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技术经济学论文

徽之以天
手足胼骶
参考下面几篇,都是有关技术经济学的,搜索出来太多了,具体是有关哪一方面的,没有细看,你可以去参考资料上看看,很多的,还有全文,希望能有你需要的: 【题名】:技术经济学 【摘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分析和思考;区域软实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资源观理论(RBV)的产业集群本质的思考;中小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模式研究述评;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学研模式研究 【题名】:技术经济学 【摘要】: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的评价;面向CRM的客户知识管理能力研究;现代经济环境下的自然垄断产业及其边界;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探讨;技术创新与循环农业发展;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模型改造;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代工生产”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 【题名】:技术经济学 【摘要】:衽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机理的实证研究,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作用的探析,我国区域物流相对有效性分析,网络环境下知识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研究,应用开发地震技术进行徐家围子储层构造和岩性反演

经济学原理毕业论文

仁政
春咲
http://www.86qb.com/Article/jingji/20_Index.html 【经济学论文】 上海丰黎棉花贸易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116) 【中文摘要】 棉花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值占中国经济作物的50%以上。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化已经导致了纤维生产、消费及贸易方式的极大变化。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 【发展战略论文】 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战略问题 (52) 【中文摘要】 南京WH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WH公司)是一家于2000年底成立的汽车标牌类产品制造企业。六年多时间里,年产值从当初的四十多万增长到现在的两千四百多万。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 【经济学论文】 江苏省井神盐业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51) 【中文摘要】 在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盐业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作为国家盐业重点生产企业之一的江苏省井神盐业有限公司如何审时度势,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 【经济学论文】 KL公司W高档公寓楼盘营销策略研究 (39) 【中文摘要】 近十几年来,房地产投资在我国经济和投资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导产业。发展至今,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经济学论文】 哈尔滨医药企业营销绩效评价研究 (36) 【中文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药企业营销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是医药企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为了使医药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医药企业适时开展营销绩效评价 【其他】 网上银行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90) 【中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业务不仅突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组织服务结构和运行方式,为银行客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方便的资金结算渠道,而且创新了服 【国际贸易论文】 我国海关风险管理研究 (49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海关监管范围也不断扩大。致使海关面临着严格执法与高效运作的矛盾。原有的海关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国内外海关界纷纷将风险管理的思想引 【区域经济学论文】 西部地区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1645) 摘要本文以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国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模式,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经济学论文】 论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 (9669) 摘要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的定义、发展层次、跨国公司的基本类型和国际地位。文章分析了跨国公司的特征: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活动、实行全球战略、经营一体化,并分析了其全球化时代的特征:竞争重点由“资 【经济学论文】 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 (134)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愈来愈大。但在数量及总量增加的同时,企业个体质量却未同步提高,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民营企业平均寿命较短。认真研究这一现象,可以看 【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新趋势与中国的对策 (766) 中文摘要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也被纳入了多边贸易谈判的议程中。服务贸易成为了国际贸易竞争的新领域,并且成为了一个国家提 【产业经济论文】 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研究 (208) 【中文摘要】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建立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从而形成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但 【区域经济学论文】 长春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94) 【中文摘要】 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但快速粗放型城市化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现实的破坏与潜在的危险,已成为我国社会和 【其他】 环境问题与新疆可持续发展 (132) 【中文摘要】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环境问题给全球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障碍,日益恶化的环境形势己经将人类逼上了危险的境地。将环境问题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因为环境问题有其深刻的经济本 【产业经济论文】 我国燃煤电厂环境监管中的费改税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19) 【中文摘要】 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一指标具有法律效力。但在2006年,也就是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 【区域经济学论文】 江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启示 (128) 【中文摘要】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正经历着从一般的概念性和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转变,而承载力正是可持续发展度量和评价研究的核心之一。本文在国内外承载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为对象,采用状态空间法 【产业经济论文】 中小企业治污约束的经济学分析 (48) 【中文摘要】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数量众多且总排污量大,较之于大型企业,对其进行污染治理更为困难,中小企业已成为是我国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本选题试图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出发, 【区域经济学论文】 鄂尔多斯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44) 【中文摘要】 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其经济发展的主题,同样是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鄂尔多斯市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鄂尔多斯地区资源富饶,“十五”以来工业化发展速度非常快 【产业经济论文】 浙江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 (33) 【中文摘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其中一个内涵就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控制和较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在 【国际贸易论文】 网络信息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 (122) 【中文摘要】 本文系统、完整地研究了电子商务的基本功能流程,详细分析了电子商务挖掘的数据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电子商务的网络信息挖掘模型和网络信息挖掘系统的一般逻辑构架。本文提出的面向电子商务 经济学的论文,在这个网站www.86qb.com上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给你粘贴了,你可以自己去看看一下

【求大神帮!】不同的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论文,一千五百字,可以复制粘贴,财富值要多少给多少。

可约
斩花堂
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产业分类 在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两大领域、两大部类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产业革命往往是由于制造业的革命引发的一场导致三大产业全面变革。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变化趋势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第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工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2、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3、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业生产出现“迂回化”特点。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所以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最重要的产业。以上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例如,新中国建立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建立起一定的重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再回过来进行发展轻纺工业的“补课”,而现在则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农业内部结构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种植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畜牧业的比重逐渐提高;林业日益从单纯提供林产品资源转向注重其环境生态功能,保持和提高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受到重视;渔业日益从单纯依靠捕捞转向适度捕捞、注重养殖,其比重稳步上升。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n Petty,1623—1687)最先研究了产业结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1905—1989)揭示了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转变,人均收入变化引起劳动力流动,进而导致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1901—1985)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阐明了劳动力和国民收入在产业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产业优化 包括: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就业能力强五个特征。普遍规律 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都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则是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普遍规律之一。包括三方面内容:(1) 产业结构合理化,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涉及产业间各种关系的协调,如各产业间在生产规模上比例关系的协调、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等,还包括产值结构的协调、技术结构的协调、资产结构的协调和中间要素结构的协调。(2) 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3) 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统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必然结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发展要求中共十六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2005年12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进一步指明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方向和重点,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求几篇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

大接访
反舍于鲁
中国西部生态屏障对西部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摘 要】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西部的经济发展中生态屏障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制约着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只要合理地利用生态屏障、开发生态资源,就能适应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生态的经济发展形势,减少因经济发展而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关键词】生态屏障 经济发展 合理开发     1 前言   区域的自然条件,是区域经济发挥自然物质基础与区域、人力、经济活动有关的各种自然要素。所以一地的自然条件对一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西部拥有各种丰富的物质生态资源,这些天然的自然生态资源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对西部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限制作用,从而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了西部的原生态资源。   2 西部生态屏障的现状   2.1西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如果被破坏,很难恢复到初始状态   西部虽然是现在中国拥有最多原生态景观,最多矿产资源,且天然气、煤、水能、有色金属、盐矿等资源在全国资源总库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区域。由于人们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2西部地貌主要以山区、高原和荒漠为主,交通不便,公共设施不完善   以铁路为例,截至2001年底,西部12省(市、区)的铁路密度(按营业里程算)为37.67公里/平方公里,公路密度(按里程算)为1017.81公里/平方公里,而全国同期的对应数字则分别为72.97和1768.76;运输也与铁路运输类似。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也是尤为重要,而西部由于自身的地形地貌,自身的生态环境形成了自身的生态屏障。   2.3西部自然气候不稳定,多属自然灾害频发地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而我国西部受特殊的生态环境的束缚,灾害也是非常的频发,这些自然灾难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制约着西部的经济发展。   3 生态屏障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原因   3.1以出让资源的形式来发展地区经济,导致该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西部很多地区走入了越穷越开发,越开发就越穷的恶性循环。加之治理速度远不及退化速度,生态安全威胁成为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更加剧了地区经济贫困化和农民贫困化,巨额的生态赤字导致了巨额的财政赤字和教育文化赤字。   3.2该区的地形地貌自然阻断与中东部的频繁联系   西部地区由于天然的地形地貌,不少省份存在对外公路通道建设不足或对外通道不顺的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通往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及周边国家之间的公路通道数量较少,等级较低,通行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及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天然的屏障,影响着西部经济的发展。   3.3由于地处气候多变区,自然阻断了一些外资的流入   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较多,气候干燥,有的年份西南和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不足,从而决定了原始脆弱的生态环境,易发较为强烈的生态灾难。灾难的频发也会该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气候的强烈变化,使得某些产业在此地无法兴起,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  4 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治理不足   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力度不足,过度的开发,又没有合理的治理。这样只会让生态屏障效应越来越明显。生态的脆弱性经不起污染,很多产业引进不进来,因为他们花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治理由于企业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4.2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不足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在交通上,形式单一,网络覆盖不够广,很多较为落后或偏僻的地方还没有通公路。西部地形多为山区,地势凶险,有些地区电网都还无法覆盖。通讯、电网都无法涉及,通讯就更无法全面地展开。西北有很多地区,目前还处于极度干旱的状况,年降水量很少,而供水管道的埋设也是困难重重。   4.3西部地区人才的缺乏   自身培养人才不足,外来引进人才的机制不健全,导致西部人才匮乏。由于东部发达地区在经济收入上,工作环境条件上,以及用人观念意识上的相对优势,西部地区优秀人才向东部地区流动的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   4.4西部投资环境不具吸引力,国家支持力度有限   外资投入不足,自身的投入也不足,就算有在良好的资源,也拉动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首先国家预算不足,自筹资金有限,引进的外资也是少之又少,也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5 建议及解决措施   5.1合理利用生态屏障,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屏障的存在一方面阻碍了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也保护了西部地区的某些原生态景观和资源,所以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既能让西部摆脱生态屏障也能合理的保障西部的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推进西部开发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5.2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一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调整向优势产业调整,发挥原生态的独特优势,变生态屏障为生态优势,吸引的游客、的外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点要高,不能搞重复建设;要加强农业基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调整、改组和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5.3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东部现在是新技术和各领域高端人才的聚集地,而东部的各种资源也是有限的,把东中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与西部地区的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实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建立市场化的地区之间企业协作机制,就可以与西部的资源优势互补,将技术与资金引进西部,形成合作互补共同发展的态势。   5.4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运输,通讯事业,能源等等。这些都是发展西部区域经济的前提与保证。打破原有生态屏障的束缚,加快与中东部的频繁联系,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要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强电网、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要在做好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经济的增长中有着很大的贡献的作用。   5.5建立良好的人才队伍:一是发展基础教育,普遍提高全民文化技术素质;二是利用有利条件,发展专业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比重;三是制订优惠政策,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回流;四是从国内外聘请高素质专家,开发新项目。

经济学论文要怎么写?

非世之人
一、优秀经济学论文的特点 (a)选题 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 解释范围太狭隘的选题写作意义也不大,但可以作为小品文……(b)内容 利用简单而深刻的经济学模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c)写作形式 形式规范,内容才能规范。如必须有理论综述部分,就要求确实要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度。必须有模型的假设,就必须设计出有意义的假设。必须有规范的实证检验,就不能随便……二、经济学论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一切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构造主要主体的利润函数和约束条件,求最大化解。 三、典型的三段式经济学论文 (a)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 手段: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 (b)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如何提高模型:经典模型,了解其思想精髓。 手段:《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 (c)实证分析 手段:《计量经济学》……四、写作建议 (a)选题:知道现实的问题,然后给以经济解释。建议了解实际,最好工作两年;或者了解学术前沿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加工完美那些已经存在但还粗的模型。建议修博士学位。并且要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个人认为至少需要3年时间,樊纲认为需要10年。注意不要选 错了领域,人生可没有太多的3年可用于“试错”。 (b)学透《高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估计要花3年时间。 (c)一个工具只用于解决一个目标(丁伯根法则),保持文章的主线。一篇论文只要解决 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要解决所有问题,就不会有论证力度,也不会有学术性。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经济学的毕业论文题目

恶人湖
发射线
我觉得论文选题的侧重点应该是你自己所擅长写的以及你自己能尽可能快速找到的有关论文的资料。其实关于经济的,范围大点的反而好写,因为在书籍、网络可以找到的资料丰富而全面,对你写的论文有很大帮助。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本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与观点等。 所以,建议你选些范围大的经济类论文。一. 宏观经济理论:1. 我国财政风险问题研究2.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3. 我国外债风险问题研究4. 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5. 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研究6.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研究7. 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货币增长研究8. 失业问题研究9.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10. 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省经济的影响11. 影响汇率的因素分析12. 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二. 产业经济学:1.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度环境构建2.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现状和发展战略3.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问题4.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融资问题5.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管制问题6.城市化进程中的二元结构难题及对策研究7.城市化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 8.从电力严重短缺看基础性产业的市场化改革9.从电力短缺看基础性产业超前建设的必要性10.基础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超前建设程度的研究11.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与路径

求一篇关于<<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的论文,不少于1500字,

汤武之室
非常贼
1.1 2001年整体经济运行状况   过去的一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和贸易明显减速。从全球范围来看,估计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约为1.5%,远低于2000年4.7%的水平,美国2001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1%;日本2001年经济的下滑幅度将为0.9%;欧盟2001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1.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数据)。与世界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在国内需求强劲扩张的推动下,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据权威部门的初步预计,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9.5%,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可以认为,2001年作为“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其各项主要指标已基本完成,国民经济整体上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2001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明显提高。前三个季度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相关,行情)达到119.2点,比2000年提高4.4点;全年实现利润达到或略高于去年的4300亿元,前三个季度财政收入实现242%的增长率,高于名义GDP的增长幅度,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与涉外企业所得税的增长速度均在50%以上。   2001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若干亮点。亮点之一是多年亏损的煤炭行业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在国家重点监控的14个重点行业中,2000年只有煤炭和军工行业没有实现扭亏。今年19月份,煤炭全行业实现利润17.2亿元,同比减亏增盈23.4亿元。房地产投资与消费的迅猛增长是2001年我国经济运行中第二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受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导致资本净流入的大幅度增长是第三个亮点。第四个亮点是西大开发的综合效应开始显现,对基本建设投资、最终消费和国际资本流入的增长均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最后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国经济运行抹上浓彩的一笔。2001年通过一系列对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与监管以及市场运行规则的变化从整体上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2001年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之一财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消费需求贡献度下降   2001年我国实现GDP7%的增长主要归功于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的政府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的增长上。由财政资金支持的基本建设投资在前十一个月的增长率为10.4%,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而且政府通过国债资金对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大,导致前十一个月的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0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2001年我国消费需求基本上是平稳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左右,与2000年基本持平,但是与去年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影响而言,2001年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显示,2001年12月份,综合描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和对未来经济走向预期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在经历了4个月的下挫之后,再次呈现攀升势头,从11月份的96.9点回升至97.1点。这说明,尽管世界经济前景扑塑迷离,消费者仍然对中国经济的走向保有信心。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回升,首先应归功于消费者即期收入的增长以及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牵引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的第二个因素是总体经济的表现,牵引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的第三个因素是物价及消费环境的变化。 之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速度加快   2001年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重点行业全部盈利,长线产业(煤炭)成功扭亏,垄断行业破冰在即,新兴行业引领大势。   结构调整优化的第一个表现是2001年全国14个重点行业实现全行业盈利,尤其是长期亏损的煤炭行业终于扭亏为盈。结构调整优化的第二个表现是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对内需的拉动明显。110月份,国有及其他工业企业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160亿元,同比增长24.1%。在880个国债技改项目中,已经开工604个,到年底将有290个左右项目建成投产。这批项目的建成,预计可实现新增利润158亿元,新增税金88亿元,出口创汇17.5亿美元。结构调整优化的第三个表现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快于其他行业的增长,这些新兴行业包括移动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和光通讯设备行业,其中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1-10月份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20.5%,居各行业之首,比全部工业高出8个百分点。结   构优化的第四个表现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开始有所转变。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投资增长速度远高于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结构优化的第五个表现是,一些垄断行业包括民航业和电信业,在进行大规模的业内重组的同时,打破垄断鼓励竞争的政策方案相继推出。 之三资本净流入替代出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2000年我国出口出现27.8%超常增长,因此,今年的出口是在去年基数很高的基础上起步的。今年出口增速逐季下降其中有正常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美国经济减速,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美国的经济规模和进出口贸易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美国经济发展的减缓,导致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40%以上,外贸出口的下降,不但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于就业、税收等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尽管从年中开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出口的措施,延缓了出口下滑的速度,但是预计今年出口能保持4%左右的增长速度已是难能可贵。   2001年利用外资的意外增长是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给我国带来的仅有的外部拉动因素。国际资本内流甚至可能接近500亿美元,成为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之一。2001年在外部投资环境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改善投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和新的优惠政策,尤其是《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经营法》的修订,使我国今年在利用外资方面扭转了自99年开始出现的增长率减缓的态势,2001年合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速度达到45%以上,实际外资直接投资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 2经济增长预测 2.1经济增长的引擎   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强劲的政府投资,其中主要归功于房地产投资与更新改造投资的大幅增长,其二是外资增长对2001年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加大,而出口和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下降。展望2002年的投资、出口、消费和资本净流入,我们基本的观点是,由政府投资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净流入仍将左右着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民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较小,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则继续趋弱。   由于预期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可能保持平稳增长,估计其增长幅度将在11%-13%之间,略低于2001年。其中房地产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高速增长的态势将继续保持,估计其投资增幅分别在20%和18%左右,基本建设投资增幅度相对较低,大约仍在8%左右的水平徘徊。   2002年将是我国利用外资的最佳时机,有利的因素远远多于不利因素。其有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1)2002年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甚至更加严峻。最乐观的预期是美国经济最快在2002年下半年才可能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因此中国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良港”。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健也鼓励了境外投资者的信心,据美国全球商业政策委员会2001年4月的调查,外商直接投资中国的信心指数为1.69,居世界第二位,是世界上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2)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WTO将对2002年的引进外资产生巨大的推动。3)为了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国家推出了吸引外商投资的10大优惠政策,并把“西气东输”等重要工程向外资全面开放。预计2002年我国的资本净流入将在2001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GDP增长率平均增加0.3-0.4个百分点(张昌彩),资本净流入将继续成为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之一。   2002年的出口由于国际环境未有改善和国内政策调整的空间有限,因此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呈持续下滑态势。在2000年度,我国出口增长了27.8%,但这样的强劲增长显然在2001年急剧失速,出口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预计出口在2002年的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将继续呈下降的态势。   2002年的消费预期将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水平,一般的预测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10%,略低于2001年的增长水平或基本持平,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预期会继续下降。但是由于最终消费在我国GDP构成中的比例高达61.3%,因此其对经济增长的意义仍然不可低估。 2.2 2002年经济增长速度预测   权威的IMF对中国2002年的经济增长持有乐观的预期,据其估计,2002年即使全球经济成长放缓,中国今明两年经济仍将强劲成长,预估2001年将达到7.5%的增长率,2002年预估为7.1%。IMF预估中国将不会像亚洲其他各国受到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因为高科技产品出口仅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小部份,远低于亚洲其他新兴国家。其他机构对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最乐观的预测是增长7.7%,最悲观的预测为6.5%。下面是全球权威机构对中国2002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数据: ●野村综合研究所:2002年中国GDP增长7.7% ●所罗门美邦:2002年中国GDP增长7.6% ●OECD:2002年中国GDP增长7.2% ●IMF:2002年中国GDP增长7.1% ●亚洲开发银行:2002年中国GDP增长7.0% ●摩根士丹利:2002年中国GDP增长7.0% ●世界银行:2002年中国GDP增长6.5%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对2002年GDP增长的预测结果是,依2002年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力度,存在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性是在继续保持增发国债规模(1500亿元)和货币政策不保持稳定的情况下,GDP将实现7%的增长;第二种可能性是将国债发行规模提高到1800亿元,同时要求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不再持续下滑,GDP将实现7.5%的增长;第三种可能性是长期建设债券发行规模达到2000亿元同时货币政策开始松动,M1增长14.5%,GDP的增长速度将达到8%。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预测结果是,在保持扩大内需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必要力度的条件下,我国经济仍能达到7%左右的增长率,如果世界经济形势较快转入复苏,又能把入世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经济增长率也可望达到2001年的水平。反之,经济增长率则可能略低于2001年。   在综合分析2002年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我们估计2002年GDP的增长有望维持在2001年的水平,围绕7%的增长率水平其上下波动的幅度估计不会超过0.5个百分点,而向下波动的可能性大于向上波动。 2.3 2002年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   1)由于美国经济复苏和世界经济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投资环境的持续恶化对我国吸引外资将十分有利。   2)我国仍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从国家宏观政策的取向上看,2002年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目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的具体优惠政策正在逐渐落实。结合国家的“十五”计划,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特大型工程项目已经启动。同时,西部地区也出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吸引内外资的优惠政策,这将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投资的增长。   4)最终消费的平稳增长将为2002年的经济增长提供内需的基础。国家调整居民收入政策有利于扩大居民的消费,农村费改税和减负力度的加大、增加扶贫和转移支付的财政支出将有望提高农民的收入;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提高基本工资的办法来增加收入,全国各省市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等政策措施都将对2002年的最终消费产生正面影响。同时2001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其效应将在2002年显现出来。另外最近几年逐步形成的部分消费亮点如假日经济和住宅消费等,将在2002年继续成为带动消费的积极力量。 2.4 2002年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   1)世界经济持续下滑,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将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去年接近23.1%,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活动与国际市场有关,因此全球经济的衰退与不稳定将使2002年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势显得异常严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1月中所作的预测显示,2001年全球经济的增速仅为2.4%,而联合国10月10日发表的一份报告则认为,200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只有1.4%。全球经济2002年的前景将主要取决于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西方各主要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从目前来看,美国经济衰退出现放缓迹象。由于经济衰退程度尚属温和,美国连续11次降低利率也将逐步对经济产生刺激作用,美国经济明年年中前后开始复苏的可能性较大。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石油价格下跌、美国消费开支回升、企业库存调整以及阿富汗战事得手等有利因素,将使美国经济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反弹。在美国经济遭遇经济衰退的同时,全球几乎所有地区的经济出现了20年来最严重的同步下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明年将下降到0.7%。今年欧盟经济增长率为1.7%,明年放慢到1.3%。日本经济今年将下滑0.4%,明年将再下滑1%。   世界银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谨慎乐观。尽管其预期全球经济将在2002年将开始复苏,其中发展(相关,行情)中国家的增长率预计将从2001年的2.9%增加至2002年的3.7%,随着美国联储一再降息和推出财政刺激措施,美国消费者支出将会恢复,与此同时欧盟的降息和石油价格的下降,世界经济在2002年将以1.6%的速度增长,但是世界银行对全球经济的复苏预期显然缺乏信心,其认为在全球经济运行态势不稳的情况下,任何意外的冲击影响均会被放大,并有可能将世界经济推向衰退。   2)制约民间投资回升的体制性障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2001年政府在启动民间投资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收效并不显著,2001年前三个季度集体投资与个体投资的增幅落后于国有经济,远远低于其他经济类型的投资尤其是股份制经济的投资增幅。2002年影响民间投资的几个主要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尚存疑虑。其一是投资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包括特殊行业的进入壁垒、融资机制、税收制度等。其二是经济结构失衡带来投资环境不利的问题。基础设施投资结构失衡、消费品投资结构失衡和投资品的投资结构失衡从长期看对民间投资形成制约。   3)2002年将可能重新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通货紧缩是近年来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在经历了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的通货紧缩缓解之后,自2001年第四季度开始,各类价格指数走势再次全面走低,作为反映通货膨胀先行指标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2001年5、6月份由正变负,预示着200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可能再次受到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4)其他将对2002年的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包括: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下岗失业压力有增无减,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与消费信心,目前正在开展的事业单位改革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使下岗分流问题更趋突出;社会风气不良、腐败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经济运行,带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2002年经济增长;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微观基础尚不健全。 2.5 2002年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   2002年至少存在着下列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一是世界经济的下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双重的。对我国的出口将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却可能加快我国的资本净流入。二是入世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为符合WTO规则而进行调整,由于政策调整尚待时日,因此这种可能的政策调整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何种性质的影响目前难以判断。三是我国入世后各贸易成员国与我国的贸易往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是有利的,但是就短期而言,入世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都存在,判断那种效应更大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四是市场化进程加速,2002年各要素市场是否完全走出传统经济的模式,资源配置是否真正能够市场化尚难预料。 3宏观经济政策   3.1就财政政策而言,积极的财政政策在2001年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效显著,其对2002年的经济增长仍然是最重要的驱动力,尽管其影响力有减弱的趋势。同时对积极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开始凸现出来。   始于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在特殊的时期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周期调节的一种尝试。实践表明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巩固前三年的政策效果,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和健康的发展,2001年我国政府继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2001年的主要政策内容包括:增发1000亿元建设国债,用于弥补前期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后续资金不足,一般不开工新项目;发行500亿元特种国债,以支持西部开发,主要用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生态建设等一些重大基础设建设;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休人员的养老金。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持续保持GDP达到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始受到批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一种短期的政策被长期化,以增发国债为主的政策其积极效应开始减弱。据有关人士测算(张昌彩),1998年下半年发行建设国债1000亿,拉动当年GDP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发行建设国债1100亿,拉动当年GDP增长2个百分点;2000年发行建设国债1500亿,仅拉动当年GDP增长1.7个百分点。其二,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的税收政策开始对非政府投资和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财政税收增长大幅度超过GDP的增长,2002年元至九月份的财政收入达到1187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2%,高于GDP的三倍多。这种财政税收的超常规增长在反经济周期的政策中有其合理性,但是由此给企业尤其是非国有经济和农民带来沉重的税收负担,其结果是直接导致民间投资和农村消费的减少。   因此,2002年是否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界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我们的观点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但是不宜取消。200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将不容乐观导致我国的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投资与消费的增长也存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依靠出口、民间投资和最终消费均难以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尤其是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的走势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对2002年实现7%以上的GDP增长仍然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因此不宜取消。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主要应当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继续维持较高的长期建设国债总规模(1000亿-1500亿)的前提下,调整建设国债的投资方向,适当减少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在保证在建项目和必要的新基础设施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加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的投资力度,对制度性的改革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中小科技性企业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供的资金支持。其二,调整和完善现行的税收制度,扩大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范围,切实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和刺激农村消费的增长;继续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统一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所得税,调动企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   3.2就金融政策而言,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和制度建设是我国2001年金融政策的主要基调,其中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消费信贷政策是今年金融政策的亮点。2002年金融政策的重点应当放在改革银行体制疏通货币传导机制、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和谨慎制定国有股减持与流通政策等三个方面。   2001年我国货币政策继续贯彻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在保持稳健的同时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表现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但是总体表现稳健有余而发力不足,对2001年的经济增长的作用不甚理想。利率政策方面,人民银行调高再贴现利率,从2.16%提高到2.97%,外币存款利率自2000年以来连续9次调低,今年元至八月份先后7次调整外币利率,一年期美圆存款利率由5%下调至2%,比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低0.25个百分点,利率政策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是公开市场操作招标利率已经成为货币市场交易主体的主要参考指标,对市场利率的走势起着重要的作用。信贷政策方面的突出表现是加大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使2001年的消费信贷获得迅猛发展,截止八月底的消费信贷余额达到6115亿元,累计增加18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3亿元。   有必要对2001年的货币政策的得失进行反思与调整。在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金融监管超前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分强调金融风险,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灵,货币供应量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增长需要。2002年的货币政策至少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首先,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缺乏配合。通货紧缩压力犹存,导致实际利率过高,严重抑制了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使政府投资对社会资金的带动力与影响力受到限制。从资金供求的角度看,2001年存贷差进一步扩大,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速减缓,特别是M0和MI增速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2001年10月,M0增长66%,比上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M1增长率为123%,比上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两相指标均未达到年初设定的目标值。第二,从2001年9、10月份开始,银行放贷困难,货币供应量下降。11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1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仅增长10.9%;1至9月份货币流动性比率(M1/M2)为37.2%,比年初有所降低,表明货币的流动性在减弱。由于人民币的低利率政策已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2002年降息政策的操作空间很小,降息的意义不大,甚至可能导致利率陷入“流动性陷阱”。   我们认为,2002年的货币政策的重点应当是继续推进商业银行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发挥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建议适度放松金融监管,积极疏通货币传导机制。由于银行体制改革关系到货币传导机制是否正常发挥作用,因此需要通过银行内部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再造,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多存少贷的问题。在利率政策方面,2002年在贷款利率下调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应大幅度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实际利率,为社会民间投资的启动和增长创造条件。   与货币政策的表现平平相比,2001年金融政策反映在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方面成效卓著。2001年证券市场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境内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使B股市场再次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和恢复其筹集资本的功能;实施新股发行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转变,使证券市场由一个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的市场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具有革命性的步伐;而相继实施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与打击力度以及实行国有股减持政策等,对证券市场从微观制度到市场规则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从而为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奠定基础。   2002年证券市场的政策将在以监管与规范为主基调的前提下,维护市场的稳定将受到重视,其中,国有股减持与流通政策将对2002年的证券市场产生广泛与深远的影响,我们对此保持谨慎乐观。

技术经济学论文

坂高
其可得乎
参考下面几篇,都是有关技术经济学的,搜索出来太多了,具体是有关哪一方面的,没有细看,你可以去参考资料上看看,很多的,还有全文,希望能有你需要的:【题名】:技术经济学【摘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分析和思考;区域软实力及其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基于资源观理论(RBV)的产业集群本质的思考;中小企业进入国外市场模式研究述评;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学研模式研究【题名】:技术经济学【摘要】: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的评价;面向CRM的客户知识管理能力研究;现代经济环境下的自然垄断产业及其边界;我国制造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探讨;技术创新与循环农业发展;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模型改造;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代工生产”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题名】:技术经济学【摘要】:衽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机理的实证研究,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作用的探析,我国区域物流相对有效性分析,网络环境下知识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产生原因研究,应用开发地震技术进行徐家围子储层构造和岩性反演

罗建华的研究论文

刘绚
至舍
罗建华,王慧娟,知识产权战略导向的技术创新模式应用—以广西企业为例,科技管理研究,2010,22(11),124~126.罗建华,宋新华,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机制研究—以广西企业为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B类期刊),2010,(4).罗建华,刘粤军,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机制研究,商业研究,2010,397(5),89~92.罗建华,翁建兴,Credit Risk Evaluation of Micro-loan companies on Soft Set,2010(EI全文检索)。罗建华,雷汉云,An Empirical Study on Risk Control Capability of Chinese Credit Guarantee Enterprises,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cs(ISII2009),2009.(国际会议接受的论文被EI检索)罗建华,黄玲,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湖南社院学报,2009,6,66~68.罗建华,陈昌义,担保企业内部道德风险控制的博弈分析研究,企业家天地,2009(4),23~24.罗建华,吴金龙,基于公平性对担保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商场现代化,2009,575(5),301.罗建华,李友谊,担保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探讨,2009,574(5),105~106.罗建华,张永才,试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企业家天地,2009,4,61~62.罗建华,申韬,国外关系型借贷理论的文献评述,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353(1),108~113.罗建华,谭海彦,张琦,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评判方法体系的构建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8,5(36)67~71.王诗华,罗建华,Var model based on smes credit guarantee risk pricing,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wlcom2008),2008.12.(国际会议接受的论文被EI检索).罗建华,雷汉云,Empirical study of corporation credit default probability based on logit model ISM2008.(国际会议接受的论文被EI检索).雷汉云,罗建华,晏绍康,中小企业创新障碍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统计与决策,2008,8(260),181~183.罗建华,张琦,谭海彦,产业组织理论中传统市场结构评判方法的缺陷分析,江苏商论,2008(7),33~35.罗建华,宾涛,担保业务外部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530(2),183~184.罗建华,李铁宁,朱婀丹,文化产业组织现状及其发展和完善的目标分析—以湖南文化产业为例,生产力研究,2008,1,110~112.罗建华,张琦,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决定因素的对比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7,27(2),41~46.罗建华,李铁宁,国内外非显著规模经济性文化产业规模经营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旅游酒店业的实证研究,商业研究,2007,364(8),133~136.李铁宁,罗建华,企业商标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机理研究,企业经济,2007,321(5),80~82.罗建华,张琦,区域性产业特征分析及其市场集中度的实证研究,工业技术研究,2006,8(154),9~11.罗建华,朱婀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效性发挥的特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6,155(9),77~80.罗建华,张琦,现有银行信贷管理模式下促进地方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探讨,商场现代化,2006,474(7),189~190.翁建兴,罗建华,技术型跨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动因探析,经济与管理,2006,20(3),65~68.罗建华,谭海彦,郑树荣,段行星,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探讨,交通企业管理,2006,216(8),57~58.罗建华,李铁宁,向洪光,非显著性规模经济文化产业规模经营影响因素,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89~91.李铁宁,罗建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文献综述,山西科技,2005,6,11~13.罗建华,翁建兴,我国专利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探讨,科技管理研究,2005,9,17~19.翁建兴,罗建华,构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探讨,龙岩师专学报,2005,(2),17~19.罗建华,邱先欲,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山西科技,2005(1),8~10.罗建华,翁建兴,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体系的构建,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6(2),89~93.罗建华,杜军,肖光华,国际投资建设项目业主代理模式的市场博弈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64~69.罗建华,高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运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9~51.罗建华,俄兰青, 国内企业实施BPR的内部条件综合评价,运筹与管理,2003,(3).罗建华,傅得春,周柏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一种构建方法,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1),28~30.罗建华,傅得春,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世界有色金属,2002,12,15~18.罗建华,傅得春,黄利红,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产业组织研究,矿冶工程,2002,4(12),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