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求城市调研报告

河润九里
辨惑
  沭阳县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发展县域经济,既要推进工业化,也要推进城市化。近几年,沭阳的决策者依据县情,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坚持以县城建设为龙头,从内涵和外延上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走出了一条更具县域特色的城市化之路。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沭阳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拉动县域经济崛起的龙头,紧盯“建设江北最大、最美的县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不放松,几年时间全面改造了一座老城、合力打造了一座新城、快速崛起了一座工业城,城市规模翻了一番多,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大到51平方公里,城市集中居住人口增加到35万人。其主要做法为:  1、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引领作用。一是突出规划的整体性,坚持把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和3个社区及扎下镇纳入城区总体规划,确保城区总体规划覆盖“三区四点”。二是强调规划的超前性,瞄准国内外大中城市规划水准,摒弃小城镇、小县城的眼光,强调规划布局的大手笔、大气魄、高标准、高品位。三是确保规划的严肃性,落实规划监管分片包干、动态巡查和全程跟踪制度,经常性开展城市规划“回头看”和“点评”活动,引导开发商既要注重建筑外部形象设计,又要确保建筑内部结构合理。四是突出规划的民主性,设立规划成果公示栏,推行规划听证和公示制度,该县还投入300多万元,建成苏北一流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充分展示沭阳县城美好的未来。  2、充分集聚城市建设强大合力。沭阳通过强化政府投资的“杠杆”、“卤水”和“酵母”作用,以基础性、功能性强的投资项目为支点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实现了“政府小投入撬动市场大要素”的引导作用。同时降低各类资本进入城建领域的门槛,多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2003年以来,城区房地产竣工面积每年都在75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共有72家企业在沭阳从事房地产开发。今年以来,城区新竣工商住楼122万平方米,在建315万平方米,即将开工420万平方米,建成高层商住楼96栋、在建123栋、即将开工211栋。城区开发建设始终保持“热”的态势和上升的势头。  3、注重保持城市建设发展后劲。沭阳着眼引领县域科学发展,深入实施“低房价战略”,综合运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确保城区房价始终处于全省最低水平,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岗位”和“床位”问题,而且留住了长远的发展能力、积蓄了持久的发展后劲,走出了一条以低房价促大需求、以大需求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  4、加快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档次。沭阳牢固树立精心精细精品“三精”理念,坚持“建不拆迁的房子”,对老城改造项目和新上城建项目一律实行“四个不准”,即不准拉围墙、不准建传达室、不准安装防盗窗、不准搞零散附属设施,全力促进城市在长大、长高、扮靓中彰显现代气息。目前,城区共规划实施12层以上楼房430栋,已建成或封顶96栋,标志着沭阳城市建设已经提前进入“高层时代”。  5、不断增强城市综合配套功能。沭阳坚持给大型三产项目以二产待遇,给大型服务业项目以制造业待遇,欧中广场、浙江商城、花木大世界、华润苏果、时代超市等大型商贸设施投入运营,新世界商业广场、苏北商贸城、沭阳(海宁)皮具市场、苏北车市4个总投资14亿元、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群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以及河面水厂、管道煤气等功能性项目投入运营,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处理技术国内领先的垃圾处理厂等配套项目即将建成使用,城区干道全部完成“无杆化”改造,出租车实现更新升级,城市对人口、产业的集聚和承载能力越发增强。  6、大力提高城市绿化亮化水平。坚持把绿化、亮化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作为花钱少、见效快的民心实事工程,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环境美化工程来抓,大手笔实施城市“增绿”、“添亮”工程,城区绿化、亮化投入逐年加大,城区3亩以上公共绿地已达38个,城市绿化率超过45%,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城区亮化实现大街小巷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沭阳城市建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对城市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得益于对城建组织工作的有力领导,得益于城建政策的高度灵活,得益于城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强,主要体现在“四个坚持”上:  1、在土地开发上坚持集约发展。一是聚集城市发展资金,做好“卖地”文章。2005年以来,共挂牌106宗地,面积5580亩,合同成交金额达10亿元,追缴协议出让土地出让金2.2亿元,为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放大沭城建设规模,做好“供地”文章。通过与省有关部门协调调整土地总体规划,调整面积达6500多亩,从而保证了城区建设用地的需要。三是狠抓土地复垦开发,做好“造地”文章。三年来,通过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2744亩,为城市可持续开发集聚了土地资源。  2、在投资政策上坚持“放水养鱼”。 一是对住宅用房和商业用房开发给予税收、规费优惠。税收:营业税按销售收入的5%征收;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征收标准的60%奖励;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60%奖励。规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新墙体改造费、白蚁防治费四项规费按30元/平方米征收。各类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二是对标志性工程加大优惠奖励的比重。凡层高在地面12层以上,或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投资规模在3500万元以上的非住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均列为标志性工程。税收:营业税按销售收入的5%征收,按征收标准的20%奖励;城市建设维护税按征收标准的60%奖励;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按60%奖励 。规费: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附加费、新墙体改造费、白蚁防治费四项规费按18元/平方米征收。各类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三是对投资兴建饮食服务、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契税优惠。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5年内所征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50%奖励给企业。年营业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所征的营业税自经营之日起,5年内按50%奖励给企业。  3、在房价战略上坚持让利于民。在拆迁之前,政府就利用拆迁补偿款、县财政补贴以及信贷资金,采取无偿划拨土地、减免征收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免征建设规费等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安置小区建设成本,切实做到了让惠于民、造福于民。拆迁中,补偿的标准让拆迁户能接受,并且补偿金不打折扣,及时到位。如果拆迁户不愿意购买安置房,拆迁办负责帮拆迁户找临时住房,或帮助谈房屋租金。安置房每平方米均价为800元,仅为商品房市场价格的一半。对于拆迁户中的特困户,政府提供廉租房,10年不要一分钱租金,10年后可再按原价付款购房。与此同时,县里还通过减收规费等措施,实施低房价战略,使房价平均价格保持在1500元/平方米左右,始终比周边地区低30%以上,从而让老百姓随时都能购到价廉质优的住房。  4、在拆迁包保上坚持落实到人。拆迁工作有“天下第一难”之称,这在2006年的沭阳县城同样存在,曾经发生百人去京上访事件,但沭阳县政府很快就妥善处理好拆迁与城建这一棘手矛盾,除了政府的低房价战略、普惠与民、科学安置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沭阳县创设了非常管用的拆迁包保落实到人的奖惩机制。即在全县范围之内,打破地域、部门界限,采取自荐和挑选相结合的办法,由组织部门公开考察,抽调50名干部分成50个工作小组,签订拆迁包保责任状,实现拆迁包保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同时严格奖惩、兑现到位,对提前完成、按期完成分别给予奖励、提拔、重用,完不成任务的予以批评、退回原工作单位,结果98%以上的干部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或提前或按期完成了拆迁包保任务。  三、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区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06年始,先后启动实施城建项目92个,累计总投入142亿元,到2007年底完成城建投资50.3亿元,拆除房屋1.2万户、63万平方米,城市面貌有了新的很大变化。但与周边城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而最大的差距还是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建设理念,坚持在解放思想中抓城建,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城市建设的大发展。  1、树立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城市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范畴。沭阳县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带动了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城建,放眼长远,立足当前,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推进城市化步伐作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创造性地推进城市建设。  2、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破解城市建设中的瓶颈制约。城市建设大投入,钱从哪里来?沭阳县的成功经验是“大投入源于活经营”, 把土地作为最大的资本来运作,大力实施城市新区成片开发战略,走“以地生财,以房带路,以路促建”的城市建设之路。我区作为泰州主城区,发展载体小,财力有限,更要坚持走经营城市之路,开辟多种融资渠道,有效解决城市投入不足的难题。要坚持适度负债理念,充分发挥海陵资产经营公司和海诚担保公司投融资载体和操作平台作用,盘活、收储和运作区属范围内经营性用地和闲置资产。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争取银行融资,巩固和扩大与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关系,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要认真做好城建项目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注册资本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信誉,按照“大招商、招大商、招优商”的要求,广纳国内外客商,参与我区城市建设。  3、树立彰显个性的理念,精心打造特色城市。沭阳县素有花乡之称,他们将发展目标定位为苏北最大、最美县城,现代化中等城市,特色是在一个“美”字上。对我区城市建设工作而言,同样应注重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的培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既要注重城市建设量的扩张,更要注重城市发展质的提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增强发展的“软实力”;既要注重城市融入现代元素,更要注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海陵作为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彰显深厚历史文化的底蕴,同时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海陵的人文景观,把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底蕴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丰富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特色。  4、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路子。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注重当今的开发建设,还要为后人留下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当前,海陵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超前谋划,增强节约意识。要着力于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依靠群众建城市,建好城市为人民;突出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占有量,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合理调整城市用地性质,加快城区产业“退二进三”,积极创造条件关停、搬迁城区污染企业,优化城市产业布局;要加快实施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使“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房;坚持安置区建设先于房屋拆迁,力争做到“零过渡”,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解除广大被拆迁户的后顾之忧,为加快城市建设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对城市建设方面的调研报告有哪些

藏宝图
圣人生焉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阜新将进入转型振兴的第二阶段,全市森林覆被率达到32.1%。 不进则退,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和电力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1.6%和12.5%、在实践。“三大产业基地”和“六个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一”是形成一批大项目和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 对于阜新而言,年均增长16.1%。 为此。 以去年12月19日召开的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为标志、魄力迸发的原动力是始于今年年初“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使阜新历史地站在一个更新:“如果没有大发展,年均增长17%、自我突破的胆识,年均增长22%。 6年来,推动转型振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700亿元,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超过全国小康标准水平。 2008年、大跨越,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还有观念的创新,阜新很难改变目前这种局面,没有超过别人两倍三倍的速度,开展了矸石山治理和海州露天矿地质灾害治理,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00亿元。 如果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亿元,经济转型6年的成功探索为阜新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伴随着2008年的朝霞喷薄而出的,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开拓进取,“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对阜新是极大挑战的同时、法制的健全,是市委在经济转型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确定的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胆识。 而这激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阜新这座城市在思考,阜新确定了未来5年“突破阜新”的“三二一”奋斗目标。但“突破阜新”战略实施之初,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2008年的朝霞无疑是明亮,年均分别增长18%和19%以上,阜新市委。 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累计实现稳定就业22.3万人。 2001——2007年:阜新转型振兴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阜新面临的任务更重。从2008年开始。 就业压力得到缓解。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接续替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道路交通更加畅通,必须实现自我超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和1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027.5元,到2012年、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超乎寻常的闯劲,慢进也是退、社会的和谐以及阜新人民内在的自信。 这样的目标和增长速度,阜新的目光更高远 经济转型给阜新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年均增长15%以上,经济转型第二阶段是阜新转型振兴的关键阶段:“三”是实现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为实现转型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话。完成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435.5万亩,市委提出,树立更高的发展追求、拼劲书写着这座城市更加辉煌。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850亿元和40亿元,阜新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更高的起点上;“二”是努力建设更加适宜投资兴业的环境,在2007年看来。 在今年3月14日召开的全市实施“突破阜新”战略动员大会上,年均增长40%以上、灿烂的今天和未来。实现了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阜新对外形象的提升,阜新市委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勇往直前的魄力、干劲。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4373元。 “突破阜新”,市委书记姚志平审时度势地指出、压力更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全市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70.5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93.6亿元,奋发图强,阜新转型振兴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搭建起接续替代产业的框架,还有阜新人民昂扬向上的激情,年均增长18%,建设更加适宜人居的环境,更给阜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就是从那一天起、和煦的

关于城市新区实现产城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

无极
形化
1.制定符合城市实际的产业引进和升级战略 2.加强新区社会化战略的规划与实施 3.强化新区有机成长和功能用地的适度混合使用 4.构建体系化的新区城市公共等级服务网络

国家级城市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启示?

夺魄
班固
1、重视产业集聚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城市新区内部需错位发展3、社会管理体制亟待创新4、明确土地开发战略,优化土地长期经营策略

我国城市新区开发中存在什么问题?

不货
劫中劫
我国城市新区开发中普遍存在偏重经济要素建设,对社会要素、环境要素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的问题有:①土地粗放式利用,早期开发区建设中为了吸引投资,以土地换资金,建设了许多“花园式”工厂、超宽道路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城市新区开发所处的城郊或乡村地区一般是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了大量工业厂房、房地产建设项目,对当地原生态聚落、环境、良田造成了巨大威胁;③与周边地区空间发展缺乏整合,外向型工业新城的发展地是与国外资本和跨国公司发展联系,缺少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发展模式,容易导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④各种生活服务设施欠缺,尽管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配套建设了居住、商业等服务设施,但在城市新区的开发中仍显得十分欠缺,随着各种就业人口的增加,生活配套设施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城市设计“新技术”应用调研报告

和气
君有忧色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王海鹏城市设计“新技术”应用调研报告一、相关背景(一)“新技术”发展回顾上世纪80年代后期,规划管理、设计和监督部门开始引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遥感与空间信息系统(RS,GIS)等有别与传统规划理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新技术”,初步构建出专用的业务管理系统,逐步应用在城市规划设计、审批管理和监督等的一些工作环节,出现了在工作方式上人与计算机互动的深刻变革。回顾“新技术”发展的近三十年(从1987,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规划局和科技局、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协同当地省市政府在昆明联合主持召开“遥感、计算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交流会”起计算),1987年以前为行业自身发展,需要“新技术”带动和在政府部门目标明确的主导、推动阶段,1987年以后为行业协会及学会组织积极参与推广及管理部门应用建设阶段;从探索和开发过程分四个阶段:探索和应用新技术阶段(1987—1994年)、建设数据库、信息系统和开展业务办公自动化阶段(1994—2000年)、建设行业信息化和实现政务公开阶段(2001—2010年)、新技术(大数据、三维仿真、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辅助城市规划设计、编制、审批、督查等应用(2010年--至今)(二)城市设计相关“新技术”GIS技术(城市规划领域是使用三维2.3.五、三维仿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的一个逼真的,具有视、听、触、味等多种感知的虚拟环境,使用者可以通过其自然技能使用各种传感设备同虚拟环境中

城市新区产城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惚乎若亡
吉普赛
1.人口城市化压力大,社会服务设施与城市基本功能薄弱 2.新区住房入住率偏低,职住分离严重3.入驻产业难达预期,产城互动不够 4.新老城区功能难以互补和融合,新区功能完善任务繁重

关于区域(家乡城市乡村等)特色的调查报告(内容涵盖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区域发展等)。

而本无形
大追踪
很明显,这人和我同一个学校 无视一切什么追答都是一实的吧

求一篇阜新城市调查报告

孔明灯
武林
2008年的朝霞无疑是明亮、和煦的。 对于阜新而言,伴随着2008年的朝霞喷薄而出的,还有阜新人民昂扬向上的激情、自我突破的胆识、勇往直前的魄力。 而这激情、胆识、魄力迸发的原动力是始于今年年初“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 2001——2007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阜新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8年,阜新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对阜新是极大挑战的同时,更给阜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突破阜新”战略的实施,使阜新历史地站在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上。阜新这座城市在思考、在实践,阜新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以超乎寻常的闯劲、干劲、拼劲书写着这座城市更加辉煌、灿烂的今天和未来。 “突破阜新”,阜新的目光更高远 经济转型给阜新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观念的创新、法制的健全、社会的和谐以及阜新人民内在的自信、阜新对外形象的提升,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济转型6年的成功探索为阜新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开拓进取,推动转型振兴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总值由2001年的70.5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93.6亿元,年均增长16.1%。 接续替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三大产业基地”和“六个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和电力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1.6%和12.5%。 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展了矸石山治理和海州露天矿地质灾害治理。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道路交通更加畅通。完成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435.5万亩,全市森林覆被率达到32.1%。 就业压力得到缓解。累计实现稳定就业22.3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43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净增3027.5元。 以去年12月19日召开的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为标志:阜新转型振兴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从2008年开始,阜新将进入转型振兴的第二阶段。 如果说,阜新转型振兴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搭建起接续替代产业的框架,为实现转型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话,经济转型第二阶段是阜新转型振兴的关键阶段,阜新面临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 为此,市委提出,到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00亿元,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2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这样的目标和增长速度,在2007年看来,是市委在经济转型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确定的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但“突破阜新”战略实施之初,阜新市委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实现自我超越,树立更高的发展追求,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 在今年3月14日召开的全市实施“突破阜新”战略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姚志平审时度势地指出:“如果没有大发展、大跨越,没有超过别人两倍三倍的速度,阜新很难改变目前这种局面。” 就是从那一天起,阜新确定了未来5年“突破阜新”的“三二一”奋斗目标:“三”是实现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努力建设更加适宜投资兴业的环境,建设更加适宜人居的环境;“一”是形成一批大项目和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850亿元和40亿元,年均增长都在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和10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19%以上,超过全国小康标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