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请问一下成都大学怎么样啊?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哪个好?

浪荡儿
当然是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该校是原国家气象局直属高校,后划归为四内川省属院校,也是老牌本科院容校。在气象和统计领域尤为出众。成都学院,即楼主所称的所谓“成都大学”,为2003年才升格为本科的高校。属于成都市属高校,06年合并了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幼儿师范学校,成都卫生学校。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有一部分专科学校的校名是以“大学”结尾的,比如洛阳大学,开封大学,长沙大学(升本后更名为长沙学院),成都大学(升本更名后为成都学院),攀枝花大学(升本后更名为攀枝花学院)等等等等。因为这些学校是专科层次的高校,升本后校名只能以“学院”结尾。绝大部分学校都能接受升本后校名由“大学”改为“学院”。但是,考虑到一个学校的校名为广大的考生也是有吸引力的,也因为“大学”这个名字的确比“学院”要好听,所以,极个别学校在已经升本更名为“学院”后,还是死死抓住“大学”的招牌不肯放手。最突出的就是成都学院。其学校校门上也写的是“成都大学”。成都学院也只是在其官方简介上简单的提到“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时,暂更名为成都学院 ( 成都大学 ) ”。 成都学院的虚荣心可见一斑。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51年,原名成都气象学院, 2000年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时,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报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院英文名Che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CUIT。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主要培养电子、通信、计算机、电子商务、光电技术、大气科学、统计学、环境工程、基础数学、应用物理学、微电子学、遥感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检测技术、物流工程和金融工程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一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7个系,1个独立学院,3个二级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42个本科专业,是四川省“信息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部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基地”,被中国气象局确定为“VSAT卫星通信培训中心”,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人才培训中心”。 学院有航空港校区、龙泉校区、人南校区三个校区,占地1820 亩。现有教职工1067名,其中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以上教师241人。根据发展的需要,学院还建立了一支由60多位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兼职教授队伍。全院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 20000多人。 建院伊始,学院根据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以电为主、气电结合”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方向。体制划转后,学院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确立了“理工结合、以工为主、文理兼容”的办学思想。在“巩固传统专业,发展优势专业”的思想指导下,学院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整合教育资源为重点,巩固发展了气象、大气探测、统计等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加强了电子信息类优势专业,大力发展了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光电技术、电子商务、应用物理学、微电子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物流工程和金融工程等信息技术专业,并积极探索设置交叉学科、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结构。 学院以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和塑造学生“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近年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捷报频传,仅2004年以来,就有72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等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其中,在2005年“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四项、二等奖6项,在参赛的500多所高校中名列第六,总成绩名列全国一般高等院校第一名;在2005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一个、二等奖2个;在2005年湿地使者长江行动评比中获全国三等奖;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全国三等奖。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一批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开发项目。其中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攀登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省部重点科技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又有一大批有较高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平的横向科技开发项目,不少科研成果已经直接应用于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中。 学院与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和全国各省、市、县级气象局、统计局建立了全面的合作关系,为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拓展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与国内外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印度NIIT软件工程师培训学院、美国CISCO网络技术学院、美国CSM西南培训中心、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新加坡东亚商学院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55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气象部门、统计部门以及国防、民航、通讯等部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省级以上气象台站的通信中心、防雷中心、雷达台站等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70%是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培养的。 目前,学院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继续坚持“调整结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信息技术学科为特色的省属重点、多科性信息工程大学”,力争成为省属重点高校和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成都大学:始建于 1978 年,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时,暂更名为成都学院 ( 成都大学 ) 。成都大学以工学、文学、管理学、医学为主,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办学特点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具有特色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习环境优雅,是志士才俊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舞台。随着成都市优质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成都教育学院、成都幼儿师范学校、成都卫生学校已成功并入成都大学。目前,成都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相当办学规模,优良的办学条件,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型综合大学。成都高校最新排名1四川大学 2西南交通大学 3电子科技大学 4西南财经大学 5西南民族大学 6成都理工大学 7成都中医药大学 8四川师范大学 9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气象学院) 10西华大学(四川工业学院) 11成都大学 12成都电子高专大致情况就这样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计算机专业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光电专业哪个好?

若是若非
道之为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好点,学校是理工类大学,实力强点。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考研问题。

红谷子
理义
这个是一个什么情况的哈?为什么是这样的哈,你可以给我说说不的哈,我也是很想知道为什么的哈?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调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怎么样?给点建议。

可谓有矣
孙子
武汉理工的电子专业其实不见得比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好哈,尽管总体上看后内者在综合实力上跟容前者相比可能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后者在电子方面绝对是有很高的造诣的,这个你可以问一下电子科大的同学,在不少人眼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差不多甚至可以和电子科大相比肩,只是稍稍矮上一点。学校有深厚的气象行业背景,在全行业负责气象装备现代化,电子工程学院就是原来的大气探测学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基层卫星地面站、雷达台站等的业务人员70%以上都来自这所学校的电子、通信等学院,电子是该校重点建设学科,学生在每年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基本上都要获奖,其中某年好像是全国二本院校第一,总排名第六还是第几。所以,别拿学院不当大学哈。今年是学校建校六十周年校庆,不出意外的话,学校今年将正式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要提醒注意的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考上这所学校的电子专业哈,加油,祝你好运~我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专业本科生。你说的是信号与处理专业!就本人来看还是可以滴,相比本校其他专业。本校最好的研究生专业是大气探测。以后就业是没有问题。若看以后的前景,就看你到时候找那个老板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怎么样啊?统计学专业好就业吗?

苜蓿
九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毫无疑问其最强专业是大气学!这个内专业在全国容也能排前三。。。大气,应用气象就分为n个专业,然后是统计,应用物理,化学,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金融工程,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法律,行政管理,。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四川高校中的地位怎么样

玫瑰海
功成者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省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在四川省属高校里面属于中上游水平的,地位还不错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在哪个校区

况尊我乎
孟子
航空港本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研究生怎样,大气专业考研将来就业情况怎么样。

范畴
皇帝又问
大气全国高校专业排名第七,唯一的非重点本科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怎么样?

贵贱之分
神人无功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在成都建立的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改建为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80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2月27日,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学校;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4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四川信息产业、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6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由直属中国气象局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原隶属于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成为第一所为第二炮兵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普通本科院校;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高校、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1年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3年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5年4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固定资产12.6亿元,各类藏书253万余册;学校现有大气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物流学院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20000人,研究生1600余人。  学校现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独立设置的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覆盖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毕业8届硕士研究生。现有5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学校,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含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约12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约900人,其中博士近300人;高级职称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8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50余名。学校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6名省级教学名师,聘有100余名院士、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  学校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9项,年均科研经费达6529.67万元。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5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近5年,教师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69篇,其中,855篇次论文被SCI等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百余篇论文在《Journal of Climate》(《气候杂志》)、《Optics Express》(《光学快报》)等国内外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2010年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  学校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美欧大学倡导并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全校深入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召集单位、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学校现有4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6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重大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励168项,其中,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五届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前七位、一般高校第一。据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高校毕业生的跟踪调研,该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国第五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加拿大谢尔顿学院、泰国蓝实大学等70余所大学开展教师进修访问、科学研究、学生留学等合作与交流;同汕头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40多所高校共同推进CDIO改革;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开展科研合作;同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四川省保密局、四川省经信委等部门,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华云公司、Wipro等企业,成都、攀枝花等市(州)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为服务社会搭建了更加良好的平台。  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服务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为己任,创新求发展,开放促提升,努力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