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转行业研究员

那道门
关汉卿
行业研究员有很多种,楼主大概说的是投行或者证券的行业研究员。楼主此前的工作经验对于从事行业研究员有一定的帮助,因为你起码对于行业内企业的运作流程更熟悉,不像专门做桌面研究的只是纸上谈兵,但是行业研究员往往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判断整个行业的趋势,这一点来说你的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应该能加强你在这方面的能力,希望以上能帮到你。你过去从事的都是专业、标准化的工作,5年的时间,这有助于你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你转行做行业研究,肯定是有帮助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保险公司行业研究员

唐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欧立清链接:来源:知乎许多证券公司设有研究所,研究所里上班的就是研究员了,分为行业研究员、宏观研究员、策略研究员、金融工程研究员,等等。行业研究员是数量最多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按照行业分类跟踪各自行业的动向和部分上市公司,定期不定期形成行业和个股研究报告提供给买方(如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有需要的人。他们叫做研究员,也可以叫分析师。他们推荐的行业或股票以基本面为主、技术面为辅。而证券公司总部也有一批人专门研究市场,类似研究所里的策略研究员,又不尽相同。他们关心市场变动本身,所以说通常他们离市场更近些,营业部每天发给客户的短信通常出自他们之手。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营业部以及部分大客户,他们叫做投资顾问。他们推荐的品种往往以技术面、信息面和热点为主,基本面为辅。每个证券营业部还有自己的投资顾问,为营业部的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他们较少推荐具体的股票。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国内基金公司行业研究员工作如何

猎狼人
湮扼
国内基金公司的研究员是基金公司的核心岗位,是基金经理的必由之路,一般基金经理都是从研究员上来的,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是这么一个路子。研究员的待遇是很好的。各个公司不一样,但最差的研究员年薪没有低于10万元的。一般都在数十万元。事务所的待遇要远远低于研究员,而且事务所的工作要比研究员辛苦的多!关于基金公司的分析员收入问题,每个基金公司是不一样的,能力不一样薪水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大概薪水基本都在10万以上,多的几十万的也有,至于怎么发放下来都自有办法。 有能力你就可以去试试,前景无量。做到基金经理最少百万以上。

行业研究员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传其常情
不得其真
专业的行业知识与经验(独有的)、独特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分析判断信息能力

成为一名的用户研究员,其职业规划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形魂
梦女孩
1)请问你是哪个行业哪类产品的用户研究员?2)你现在的岗位只是考虑你的职业规划方案的一个要素而已 大约占1/10吧,不然的话,做这个事的人都一个职业规划方案了,那还叫职业规划吗,是吧?除了岗位,还要考虑你的性格兴趣天赋能力经历资源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而且,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域,同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也是千差万别的。下面给你看看做一次职业规划DIY需要考虑的内容吧:职业规划DIY第一步:自我认知。职业规划,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不仅仅是你的兴趣,还有性格、天赋、价值观、需要、愿景等等这些内在的你。主要有3种方法:1)自省:静下心来,自己和自己对话;2)测评:借助一些客观测评工具,从客观角度认识自己;3)咨询:在专业咨询师(纯粹自我认识,可以找心理咨询师;以规划未来为目的的自我认识,就找职业规划咨询师)的帮助下,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以上三种方法需要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最佳。第二步:了解职场。这个信息量就巨大了,包括所有的行业分析和职位分析,以下是我们做职业访谈的问卷,这些是要了解的最基础的内容:第一部分:关于行业1)行业内的典型企业有哪些(国企、外企、民营企业)?2)这一行业内的企业共有的文化特色是什么?从个人的感受角度来谈3)这些企业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是什么?4)行业的利润水平如何?5)行业的发展态势如何?第二部分:关于职位1)这个行业典型的组织架构是怎么样的?2)行业内有哪些专业岗位(行业内除了行政HR财务等常规岗位外的专业岗位)3)行业内典型职位的分析(HR必用的标准的职位分析表包含的内容,包含职位名称、工作内容、任职要求、工作环境、发展通路等)。第三步:自我认知和职场信息对焦,找到匹配自己的行业和职位。

关于证券公司行业研究员

方矢复寓
慢镜头
你已经很厉害了 金融专业 211 研究生 这些条件来看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跨入了证券行业最顶级的投资银行的大门了 但是还缺乏一些东西 首先是证券从业 最好五门都过 最重要的是证券承销与发行是必过的 这个门槛对你来说很低 很容易就能通过 到研究生毕业后进投行做助理应该没问题 然后是CPA或CFA 英语不好的话考个CIIA也可以 通过后在工作个3到5年做到项目负责人 可以承接公司上市的所有内容 下面就是在证券行业来说已经登峰造极 在投行也是金领中的金领 那就是考保荐人了 这个需要工作经验和公司推荐 不是谁都能考的 一般考这个的人已经都是投行的成功人士了 可见保荐人的含金量有多高 个人以为看你以后近投行具体岗位是什么 若是基金经理的话考CFA比较好 更注重投资组合分析 要是做保荐人 承接上市业务还是CPA更吃香 毕竟上市前一般都需要严格的检查 包括财务状况 CPA对这方面更加擅长为什么去证券公司做研究呢?做研究去私募或者基金公司更好吧。研究人员要对宏观微观经济环境有把握,也要对行业很熟悉。我有个朋友她是清华学汽车的,硕士。在本行业做了几年,转到基金做汽车行业的研究。什么证书都没有,就是对汽车专业很了解,人家看中的就是行业背景。如果进证券公司那么做投行还不错。重点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已经达到入投行的基本要求了,如果想入顶级投行,那就考CFA,我指外资投行;内资的考CPA,律师。任何一个证书都足够把你研究生阶段填满了。如果没打算好将来确定做什么,只是想考个证傍身的话。CFA,CPA都还不错,我个人感觉CPA在国内的实用性更大,路子更宽。无论是进基金,进证券公司,还是进事务所,哪怕进企业做财管方面都是加分的项目,CFA相对需要的企业就少很多了。(个人观点)另外考CPA有助于通过保代,保代考试的人也得翻CPA的书呢。关于保代,进了证券公司投行部就考从业资格,很简单。然后考保代,一般公司恨不得把能报的人都给报上希望所有人都考过。保荐人对一家证券公司非常非常之关键,自己员工考上了比从外面花多少百万挖一个要省事多了。这些都是工作以后的事情,你现在阶段不用考虑太多,政策随时变也许等到你打算考的那天世道就变了,保代已经不需要了呢。

市场调研公司研究员前景如何?

你与我
乃身从之
市场调研公司研究员,我觉得也是不错的一个行业,发展前景也是比较广阔的,因为现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了,作为一个调研公司的研究员肯定会比较忙,所以前景还是不错的。

求教,基金公司行业研究员与券商行业研究员在各方面的区别?哪个更适合应届生?-

博爱
冥王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欧立清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1236150/answer/23884996来源:知乎许多证券公司设有研究所,研究所里上班的就是研究员了,分为行业研究员、宏观研究员、策略研究员、金融工程研究员,等等。行业研究员是数量最多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小组按照行业分类跟踪各自行业的动向和部分上市公司,定期不定期形成行业和个股研究报告提供给买方(如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有需要的人。他们叫做研究员,也可以叫分析师。他们推荐的行业或股票以基本面为主、技术面为辅。而证券公司总部也有一批人专门研究市场,类似研究所里的策略研究员,又不尽相同。他们关心市场变动本身,所以说通常他们离市场更近些,营业部每天发给客户的短信通常出自他们之手。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营业部以及部分大客户,他们叫做投资顾问。他们推荐的品种往往以技术面、信息面和热点为主,基本面为辅。每个证券营业部还有自己的投资顾问,为营业部的客户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他们较少推荐具体的股票。

怎样成为优秀的研究员

青空
健忘症
在我看来,行研会经历三个阶段:基础Fundamental、进阶Professional和高级Master。 1、基础阶段 该阶段行研应能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熟练认知所负责行业的基本特征,包括:行业整体供需状况以及市场在当前阶段对供需水平的一致预期,了解行业主要的技术经济特征,比如:是否具有规模效应,竞争的主要手段(如技术、品牌、渠道、管理)等; (2)熟知行业估值的历史区间(纵向),并与当时的经营(盈利)状况有总体对应,或者说清楚行业的生命(景气)周期; (3)熟知行业内主要公司当前的估值横向对比情况,对主要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一定了解。 该阶段行业一般从业在一年左右,应该已经经历了对行业基础数据和竞争特点的详细梳理,对行业及主要公司的纵向与横向估值状况了然于胸,推荐的标的往往主要是基于估值特别是横向比较进行。2、进阶阶段(信息主导阶段) 进阶阶段行研所(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是: (1) 与一批上市公司(董秘或证代,甚至是总经理或董事长)及同行(买方&卖方)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能够及时获取上市公司或行业整体最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业绩大幅增长或下滑、资产重组、送配信息、技术突破、再融资、股权激励、增减持等; (2) 能够判断信息的价值并给出合理的推荐(强力、一般、持续、短期),对其中长周期信息能够及时跟踪其进度; (3)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非常非常重要,这里给出几条帮助鉴别信息质量及价值的原则,可能并不完整,欢迎补充: l 企业高管的利益与投资者一致:比如在再融资前、股权激励行权后(最好是离解禁还有一段时间)、公司大股东或高管大比例增持股份后、前次增发即将解禁前(这个力度稍弱些,视企业的责任心)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企业释放利好的动机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消息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有可能是高管股份解禁前拉高股价,随之而来可能有大笔卖出; l 信息与行业及公司基本面不存在逻辑背离:比如有大额投资但公司实际上资金紧张(当年大龙地产 巨资拍地被证明为是“地托”),号称技术突破但是缺少足够技术积累,号称业绩大增(大比例送配)但大股东或高管在减持,号称业绩大幅增长但同行业经营不佳且缺少足够个性化因素等等; l 理性对比信息的收益与风险:经过前面的分析后,假定信息属实,也要理性对比信息所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我们往往会面临这样的局面,就是股价已经上涨了一定幅度,然后经过努力我们掌握了上涨的原因,这时该如何决策呢?这个很难给出单一的确定答案,大致可以通过计算“预期收益”以及“策略保护”的方法来平衡收益与风险。具体来讲,就是估计信息兑现的可能性与收益,并与失败的概率与风险进行对比,比如那些完全没有当前价值支持的重组类信息,在股价已经有所表现的情况下一旦失败风险巨大,投资需谨慎,而另外一些由于细分行业景气持续改善导致的业绩超预期消息,即使短期低于预期,只要行业景气持续改善,则仍有希望。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策略方面的保护性动作,比如赌重组类的操作,首先是确定资金配置不能超过一定比例,其次是制定严格的止损纪律,这样就给自己加上了一层保护膜,使得最终推荐成功的概率更大。 l 重视信息兑现的时间,综合考虑兑现前时间内与市场整体的互动:有时候信息属实,但是由于兑现时间太久,期间大盘疲软,则可能造成提前止损,或者是信息出台的刺激力度低于预期,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广泛了解信息,还要对信息进度有密切及时的跟踪,并给出(或调整)相应的投资建议。 目前绝大多数的买方行研就是以进阶为努力方向,乐此不疲甚至以此为荣,特别是在市场活跃的时期这些行研往往能创造十分可观的收益,因此,作为行研,深入结交上市公司和同行,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这是研究员不可划拨的无形资产。 如果信息覆盖率能够达到较好的水平,并且自身具备较好的判断能力,那么进阶阶段可以成为行研努力的最终目标,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行研也是以此为目标的。一般来讲,行研从业一年之后就开始从基础阶段向进阶阶段过渡,过渡期的时间与研究员的努力程度、个人性格等有很大关系,大致2-3年就可以完成过渡,并给投资经理很好的支持。但如果要能够对操作策略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理解和建议,则需要与投资结合非常紧密,比如某些基金公司把行研也作为行业基金经理对待,或者像交易部目前试行的对成熟些的行研给予少量仓位试验,这个过程应该至少持续2-3年,行研经历了行业自身以及市场的完整周期,才能对实际操作和风险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再其后行研把该行业经验向其他行业复制,并经过实际锻炼,成为组合投资经理。当然,这些时间段都是我个人的经验判断,具体进程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但我相信这个大致的整体进程应该是这样的。 3、高级阶段 成熟的进阶阶段行研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但如果说对行研有一个终极目标,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高级阶段(事实上我个人觉得是个大师级要求,大家继续看吧)。其特征为: (1)对行业发展规律有极深的理解:这种理解除了认识行业自身的技术、供求等特点外,往往还需要对行业的宏观环境和长期因素有深刻的理解,甚至是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当前特点与发展方向有准确的判断。最典型的例子体现在资源和品牌消费行业,站在当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过去5-10年中国产业层面有两个特点最为引入注目:一是资源价值重估:上游资源行业谈判能力越来越强,侵蚀了中游行业不少的利润,自身利润更是几何式增长;二是消费大升级:品牌消费特别是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高端消费品(典型如白酒)经历了近10年的“旺季”。如果能够对这样的大趋势有准确坚定的判断,那么即使不靠消息(甚至要避开若干消息的噪音),一样可以赚取巨额财富。即使是放到更小的周期,诸如09年初的煤炭、10年上半年的航空、10年下半年的工程机械与水泥等等,如果判断准确并且坚定,收益也相当理想。 (2) 对公司估值和风险有纵向和横向的清晰把握,在公司的经营拐点有准确坚定的判断。这主要是指非周期行业,典型的例子有如在2003年左右发掘烟台万华 (那是的万华应该是非周期的)、贵州茅台 、中集集团 ,近年的洋河股份 、山西汾酒 、中恒集团 ,以及大部分时间的张裕、三一重工 等等。 能达到这一阶段的行研是比较少的,因为不仅需要有判断能力,还需要有极强的自信心,而信心的积累肯定需要成功的实践,所以成长到这一阶段的行研数量少,需要的时间也更长,但这种行研为投资经理甚至机构整体的贡献是巨大的,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可以改变自己乃至若干人的人生轨迹,因此是每个行研努力的终极目标。 二、 如何成长为更好的行研 根据亲身经验和观察交流,个人认为行研成长需重视以下三点: 1、打牢基本功 不要认为基本技能对应的就是行研的基本阶段,事实上,行研的高级阶段正是建立在对于行业和公司分析的最重要基本点的深刻理解之上,我们会看到不少报告中频频出现诸如“长尾”、“博弈”等新鲜词汇,但最终我们发现,正是最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财务和公司治理的分析,决定了行业景气和公司价值。我们对行业供求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疏忽,往往是对毛利率以及公司可信度等方面判断错误的原因,正如在篮球比赛中,决定比赛成败的,往往不是拉杆式扣篮,而是娴熟得接近本能的挡拆与三分远投。 (1)行业分析与企业管理:推荐波特的《竞争优势》,多年下来发现还是这个经典模型最全面和好用; (2)财务:推荐CPA教材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也有人推荐罗斯的《公司理财》。从实践来看,能够把 “杜邦分析”娴熟使用,从而面对任何的投资与并购行为,都能快速反应到相关的财务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对业绩的高估来源于景气下降时对毛利率的弹性估计不足,或是对清理库存的损失估计不足,或者,我们重点分析了收入和毛利率,但是最终误差出现在不断膨胀的管理和财务费用。有多少人能够自信地说,对于行业景气和周转率、库存、现金流以及毛利率和管理费用率等指标,自己已经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了呢? (3)投资: 投资与前述价值分析的差异在于引入了与股价的比较,个人觉得这个最难。价值是相对稳定的,而价格波动性很大,行研存在的基础是假定“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虽然有的时候波动幅度有点过大,但这不能作为动摇前者的理由,否则我们的存在就没有价值。 投资(技巧)类的必须技能包括: l 如何分析公司价值,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很多; l 如何衡量和利用市场的情绪,在股价低于价值最深的时候买入,在股价高于价值最多的时候卖出,比如很多判断市场情绪的现象、指标等; l 如何最优化(保护)我们的投资,比如集中或分散、止损止盈等。 但是很遗憾,除了经典的巴菲特、菲舍和少数技术分析书籍,对后两者我也没有合适的推荐。南方基金 投资总监邱国鹭在微博中有一些不错的总结,可以借鉴,但还不算很系统和完整。我建议大家还可以看一些行为金融和决策学方面的基础书籍,比如一些很简单的决策方法如“最小后悔法”等,可以帮助投资者保持心态稳定,《行为金融》的经典是福克斯的,《金融心理学》可能也会有所帮助,推荐特维德的,但也有人说很一般。 2、建立投资盈利模式的基本框架 借鉴前辈的总结及个人经验,投资的盈利模式有以下四类: (1)持续成长:成长类投资的关键在于选股,选股则要兼顾市场空间、公司竞争力(技术、规模、管理、品牌、渠道等)以及公司治理,其中公司治理尤为重要,因为成长投资一般来讲时间相对长,无论对行业与公司跟踪如何密切,行研总还是个“外部人”,作为“内部人”的上市公司高管,一旦不能确认其诚信,他们要想忽悠研究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2)景气反转:景气投资的关键在于判断景气,相对而言选股的重要性弱一些。其特点是弹性大(无论业绩还是股价),容易产生盈利惊奇(可能高也可能低哦),关键点是要选出并十分十分密切地跟踪景气指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世界上又有什么钱是容易赚的呢,成长类投资要有千里眼,于万千股票中选出最有能力最靠谱的来,景气类投资则要有顺风耳,随时准备成为惊弓之鸟。 (3)事件驱动:事件投资的关键是信息和判断,缺一不可,另外对操作的要求也比较高。事件驱动投资的基础是要有广泛的信息来源,这很多是“功夫在诗外”,研究员可能会抱怨自己又成为“三陪”了,认命吧J。但只有信息没有判断肯定不行,缺乏理性判断的信息有时会成为“噪音”甚至是“毒药”,而判断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信息源的可靠性,比如其透露信息的动机,历史上信息的准确性等;二是信息真实或虚假时对股价的影响有多大,可以借用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预期收益法”进行分析。此外时间因素也很重要就不再重复了。 (4)主题投资:主题投资很容易与价值投资相混淆,很多时候“先成功后失败”的价值投资就是主题投资。主题与价值的差异在于:狂热性和阶段性。狂热性是指该主题广受追捧,龙头股或许是主业与主题相关,边缘股票则可能只是一个概念,比如产品刚刚开始立项或是只有孙公司少量涉及等,另外狂热还指有些时候炒作概念并不要求业绩,至少短期不要求业绩,远期则还看不清楚;阶段性是指主题炒作往往是集中在某个阶段,过了这个村,哪怕你抱着纯正的龙头股甚至产生了一些业绩的时候,股价都再也进不了那个店门了。当然也有少数的主题投资转化为成功的价值投资,比如网络股时代的三大门户,虽然在泡沫破灭时股价都跌到过几毛钱濒临退市,但后来都远远超越了泡沫高峰时的最高价,但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少了不足为据。主题投资既要有景气类投资的敏感,又要有事件类投资的信息广泛,但最关键的是敢于“始乱终弃”,该胆大的时候色胆包天义无反顾,该撤退的时候铁面无情,别让一夜情发展成天长地久,唉,真的有点分裂,一般人还真做不来那么彻底L。 这四类模式很容易理解,但人最难是自知,即每时每刻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玩的是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什么时候要忠贞不二,什么时候逢场作戏,这样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3、能力建设与持续改进 以上我们给出了行研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一些技能要求,那么行研该如何建立并改善自己的能力呢?除了勤奋和扩展人脉之外,我还想推荐一些个人认为有益的思维习惯,可能有些抽象,但句句都是经验(或教训)之谈。 (1) 建立自己的锚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有逻辑的研究员你伤不起”。我前面帮助大家梳理了一个基本的盈利模式框架,同时反复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是希望大家建立起自己对行业、公司以及投资建议方面的分析框架,并且在框架的每一个结点上都很清楚其需要跟踪的要点是什么。唯有如此,我们才具备了持续改进的基础,虽然搭建框架并不容易且需要时间检验,但一旦框架被证明有效,那么我们的投资生涯就有了“锚”,总体来讲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也不太可能错失重大的机会。 (2) 建立定时检验机制 靠“锚”来分析和投资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期待一套既定的“指标体系”来明确指导投资也一定是幼稚的,就像虽然船有了锚但并不能总是泊在固定港口,所以还必须建立检验和持续改进的机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月、每季、每年把所负责股票的涨跌排行榜打印出来,“逐个”分析涨跌两端个股的原因,并与自己的“锚”相对照,是自己忽略了某些因素,还是“锚”本身出现了问题?同样,如果是已经向投资经理推荐的品种,更是要时时处处要反复检验,新出一个行业数据是不是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新出的公司公告是不是在预期之内?如果不符合预期一定要高度警惕,是不是自己的假设有问题,是行业景气反转了,还是公司自己管理不善,是仅仅时间低于预期,还是管理层有意在忽悠我,下一次的验证节点在哪里,预期会怎样?只有坚持这样的检验体系,你的投资才不会“出轨”,才不会被“雷”追尾。个人的框架体系也才能持续改进趋于完善。 (3) 清楚自己在哪里 投资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这是个永恒的难题。就我个人的观点,投资很难用科学来完全解释,但也不能像艺术那样挥洒自如无拘无束。再精巧的体系也会有疏漏,所以我们的决策总是会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这剩余的一些不确定性,我认为这是个决策的技术问题。这正如德州扑克,你可以赌,但是要随时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你有多大的概率跑赢对手,总体来讲前面我们所建立的“锚”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位置,但这还不够,需要用设定好的技术性策略来应对剩余的不确定性,比如并不是在出现买入信号的第一时间就满仓,而是等待确认甚至是二次确认时才“梭哈”,再如满仓状态下第一次低于预期就减仓,而最重要的是坚决执行(合理的)止损策略等等,这些具体的策略与个人风格有关但仍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规律性,未来我们会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