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辅导班哪个好呢?

番木瓜
分享爱
中传2013年的广电艺分数大涨,比去年高了快20分,所以要准备报考的话,最好能找既了解考试情况,又知道导师研究进度,刚考过有又考试经验的一对一辅导,才识高尚考研做的不错,今年广电艺是2011年初试第一的学长、2012届面试第一的学姐教,有保过班,可以看看。不过坐好压分准备…中传有时候分低并不代表好考,而是报考人数太多,分数必须压一压。我上的是北广之约,我今年进入复试了,讲解的很全面,也很负责,我后期不明白的,也咨询过老师,及时解答了我学习上的疑问。备考需要真才实学,也需要自己的努力,答题需要大量作品、名人名句的旁征博引,以使理论论述更加有说服力,使答题内容更加丰满充实,也体现出个人丰厚的艺术知识积累。对我的帮助很大,很感激。

我想考中国传媒大学动漫与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研究生,想问一下这方面比较好的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斩花堂
宾于乡里
考研辅导班一般没有针对专业的,因为就算是相同的专业,每个学校的考试内容都会不一样,专业科目考试题目是学校自己出的。建议你问你的师哥师姐,特别是已经考上的,传授经验。还有查询学校的研究生招生简章,考试大纲,你会知道具体考什么,这样你好复习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考研复试难度是不是很大

祛箧第十
西干道
总体来说,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学专业招生量少,15年招生人数为4人,考研难度相对比较高。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学考研的考生中8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传媒教育考试科目里,传播历史与理论和传播实务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传媒教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在启道教育辅导班里很多这样的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二、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就业怎么样?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专业就业实践多,基础知识扎实且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教育学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据中国传媒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中国传媒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社会对中国传媒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价。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学的就业方向如下:主要是传媒领域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传媒院校(系)管理人才。其次也可以从事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期刊、科研院所、新闻媒体、党政宣传部门、各类网络媒体、新媒体传播机构、相应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等有关工作。三、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学费及各细分专业介绍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学费总额为4.5万元,学制为3年传媒教育专业其专业方向以及个方向15年招生人数如下:传媒高等教育(招收4人)考试科目具体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语三选一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④816传播实务四、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考研辅导班有哪些?对于传媒教育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启道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考研

蒙古人
这个专业毕业后会从事媒体行业的相关行业,一般毕业后如果去公司或电视台,会做些行政类的工作,在栏目组做做策划。如果做研究的话,可能去做些经济论坛。08年的亚洲传媒经济论坛就在中传召开的。这个专业不属于经济类,属于媒体/文化方面的,是研究媒体管理和文化在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比如媒体在某一行业中拉动GDP增长所做的贡献,等等。 就业方面,该专业的研究生比本科生稍有些优势,不过研究生和本科生可能应聘的职位一样。就业率有70%左右,该专业在中传算不上王牌专业,但也算比较好的专业了。 考试难度并不大,除了中传的几个王牌专业特难考外,其他的都不很难,统考考过,英语分数高,优势大些。复试要考《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媒介经济学》、《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 传媒经济学教程(07版)》、《 媒介经营与管理总论》,认真复习就行 中传不以任何形式办考研辅导班,所以如果发现有中传的辅导班,肯定是作假。 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参考网站:http://yz.cuc.e.cn/ 以下内容来自中传招生简章:传媒经济学专业(050336)传媒经济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围主要体现了经济学、管理学和传播学的交差和融合。本专业培养既懂得传播学的理论,具备经济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传媒经济的特殊规律,又了解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熟悉传媒产业经营管理实践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⑴为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传媒经济理论的研究人才;⑵为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培养高层次传媒经济管理人才;⑶为传媒企业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传媒经济学专业下设传媒产业系统、传媒产业经营与管理、传媒产业组织、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研究和制片管理六个方向。1.传媒产业管理方向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我国传媒产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系统的传媒产业分析理论和方法。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站在国家传媒发展战略的高度探讨传媒政策与法规及其与传媒经济管理的互动关系,认真分析和总结我国关于传媒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的历史轨迹、经验教训及其政策启示;深入研究传媒市场规律以及我国传媒产业经济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对传媒产业的组织深入研究,提出传媒组织运行的规律特征和管理措施;对传媒产业的集团化经营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传媒集团化经营的前提条件、目标战略和管理措施等。本方向研究生适合从事传媒产业的管理研究与实际工作。2.国际文化贸易方向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飞速发展呼唤既懂国际文化贸易理论,又熟悉国际文化市场的高级人才。国际文化贸易是一个崭新的,集传媒经济、国际贸易、文化研究、经济学、传播学等知识为一体的跨专业学科领域,瞄准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前沿问题和最新动向。以国际文化贸易理论、文化市场理论、国际传播、传媒与文化经济学、影视贸易、图书版权贸易、演出会展贸易、应用传播学、WTO与国际文化贸易等为主干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掌握国际文化贸易基本理论与方法,广泛了解国际文化贸易前沿问题,熟练掌握国际文化营销与策划、市场运作、谈判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文化部门、媒体机构、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从事文化外贸管理、调研、开发和策划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3.文化产业管理方向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急需大量既懂得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又熟悉市场经济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现代的文化产业管理已经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文化艺术学、产业政策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领域,属于交叉学科,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研究方向从文化产业的基本发展规律出发,既注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的宏观领域研究,也注重对文化产业组织经营管理效率的微观领域研究,通过科学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专业素质和宽厚的知识背景,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研究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能够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本研究的毕业生应该能够在国家的政府管理部门、文化产业研究机构或者文化产业组织从事政策研究、产业管理、项目策划和运营等方面的工作。4.影视项目管理方向本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智慧又有创造能力、既懂艺术又懂经济管理和市场运作的影视策划人、制片人、发行人及其他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影视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影视项目(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及其他影视产品)的经营管理及市场运作规律。影视项目管理是一门交叉型学科,从学科上看它是影视艺术与经济管理的结合,要求既要懂得艺术又要懂得经济管理和市场运作;其次它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强调在提高学生综合理论素养的同时注重对学员创作实践能力及商业运作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的导师都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艺术创作实践及项目运作经验,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在科研及艺术创作方面均有显著成果。本专业将实行双导师制,我们将聘请有业界有名望、业绩突出而有深厚功底的著名制片人担任兼职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负责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本专业的每个研究生都将同时拥有两位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兼职导师则主要负责指导艺术实践。本专业学制为三年(本科与本专业相近(如制片管理)的学生可为两年);第一年以理论学习为主,第二年要求学生到业界参与艺术创作和项目运作实践,学生毕业时除了完成毕业论文以外,还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部创作作品或项目运作策划书作为毕业设计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是不是很难考?考研辅导班的口碑都怎么样?

汝唯莫必
非所言也
那要看你要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什么专业,王牌专业比如新传类,艺术类肯定不好考。至于考研班的口碑也是众口不一,我们班考研的人不是很多,就8个人。两个学霸不屑于报班,剩下的有两三个好像都是报的天道考研的课程。我记得是基本一个宿舍报了一个,因为他们的课程是可以共享的,然后可以补课,反复重听。那时候没什么钱,一个宿舍的就凑钱报一个帐号,然后大家共享。现在想想当年真实不容易,那么辛苦都熬过来了。不过还是很值的,研究生毕业的几个同学现在都刚拿到OFFER,起点都不错。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辅导班哪个比较专业一些

果保汝矣
北京梦
讲真别报辅导班!把准备报辅导班的钱拿出来,想尽办法联系中传媒的研究生学长买资料,多问问初复试经验,还有后续的选导师问题!比报辅导班强一万倍!

中国传媒大学考研辅导班为什么要选一航考研

歌唱吧
胡金铨
考研不止是考察知识掌握情况,还考察你的坐冷板凳的能力,也就是能耐下心来搞研究的定力,这是研究生必备的品质,如果考研时都坐不住,那读研时也是漂浮不定的。考研辅导班是辅助作用,不可过度迷信。尤其很多人特别迷信押题,其实很不明智,押题只是锦上添花,如果平时基础没打牢,给你真题原题也未必能考高分。至于考研辅导班,我推荐网校型的。因为实在受不了教室里的臭脚丫子味,那酸爽,简直了。人和人的素质真的是不一样的,你忍受不了的,或许别人还没当回事。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建议是当地辅导班报一个,网校辅导班报一个,两个不同机构的,相互补充,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真正打败线下班的,不是科技,是教室里那浓浓的臭脚丫子味。网校课建议每次听2小时左右,不要听太多一次,这样消化不好,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多次、有规律的推进,像天道考研网校就是一周固定几节课,切片式上课,各个击破知识点。暑假也不是那种密集型的,提前都在前期已经学扎实了,到了暑假就不用像线下班那样密集上课,耗体力了。学英语不光是听听课就行了,还要有 plan ,比如一周背多少单词,一周背几篇真题文章,比如什么时候写好一篇作文模板,自己专属的,熟背,等等,都要有计划性。专属作文模板,类似于初高中作文的三段论,我记得小时候的经典作文考试题目是“一件难忘的事”,那个时候就是背范文“断尺”,现在考研英语作文亦然,也最好背熟一篇自己更改的范文,然后考试时把主题词换掉,套用范文,很流利,且省时间,也是高分保证。脑图是个好东西,对于背政治或者学专业课都很有帮助,因为脑图是在梳理知识架构,有本书叫《学习的革命》,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来看看。温故而知新。只听一遍考研课绝对不够。三遍五遍才能完全理解透彻。顺祝金榜题名!师哥认真负责!讲课有趣!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研究生

耻也
不达
学院成立于2002年9月,前身为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早在1988年,新闻系成立广告学专业,1989首届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入学,1993年招收第一届广告学硕士研究生,此后于2000年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广告学专业博士学位,招收了第一届广告学方向博士研究生。至此成为了国内创建广告学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最早,学科建设最完整的高等院校。经过二十年来长足的发展,学院经过不断完善,已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体系,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为广告学、传播学与广告行业、传媒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复习技巧养成习惯在职研考试复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还要面临着工作和学习两方面的压力,确实不易鉴于此,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我们的复习有帮助的。给自己制定一套每日复习计划,注意劳逸结合,不要死记硬背,少参加一些聚会以免分散精力,这样就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课本为主复习的时候,不用过多的购买 一些辅导书,就以课本为主,对课本的知识点都要仔细地掌握、理解。在读课本时要仔细认真,不可混淆概念,也不要漏下盲点;认真研究考点,摸索出其中的规律。经常关注社会热点,注意一些好广告的出现,并且学会分析。有针对性的复习,做到有备无患。细致踏实在复习当中,除了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以外,还要多做一些模拟题,积累各种题型的解法,在做题时,要严格控制时间,但是要避免忙中出错。一些不应该有的错误必须改正,避免出现审错题、写错地等小儿科的错误。做题时一定细致认真,回答规范,这样就会步步为赢。我10年刚考了中传的广告学硕士哈,正在等复试线~~楼上给的书是08年以前的,不对的。 09年起考试改革,中传只提供一个考试大纲,参考书不做限制。但是考过的都会找到最契合大纲的参考书: 《中国广告图史》 《外国广告史》 《现代广告通论》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 《营销管理》(第11版) 《文史要览》更详细的参考书及相关复习资料、复习方法,我都写在qq空间日志里了,你可以去看看~~~~1424323905

有没有人知道这个人编写的中传考研资料怎么样?靠谱吗?淘宝有店铺,传媒实验室,我看评论里有人叫他小二

潘金莲
不知就先
没有听过。  【误区之一】只抱着参考书看,而未进行任何必要的知识扩充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只看参考书,应该就能过了吧?  (2)大纲上规定的一些考点我怎么在参考书里找不到?  (3)历年真题中,有好多题都是参考书上找不到的,比如“走转改”什么的,怎么办?  误区分析:  其实中传新闻学有参考书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从好几年前开始中传就不再指定参考书目,只提供考试大纲了。但就目前情况看,在网络上依旧盛传这样一套参考书,名目如下:  《新闻理论》雷跃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媒介批评》雷跃捷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哈艳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修订本)梁一高中国广播出版社;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编辑》谭云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王振业、李舒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文史要览》王振业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我对这几本书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们是我了解新闻学这门学科的第一块阶梯,通过它们,我初窥门径,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念、基本事件、基本方法;恨的是它们占用了我太多太多宝贵时间(我跨考,一战时逐字逐句阅读的),而且投入产出比严重不平衡,看了很多,能派上用场的很少。  据说这10本参考书是前辈们根据考纲的条目自己找到的与之适配的书。若果真如此,那么这些书真可谓“与考纲最接近的参考书”了。随着代代相传,这几本书的地位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它们逐渐演变成“指定参考书”而成为经典。然而,后来人读过用过这些书过后,相继发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新闻理论比较陈旧、《媒介批评》那本书似乎白看了、外新史的文风似乎不适合考试、新闻业务统摄面严重不足等等……  可见,以上所列参考书并不能与考纲的条目一一对应,甚至还有不少地方亟待完善,这也侧面证明了中传新闻学不存在所谓“指定参考书”。于是,在你备考时遇到前面列举的几个典型事例就不足为奇了。新闻是实时变动的,对新闻的研究也是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单凭以上基本N年前的书籍,很难达到对新闻的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的认知。  复习建议:  (1)关于如何对待和使用上述参考书  总的来说,上述10本参考书,虽然有的地方过时了,但是其要义其核心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复习时要注意甄别。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我的建议是提早认真地读一读它们,这样有助于给你建立一个宏观的框架,为将来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本专业的考生,则只需快速了解要义即可,不必字字细读,否则你失掉的不仅是时间,更是分数。(《媒介批评》这本书很奇特,你甚至可以完全不必看它。)  (2)以考纲为纲,理清每个考点  考纲是你复习的总抓手,也是出题的总纲要,必须善待考纲。考纲要求的东西,你必须都清楚答案在哪里,但未必要保证全部都会背。你要做的是:在对新闻学学科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即过了一遍参考书之后),重新梳理考纲的逻辑层次,然后结合历年真题划出考纲中的重点,最后按重点的程度来决定该考点的复习深度。  (3)广泛涉猎  不听我的你死定了。首先,你应该适当拓展视野,看一下最新出版的新闻学基础教材,当然,我建议看传媒老师编著的。尤其是新闻业务这一块,单凭上面罗列的几本书是不够的。阅读时要自觉培养省读、速读的本领,重点抓住核心观点、概念。其次,在基础打牢后,还应该多浏览业界核心期刊(如《新闻战线》、《中国记者》等,中国知网可搜索下载),好处还用我说吗,这是拿高分的关键。  【误区之二】买了一大堆书和辅导资料,导致无从下手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学长学姐推荐的书和辅导资料我都买了,好多好杂,不知道从哪看起,怎么办?  (2)快要考试了,还有好几本书没看呢,急死我了!  (3)有几本书的作者的观点看法不一致,我该如何取舍?  误区分析:  考研是个目的性极强的行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上研。然而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备考时,似乎忘了这个目的,而不加选择地购买了一堆参考资料,把自己埋在书海之中,常常不知从哪学起,反倒给自己平添了几分压力。此时的你,应该回到你这一切行为的逻辑起点上来,反思一下,我的初衷是什么?……既然我们“最初的梦想”是考上研,那么一切可以有助于考上研的资料就都应该有。这本身是没错的。错就错在我们不会处理和使用市面上层出不穷的书籍和辅导资料。  我所说的书和辅导资料是指新闻学类教材以及市面上由各类人士编写的考研辅导资料。新闻学类教材的体系性相对较强,通过目录就可以了解大概内容,层次一目了然。当然,由于新闻学学科的特殊性,知识碎片化,篇章间联系不甚紧密,有时各说各话,这也给复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下面说说由各类人士编写的辅导资料。说到这可能会得罪一批人,但我“只须实写”。这些辅导资料良莠不齐,不是没有好的,但不排除一些人看到传媒考研热这个商机,逢机攒文,打着“权威”、“内部”等招牌,动不动就“第一人”,实则坏透了心肠,他们才不管你的未来,在乎的只是自己的钱途,真是误人子弟。我就是受害者之一,深有体会。  那么,该如何是好?  复习建议:  (1)多则惑,少则明  我们考研,不要去跟别人拼数量,不要一看到别人看了多少本书自己心里便慌了起来。书不是看得越多越好,你要学会精简,给每本书分出个轻重缓急。哪本必须先看,哪本可以缓缓再看,这些都要心里有数。有的章节可以忽略不看(比如港澳台新闻史),有的书时间不够了甚至可以完全不看(比如《媒介批评》)。这表面是个做减法的过程,实则是做加法的过程。把没意义的地方省去,就会给看有意义的内容留下的时间。唯此才方能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2)丢卒保车  临考前若还有没看完的书籍,考虑其重要性,应果断扔掉。在此之前,你已掌握了绝大多数的重点知识,对于补充的这些材料,有时间则可翻看,时间不够应果断省去。考前应给自己知识上的“饱腹”感,不要去想我还有好多东西没看呢。其实,那些没看的东西,都未必会考呢,只要掌握精髓,还怕什么?  (3)优先以传媒老师所持观点为主  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书多了什么观点都有。怎么办?我的建议是,优先以传媒老师所持观点为主,其次以业界公认观点为主。你可以不同意传媒老师的观点,但你不要试图在试卷上去反对他,这是个情商问题。还有,你可以选个两全之策,那就是各种观点都说一说。比如问你新闻价值的概念,你就可以列举几种说法出来。此法比较讨巧,你以中立身份出现,大咖们哪个都不得罪,还能显示出自己的知识面。  【误区之三】死记硬背,不会变通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哪年发表的了?怎么又忘了!  (2)问我黄远生的“四能”是什么,我都记得。但问我有何启示,我就不知道了!  误区分析:  不可否认,新闻学基础和文史综合这两门加起来,背诵量是极大的。对于背诵,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喜欢摇头晃脑地背,有的人喜欢伴随音乐背,有的人喜欢高声朗读背,有的人喜欢心里默念背。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把知识深深输入进脑海里,以便随时自由输出。但记忆不是简单机械式地输入,我们不能做活的图书馆。新闻专业绝不要求你成为只会背诵吟咏的书呆子,它要你能触类旁通,随机应变,对事物能够参透本质,有独立思维能力。  上面列举的第一个典型事例,是这样一种情况:有的考生往往过度纠结于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时间、地点之类的;第二个典型事例,则是说明有部分考生对知识点可以背诵,但引申能力不够。  复习建议:  (1)寻找适合自己的背诵的技巧  简单介绍一下我各科平时应用的小技巧吧,仅供参考。  新闻理论的背法是:对于重要的概念(比如新闻的定义)必须只字不差不择手段地背下来,对于一般性概念(如新闻敏感)则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背。答题时一旦问到了,必须能用专业化的语言去阐释,避免大白话。新闻理论有点跟考研政治相通,答简答题、论述题都是分一二三四点的,记住每点的核心内容即可,答题不需要和书本完全一致。  新闻史的背法是:  a.重点记忆法。对于历史事件,记忆实质性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对于历史人物,主要记忆其新闻活动、新闻作品及影响。具体时间等次重点可以不必过分纠结,知道在什么世纪什么年代即可。  b.采用关键词记忆法。把一大段记忆内容浓缩为若干关键词,专背关键词,然后自己慢慢扩充。这种做法背诵效率高,重点明确。  c.专题总结法。比如建立中国各时期的新闻思想,中国广播事业发展沿革等专题等。  d.结合历史图片背诵。  新闻业务的背法是:鉴于业务的东西比较灵活,在背诵时也得灵活处理。业务的东西不那么死板,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行之有效即可。  文史综合的背法是:  a.关键词记忆法。  b.对于文学这块,重点背诵作家的代表作品及其内容、写作风格、对后世的影响等;  c.对于历史这块,重点背诵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处于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事件的影响。一些跨度较大的事件可以适当背诵其经过,勾勒出轮廓即可,不必过于详细。  d.随时从目录中抽出几个词条考考自己,动动笔,循环往复。牢记勤能补拙。  (2)跨学科联想,争取做到融会贯通  记忆不应当成为一个简单直线的、点对点的输入过程。人脑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新存储的信息应该与之前存储的信息进行有效互动,互相激荡,从而完成一个联想的过程,只有这样,当前的新知识和过去的旧知识才能得到互相印证,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  拿黄远生的“四能”(即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来说,由此能想到些什么?从新闻史的角度来说,他的新闻实践、新闻思想在中国新闻史自有其地位;从新闻理论上来说,可以联想到新闻真实性、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等;从新闻业务上来说,他的通讯是一绝,也可联想到记者的工作作风;从实际来看,可以想到走基层等等。  什么时候能做到拿出一个东西你能举一反三,你就成精了。  【误区之四】投机取巧,只背重点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非重点一定不会考,不必再浪费时间了。  (2)看看历年的真题,就知道考啥了,把常考的背会了就行!  误区分析:  这种现象出现在《文史要览》的复习上。从近年的考察情况看,传媒大学出题策略有所转变。以前真题重复率相当高,达到只背真题就可以应付考试的地步。如今可不行了,你给我背个真题试试?可见,还得踏踏实实地区复习,不要走捷径,抱着侥幸心理。注意,这是选拔性考试不是及格型考试,选拔是什么意思?别人都会的,我要会,别人不会的,我更要会!  复习建议:  (1)全息式复习  不给知识留死角。对于有可能考的,一律要掌握,不可偷懒。这个用不着我多说了吧?要相信天道酬勤。  (2)关于如何对待和使用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对于我们简直太重要了,通过真题,我们可以了解复习的重点;通过真题,我们能摸清老师的出题取向;通过真题,我们还可以排除一些不用背的东西……那么,面对历年真题,究竟怎么做呢?  我认为2004年前的可以不用再看了。有的人拿过来真题紧接着就又要答案,其实大可不必。看真题要以近5年的为主,拿到真题,我们要看它的题目设置、各项分值、研究老师出题策略。通过研究,了解考察方向、出题风格、复习重点才是我们想要的。至于其答案,可以在我们日常复习中自然得出。  【误区之五】过分迷信前人笔记,而忽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这位师哥或师姐考上了,他的笔记一定很神,用他的笔记我一定能考上。  (2)我也想整理出自己的笔记,可是弄来弄去一团糟,还耽误了不少时间。  误区分析:  几乎每个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整理出一些笔记。有的很有条理,环环相扣;有的是随笔书写,纵情笔墨。笔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记录者极强的个性,它是人的个性思维在考研复习中的反映。一旦金榜题名,这些笔记会被奉为神作;可万一名落孙山,这些笔记即被视为草纸。就是这么简单。现实情况是,一大批人在迷信笔记这个东西。而且由于过度依赖前人笔记,导致无法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不是否定笔记的重要性,它很重要,它可以使小白快速入门,可以教会新人一些方法……问题在于,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笔记?有没有必要自己也做笔记?  复习建议:  (1)正确使用他人的笔记  笔记再好,也是他人的。你若写不出来,说明你工夫没到,还欠那么一点儿火候。不要着急,如果前人的笔记做的很棒,请一定不要错过,拿过来好好去研究,看他的复习思路,看他的备考策略,这是跟过来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相信对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当然,有些笔记内涵不足而粗糙有余,非但不会对你有所帮助,研究那样的笔记反而会浪费你的精力。要注意甄别才是。  (2)比做笔记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备考过程中是否应该做笔记要依个人习惯而定,而无论你是否打算要做笔记,你都必须要在头脑中建立一套严密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做笔记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个。  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呢?说说我个人的做法吧。看过本文第二部分的童鞋已经知道,我在上班的一年中偷偷整理了30万字的笔记,辞职以后专心备考,又继续做笔记,最终做了70多万字的笔记。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已经70多万字了,这是个大工程,要干就要干得漂亮。经过细致的排版,加上配图片,终于使之摆脱了笔记的痕迹,完全成为正规出版物了。之所以要费这么大一番周折,为的是复习起来能够“辞约而义丰”、“简约而不简单”。我整理的笔记是以下资料的总结和升华(可以说,有了它,在复习中我完全可以不必再翻看这些厚重的书了):  1.全部“指定参考书”  2.《新闻传播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3.《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新闻学部分);  4.其它市面上的笔记及辅导资料。  我并不建议你们也这样做,前文已说过,虽然对建立完整知识体系作用非凡,但是异常劳神伤身,要不是我还练过,很难想象能活到现在。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很多,聪明的人用笔划划就了然于心了,我用的是笨法。  【误区之六】动口动目动脑就是不动笔,轻视评论写作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看看人民时评啥的就够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误区分析:  学新闻哪能不会写评论?近年来评论越来越为老师所重视。新闻学基础这科,评论一直在考,而且分值上升到了30分;文史综合考试中,政论文更是稳稳地占据着50分的地位,外加古文读后感10分,评论写作足足占了新闻学整个考试的近三分之一的分数!不幸的是,相当多的人,无论是不是本专业的,都忽视了评论的写作。在2013年的考试中,大家普遍反映文史综合这科分低,而背诵部分答得都不错,何解?有人说压分,我只能说压分只是一方面,既然压分,为什么也不乏高分?问题就出在政论文。  复习建议:  (1)选择优质的评论来源  比如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等。经常手机上网的,也可以下载各种新闻客户端来订阅评论版块,培养阅读评论的习惯。  (2)关注时事,了解热点话题  近年来考研真题越来越与现实接轨,比如“郭美美事件”、微博反腐等。关注时事,一方面在遇到这些题目的时候可以知其来龙去脉,以便从容面对,不至于摸不着头脑;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写其他评论积累必要的素材。值得一提的是,了解时事不能走马观花,对于争议较大的热点事件,有必要看看相关深度报道。南周深度推荐你看看。  (3)动手动笔,入脑入心  经常练习练习,爆出一条热点新闻后,你可以试着去配发评论。写完了再与权威评论对比,取长补短,循序渐进。  【误区之七】缺乏经验,笔试考场乱阵脚  考生中出现的典型事例:  (1)要写的好多,到交卷那一刻我都没有写完!  (2)我明明把要点都写出来了,怎么分数给了这么低?  误区分析:  进了笔试(初试或者复试)考场,从试卷发下来那一刻,你的手注定开始经受磨难。长达三小时的不停书写,考验着你的体力、脑力和耐力。我记得一战时,自己在三个小时内,以最慢平均每1.5秒要写出一个字的速度才把试卷答完。当时好多人惊呼没有答完卷,我还私下庆幸自己写完了。  为什么会有答不完卷的现象?我想一是因为事先没有操练过,经验不足,不能从全局规划和掌控好答题时间;二是长时间不写字,光背了,时常提笔忘字,耽误了时间;三是各种题型(即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字数没有掌控好,从而影响了答题时间。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都答对了要点,分数还是那么低呢?这就比较复杂了,可能是因为字写得不好,可能是答题的层次不够分明给老师造成了判卷的困难,也可能是虽然答对了要点,却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  复习建议:  (1)提前模拟答卷  建议考试前来一次模拟考试,一方面练练字,提提速,更重要的是从宏观的角度设计一下答题时限。比如八点半开始考试,那么八点四十五之前,我必须完成新闻理论的名词解释,九点10分之前我必须完成新闻理论的简答部分,九点半之前我必须完成新闻理论全部试题……  (2)各种题型答题字数如何分配  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的。说一下我的看法:名词解释写个五六行字即可(约150-200字),切不要长篇大论,只挑最重要的说。简答相对名解要适当扩展,字数控制在500字左右。论述题要从全局出发去写,尽量写得系统全面,层次分明,全套下来洋洋洒洒,千字有余吧。  (3)行文的基本技巧  初试时老师跟你唯一的接触,恐怕就靠这套卷子了。这套试卷就是你的脸,五官什么样完全由你勾勒。你可以不够帅,但你可以五官端正;你可以不够漂亮,但老师通过试卷可以把你想象成一个美女。所以,认真对待你的每一笔!不求笔锋苍劲、摇曳生姿,但一定要保证字迹工整,端端正正。一张面目可憎的试卷,即使答的都对,但判卷老师连看都不想再看一眼,怎么可能拿高分?这是书写。再一个是层次。答题要有层次感,这种层次感不单单是所谓的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还包括一种形式上的美感。你要善于运用手段表现答题的层次。传媒小二哥?没听过?没有听过的。传媒实验室?这个没听过,你可以看看中传考研门户的资料,我买的动画学的资料,有真题和笔记,编写的比较好,很系统,算是中传考研辅导里比较专业的团队。希望在中传相遇,呵呵!传媒小二哥?没听过吗?追答山寨的吧?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