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什么叫出版,什么叫发行,出版和发行的关系是什么?

死也
还乡而立
什么叫出版?这是出版学研究中首先要接触的问题。对出版活动内涵的理解不同,对出版学知识体系构架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中外出版界都很重视对出版内涵的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认识。 日本学者认为:“采用印刷术及其他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对文稿、图画、照片等著作品进行复制,将其整理成各种出版物的形态,向大众颁布的一系列行为,统称为出版。”(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英国学者认为,出版是指“向公众提供用抄写、印刷或其他任何方法复制的书籍、地图、版画、照片、歌篇或其他作品”(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美国学者认为:“出版——公众可获的,以印刷物或电子媒介为形式的出版物的准备和印刷、制作的过程。”(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8)1971年出版的《世界版权公约》等6条给出版所下的定义是:“可供阅读或者通过视觉可以感知的作品,以有形的形式加以复制,并把复制品向公众传播的行为。”(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韩国学者认为:出版是“以散布或发售为目的把文稿、文书或图画、乐谱之类印刷出来,使问世、刊行”(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 各国学者给出版所下的定义尽管在文字上稍有差别,但对出版活动本质特征的描述却十分接近。各国学者都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由以下内容构成:①出版是将已有的作品形成为出版物的过程;②原始作品必须经过一个大量复制的过程,使其形成一定的载体形式,成为出版物;③通过一定方式使公众获得这些出版物,也是出版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外学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较为一致的情况相比,国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则有着较明显的差异。现将国内学者对出版内涵的几种代表性观点陈述如下:①“凡将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印刷到纸上,或把它们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都称为出版。”(注:赵晓恩.出版词典.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3;104~105)②“把著作物编印成为图书报刊的工作。”(注:辞海编委会.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094)③“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注:汉语大字典编委会.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5)④“出版是指出版机构根据一定的方针和计划,选择、整理人类的思维成果和资料,通过出版生产赋予它们一定的物质形态,然后向社会传播。”(注:阙道隆、实用编辑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5)⑤出版是“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注: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1991.6)。⑥“所谓出版,就是选择、整理著作物,通过一定生产方式将其复制在特定载体上,并以出版物的形态向社会传播的一系列行为。”(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9)⑦“通过出版生产的手段,把著作物编印成图书、期刊、杂志等印刷品,经过发行渠道,把这些精神产品推向社会,供应读者,即为出版。”(注:严成荣,桑百安.图书发行词典.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12)⑧出版即“社会上各种作品,包括文稿、图片、信息、音响、录像制品等等原件,汇集到出版机构以后,经过审定、选择、编辑和加工,使用一定的物质载体,复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通过流通渠道传播到全社会”(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 国内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诸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观点认为出版活动主要是出版物的印刷工作,上述①②③种意见都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在我国出版界长期占主流地位的传统观点,是在我国出版发行实践活动长期按计划分工模式运作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将发行活动排斥于出版之外,缺乏出版内涵中最关键部分——出版目的的描述。很显然,这类观点对出版内涵的表述是不完整的。另一类观点吸纳了国外出版界对出版内涵认识中的合理部分,并结合我国出版业非常重视编辑工作的特点,对出版活动内涵进行了较全面的描述,这些表述已与国际出版界对出版活动内涵的认识逐步接近。林穗芳在为《编辑实用百科全书》所撰写的有关词条中,提出了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要具备的四个条件:①经过编辑,具有适于阅读或吸取的内容;②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③经过复制;④向公众发行,如出售、出租等(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这可以看成是第二类观点对出版活动内涵理解的代表性描述。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出版活动内涵认识的各种趋同化意见,我们认为出版活动的内涵,应由以下基本特征构成。 (1)出版是对已有的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的社会活动。出版不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开发,而是对现成的作品进行开发。接受原始信息,将其归纳成知识,形成知识产品的任务,已由作者完成,或者说已主要由作者完成,已有作品的形成过程属于作者劳动过程,不归属于出版活动。作家创作、画家写生、音乐家谱曲等,都不能算出版,就是这个道理。 (2)出版是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使其具有适合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的过程。出版过程虽不是知识信息的主要形成过程,却是一个对知识信息体系进行选择的过程,这种选择是按照适合读者消费的要求进行的,并且,还要按照同样的要求对所选定的作品里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补充、完善,也就是通过编辑工作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纸质货币不是出版物,纸币的印制不是出版活动,就是因为没有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从而缺少供读者消费的知识信息内容的缘故。 (3)出版是对加工好的已有作品进行大量复制,使其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一定载体形式的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作品进行复制,都是使加工好的知识信息具有能供读者消费的载体形式的过程。只有经过大量复制,作品中所含的知识信息才能被众多的读者接受。档案工作也需要对原作品(文件)进行编纂、整理,使分散的材料能编辑成一卷一卷的案卷,但档案工作不是出版,因为没有大量复制的过程。在商品社会,作品大量复制过程也是出版物的商品生产过程。 (4)出版包括将出版物公之于众的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将大量复制的原作品广泛向读者传播,也是出版活动的重要内涵。从西方对“出版”这一词汇的演变来看,法语Publier和英语Publish均源自拉丁语Publiare,而拉丁语Publicare的本义却是“公之于众”。可见,在赋予“出版”的众多涵义中,“公之于众”的涵义更有着特殊的地位。 综合上述四个特征,笔者用如下定义对出版活动的内涵试加描述:所谓出版,就是将知识信息产品经过加工后,以商品生产的形式大量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并使其广泛传播的过程。参考资料:http://chuban.bokee.com/4610328.html

出版学的出版过程

富哉
生于灶下
是从原稿到成品再到读者手中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出版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对出版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不少国内外出版学理论探索者对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其观点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1)规律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出版领域的有关规律,但究竟以何种规律作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各位学者又有着不同的看法。孙权松、林人等认为:“出版学是研究出版工作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出版工作包括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以及出版物资供应、出版管理等各项工作,出版学就是在对这些工作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注:孙树松,林人.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2)许力以则认为:“出版学是研究了解与掌握出版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出版历史及其对社会所发生作用的科学。”(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科研论文选粹.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梁宝柱也认为:“出版学是研究整个人类出版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注:梁宝柱.出版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许力以和梁宝柱不仅主张要对全部出版工作过程的规律进行探讨,而且还要对出版事业发展规律进行探讨,其研究对象的涵义较孙权松等学者的主张更宽泛。与此相比,高斯、洪帆则仅仅将出版全过程中的物质生产阶段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他们认为:“出版学研究编辑后续工序中的规律和本质。”(注:高斯,洪帆.图书编辑学概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9)其研究对象的涵义则更为狭窄了。(2)矛盾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断:“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持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注: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试图从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上来确定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然而对于什么是出版领域的特有矛盾,各位学者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彭建炎主张:“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的矛盾是出版领域特有的矛盾,是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68)林岳生则认为:“出版发行领域的特有矛盾,是出版发行活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注:林岳生.图书发行学研究对象的研究.图书发行研究,1992(3))(3)文化现象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出版学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出版发行领域,而应将社会科学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持此类观点者,当以日本学者清水英夫为代表。他认为:“出版学是把出版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的学问。与作为传播学的新闻学有类似性,但研究对象不一定以作为大众媒介的出版为限。在与出版有关的研究领域,从来就有书志学、书籍学、图书馆学、读书学、印刷学,要把它们加以综合,并借助邻近的学科就出版的功能、过程、效果等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加以阐明。”(注:平凡社.大百科事典第7卷.日本:平凡社,1985)许力以也指出:“出版业是科学文化的缩影。从一个国家的图书出版水平,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科学文化的水平。为了发展我国的出版事业,提高我国科学文化水平,必须从理论上研究出版。我们要把出版作为科学加以探索。促进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注:许力以.努力提高出版科研水平.出版与发行,1987(7))许力以这段话的意思也是主张出版学研究要将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纳入其研究范畴。(4)出版要素及其关系说。持此类观点的人认为,出版发行活动是由各种具体要素构成的,要掌握出版发行活动的规律就要对各种出版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林穗芳是持此观点的代表。他在《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科学研究》一文中指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包含3个主要成分:①读者(阅听人)——出版工作的服务对象和出发点,他们既是阅读出版物的社会主体,又是作者、出版者和出版物施加影响的社会客体;②出版物——出版者用以为读者服务的主要产品;③出版业——实现出版物编辑、制作和传播过程的人员和组织。”因此,他给出版学下的定义是:“研究读者、出版物、出版业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出版的规律和社会作用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01;106)杨斌、钟义信也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他们把出版物具有物质和意识性的思想因子和形式因子加以概括、抽象,得出一个“出版@①”的概念,并主张:“出版@①可以被确立为出版科学的对象。”(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01;106)在这里,出版@①作为出版活动的一个要素,主要是指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出版@①作为出版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在出版系统中起着支配作用,决定着出版系统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首届出版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01;106)叶再生在其所著的《编辑出版学概论》一书中也提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书刊出版的技术、经济、版式工艺,以及书刊出版过程中各环节、各工序间相互关系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注:叶再生.编辑出版学概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1;4;1;5)(5)出版活动说。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主张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出版活动,包括出版活动的历史、出版活动的组织以及出版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等。如《编辑实用百科全书》认为:“出版学是一个新开拓的学术领域,它的研究对象,除了实体(图书)的出版活动之外,还涉及数千年之久的图书出版发行历程,图书出版形态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演变,以及出版作为一种规模性的事业对全社会产生的影响。”(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实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7;150;161)在上述关于出版学研究对象的五类观点中,持规律说者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出版领域的有关规律,我们认为这是将研究目的误认为研究对象。探讨出版活动的各种规律,是出版学研究的目的,而不是出版学研究的对象;持文化现象说者将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得过于宽泛,没有将出版学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将文化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实在太多,况且,出版也并非是一种纯粹的文化现象;持出版要素及其关系说者以及持出版活动说者都是将出版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看成是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对出版学研究的描述过于具体且不是很准确。因此,我们赞成从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本质,也即从特殊的矛盾性上来确定出版学研究对象的主张。然而,我们却不赞成彭建炎和林岳生的意见。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作为出版活动的两个主要环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矛盾的,并且,出版物的产、销矛盾还要受供求市场的制约,充其量也只是供求矛盾的一部分,所以,将出版物的生产和流通的矛盾当成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其理由是不充分的。出版发行活动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实际上在任何领域都存在,而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在出版发行领域并不具有普遍性,通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矛盾的研究是很难达到掌握出版发行活动基本规律的目的的。所以,出版发行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也不应成为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职能部门

介错
请祝圣人
研究所下辖出版经济研究室、应用理论研究室、基础理论研究室、国际出版研究室、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室、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出版参考》杂志社、《传媒》杂志社、中国印刷博物馆、北京希普斯文化咨询有限公司、出版物格式分技术委员会。一个专业门户网站:中国出版网、一个资料信息中心。出版经济研究室:主要从事出版经济规律、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室:主要从事出版政策、出版法规、出版管理与经营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室:主要从事中国出版史、出版学、编辑学、营销学等基础理论研究。国际出版研究室:主要从事国外出版信息、中外出版比较等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研究室:主要是对高新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开发。中国书籍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是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综合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2000年被评为良好出版社。出版范围包括反映出版科学研究的学术成果、著作以及其他社科类图书。年出版新书150种左右。《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年7月,是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出版行业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刊物全方位服务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的各个领域,内容涵盖出版生产、出版管理、出版研究、出版教育等多个层面。主要栏目有改革论坛、理论探索、编辑理论与实践、出版实务、图书发行研究、期刊研究、网络与出版、出版现代化、版权贸易、出版法苑、扫黄打非与市场监管、民营书业、环球扫描、专业书评、书海钩沉、装帧研究、精品书谭等。《出版参考》杂志社:1988年创刊,现由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中国出版科研所联合主办。是创办最早,覆盖大陆、港台、国外出版动态的资讯类刊物。2003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已形成业内资讯版《出版参考》与大众书摘版《出版参考·新阅读》互动的立体架构。为业界提供一手实用性、参考性、前沿性改革动向和市场行情;资讯版、读者版相互依托,构建出版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面向港台、国外出版,促进国际合作出版与交流。《传媒》杂志社:《传媒》由新闻出版总署主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该杂志面向广大传媒工作者,涵盖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相关媒体,集权威性、服务性、可读性为一体。主要栏目有:传媒资讯、传媒人物、新兴传媒、专家访谈、特别策划等。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经过4年的筹建,于1996年6月1日落成。为迎接2001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博物馆又进行了改造,并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地下展厅。改造后的中国印刷博物馆共有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设有“源头古代馆”、“近现代馆”、“印刷设备馆”和“综合馆”。同时还设有:“港澳台印刷”、“钱币印刷”、“邮票印刷”、“欧洲早期印刷”、“印刷精品”等专题展,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中国出版网:中国出版网是研究所组建的大型出版专业网站,是向出版行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网站。主要频道包括:出版标准、出版法规、出版动态、文章精选、专题频道等。

求教:武汉大学出版发行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小秘密
金画眉
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概况1987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在图书馆学专业方向下招收了第一个以文献与出版作为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她也是出版发行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中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其后出版发行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一直是挂靠在图书馆学专业硕士点下,作为它的研究方向之一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也主要是考图书馆学专业课程的内容。到2000年至2001年期间,由于武汉大学院系合并,编辑出版发行学方向的硕士生培养改挂靠在传播学硕士点下,成为传播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入学考试时除了考核编辑出版专业知识,还要考核传播学方面的课程内容。2002年,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开始在图书馆学博士点下招收编辑出版发行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历史长河中翻开了重要的一页。2003年,由于教育部特批武汉大学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研究生一级学科目录下增设“出版发行学”方向,从此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就有了自己的博士点和硕士点,能够正式以“出版发行学”方向招收博士与硕士生,结束了长期以来挂靠在其他专业办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而且第一次能够独立命题招收与培养研究生。这一切虽然距离第一次培养研究生已过去16年,但是它对我国众多办有编辑出版专业的高等学校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发展前景5.1武汉大学编辑出版硕士点、博士点的批准设立1993年,在出版发行管理学专业十周年志庆时,原新闻出版总署人教司副司长尤广巽曾以《十年的艰辛,丰硕的果实》一文对武汉大学出版发行管理学专业另一个十年后的发展前景提出期望,他在文中说道:“我希望在下一个十年结束时,也就是2003年时,我们的图书发行管理学专业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之一,成为世界所瞩目的专业,并在武大建立了该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 今年,也就是2003年1月,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向国家教育部申报编辑出版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经过几个月的审核与鉴定,申请终于获得批准,尤广巽副司长的期望已经成为现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全体领导和出版科学系所有老师20年的努力终于有所回报。从此,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又一次填补了出版类高等教育中没有自己独立的博士点、硕士点的空白,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正式拥有了全国第一个出版发行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我们深信,中国出版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从此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5.2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更好地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出版发行人才经过二十年的辛勤耕耘,如今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已是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二十年,是我国出版高等教育初见成效的二十年,也是我国出版业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更是中国出版物市场逐渐走向世界的二十年。如今,我国出版业已面临加入WTO后如期而至的海外出版发行势力的有力竞争。面对这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需要发扬优势、适应变化,在学科建设、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努力变革,开拓创新,为我国出版发行事业高层次出版发行人才的培养继续努力奉献。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的全体师生正在认真总结20年的办学历程,制定面向21世纪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规划,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改革、转化科研机制,全面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创建应用研究型编辑出版专业。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有信心在庆祝专业创办30周年纪念时,能够在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面进一步打造品牌,使编辑出版专业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展望未来,武汉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前景一片辉煌!参考资料:http://www.sim.whu.e.cn/teacher/paper/19/64.doc

出版学的性质关系学科

弟子问曰
夫三子者
探讨出版学的学科性质,必然要涉及到出版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因此,我们将有关学者对这两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综合起来叙述。出版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目前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出版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如叶再生在其《编辑出版学概论》一书中提出“编辑出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交叉科学”(注:叶再生.编辑出版学概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1;4;1;5);二是认为出版学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如林穗芳在《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一文中指出的:“考虑到出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涉及许多领域,出版学的研究对象包含多种成分,每种成分的结构又极其复杂,需要运用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研究。笔者倾向于把狭义的出版学(以书刊为主体,不包括报纸)看作思想、科学、文化传播领域的自成体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注:林穗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14;23;15;20);三是认为出版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如彭建炎在《出版学概论》一书中指出的“出版学是一门既属于社会科学范围,又属于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范围的学科,是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整体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注: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82)上述三种意见对出版学学科性质的理解都不是太准确。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其中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科学是自然科学,而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则是社会科学。也就是说,科学领域的学科划分,是以其研究对象的属性决定的。出版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商品供求矛盾,是一种社会现象。图书出版活动,是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文字,出现了书籍,出版活动才得以产生;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出版物的需求也不断发展,促使出版业的经营者在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需求中使出版活动也不断获得发展。图书供求矛盾的运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出版学要通过对图书商品供求矛盾的探讨把握出版活动的规律,从而指导出版实践向科学化方向发展。所以说,出版学应该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

查询出版发行专业书籍

夫何修焉
大借口
图书出版实务: 从概念到销售/(美)克劳迪娅·苏桑(Claudia Suzanne)著; 周黎明译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 载体形态项 214页; 23cm 丛书项 (21世纪出版人才必备)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300-03062-9: CNY25.00 提要项 本书全面介绍了介绍了美国图书出版业务的概念、写作、投稿、出版、发行、营销、销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应用事例。探讨了美国图书出版产业前沿领域的问题,描述了图书出版业务的流程,介绍了美国图书出版业务的最新发展状况,并分析和讨论了图书版权的问题。 主题词项 图书 分类号项 G239.712 西方出版概况=Highlights of western publishing/王艳, 周宇主编 出版发行项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3 载体形态项 334页; 23cm 丛书项 (出版贸易英语系列教材/苏世军总主编)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215-05660-0: CNY30.00 主题词项 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1 出版业=The business of books/(美)安德烈·希夫林著; 白希峰译 出版发行项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 载体形态项 xxvi, 156页; 21cm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111-13011-1: CNY18.00 提要项 本书作者在潘塞恩图书公司工作三十年,目睹了独立出版事业的成败得失,书中通过其本人的经历描述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出版业发生的变化。 主题词项 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712 中国民营书业调查: 中国民营出版蓝皮书/刘革学,刘芳编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1 载体形态项 300页; 20cm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84-2636-3: ¥18.00 分类号项 G239.2 出版产业研究/周蔚华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9 载体形态项 336页: 表; 21cm 丛书项 (新闻传播学文库) 附注项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300-06757-3: CNY19.00 提要项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出版产业分析的新视野、只能各国图书出版产业结构分析、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组织分析等。 主题词项 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2 出版学基础/罗紫初, 吴赟, 王秋林著 出版发行项 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5.8 载体形态项 248页; 23cm 附注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203-05367-9: CNY32.00 提要项 本书内容包括了出版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出版物的概念及其结构,出版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出版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对构成我国出版系统的各种类型的出版机构的类型、性质、作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 主题词项 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0 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张志强著 出版发行项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1 载体形态项 380页: 照片; 21cm 丛书项 (20世纪中国出版文化丛书)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435-3758-3; 精装: CNY37.00 提要项 本书对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进行了评述,回顾了中国出版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出版研究的经验教训。 主题词项 ①出版工作②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2 电子出版技术/钱军浩主编 出版发行项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3 载体形态项 238页: 图; 26cm 丛书项 (印刷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附注项 高等学校教材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25-5025-9: CNY24.00 提要项 本书深入地介绍了电子出版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电子出版概述、电子出版系统输入输出设备、电子出版的创作环境与原理、电子出版物的复制与发行、电子出版系统、电子出版物的类型以及印刷出版业今后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主题词项 电子出版物 分类号项 G237.6 中国编辑出版史/黄镇伟编著 出版发行项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12 载体形态项 334页; 23cm 丛书项 (现代出版学丛书)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81090-254-7: CNY29.00 主题词项 ①编辑工作②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29 数字出版技术/谢新洲编著; ASZCBJSFXXZ 出版发行项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 载体形态项 349页: d23cm; 23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301-05301-0: ¥32.00 分类号项 G230.7 世界出版业:美国卷/陆伯华主编; ASJCBYMFLBH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4 载体形态项 185页: d26cm; 26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62-3698-2: ¥48.00 分类号项 G239.712 世界出版业:港澳卷/沈本瑛,马汉生主编; ASJCBYGFSBY,MHS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11 载体形态项 83页: d26cm; 26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62-3952-3: ¥28.00 分类号项 G239.276.5 世界出版业:日本卷/李桂兰,冀 元主编; ASJCBYRFLGL,JY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7.1 载体形态项 144页: d26cm; 26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62-3002-X: ¥48.00 分类号项 G239.313 中国出版百科全书/许力以主编; AZGCBBKFXLY 出版发行项 太原: 书海出版社, 1997.12 载体形态项 1046页: d26cm; 26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80550-211-0: ¥138.00 分类号项 G239 欧美书业概论/杨贵山编著; AOMSYGLFYGS 出版发行项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12 载体形态项 373页: d20cm; 20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408-3799-3: ¥26.00 分类号项 G239.1 网络出版/周荣庭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8 载体形态项 16,377页; 24cm+光盘1片 丛书项 (传播新视角丛书)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03-013694-2: CNY38.00 提要项 本书介绍了网络出版的概况、基础设施和出版原理;Web出版、多媒体出版、数据库出版和交互式出版;以及网络连续出版物、电子图书和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描述等内容。 主题词项 ①电子出版物②电子出版物③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0.7 海外书业经营案例/杨贵山编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2 载体形态项 265页; 21cm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84-2639-8: ¥35.00 分类号项 G23图书出版实务: 从概念到销售/(美)克劳迪娅·苏桑(Claudia Suzanne)著; 周黎明译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 载体形态项 214页; 23cm 丛书项 (21世纪出版人才必备)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300-03062-9: CNY25.00 提要项 本书全面介绍了介绍了美国图书出版业务的概念、写作、投稿、出版、发行、营销、销售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应用事例。探讨了美国图书出版产业前沿领域的问题,描述了图书出版业务的流程,介绍了美国图书出版业务的最新发展状况,并分析和讨论了图书版权的问题。 主题词项 图书 分类号项 G239.712 西方出版概况=Highlights of western publishing/王艳, 周宇主编 出版发行项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3 载体形态项 334页; 23cm 丛书项 (出版贸易英语系列教材/苏世军总主编)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215-05660-0: CNY30.00 主题词项 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1 出版业=The business of books/(美)安德烈·希夫林著; 白希峰译 出版发行项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 载体形态项 xxvi, 156页; 21cm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111-13011-1: CNY18.00 提要项 本书作者在潘塞恩图书公司工作三十年,目睹了独立出版事业的成败得失,书中通过其本人的经历描述了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出版业发生的变化。 主题词项 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712 中国民营书业调查: 中国民营出版蓝皮书/刘革学,刘芳编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1 载体形态项 300页; 20cm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84-2636-3: ¥18.00 分类号项 G239.2 出版产业研究/周蔚华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9 载体形态项 336页: 表; 21cm 丛书项 (新闻传播学文库) 附注项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300-06757-3: CNY19.00 提要项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出版产业分析的新视野、只能各国图书出版产业结构分析、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组织分析等。 主题词项 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2 出版学基础/罗紫初, 吴赟, 王秋林著 出版发行项 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5.8 载体形态项 248页; 23cm 附注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203-05367-9: CNY32.00 提要项 本书内容包括了出版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出版物的概念及其结构,出版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出版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对构成我国出版系统的各种类型的出版机构的类型、性质、作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 主题词项 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0 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张志强著 出版发行项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1 载体形态项 380页: 照片; 21cm 丛书项 (20世纪中国出版文化丛书)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435-3758-3; 精装: CNY37.00 提要项 本书对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进行了评述,回顾了中国出版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出版研究的经验教训。 主题词项 ①出版工作②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2 电子出版技术/钱军浩主编 出版发行项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3 载体形态项 238页: 图; 26cm 丛书项 (印刷工程专业系列教材) 附注项 高等学校教材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25-5025-9: CNY24.00 提要项 本书深入地介绍了电子出版各个方面的知识,包括电子出版概述、电子出版系统输入输出设备、电子出版的创作环境与原理、电子出版物的复制与发行、电子出版系统、电子出版物的类型以及印刷出版业今后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主题词项 电子出版物 分类号项 G237.6 中国编辑出版史/黄镇伟编著 出版发行项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3.12 载体形态项 334页; 23cm 丛书项 (现代出版学丛书)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81090-254-7: CNY29.00 主题词项 ①编辑工作②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9.29 数字出版技术/谢新洲编著; ASZCBJSFXXZ 出版发行项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1 载体形态项 349页: d23cm; 23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301-05301-0: ¥32.00 分类号项 G230.7 世界出版业:美国卷/陆伯华主编; ASJCBYMFLBH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4 载体形态项 185页: d26cm; 26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62-3698-2: ¥48.00 分类号项 G239.712 世界出版业:港澳卷/沈本瑛,马汉生主编; ASJCBYGFSBY,MHS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11 载体形态项 83页: d26cm; 26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62-3952-3: ¥28.00 分类号项 G239.276.5 世界出版业:日本卷/李桂兰,冀 元主编; ASJCBYRFLGL,JY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7.1 载体形态项 144页: d26cm; 26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62-3002-X: ¥48.00 分类号项 G239.313 中国出版百科全书/许力以主编; AZGCBBKFXLY 出版发行项 太原: 书海出版社, 1997.12 载体形态项 1046页: d26cm; 26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80550-211-0: ¥138.00 分类号项 G239 欧美书业概论/杨贵山编著; AOMSYGLFYGS 出版发行项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12 载体形态项 373页: d20cm; 20cm 丛书项 (f/)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408-3799-3: ¥26.00 分类号项 G239.1网络出版/周荣庭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8 载体形态项 16,377页; 24cm+光盘1片 丛书项 (传播新视角丛书)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03-013694-2: CNY38.00 提要项 本书介绍了网络出版的概况、基础设施和出版原理;Web出版、多媒体出版、数据库出版和交互式出版;以及网络连续出版物、电子图书和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描述等内容。 主题词项 ①电子出版物②电子出版物③出版工作 分类号项 G230.7 海外书业经营案例/杨贵山编著 出版发行项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2 载体形态项 265页; 21cm 标注书号及有关记载项 ISBN:7-5084-2639-8: ¥35.00 分类号项 G23希望有用!

请问“出版”一词在中国是谁最先使用的?

忠狗
晁错
  似乎你说的三个人都不是,比较接近的是邹韬奋。  “出版”一词,与其包含的近代概念,究竟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返传”回到中国的呢?近十多年来,曾有两种说法。一是吉少甫先生1991年发表在《出版与发行研究》第5期上的《出版考(续)》一文中说,梁启超1899年在日本给他的《自由书》写序言时,首次讲到“出版”一词。梁援引西方名人名言的中译说法:“西儒弥勒曰:‘人群之进化,莫要于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三大自由皆备于我焉,故以名吾书”。但是,这个“西儒弥勒”所讲的“出版自由”,特别是它的中译文字出处何在?何时问世?吉老先生未予查检。我想至少要早于梁氏援引的时间。二是王益先生1999年发表在《出版发行研究》第3期上的《出版再探源》一文中说,清末光绪举人,进步思想家,倡导“诗界革命”的黄遵宪曾奉命出使日本。因他不熟日语,在同日人交谈时,往往借助书写汉字来完成对话。1879年黄遵宪同日本学者鬼古省轩进行笔谈时,使用了“出版”一词。黄遵宪于1880~1887年写的《日本国志》,其中的《学术志》说:“明治五年,1872年仿西法设出版条例,著书者给以版权,许之专卖,于是士大夫多以著书谋利益者。”  逆历史顺序,再继续往前查阅一些资料。我们发现,“出版”一词在中国出版物中出现的时间要比上述两种说法更早,早半个世纪,早于明治维新之前35年。而且不一定是直接从日本翻译过来的。报刊界常常讲到的1833年8 月1日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编辑序言中就两次使用了“出版”一词。  其中一段话是:“当文明几乎在地球各处取得迅速进步并超越无知与谬误之时,——即使排斥异见的印度人也开始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出版若干期刊——唯独中国人却一如既往,依然故我。”  另一段话是:“本月刊现有广州与澳门的外国社会提供赞助,其出版是为使中国人获知我们的技艺、科学与准则。它将不谈政治,避免就任何主题以尖锐言辞触怒他们,可有较妙的方法表达我们确实不是‘蛮夷’。编者偏向用展示事实的手法,使中国人相信,他们仍有许多东西要学。又获悉外国人与地方当局关系的意义,编纂者已致力于赢得他们的友谊,并且希望最终取得成功。”参考资料:http://www.rcci.org.cn/show.aspx?sid=1111

中国每年图书发行量最大的出版社有那几个

虚霩
不可听也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份额最大。因为再发中小学教材,其次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每年大概27~30个亿。再次是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大概有23~28亿。人民教育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哪些出版社稿费优厚

今天下暗
雷维龙
这看你要写哪一种了?国家级出版社目录 一、 综合类) 1、 人民出版社 2、 商务印书馆 3、 三联书店 4、 中华书局 5、 北京大学出版社 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复旦大学出版社 8、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 法学类 1、 法律出版社 2、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三、 经济学类 1、 中国经济出版社 2、 中国金融出版社 3、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 经济科学出版社 四、 政治学、社会学类 1、 中央编译出版社 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新华出版社 5、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五、 文学类 1、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外国文学出版社 3、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六、 教育类 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辽宁教育出版社 七、 艺术类 1、 人民音乐出版社 2、 人民美术出版社 3、 中国戏剧出版社 八、 计算机类 1、 科学出版社 2、 电子工业出版社 3、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九、 外语类 1、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十、 管理学 经济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