作与发表论文

大赌场
银冲
发表“温度、盐度对青虾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温度下青虾幼体耗氧率的测定”、“半咸水小型水库精养高产试验”,“斑点叉尾蛔蛋白需求量的研究”,“温度对青虾胚胎发育的影响”,“鲤鱼出血腐败病的研究”、“半咸水小型水库合理密放养精养高产技术的研究”、“养殖中华鳖常见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论文26篇,出版《鳖的养殖》、《鱼塘水质分析与管理》、《斑点叉尾蛔研制》等著作3部。

“学术论文发表或课题研究成果”是不是指有出版在刊物上的或者获奖的论文?

肖统
成绩单
学术论文发表是指有出版在刊物上的或者获奖的论文,或者编写的书籍课题研究成果是指研究结论,获奖结果,是否有其它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比如带来社会效益,参与重大决策什么的如有疑问请,解决问题还望采纳三下乡调研报告算吗,有两万多字,也有上交一份给当地政府追答这个可以作为课题研究成果,一般调研报告是可以作为成果提交的。

在书籍中发表的论文如何认定是否核心期刊论文?

不眠夜
去国旬月
简单说,我感觉你把两个问题混淆在一起了。你所说的《新世纪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集》,无论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都是论文集,现阶段的政策是,在评职称的时候,80%以上的单位,论文集都不算分了,所以是哪个出版社的,都无所谓了。之所以现在论文集不算分,就是因为论文集往往都是临时性的出一本或几本书。在这一领域没有系统性、连贯性、专业性、权威性。并不是说论文集里面的文章质量不高,而是因为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编辑研究方向不同。虽然都是做文字工作的,但是杂志社的编辑常年和论文打交道,更有很多杂志都是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稿件的外审,就论文这方面来说,毕竟还是有自己的独到、完善之处,所以出来的论文相对质量就高些。出版社的编辑,对长篇大论的东西往往更擅长把握和审查,在出版论著、教材、小说等等方面更有发言权。所以,你让一个外科医生,去内科坐诊,虽然都是大夫,有些内科的病,他们也许能看好,但是毕竟是不专业。 你想要把不同的出版社的刊物划分个档次,就评职称方面来说,就要是在出版社出的论著或教材,无论哪个出版社出的,都可以和你们单位承认的最高级别核心刊物相提并论,但是根据出版社的级别,这些论著或教材在评职称的时候,在论著里面又有所区别对待,比如级别高的出版社,分量就重些,类似于教育系统评职称,教育厅主管的刊物就比科技厅主管的刊物好用,虽然都是同一级别的刊物,加分也一样。但那些区别都是人为的,并不是硬性规定的。其实,无论哪一部论著或教材,付出的心血都要比一篇文章多的多,正因如此,所以论著都要算在最高加分的行列里面。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奥迪和桑塔纳。专著就好比是奥迪,论文就好比是桑塔纳。最便宜的奥迪,也比最贵的桑塔纳价格高。难道非要奥迪A8和豪华桑塔纳比,奥迪A6和普桑去比?所以,只能是奥迪里面有A8、A6之分,桑塔纳里面有豪桑和普桑之别。1、不能认定为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不能等同与中文核心期刊。3、因为核心期刊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和书籍是二个体系,所以谈不上合理与否。更多追答在职称评定中应该是对论文本身的评价,但是现在变成了是对论文发表级别的评价。这样做有其合理之处,有利于不同行当的专家对论文层次的直观评价,对论文评价的成本也最低。其实,高级别的期刊也会发烂文章,稍低级别的期刊也可能发高质量的论文。书中发表的论文目前实际上无论文质量的评价体系,所以这是否意味着千万不能把好论文放到书籍中发表,哪怕是红旗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之类的顶级出版社出版的书?追答出版社的职能不一定都编辑书,都是也编辑期刊;书和期刊是不同的二个系统,而现在期刊的质量高与低要看期刊的影响引子。不能单评刊登一篇或几篇的文章就否定了整个评价体系。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期刊质量高与低要看期刊的影响引子,那么书的质量高低看什么呢?看销量?显然不是。出版社层次的高低,是否能代表被出版的著作水平的高低。如果把出版社水平的高低与期刊水平的高低做一个对应,红旗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是否可以对应CSSCI期刊,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出版社等是否可以对应北图核心期刊,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是否可以对应一级期刊。追答没有可比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年度发表论文与期刊出版物

仁义
香索
2009年度全院共发表论文844篇,包括《SCIENCE》与《NATURE》论文2篇,SCI检索论文170篇,EI、ISTP检索论文14篇,国内核心论文536篇,国内外一般性刊物122篇。出版中文专著26部,外文专著1部。2009年与2008年相比,发表论文总数增长了12%,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统计分布图主办学术期刊及年度发表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及挂靠学会主办了9种学术期刊,包括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报》、《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地质学报》英文期刊为SC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为CA收录刊物,其他绝大部分院办学术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9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的支持下,全院9个刊物: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岩矿测试》、《岩石矿物学杂志》、《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建起了网站,实现了办公手段的现代化。以中国地质科学院9个刊物为依托,联合《地质通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湖泊科学》、《自然科学进展》、《地质与勘探》、《地球科学》等兄弟刊物,成功搭建“中国地学期刊网”,成为融办公系统与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数据库系统,也是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界最早建成、容纳单学科期刊最多的网站。《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GEOLOGICA SINICA):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现为双月刊,2006~2009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全国仅5个)。近年来,《地质学报》(英文版)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和国际水平。《地质学报》英文版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中国期刊协会评选的“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编辑部主任郝梓国同志荣获“新中国数字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人”称号。《地质学报》(英文版)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n/ch/index.aspx2009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取得的亮点主要有3个方面:(1)发挥科技期刊的导向作用,第4期紧急登载的汶川地震一周年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地质学家的高度关注。据BLACKWELL网站统计,阅读率从每月500多次,提高到6500余次。董树文等发表有关汶川地震破裂、应力变化及影响因素、地震机理的论文全文下载量101次,摘要浏览量34次;徐锡伟等发表有关地震位移的论文全文下载量为67次,摘要浏览量53次。《地质学报》(英文版)2009年文章国外下载量(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专辑国外高浏览量文章(WILEY-BLACKWELL公司提供)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2)阅读、引用本刊论文的读者越来越多。据2009年JCR公布ACTA GEOLOGICA SINICA英文版影响因子为1.431,引文频次为1312次。在被SCI收录的256种国际地质刊物名列第110名;有110余种国际刊物引用《地质学报》英文版文章,引用2次以上的有70余种,包括世界著名刊物SCIENCE,表明本刊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接轨。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引用本刊论文情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3)刊物的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国外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网站达22家,其中国外数据库达16家,包括著名的《SCI》、《CA》、《GeoRef》、耶鲁大学图书馆网站、法国地质学会网站等,国际网站和数据库对《地质学报》英文版的介绍,为我刊走出国门、奔向世界做了很好的铺垫。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检索室提供的检索报告,截至2009年2月收录本刊的数据库等已达22个。它们是: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3)中国《万方数据库》;4)中国《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5)香港大学图书馆网站;6)中国地学期刊网;7)SCI《美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网络版》;8)CA《化学文摘》;9)GeoRef《美国地质文摘》;10)TULSA(Petroleum Abs.);11)Earthquake Engineering Abs.;12)Current Contents Search;13)ICONDA-Intl Construction;14)Inside Conferences;15)Civil Engineering Abs.;16)耶鲁大学科学图书馆网站;17)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网站;18)澳大利亚网上博物馆网站;19)法国地质学会网站;20)SJR网站(国家不祥);21)The Open University网站(国家不祥);22)Blackwell出版公司网站。《地质学报》中文版《地质学报》(中文版)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现为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陈毓川院士。《地质学报》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06~2008年连续3年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566,总被引频次为201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位居第26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175篇,共2032页。《地质学报(中文版)》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x《地质论评》由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任纪舜院士。《地质论评》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2007年赢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的C类资助,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393,总被引频次为1702次,影响因子位居中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的第48位。2009年度共发表正式论文94篇,发表了6条通讯资料和16条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界的消息报道,共计912页。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09《地质论评》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index.aspx《地球学报》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美国《CA》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古生物、地层、岩石、矿床、矿物、构造、第四纪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物化探、遥感、水文、石油地质与石油工程等基础类地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科技论文或者综述性论文,现已成为全国地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本刊除印刷版外,还被编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被“中国期刊网”收录,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期刊群”,2009年与兄弟刊物完全实现了网上办公功能。自2001年起《地球学报》改为大16开本,双月刊。主要设有学术研究、综述与进展、技术与方法等栏目。2008年,《地球学报》总被引频次1064次;影响因子0.940,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8位。2009年度发表论文98篇,共883页。《地球学报》http://www.cagsbulletin.com/dqxbcn/ch/index.aspx《地质论评》《地球学报》《矿床地质》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 ResearchDatabase、Pecbepamuвн\blûжypнa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根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矿床地质》在近几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序中名列前茅。2008年度影响因子为1.891,总被引频次为1233次,影响因子在全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名。2009年度发表论文81篇,共866页。《矿床地质》《岩石矿物学杂志》《矿床地质》http://www.kcdz.ac.cn/ch/index.aspx《岩石矿物学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现任主编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研究员。《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75,总被引频次为722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17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72篇,共694页。《岩石矿物学杂志》http://www.yskw.ac.cn/ch/index.aspx《岩矿测试》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的分析测试技术科技期刊,创刊于1982年,主要报道国内与分析科学、资源环境、地球科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和新设备等研究成果、动态、评述及相关实践经验。曾获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地质矿产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北京市科技期刊四通杯全优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目前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国内外15家文摘和数据库收录。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735,总被引频次为579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242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127篇,共604页。《岩矿测试》http://www.ykcs.ac.cn/ch/index.aspx《岩矿测试》《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管,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同时也是我国地学领域中最富学术影响力的科技期刊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全国中文科技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波兰哥白尼索引(IC)、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创刊近30年来,《中国岩溶》始终坚持“争创名牌,构筑精品”的办刊理念,依托我国岩溶优势,突出特色栏目建设,严把质量关,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统计中,2008年度的影响因子为0.617,总被引频次为534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7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65篇,共440页。《中国岩溶》《地质力学学报》1995年创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是反映地质力学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08年度的影响 因子为0.651,总被引频次为335次,在我国6000余种科技期刊中影响因子位居第333名。2009年度共发表论文40篇,共421页。《地质力学学报》http://journal.geomech.ac.cn/ch/index.aspx《地质力学学报》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出版学的出版过程

候诊室
佐仓
是从原稿到成品再到读者手中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出版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对出版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不少国内外出版学理论探索者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其观点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1)规律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出版领域的有关规律,但究竟以何种规律作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各位学者又有着不同的看法。孙权松、林人等认为:“出版学是研究出版工作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出版工作包括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以及出版物资供应、出版管理等各项工作,出版学就是在对这些工作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注:孙树松,林人.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许力以则认为:“出版学是研究了解与掌握出版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出版历史及其对社会所发生作用的科学。”(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科研论文选粹.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梁宝柱也认为:“出版学是研究整个人类出版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注:梁宝柱.出版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许力以和梁宝柱不仅主张要对全部出版工作过程的规律进行探讨,而且还要对出版事业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其研究对象的涵义较孙权松等学者的主张更宽泛。与此相比,高斯、洪帆则仅仅将出版全过程中的物质生产阶段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认为:“出版学研究编辑后续工序中的规律和本质。”(注:高斯,洪帆.图书编辑学概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9)其研究对象的涵义则更为狭窄了。(2)矛盾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断:“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持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注: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试图从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上来确定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然而对于什么是出版领域的特有矛盾,各位学者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彭建炎主张:“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的矛盾是出版领域特有的矛盾,是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68)林岳生则认为:“出版发行领域的特有矛盾,是出版发行活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注:林岳生.图书发行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图书发行研究,1992(3))(3)文化现象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出版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出版发行领域,而应将社会科学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持此类观点者,当以日本学者清水英夫为代表。他认为:“出版学是把出版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学问。与作为传播学的新闻学有类似性,但研究对象不一定以作为大众媒介的出版为限。在与出版有关的研究领域,从来就有书志学、书籍学、图书馆学、读书学、印刷学,要把它们加以综合,并借助邻近的学科就出版的功能、过程、效果等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加以阐明。”(注:平凡社.大百科事典第7卷.日本:平凡社,1985)许力以也指出:“出版业是科学文化的缩影。从一个国家的图书出版水平,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科学文化的水平。为了发展我国的出版事业,提高我国科学文化水平,必须从理论上研究出版。我们要把出版作为科学加以探索。促进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注:许力以.努力提高出版科研水平.出版与发行,1987(7))许力以这段话的意思也是主张出版学研究要将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纳入其研究范畴。(4)出版要素及其关系说。持此类观点的人认为,出版发行活动是由各种具体要素构成的,要掌握出版发行活动的规律就要对各种出版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林穗芳是持此观点的代表。他在《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科学研究》一文中指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包含3个主要成分:①读者(阅听人)——出版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出发点,他们既是阅读出版物的社会主体,又是作者、出版者和出版物施加影响的社会客体;②出版物——出版者用以为读者服务的主要产品;③出版业——实现出版物编辑、制作和传播过程的人员和组织。”因此,他给出版学下的定义是:“研究读者、出版物、出版业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出版的规律和社会作用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01;106)杨斌、钟义信也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他们把出版物具有物质和意识性的思想因子和形式因子加以概括、抽象,得出一个“出版@①”的概念,并主张:“出版@①可以被确立为出版科学的对象。”(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01;106)在这里,出版@①作为出版活动的一个要素,主要是指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出版@①作为出版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在出版系统中起着支配作用,决定着出版系统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01;106)叶再生在其所著的《编辑出版学概论》一书中也提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书刊出版的技术、经济、版式工艺,以及书刊出版过程中各环节、各工序间相互关系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注:叶再生.编辑出版学概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1;4;1;5)(5)出版活动说。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主张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出版活动,包括出版活动的历史、出版活动的组织以及出版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等。如《编辑实用百科全书》认为:“出版学是一个新开拓的学术领域,它的研究对象,除了实体(图书)的出版活动之外,还涉及数千年之久的图书出版发行历程,图书出版形态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演变,以及出版作为一种规模性的事业对全社会产生的影响。”(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在上述关于出版学研究对象的五类观点中,持规律说者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出版领域的有关规律,我们认为这是将研究目的误认为研究对象。探讨出版活动的各种规律,是出版学研究的目的,而不是出版学研究的对象;持文化现象说者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得过于宽泛,没有将出版学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将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实在太多,况且,出版也并非是一种纯粹的文化现象;持出版要素及其关系说者以及持出版活动说者都是将出版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看成是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对出版学研究的描述过于具体且不是很准确。因此,我们赞成从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本质,也即从特殊的矛盾性上来确定出版学研究对象的主张。然而,我们却不赞成彭建炎和林岳生的意见。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作为出版活动的两个主要环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矛盾的,并且,出版物的产、销矛盾还要受供求市场的制约,充其量也只是供求矛盾的一部分,所以,将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的矛盾当成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其理由是不充分的。出版发行活动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实际上在任何领域都存在,而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在出版发行领域并不具有普遍性,通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矛盾的研究是很难达到掌握出版发行活动基本规律的目的的。所以,出版发行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也不应成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刘广宇的主要论文

大运河
夺宝记
《电影之于性:观念及其表达》(《艺术广角》,1992年5期,该文被全文收录进人大复印资料《电影电视研究》)、《自由地书写与沉重的影像》(收录进《多元语境中的新生代电影》,陈犀禾,石川主编,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新中国农村电影放映的实证分析》(《电影艺术》,2006年3期)、《江津农村电影放映队的历史沿革与运作机制》(《当代电影》,2008年10期)、《羌族纪实影像:梳理及价值勾连》(《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1期,该文被全文收录进《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2年》)、《美、真、善:新时期纪录片创作本质诉求的位移》(《当代文坛》,2011年9期)、《W村的读书人——基于农家书屋建设的一次田野调研》(《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9期)、《当前农村电影放映的“结”与“解”》(《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8期,该文获2012年中国文联与四川省政府主办的“农村文化建设优秀论文”评奖活动二等奖)。

论文怎么写

白魔鬼
飞毛腿
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工作 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工作 文章写作是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根据认识论理论,先有认识,再有表述,先有材料,再有写作。所以只有认真研究写作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论文准备阶段,是写作的初始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该阶段能够博采信息、聚集资料、分析资料、提高认识。会计论文的写作准备工作一般包括搜集论文资料(包括调查),整理分析、筛选使用资料等内容。即搜集、整理、加工资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材料,闭门造车,难于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搜集与占有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财务会计论文的始终。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 (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 此外,有些图书馆还同时使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读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项进行查找。总之,如果不熟悉图书分类法,可以选一本简明的“图书分类”浏览一下,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翻检图书分类目录时,可编制参考书目。每本书名用一个单独的卡片,既便于借阅,又便于保存,还可以从书的标题中估计与本论题的关系,然后“按单索骥”,借阅图书。 ②要利用目录、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目录是标示图书或其他出版物外表特征的系统化的检索工具,常用的有《全国新书目》和专门介绍各类期刊报纸的《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以及介绍外文图书的《外文图书总目录》等。索引是按一定顺序把散见于图书报刊的论文篇目、作者姓名、刊物名称及期刊号记录下来便于检索的工具书。查找索引,还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术动态。文摘,是指将论文的主要论点简明摘录出来,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的资料。文摘和索引一样,属于二次加工的成品,是查找最新资料的检索工具。利用文摘可以迅速掌握学术信息。较常用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出版发行的《复印报刊资料》,它是从全国 1400多种报刊上选材,按科学或门类编成99个专题(经济类就有21个专题),每月提供,年终汇总,是一种具有系统、连续特色的文摘资料,信息量大,方便实用。还有《文摘卡片》,将报刊上的新观点、新材料摘抄出来,也有使用价值。 ③利用年鉴、手册等工具书。年鉴、手册等是对一二次文献的筛选、评价、浓缩加工的成品,一般由专家、专业人员撰写。年鉴是汇集一年内各方面或某一方面的情况,并按照年度连续出版的一种工具书,如《中国经济年鉴》等。手册,是汇集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资料的工具书。

胡亮的论文

玻璃屋
其父助翟
[1]胡亮,营娟. 徽州丧葬仪式音乐研究——以歙南岔口丧葬仪式音乐为例[J]. 黄山学院学报,2011,02:5-10.[2]胡亮. 传统技艺经济价值的开发与利用——以皖南地区为例[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7-21.[3]胡亮. 利用地域与地方人文优势创建艺术特色地方高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大众文艺,2012,02:237-238.[4]胡亮. 中国竹笛调音改良现状及展望[J]. 演艺科技,2012,05:42-46.[5]胡亮. 少数民族音乐物质文化的创新与继承——对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改良的思考[J]. 艺术百家,2012,04:211-213.[6]胡亮. 回顾与思考 解蔽与探索——新时期竹笛作品创作述评[J]. 人民音乐,2012,07:25-28.[7]胡亮. 市场经济环境下小众期刊的“死”与“生”——以民乐期刊为例[J]. 出版发行研究,2012,06:84-86.[8]胡亮. 任重而道远——如何保护中国数字音乐的版权[J]. 编辑之友,2012,07:105-107.[9]胡亮,王东. 现代戏曲音乐创作的特点[J]. 黄山学院学报,2006,02:178-180.[10]胡亮. 古乐器收藏是我生命的全部——记金陵古乐器收藏家李家安先生[J]. 乐器,2007,03:62-63.[11]胡亮,王东. 论昆曲竹笛与民乐竹笛演奏特点的异与同[J]. 黄山学院学报,2007,01:173-175.[12]胡亮,王延泓. 岁月让笛声更醇美——记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蔡敬民[J]. 乐器,2007,04:31-33.[13]胡亮,宋新廷. 普通高校戏曲艺术课程现状思考[J]. 戏曲艺术,2007,02:114-118.[14]胡亮. 乐器是生活中飘动的音符——黎焰的乐器收藏[J]. 乐器,2007,07:59-61.[15]胡亮,严可. 近代竹笛音准调节改革研究[J]. 乐器,2007,11:22-25.[16]胡亮. 基层剧团如何拓展市场 以歙县黄梅戏剧团为例[J]. 中国戏剧,2007,11:6-8.[17]胡亮. 浅议“新竹笛”的改良[J].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7,06:60-62.[18]胡亮,周筱华.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J]. 黄山学院学报,2008,01:134-136.[19]胡亮. 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民间吹打乐研究[J]. 黄河之声,2008,14:114-115.[20]胡亮. 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徽州目连戏考察所引发的思考[J]. 中国戏剧,2009,07:59-61.[21]胡亮. 对徽州民间吹打乐与鼓吹乐的考察所引发的思考[J]. 齐鲁艺苑,2009,04:85-89.[22]胡亮. 徽州民间吹打乐的音乐文化风格探析[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03:111-118.[23]胡亮. 国家在场与当代中国竹笛艺术发展[J]. 黄山学院学报,2014,02:13-19.[24]胡亮,冯绍华.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论文写作模式探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27-228.[25]胡亮. 笙管箫埙寻墨迹 真草隶篆听音律——缅怀民族管乐表演艺术家曹建国先生[J]. 人民音乐,2010,04:58-59.[26]胡亮. 少数民族乐器巴乌的改革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10,02:51-55.[27]胡亮. 小众图书数字出版的发展之路——以音乐图书为例[J]. 编辑之友,2013,12:27-29.[28]胡亮. 从民间到学院——当代中国竹笛艺术教育发展史评述(1949-2009)[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48-152.[29]胡亮. 张震:我特立独行地坚持[J]. 电影,2008,07:19-20.[30]胡亮. 简广易竹笛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31]胡亮. 音阶口笛——民族吹管乐器改革的新星[J]. 乐器,2004,07:78-80. [32]胡亮. 浅谈竹笛流派之“新派”[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S1:104-106.[33]胡亮. 双吐循环换气在竹笛应用中的实践与思考[J]. 乐器,2005,04:67-69.[34]胡亮. 高等艺术教育中的精英模式与大众模式[N]. 中国文化报,2007-05-28006.[35]胡亮. 李增光竹笛“风雅天韵”[N]. 音乐周报,2008-11-19006.

论文的标准格式是?

马语者
一、论文页面格式: 1、页面设置:A4。2、论文要有页码。二、论文内容格式: 1.题目:论文题目为黑体三号字,字数不得超过36个汉字,可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2. 题目下空一行为专业、姓名、指导教师,字体为黑体四号。如:专业:工商管理 姓名:马雷 指导教师:马某某3.专业、姓名、指导教师下空一行打印:“摘要”二字,字体为黑体四号。4.“摘要”二字后下空两字打印摘要内容,字体为楷体四号,每段开头空两格。5.摘要内容后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黑体四号),其后空两字打印关键词 (楷体四号),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 一个关键词后不点标点符号。6.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为正文,字体为宋体4号,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7.参考文献:正文后空一行打印参考文献四字(黑体小四号)。8.“参考文献”四字转行打印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号。(1)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正文中注释序号用上角标。(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①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载《刊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第…~…页)②专著:序号 作者 载《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第…~…页)③论文集:序号 作者 《题名》,见(英文用In) 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第…~…页)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⑤专利:序号 专利申请者 《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⑥技术标准: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度如:[1] 张三 《关于…的研究》,载《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0期,第1~4页。[2] 张三 《关于…的研究》,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