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叫出版,什么叫发行,出版和发行的关系是什么?

北海若曰
胡寅
什么叫出版?这是出版学研究中首先要接触的问题。对出版活动内涵的理解不同,对出版学知识体系构架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中外出版界都很重视对出版内涵的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日本学者认为:“采用印刷术及其他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对文稿、图画、照片等著作品进行复制,将其整理成各种出版物的形态,向大众颁布的一系列行为,统称为出版。”(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英国学者认为,出版是指“向公众提供用抄写、印刷或其他任何方法复制的书籍、地图、版画、照片、歌篇或其他作品”(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美国学者认为:“出版——公众可获的,以印刷物或电子媒介为形式的出版物的准备和印刷、制作的过程。”(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8)1971年出版的《世界版权公约》等6条给出版所下的定义是:“可供阅读或者通过视觉可以感知的作品,以有形的形式加以复制,并把复制品向公众传播的行为。”(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韩国学者认为:出版是“以散布或发售为目的把文稿、文书或图画、乐谱之类印刷出来,使问世、刊行”(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 各国学者给出版所下的定义尽管在文字上稍有差别,但对出版活动本质特征的描述却十分接近。各国学者都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由以下内容构成:①出版是将已有的作品形成为出版物的过程;②原始作品必须经过一个大量复制的过程,使其形成一定的载体形式,成为出版物;③通过一定方式使公众获得这些出版物,也是出版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学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较为一致的情况相比,国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则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现将国内学者对出版内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陈述如下:①“凡将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印刷到纸上,或把它们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都称为出版。”(注:赵晓恩.出版词典.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3;104~105)②“把著作物编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注:辞海编委会.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094)③“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注: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5)④“出版是指出版机构根据一定的方针和计划,选择、整理人类的思维成果和资料,通过出版生产赋予它们一定的物质形态,然后向社会传播。”(注:阙道隆、实用编辑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5)⑤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注: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6)。⑥“所谓出版,就是选择、整理著作物,通过一定生产方式将其复制在特定载体上,并以出版物的形态向社会传播的一系列行为。”(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9)⑦“通过出版生产的手段,把著作物编印成图书、期刊、杂志等印刷品,经过发行渠道,把这些精神产品推向社会,供应读者,即为出版。”(注:严成荣,桑百安.图书发行词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12)⑧出版即“社会上各种作品,包括文稿、图片、信息、音响、录像制品等等原件,汇集到出版机构以后,经过审定、选择、编辑和加工,使用一定的物质载体,复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通过流通渠道传播到全社会”(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 国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诸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观点认为出版活动主要是出版物的印刷工作,上述①②③种意见都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在我国出版界长期占主流地位的传统观点,是在我国出版发行实践活动长期按计划分工模式运作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将发行活动排斥于出版之外,缺乏出版内涵中最关键部分——出版目的的描述。很显然,这类观点对出版内涵的表述是不完整的。另一类观点吸纳了国外出版界对出版内涵认识中的合理部分,并结合我国出版业非常重视编辑工作的特点,对出版活动内涵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这些表述已与国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逐步接近。林穗芳在为《编辑实用百科全书》所撰写的有关词条中,提出了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要具备的四个条件:①经过编辑,具有适于阅读或吸取的内容;②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③经过复制;④向公众发行,如出售、出租等(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这可以看成是第二类观点对出版活动内涵理解的代表性描述。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各种趋同化意见,我们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应由以下基本特征构成。 (1)出版是对已有的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社会活动。出版不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开发,而是对现成的作品进行开发。接受原始信息,将其归纳成知识,形成知识产品的任务,已由作者完成,或者说已主要由作者完成,已有作品的形成过程属于作者劳动过程,不归属于出版活动。作家创作、画家写生、音乐家谱曲等,都不能算出版,就是这个道理。 (2)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的过程。出版过程虽不是知识信息的主要形成过程,却是一个对知识信息体系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按照适合读者消费的要求进行的,并且,还要按照同样的要求对所选定的作品里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补充、完善,也就是通过编辑工作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纸质货币不是出版物,纸币的印制不是出版活动,就是因为没有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从而缺少供读者消费的知识信息内容的缘故。 (3)出版是对加工好的已有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作品进行复制,都是使加工好的知识信息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载体形式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复制,作品中所含的知识信息才能被众多的读者接受。档案工作也需要对原作品(文件)进行编纂、整理,使分散的材料能编辑成一卷一卷的案卷,但档案工作不是出版,因为没有大量复制的过程。在商品社会,作品大量复制过程也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4)出版包括将出版物公之于众的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将大量复制的原作品广泛向读者传播,也是出版活动的重要内涵。从西方对“出版”这一词汇的演变来看,法语Publier和英语Publish均源自拉丁语Publiare,而拉丁语Publicare的本义却是“公之于众”。可见,在赋予“出版”的众多涵义中,“公之于众”的涵义更有着特殊的地位。 综合上述四个特征,笔者用如下定义对出版活动的内涵试加描述:所谓出版,就是将知识信息产品经过加工后,以商品生产的形式大量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使其广泛传播的过程。参考资料:http://chuban.bokee.com/4610328.html

出版学的出版过程

孟祥斌
德拉姆
是从原稿到成品再到读者手中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出版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对出版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不少国内外出版学理论探索者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其观点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1)规律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出版领域的有关规律,但究竟以何种规律作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各位学者又有着不同的看法。孙权松、林人等认为:“出版学是研究出版工作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出版工作包括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以及出版物资供应、出版管理等各项工作,出版学就是在对这些工作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注:孙树松,林人.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许力以则认为:“出版学是研究了解与掌握出版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出版历史及其对社会所发生作用的科学。”(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科研论文选粹.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梁宝柱也认为:“出版学是研究整个人类出版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注:梁宝柱.出版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许力以和梁宝柱不仅主张要对全部出版工作过程的规律进行探讨,而且还要对出版事业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其研究对象的涵义较孙权松等学者的主张更宽泛。与此相比,高斯、洪帆则仅仅将出版全过程中的物质生产阶段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认为:“出版学研究编辑后续工序中的规律和本质。”(注:高斯,洪帆.图书编辑学概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9)其研究对象的涵义则更为狭窄了。(2)矛盾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断:“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持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注: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试图从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上来确定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然而对于什么是出版领域的特有矛盾,各位学者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彭建炎主张:“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的矛盾是出版领域特有的矛盾,是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68)林岳生则认为:“出版发行领域的特有矛盾,是出版发行活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注:林岳生.图书发行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图书发行研究,1992(3))(3)文化现象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出版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出版发行领域,而应将社会科学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持此类观点者,当以日本学者清水英夫为代表。他认为:“出版学是把出版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学问。与作为传播学的新闻学有类似性,但研究对象不一定以作为大众媒介的出版为限。在与出版有关的研究领域,从来就有书志学、书籍学、图书馆学、读书学、印刷学,要把它们加以综合,并借助邻近的学科就出版的功能、过程、效果等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加以阐明。”(注:平凡社.大百科事典第7卷.日本:平凡社,1985)许力以也指出:“出版业是科学文化的缩影。从一个国家的图书出版水平,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科学文化的水平。为了发展我国的出版事业,提高我国科学文化水平,必须从理论上研究出版。我们要把出版作为科学加以探索。促进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注:许力以.努力提高出版科研水平.出版与发行,1987(7))许力以这段话的意思也是主张出版学研究要将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纳入其研究范畴。(4)出版要素及其关系说。持此类观点的人认为,出版发行活动是由各种具体要素构成的,要掌握出版发行活动的规律就要对各种出版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林穗芳是持此观点的代表。他在《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科学研究》一文中指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包含3个主要成分:①读者(阅听人)——出版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出发点,他们既是阅读出版物的社会主体,又是作者、出版者和出版物施加影响的社会客体;②出版物——出版者用以为读者服务的主要产品;③出版业——实现出版物编辑、制作和传播过程的人员和组织。”因此,他给出版学下的定义是:“研究读者、出版物、出版业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出版的规律和社会作用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01;106)杨斌、钟义信也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他们把出版物具有物质和意识性的思想因子和形式因子加以概括、抽象,得出一个“出版@①”的概念,并主张:“出版@①可以被确立为出版科学的对象。”(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01;106)在这里,出版@①作为出版活动的一个要素,主要是指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出版@①作为出版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在出版系统中起着支配作用,决定着出版系统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01;106)叶再生在其所著的《编辑出版学概论》一书中也提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书刊出版的技术、经济、版式工艺,以及书刊出版过程中各环节、各工序间相互关系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注:叶再生.编辑出版学概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1;4;1;5)(5)出版活动说。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主张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出版活动,包括出版活动的历史、出版活动的组织以及出版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等。如《编辑实用百科全书》认为:“出版学是一个新开拓的学术领域,它的研究对象,除了实体(图书)的出版活动之外,还涉及数千年之久的图书出版发行历程,图书出版形态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演变,以及出版作为一种规模性的事业对全社会产生的影响。”(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在上述关于出版学研究对象的五类观点中,持规律说者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出版领域的有关规律,我们认为这是将研究目的误认为研究对象。探讨出版活动的各种规律,是出版学研究的目的,而不是出版学研究的对象;持文化现象说者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得过于宽泛,没有将出版学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将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实在太多,况且,出版也并非是一种纯粹的文化现象;持出版要素及其关系说者以及持出版活动说者都是将出版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看成是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对出版学研究的描述过于具体且不是很准确。因此,我们赞成从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本质,也即从特殊的矛盾性上来确定出版学研究对象的主张。然而,我们却不赞成彭建炎和林岳生的意见。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作为出版活动的两个主要环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矛盾的,并且,出版物的产、销矛盾还要受供求市场的制约,充其量也只是供求矛盾的一部分,所以,将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的矛盾当成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其理由是不充分的。出版发行活动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实际上在任何领域都存在,而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在出版发行领域并不具有普遍性,通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矛盾的研究是很难达到掌握出版发行活动基本规律的目的的。所以,出版发行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也不应成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出版学的出版历史

恐怖洞
小鸠
出版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把出版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还是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因此,它在中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研究对象及范围等,仍在探讨中。出版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有其自身的特征。出版工作涉及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宗教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出版工作反映和影响社会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出版工作归根结底在于继承、积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出版工作为了满足人们求知、娱乐的需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研究出版工作的这些基本特征,并加以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是出版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出版工作既然是一门专业性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出版学研究的主体内容,从宏观上讲包括:出版工作与社会的联系、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宗教等在出版工作中的反映、对出版工作的影响,以及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从微观上讲包括:出版作为一种产业的经营机制,例如出版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的运作、联系,出版社内部的管理原则、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出版过程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出版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出版物的宣传推广,以及出版者与作者、读者的关系,等等。把这方方面面的工作、关系、制度等加以总结、归纳,揭示出版工作的基本规律,就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出版业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出版学还要研究出版业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出版业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编辑出版专业的期刊有哪些?(全)

子祀
堪坏得之
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编辑之友 4、出版发行研究 5、中国出版 6、科技与出版 7、编辑学刊 8、出版广角 9、中国编辑 10、中国图书评论 11、读书

研究出版社怎么样?

圣人羞之
天地并与
研究出版社是2000-10-30在北京市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2号。研究出版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000710927302G,企业法人赵卜慧,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研究出版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宣传和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著作,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成果(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设计、制作、代理广告;技术服务;图书零售、本版批发(有效期至2022年04月30日)。(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图书零售、本版批发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86271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研究出版社信息和资讯。

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

慎勿与之
屡空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发行学研究生方向: 01.出版学基础理论02.出版宏观管理03.编辑学04.出版营销管理05.书业物流研究06.版权研究07.数字出版研究08.期刊研究09.国外出版业研究 考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11法语③318出版发行学④413图书营销与管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图书学、读者学 用的书一般是我们武大自己编的。

编辑出版研究生

绿茶妹
有危险,看你题目的意思,如果你觉得中传媒的分数已经算高了,那么我只能说要考上还算可以的编辑出版研究生还是有难度。因为几乎绝大部分二本三本的编辑出版学生在考研的时候都会把中传媒放进首选批次,而且对于在班上成绩排名前10的同学来说命中率真心还不错。不过真心的,你作为英语科班出身,真的将来是可以往英语编辑方向走的,研究生阶段还是不要编辑出版了,这个专业的特点就是没有专业特点,都是略知一二,但是基本不精通任何领域。建议你好好牢固英语,考出个出版职业资格证的话,编辑的基础知识就会全部掌握了。另,编辑出版其实涉及出版领域的很少,出版和市场营销和印刷比较接近了,这个就。。。。市场营销还好,不过理论书挺多的,印刷的话,,,,没实践真心搞不来。谢谢啊,因为对编辑感兴趣,所以想考研的。O(∩_∩)O谢谢你的建议。是啊,中传有些难度啊。。先试试。。嘿嘿。。因为喜欢这学校。。等考完研就全心准备考证了。这样以后也不会后悔啊。↖(^ω^)↗

哪些出版社稿费优厚

象外
这看你要写哪一种了?国家级出版社目录 一、 综合类) 1、 人民出版社 2、 商务印书馆 3、 三联书店 4、 中华书局 5、 北京大学出版社 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复旦大学出版社 8、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 法学类 1、 法律出版社 2、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三、 经济学类 1、 中国经济出版社 2、 中国金融出版社 3、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 经济科学出版社 四、 政治学、社会学类 1、 中央编译出版社 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新华出版社 5、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五、 文学类 1、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外国文学出版社 3、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六、 教育类 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七、 艺术类 1、 人民音乐出版社 2、 人民美术出版社 3、 中国戏剧出版社 八、 计算机类 1、 科学出版社 2、 电子工业出版社 3、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九、 外语类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十、 管理学 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历届领导

邻居们
果哉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1984年7月成立筹备组组 长 王 益副组长 叶再生 邵益文1985年6月至1987年8月副所长 邵益文(1985年6月任命)副所长 陆本瑞(1985年10月任命,未到任)1987年8月至1989年12月所 长 边春光常务副所长 陆本瑞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邵益文副所长 邓从理副所长 方厚枢1990年1月至1990年11月常务副所长 陆本瑞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邵益文副所长 邓从理副所长 方厚枢1990年12月至1994年9月所 长 袁 亮常务副所长 陆本瑞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邵益文副所长 邓从理(1992年2月退居二线)副所长 方厚枢(1992年2月退居二线)副所长 洪忠炉(1993年2月任命)1994年9月至1996年9月所 长 袁 亮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吴克明副所长 洪忠炉1996年9月至1999年2月主持工作副所长兼党委副书记 余 敏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吴克明副所长 洪忠炉1999年2月至2005年9月主持工作副所长兼党委书记 余 敏副所长 郝振省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宋英亮2005年9月至2010年11月所长兼党委书记 郝振省副所长 辛广伟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兼副所长 宋英亮副所长 魏玉山2010年11月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