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推进乐清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文章

寿里
必归其天
大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和今后时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二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按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规划,落实并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统筹推进20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二是完善市场培育、应用与准入政策。支持扩大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市场,继续做好“三网融合”工作,加快建立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管理程序。三是加快突破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大投入、依托企业、健全机制,整体推进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研发,争取掌握一批具有发展主导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 二、加快企业技术改造 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二是加快推广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加快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成熟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四是着力推进精益制造,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制造水平。五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三、鼓励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总的要求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为重点,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重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坚持市场化运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准则,尊重企业意愿,由企业通过平等协商,自愿自主地开展兼并重组。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相关行业规划和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服务管理体系,努力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机制障碍,规范行政行为。三是推动体制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完善治理结构,增强技术优势,开展管理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国际竞争力,推进转型升级。四是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合理、有效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五是加强统筹兼顾,维护企业、社会和谐稳定。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兼顾国家、地方、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债权人、债务人和企业职工等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社会和谐稳定。 四、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 要立足我国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引导资源要素合理集聚,构建结构优化、水平先进、开放共赢、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一是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深化产业融合,细化专业分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二是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巩固传统业态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从促进消费升级出发,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特别是要把基于宽带和无线的信息消费作为新一轮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领域,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文化、数字家庭等新兴消费热点。三是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协同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发展,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推动农村服务业水平尽快上一个新台阶。四是紧扣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要求,加强陆海统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五是统筹国内服务业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推动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服务贸易规则制定,深入推进与港澳台地区服务业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服务业国际合作与竞争。五是大力推进服务业各项改革,着力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创新政策支持,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业市场监管体系,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五、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小型微型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要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建立财政支持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好国发14号文件“资金总规模要逐年增加”的政策,继续加大力度,建立资金总规模稳定增长的机制。二是要抓紧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工作。加快出台基金设立、管理、运作等相关文件,让基金尽快发挥作用。三是要进一步研究税收政策。突出扶持科技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形成系统完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四是要继续清理整顿涉及小微企业的不合理负担。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规范具有垄断性的经营服务性收费。 第二,要进一步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精神,研究建立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信贷产品创新。要加大政策引导小微企业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力度,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多方位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大力转变中小企业发展方式,坚持“专精特新”,鼓励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坚持集群发展,积极发展专业化产业集群,提高中小企业集聚度,提高与大型企业的协作配套水平;坚持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以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坚持加强管理,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大力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第四,大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立和完善为小型微型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工程,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政策咨询、创业创新、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管理诊断、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指导、信息化服务等各类服务功能,重点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质优价惠的服务。

关于山西煤炭产业转型的调查报告

林来疯
杂篇
近年来,我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不断探索“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新型煤炭产业之路,山西煤炭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可以发现昔日的“黑色”产业正在“绿色”转型,科学发展已呈现许多新亮点。 煤炭开采:“粗放”走向现代化 “多、小、散、乱、差”曾经是山西煤矿的真实写照,而粗放型发展则是对山西煤炭产业的概括,与之相随的是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2005年,山西在煤炭行业实施“三大战役”:即打击非法采矿、淘汰落后矿井,组建煤炭大集团。3年来,这个省累计关闭非法矿点5000余处,另有1656座小煤矿被整合、关闭或淘汰。目前,全省合法煤矿矿井数量已由三年前的4000多个减至2806个,除了国有重点煤矿,县营及以下矿井通过整合改造后平均单井规模已经达到了22万吨/年,而就在两年前这一规模仅为10万吨/年左右。 截至目前,山西省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已达到824座,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72%。全省已有107座地方煤矿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在建的机械化矿井达到207座。以往靠“人工放炮、骡子下井”的小煤矿,正在被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新型大中型现代化矿井所替代,资源回收率也由前几年的不足20%,提高至目前的40%以上。 山西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平均达到99.15%,掘进机械化程度平均超过50%,均高于全国水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高产高效煤矿37座,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同煤塔山、平朔1、2号井,晋城寺河等千万吨级矿井装备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整合做大:晋煤发展战略“关键词” 今年10月底,位于黄河东岸的河曲县沙坪煤矿一期240万吨建设项目开始联合试生产,这一现代化大矿的前身是9个地方和村办小煤矿,由神华集团和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合作将其整合。这些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资源回收率不足30%,整合后的沙坪煤矿回收率将超过85%,大大节约了煤炭资源。 沙坪煤矿是山西省实施大集团战略、整合地方小煤矿的“缩影”。 阳煤集团先后联营兼并了晋中市的5个地方煤矿,山西焦煤集团收购兼并的煤矿项目已形成产能1220万吨/年,同煤集团目前已与12个地方煤矿签订收购、参股和托管等协议。 在大集团整合改造地方小煤矿的同时,各产煤市的整合重组步伐也在加快,年产2250万吨的太行无烟煤集团、年产1000万吨乡宁焦煤集团等一批产能超千万吨级的地方煤炭集团已经形成。 按照山西省煤炭发展规划,通过整合、淘汰,到2010年,全省煤矿个数将控制在2500个以内,形成2个上亿吨、3—5个5000万吨、年销售额几百亿元的煤炭大集团,控制全省产能的七成以上。 老矿“新景”:循环经济园区 从同煤集团,到焦煤集团,再到晋城煤业集团,一批以煤炭加工转化和循环利用为中心的园区正在山西南北拔地而起。过去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单一采煤、输煤的“矿区”,如今成了立足煤炭、多元支撑、循环发展的“园区”。 近年来,山西省确立并实施了“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煤炭产业政策和调整措施,加快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由单一挖煤向煤、电、化、油、气等多种产业转变,全省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全省煤炭行业“十一五”共规划建设222个项目,其中非煤项目81项,目前已建成了一批煤电铝、煤焦化、煤化工、煤建材等加工转化项目。 目前,全省共有14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在建,涉及167个项目。截至2007年8月,已建成56项,40个项目在建,完成投资近200亿元。“十一五”期间,园区内50个项目准备开工,21个拟规划建设。 山西煤炭洗选能力已突破3.5亿吨,建成电厂34座,总装机容量273.9万千瓦,合成氨和尿素年产能突破600万吨,煤矸石和粉煤灰制砖年产能突破10亿块,每年消耗矸石和粉煤灰近4000万吨,可节约矸石占地1000亩以上。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局长王守祯说:“随着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内一批加工转化项目的建成投产,传统意义上的矿区变成了循环经济园区,形成了煤电、煤冶、煤化工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这将成为全省煤炭新的增长点。” “黑金”的新能源思路:煤制油与煤层气 近年来,富煤而“无油”的山西审慎论证、建设、实验煤制油项目,探索高油价背景下的新能源替代思路。在晋东南的潞安矿业和晋城煤业集团,两条煤制油的工业化装置正在建设,蕴藏丰富、处处可见的“黑金”——煤炭,有望在明年“出油”。 经国家批准,山西省煤炭企业正在建设的煤变油项目有2个:潞安矿业集团16万吨/年煤基合成油示范项目,已完成投资近4亿元,将在2008年8月“出油”,随后将建设一期300万吨/年的工厂,最终达到520万吨油当量规模;晋城煤业集团利用高硫、高灰的劣质煤为原料,正在建设“高硫煤洁净化利用10万吨/年合成油示范工程”,预计2008年底竣工投产,在此基础上筹建300万吨/年的煤制油项目。 令人谈之色变的矿井“杀手”-瓦斯(煤层气),经过有效开发利用,正在成为一种洁净、高效能源。目前,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晋城煤业集团,累计建成700多口地面煤层气抽采井,形成了2亿立方米/年以上的产气规模。晋城市2000多辆出租车和公交车已改装成为可燃用压缩煤层气的双燃料汽车,当前气价比汽油便宜了一半以上,深受汽车用户欢迎。清洁高效的煤层气在为当地矿区和城区5、6万用户提供燃气的同时,还成为工厂燃料的替代品。 由香港中华煤气与晋城煤业集团合作的煤层气液化项目正在建设,经液化后的煤层气经公路运输至江浙等地区,将成为天然气的补充。到2008年,项目将形成日液化125万立方米煤层气的产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液化基地。 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山西煤层气(瓦斯)开采规模达到50亿立方米,包括地面抽采35亿立方米、井下抽采15亿立方米。煤层气(瓦斯)将以发电为主,并向化工、民用、车用等多方拓展,使之成为全省能源供应的有力补充。

浅谈如何加快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

始基
白夜
参考资料: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市抢抓发展机遇,以货运产业起步,全市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笔者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思考,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扬优成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优化。我市历来被誉为“好口子”,是江西、福建、浙江、安徽四省铁路主要枢纽。公路交通被国家交通部列为公路运输二级枢纽,水路可经鄱阳湖直达长江,与九江港口对接,通京杭大运河。铁路鹰东编组站是全国15个路网特等编组站之一,日解编能力1万余辆。鹰潭南站属一等货运站,有9条货运线、1条集装箱线,涵盖零担、整车、集装箱等各类业务,年办理货物能力330万吨。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南站货场、粮油储运仓储群、邮政大型仓储群为主的仓储体系。近年来,鹰潭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进口原料试行国内首创的“上海—九江—鹰潭”水陆联运转关通关模式。鹰潭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2010年初建成并投入运营。鹰潭海关、检验检疫局正加速建设,至宁波的“五定班列”正式开通运行,进出口业务日益活跃。  (二)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大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明确提出依托鹰潭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大物流,打造赣东北乃至华东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并重新调整了全市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和专业市场规划布局,确定在鹰西片区建设以生活资料专业市场为主的国际商贸物流园,在鹰南片区建设以生产资料大宗货物运输和仓储为主的现代物流园,在鹰东片区建设规模适度、数量适宜的高端生活资料市场。目前,规划用地12000亩的鹰西片区国际商贸园,正按照“一核四城五中心六区”的规划加速推进,国际眼镜城、建材家居城等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规划占地面积约10080亩鹰南现代物流园区,现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100万元,征收土地约1300亩,江西广甸集团8个品牌4S店项目、香港铜锣湾国际数字MALL城等一批项目相继动工建设。   (三)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为充分整合物流业资源,对物流行业统一进行规划和调度,我市成立了现代物流业委员会,负责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规划管理、行业服务以及全市各类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的规划布局和业务指导等工作。同时,成立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度会,及时研究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市现代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市交警、运管、工商、税务等单位均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办事人员,为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货运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在全市的统筹和推动下,2011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达71.07亿元,上缴税收3.0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03%和28.38%。整体来看,营收和税收月均增速一直保持在25%以上,增长势头良好,发展速度居全省之首。今年1-9月份,全市物流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7.41亿元,同比增长65.74%;上缴税收3.83亿元,同比增长51.26%。新增货运企业26家,全市物流企业总数达266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3家,营业收入超亿元物流企业31家,税收超百万元的30家。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物流综合体系尚不健全。我市虽然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但大都较为陈旧,功能不全,加上我市综合物流平台尚未成型,物流中介、货运代理散落在南站路、320国道和各批发市场门口,货运车辆无处停靠,企业大都为自由无序经营,难成规模和体系。同时,随着商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仓储周转速度的逐渐加快,而我市没有形成配送网络,企业各显神通揽业务,时常出现揽货积极、发货拖拉、货物缺损、丢失、误时等现象,以致造成物流时间过长、物流成本过高、城市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行业总体竞争力和信用度。  (二)行业发展不够充分。我市物流企业总体处于小、散、弱的状态,缺乏整体联动,缺少具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一是“小”。上规模、上档次具有一定知名度、辐射力强的物流企业较少。二是“散”。我市货运类企业基本是各自为政,缺少沟通,产业聚集联动发展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弱”。服务能力薄弱,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不能提供集成化、专业化、个性化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更没有实现技术、仓储和运输服务的最佳整合。   (三)企业专业化分工发展的意识淡薄。从生产企业来看,较多企业已认识到物流业对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但仍有不少企业抱着传统观念不放,排斥物流社会化,至今仍是“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自成体系,自己设立车队和仓库,自行组织物流活动。从物流企业来看,企业总体上对现代物流业缺乏足够的认识,仍局限于运输、配送、仓储等传统领域,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增值服务所占比例偏低,物流业利润空间狭小。  (四)物流企业管理方式滞后。一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滞后。我市大部分物流业主体经营管理体制依然不够灵活,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对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和技术缺乏全面的了解,先进技术装备使用率偏低,大多数还是传统的人力服务模式,信息化水平不高是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现状。二是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全市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只有个别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但大都拘于各自企业的壁垒,独自营造自己企业的信息平台。这些原因导致了物流信息不能共享,物流资源难以整合,物流服务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离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还存在较大距离。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物流产业体系培育,促进商贸物流聚集发展。集中力量打造现代物流园和鹰西商贸园,快速推进国际眼镜城、建材家居城、江西手拉手国际汽车城、赣东北盐业物流储备配送中心、机电五金商贸城、粮食(钢材)市场等项目,提升鹰潭南大门、西大门形象,将该两大片区打造成我市商贸物流发展的集聚区。充分利用现有仓储和站场进行优化配置,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作用,按计划、分步骤改造提升鹰潭战备材料总厂、铁路木材防腐厂和赣东商城、干鲜果市场、五金批发市场、眼镜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使其转型成为专业性物流中心。   (二)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物流管理智能化。依托现有物流龙头企业,建立并完善鹰潭市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并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发布、车货源智能匹配、运输跟踪、电子商务认证、金融服务、数据交换、第三方信息系统服务、企政交流等功能,努力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并最终实现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与铁路和公路网的高效衔接。   (三)培育龙头企业,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一是实施扶强扶优工程。鼓励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发展,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使其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我市物流业的领航者。二是强化示范效应。对物流示范(龙头)企业进行行业评定、奖励和宣传,积极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引导物流业整体结构调整升级。三是引导企业物流创新。推进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向物流园区集中。积极引导这类企业联合建立专业物流公司,实现生产制造企业“零库存”,提高物流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逐步实现企业的专业化社会分工。   (四)强化招商引资,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一是充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挖掘潜在优势。立足本市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编制我市物流业招商手册,科学编制物流业招商项目库,合理绘制物流业招商地图,广泛吸引国内外实力雄厚的资本创建物流服务平台、物流企业。二是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不断强化网络招商、以情招商、窗口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招商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扩大招商成果。三是瞄准知名企业集团,提升招商层次。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与我市企业共同组建现代物流集团公司。利用外地优秀物流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带动和促进我市物流业集聚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升。

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专题调研报告

未发
颜钧
“如何认识宿迁新优势、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推进转型新发展、如何实现民生新改善、如何谋求改革新成效”的“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目的就是推动宿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围绕“五新”大调研大讨论活动要求,我局深入开展学习、讨论、调研工作,就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形成了一致意见。一、找准自身定位,精准把握经济新常态的深刻内涵经济发展要适应“新常态”,这是中央基于我国阶段性特征,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审度和判断。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准确理解这一特征,着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深入分析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找准工作切入点,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就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首先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做好工作的信心来源。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既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又要在战术上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从国土资源管理看,也要适应新常态。在职责定位上,国土资源部提出“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这一定位符合中央有关精神要求,已经贯彻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施政施策的具体工作中。在土地管理上,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土地供需发生新变化之事,今后搭改革便车,打政策擦皮球的行为还可能重演。因为征地补偿、小产权房等引发的涉土信访问题不断出现,今年以来我局共接来信来访45件,其中反映小产权房问题17件,涉及被征地农民补偿问题7件。到省上访13件,反映到部2件。对这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及时查处规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确保实现和维护好群众权益。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工作举措学习贯彻落实市领导关于“五新”大调研大讨论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在全面把握精神实质,领会工作要求,将市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全面促进工作提升。(一)完善机制,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一是加大源头管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 “严守耕地保护数量和质量红线”的政策要求,强化综合执法和日常巡查,坚持日巡查、周通报,严肃查处违法重点地区和重大典型案件,在建或新增违法用地项目一经发现,及时交办、制止。严格落实国土管理共同责任,加强各类新上项目用地审批,切实建立起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二是加大督查问责力度。严格按照《宿豫区违法用地整改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有关规定,对有关人员加强监督考核,必要时对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停职检查,专职负责违法用地整改,限期整改仍无实质性进展的,一律进行组织处理。三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全覆盖、责任要求全公开、巡视检查全天候的工作机制,合理划分基本农田保护片区、埋设保护界桩,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到边到界;每年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设立保护责任公示牌,将工作责任要求明确到单位、落实到人头。同时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严格控制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四是保障耕地占补平衡。针对土地管理开发整理后备资源匮乏的情况,千方百计挖掘新增耕地潜力,储备实施项目,保障资金投入,切实抓好土地整理工作,确保实现占一补一、耕地资源动态平衡。(二)开源节流,节约集约促进科学发展。一是严格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要求,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加强工业项目用地审核,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实施开工、竣工联审,对项目产业政策、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容积率、用地规模进行审核把关。二是及时对接省市新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政策,按照“重大项目靠点供、基础设施靠独立选址、重点项目靠地票、一般项目靠盘活”的用地思路,千方百计争取各类计划指标,全力以赴做好来龙新城、3大园区和2个工业集中区的用地服务工作。确定重点项目专人服务制,完善用地报批限时报出制,在有计划指标的情况下,向上报项目“零停留”,在指标紧缺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帮助争取点供、独立选址、调剂支持等方式解决。力争全年争取更多的点供和独立选址项目。三是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机制,积极探索和落实工业项目用地“先租赁、后出让”制度,建立低成本进入、规范升级和依法退出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重点清查各园区、新城和乡镇2006年以来用地项目,制定闲置土地清理盘活方案,整合和再开发低效用地。探索存量工业用地退出激励机制和国有经营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用地有偿使用。四是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政策,积极争取规划流量指标的释放,解决规划空间不足和布局不均衡问题。进一步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统筹安排规划空间,以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三)强本固基,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一是认真落实省政府93号令和《宿迁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加强与区人社、农工、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切实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严格执行征地程序,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二是健全完善农村产权权益实现机制。加快农村地籍调查工作,推进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完成符合条件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做好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制定和更新工作。加强宅基地依法收回、自愿退出机制探索,制定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搭建流转平台,合理确定国家、集体和个人收益分配,保障农村集体和农民合法土地财产权利。三是及时解决涉土信访问题,针对当前涉土信访案件较多,个人上访、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时有发生的现状。提请各园区、新城和乡镇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切实做好辖区内的土地信访稳定工作,尽早将问题处理结束,防止事态扩大。(四)正风肃纪,勤政廉政树立国土形象。适应“新常态”,不仅是经济上适应,作风建设上也要适应。一是始终抓住作风转变硬手腕。深入开展和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转变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多管齐下找准找实问题,立行立改促进作风转变。重点落实下基层调研的要求,结合经济运行态势、土地管理形势、土地制度改革要求等开展调研,及时把握趋势性、前瞻性问题。找准症结,打破思维定势,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并推进成果转化,进一步释放国土资源工作正能量,真正体现“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二是始终唱响爱岗敬业主旋律。在新的起点上,把“爱岗敬业、争先创优”作为队伍建设主旋律。通过层层分解目标,强化绩效考核,更大范围地组织公开承诺和述职,将岗位责任落到实处。

苏州转型升级的观察与体会

捕鼠者
撒妙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六个着力推进”的新要求,即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六个着力推进”也是苏州在新一轮发展中正在破解的课题。如今,一场以建设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和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以及高端产业城市、最佳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的“三区三城”总目标、总定位。 3月底,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时要求“园区转型升级要更快”,强调“园区要有雄心壮志,不做第二,就是要做第一,苏州工业园区是最好的开发区,要有更高的目标定位”。 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二次创业时不我待。 “要坚定不移地率先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大会吹响了“二次创业”新号角:在新一轮发展中,园区要在“加快”上下功夫、在“率先”上求突破、在“质量”上见实效,全面推进从外延式扩展向内生增长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制造业为主向“三二一结构”转变。苏州科技学院的老师出的题目都很怪!!!

经济转型的主要难题

贰拾蚊
黑屁股
中国经济转型目前,中国进入了经济转型的新阶段,社会制度的创新和社会秩序的确立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难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市场化利益主体和市场化行为日趋成熟,市场体制自身的局限和弊端例如:市场失灵,市场缺失,市场抑制,以及市场化主体行为的不理性都开始出现。因此,加速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步伐,利用明确而又稳定的制度安排促进利益主体资源配置及效率的发挥,利用政府宏观调控的力量消除新体制导致的经济不稳定性都成为下一阶段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经济上,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问题,成为21世纪突出的中国问题。“三农问题”的根本就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弱势产业和落后经济难以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尤其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挑战,会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发展局面。市场经济以放为主的转型实践证明,中国未来的农业前途还在于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走组织化的现代生产道路。在国有企业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方面,中国正在面临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艰难抉择。市场经济体制与中国政治框架的不协调,伴随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和政治的协调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使中国的学者能够思考比西方转型学者的问题。这个阶段的难题,也成为转型深化期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研究的主题。经济转型环境的新变化从国内看,经济转型环境有两个值得重视的变化。一是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或将要发生新的变化,主要是指成本上升和要素组合变动。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这样一些经济增长的基础要素成本都在上升,传统行业及其增长方式的利润空间已经逐渐变小。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加上储蓄率在逐步下降,过去长期支撑经济增长的高投资模式将难以为继。二是经济增长面临的国内舆论环境在发生变化,信息传播和社会评估十分活跃。互联网、微博、博客等新媒体,把经济转型不到位的许多信息都第一时间公布出来。此外,学术界和社会团体组织的与经济转型有关的各类评估也相当活跃。还有一些社会调研机构都在不断地发布与经济转型有关的评估结果。尽管这些结果不能决定各地干部的升迁,但是它能形成一种舆论环境,逼着政府进行反思,进而推动政府加快转变职能。   从国际环境看,也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动承诺。对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和教训,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思,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等等。也就是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我国的经济转型步伐必须要加快,政府相关的职能必然也要加快转型。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要下降40%至45%,这是我们主动承诺的减排义务。然而这个承诺对我国经济转型又是一个压力,例如“十二五”时期单位GDP的碳排放就要下降17%,这个约束性指标与我国的减排承诺是有内在联系的。在实施中还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研究,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分配到各个省应当是多少,如何区别不同省情,怎样才能完成?这确实会对政府转型带来新的考验。二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市场重心可能发生转移。我国现在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出口工业面临激烈竞争,原有的市场份额有可能会重组。我国面临着全球经济格局所发生的深刻调整和市场重心的转移,逼迫我们加快转变粗放的出口增长方式,进而要求政府加快转变涉外经济管理职能。在这种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反思对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的认识。曾经比较流行的观点主张建立“小政府、大市场、大社会”,现在看可能是不够准确的。比如公共服务,当前,社会大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远远超过过去任何时候,在这个时候强调公共服务领域实行“小政府”是否合适?如果依靠“大市场”,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市场是可以起作用的;但市场再大也代替不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最终平衡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正义,不可能靠市场。再说“大社会”,社会领域的许多事情无疑需要发达的社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民主参与来处理,政府无疑也需要依托它们,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但是分散的社会再大也替代不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所以,要依托活跃的市场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建设有限的政府、有效的政府和有责的政府。 外国外国

如何更好地服务打好"六大攻坚战"调研文章

加藤
及席
李炳军在我县调研时强调:全力打好“六大攻坚战” 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4月10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炳军深入我县,就打好“六大攻坚战”等工作进行实地调研。严水石、肖斐杰、华晓斌、许伟等县领导陪同调研。骤雨初歇,沿着被春雨滋润过的泥土路,李炳军一行来到城北工业园。“整个工业园占地面积多少?”“如何规划设计?”“项目配套资金怎么解决?”……一下车,李炳军就详细询问城北工业园的建设、企业入驻等情况,察看工业园规划图,在听到我县引进的“央企入赣”重大项目——中国供销·赣南脐橙交易中心项目已开工的消息后,李炳军表示赞赏。李炳军说,以前安远受制于交通因素,工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如今寻全高速已通车,宁定高速正在建设,交通瓶颈已破,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搭好工业平台,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做好城北工业园建设,完善平台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切实将“六大攻坚战”工作抓紧抓实。在教育园区一期项目和文体园区项目建设现场,李炳军察看园区规划图及现场建设情况后,对我县做大做强教育,用有限财力打造环境优美、配套服务齐全的教育园区和城市服务区的做法表示肯定。李炳军指出,民生工程功在千秋,建设好教育园区和文体园区,也对提升安远城市建设水平非常重要,要视野高远,高标准规划,分步实施,一步一个脚印,根据实际需要引校入园;要基础先行,统筹考虑园区功能配套,搞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惠民利民的事情做好做实。在打好攻坚战总指挥部,李炳军详细了解我县重大项目责任分工及工作运行情况,“如何整合项目资金?”“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负责项目进展情况如何?”“漫生活旅游小镇是什么主题?”……每到一个攻坚小组,李炳军都和各小组负责人亲切交谈,了解各个攻坚项目的进展情况。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李炳军对我县贯彻落实“六大攻坚战”目前所取得的进展表示肯定。李炳军强调,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思路,抓住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打好“六大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全力以赴抓主攻工业,建好工业平台,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不让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队。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创新发展理念,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要做实现代服务业,充分运用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客家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高标准做好旅游规划,进一步加大设计投入、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旅游项目,把三百山打造成赣州最有名的山,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要打通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全市上下要通过打好“六大攻坚战”,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玛丽娅
大西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吴巧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调研报告近年来,xx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县域经济“三大战役”的安排部署,切实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把产业园区作为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主战场和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着力推进规划建设,不断夯实园区基础,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园区项目建设,提升园区经济总量,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和工业跨越发展。一、园区发展总体情况和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举措xx州工业园区建设起步于2000年建设xx三七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全州园区总数达10个,其中州内园区9个,跨省合作园区1个;总体规划面积293.99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3.38平方公里,涉及41个片区。xx三七产业园区、马塘工业园区、砚山工业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xx三七产业园区被国家质监总局列为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并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砚山工业园区被列为云南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今年1—10月,全州9个工业园区累计入园企业267户,实现增加值138.5亿元,同比下降1%;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基础设施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利税68.5亿元,同比增长(二)注重园区产业聚集发展。(五)注重产业招商促跨越。按照阮省长到(二)园区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园区产业定位同质化、产业招商盲目化,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部分县(市)

如何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人哭亦哭
参两
  12月21日,为期两天的南京市委十二届二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调研南京提出的要求,回顾总结南京“十一五”及今年全市工作,审议通过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研究部署“十二五”及明年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站在新起点上,为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走在前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市领导朱善璐、季建业、陈绍泽、沈健、钱继红、郑泽光、王奇、许慧玲、刘以安、刘志伟、龙翔、周谦、戴华、赵晓江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昨天上午召开的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善璐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关于制定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草案)》的说明。市委常委会、市政府领导班子书面报告了廉洁从政情况。市委常委、副市长书面述职述廉。  朱善璐在报告中说,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实现“十一五”顺利收官、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市委常委会团结其他市级领导班子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一手狠抓应对危机挑战,一手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全力确保经济高开稳走,不失时机地把工作着力点转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来,统筹推进其他各项重大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和市“两会”确定的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贾乾勇先生指出全面实现并超额完成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三次人代会确定的“十一五”目标任务。一是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GDP预计到年底将突破5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人均GDP逼近1万美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三项主要指标在省辖市中位次明显前移。二是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有了长足进步。南京成为全国首家“中国软件名城”,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民生改善取得重要进展。出台18条政策措施支持郊县加快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四是城市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取得2014年夏季青奥会举办权、2013年亚青会主办权,向全球直播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庆典活动。五是政府机构改革和基层党建创新探索出新的路数。政府大部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公推直选在全市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实现全覆盖。  朱善璐在报告中将市委常委会一年的工作概括为8个方面。他说,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南京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把方向、定大事、管全局,充分发挥了常委集体领导的核心作用。一年来集中力量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全力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确保经济平稳较快运行实现高开稳走。二是着重把保障民生放在全年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社会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与高端项目投入,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四是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五是突出抓好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和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六是抢抓青奥会第一机遇,全面启动筹备工作,带动城市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七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南京建设,巩固和发展了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八是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朱善璐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十一五”的发展成果。他说,回首“十一五”,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一系列重大活动的集中考验,坚决贯彻和省委决策部署,按照新世纪两次党代会确定的方针战略,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直面挑战,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就。过去的五年,是南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经济做强做大取得重要进展的5年,是南京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重要成果的5年,是南京城市现代化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的5年,是南京改革开放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的5年,是南京党的建设在创新中前进的5年。同时,在总结工作成绩的时候,必须清醒认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矛盾问题亟待解决,必须在今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认真解决。  季建业从6个方面对“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作了说明,一是关于“十一五”时期南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二是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三是关于创新驱动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四是关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首位度;五是关于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六是关于富民和谐及社会建设。季建业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议》明确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并拓展和深化了城市发展总体定位,提出了五大发展战略以及“十二五”期间6个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南京必须把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走在前列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题,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创新跨越发展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必须把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必须顺应科学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提升南京发展战略。  21日下午,全会就朱善璐所作工作报告,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和季建业所作说明进行了分组讨论。  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市政府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党员领导,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各区县委书记、区县长、纪委书记,市各部委办局、直属单位党政主要领导,驻外办事处主要领导,部分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出席会议。(编辑:贾乾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