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博士很难吗

恶魔城
单身汉
今年是博士第四年了,毕业要在明年了,在这三年里,3365636639有过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感触颇深,有些感想,想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够那些准备读博的人和正在读博的人一些提示和建议。首先,谈一下该不该读博士!1、明确读博士的目的。虽然现在博士扩招也挺多的,但是博士毕业确实不像硕士那么容易,当然与专业也有关系,但总体来说,博士是进来容易出去难。如果你仅仅是想混个文凭,为以后评职称或当公务员提升自己的资本,那么我劝你还是不要读博士了,这是对于应届博士来说的,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总或单位的领导,那就另当别论了。2、如果以后想继续走科研这条路,那么我觉得读博士非常重要。读博士过程中你可以学到许多科研方法,接触许多很有水平的同领域的专家,开阔自己的眼界,这些,对以后自己的科研道路的确很重要,所以说,立志以后去高校或研究所的朋友们,劝你们最好读个博士,这个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3、如果为了找个好工作,或者为了赚钱,那么最好别来读博士。读博士并不能给你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反,博士的待遇现在很可怜,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就不错了,现在的状况是就算你博士毕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单位,大部分人都去高校,因为去企业实在不划算,辛辛苦苦这么几年,到企业,待遇和一个硕士的差不了多少,而且人家进去的比你要早,资历要深,可能混的比你好多了;对于你来说,一个是心理很难平衡,另外一个是博士所学的东西可能从此无用武之地。如果去高校,大家也知道,现在的高校待遇是什么样子,和前几年相差太远了,一年一个样,反正是越来越差,与我当初读博的时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别说房子,家属,就是一个一般的学校,你能够进去就不错了。4、如果你是为了其他目的来读博士,那么在读之前请三思而后行,做好一定的心里准备,因为它可能比你想象的要艰苦许多,困难许多。不管你是处于什么目的,如果读了博士,而且想早点毕业的人,那么我想就我的体会谈一点想法,提一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1、选一个好的研究方向,这个很重要。同一个专业,如果你方向选的好,那么你和别人付出一样的努力,你可能三年就毕业了,别人估计需要四年甚至五年才能毕业。方向不能选的太大,太大就显得很空洞,不能深入,也不能选的太小,太小就可能陷入死胡同,不能出成果。如果你研究生的方向很有意义,那么接着做下去,对于自己来说就非常好,有基础又有积累,还可以深入,为以后的提早毕业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另外一个就是选方法论,这些东西容易写,容易创新,不要选一些算法之类,既很难创新又很难出成果。2、学会坚持。读博士可能就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一定要坚持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出现什么挫折,请不要轻言放弃,请不要轻言退学,学会坚持,学会忍耐,这个很难,但很重要。做学问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有时候甚至很枯燥乏味,在这个时候,人都会有一种厌烦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不管你是什么专业,也不管你是研究什么方向,你所做的东西都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且你也不可能把它做的非常好,非常完美,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否则就不叫科学研究。所以遇到困难和问题后,请学会调节自己,坚持下去!3、甘于清贫,耐住寂寞。如果你没有这点毅力和决心,那么博士想毕业谈何容易。上面已经说过,博士的待遇是比较低的,当然,中科院或个别的学校除外,如果你自己追求物质财富,总是和自己以前工作过的同学相比,别人可能现在有房有车,日子过的很舒坦,你就会心里很不平衡。但是你要记住,你既然选择了读博士,你既然走了这条路,请不要和他们相比,清贫是暂时的,要甘于清贫,不要抱怨,那样对你没有任何的价值,其实别人可能还在羡慕你读博士呢,选择了就要坚定,坚定了就要咬牙走下去,终有一天会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另外一点就是耐得住寂寞,博士期间不下点功夫不行,如果你整天和同学玩,经常出去泡吧,玩游戏,大吃大喝,那么我想你最好还是先工作吧,读博士不是社交应酬,当然,合理的处理人际关系很重要,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你要有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战,做实验,看文献,做模拟等等,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所收获,你的博士论文才会有进展。4、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读博士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本来就很郁闷,有时候甚至退学的想法都有,因为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曙光,在迷茫中度日。这个时候请你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弃,心态一定要平和,千万不要急躁,一切问题都会慢慢解决的,总会找到办法和出路的,迷茫只是暂时的。有些人因此经常失眠或午休睡不着,这不仅仅严重影响了你的科研,而且也影响了你的健康,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想想红军当年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多么艰苦的岁月里都怀着一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胜利,我们这点苦算的了什么呀,即使是自我安慰也要不断的提醒暗示自己,心态平和,乐观处事,这不仅仅是博士期间,以后人生会碰到许多更艰难的事情,也需要这种心态和态度的!5、和导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和沟通,这个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导师的允许,或许你永远不能毕业,导师的话和任务一定要尽力去做,不管你能不能做出来,但是必须尽力,让他知道你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才行。如果你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导师,他能够为你着想,那么恭喜你,如果你的导师很自私,只是想办法剥削你,那也没有办法,你是学生吗,千万不要和导师对着干,一定要按照他的意思办事,因为你必须毕业。另外一点就是不要抱怨任何人,也不要依靠任何人,尤其是老板,凡事要自己努力,学会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这个才是硬道理!6、坚持锻炼,不要因位读博士而透支了健康,搞垮了身体。健康一旦失去就很难在得到了,所以请你珍惜自己的健康,这个是资本,没有了这个,其他的一切都是白搭。虽然博士期间时间很珍贵,但是对于锻炼身体的时间,请不要吝啬,这是你完成学业和以后立业的根本。当然,这些主要对那些全脱产博士来讲的,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和启发,也欢迎各位虫友补充交流!

考博士生有多难?

梁祝恨
而非人也
相对高考、考研而言,考博更多的可能是精神上的压力更大,就其难度而言,还真不好说。因为各个学校要求不一样,各个导师也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尤其是目前高校流行申请考核制这样一种招生制度,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一些能力强的硕士生,在这种申请考核制下更占优势,他们肯定觉得考博很简单。但对于绝大部分学术成果并不突出的硕士而言,申请考核是一道鸿沟!很难跨越!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申请-考核制无疑可以选拔出导师想要的优秀人才,是一种质量导向的制度设计。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极大地阻碍了社会流动,这又是一个危险的制度设计,甚至加大了高考的“负担”,让“高考定终身”,第一学历优劣成为日后能否“通过申请”的关键。读博成了许多人永远的“梦”,而同时也成为精英阶层固化的“俱乐部”。高等教育的价值重心正发生偏离,强调“选人”,弱化“育人”,重视选拔机制,忽略教育增值。显然,我们会意识到:优秀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选拔出来的。教育公平的“入口”开始遭遇严重冲击!这是高等教育“自私”的表现。同样,申请-考核制也增大了导师的选择权,是一种扩大办学自主权的体现。如今我开始反思,学校是否需要那么多那么大的权力,这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因为这些权利从某种程度上正在吞噬高等教育公平。显然,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机构亟需干预,一旦阻碍社会流动,必然会造成更复杂的矛盾关系。教育公平是教育质量的前提。考博没那么难 难的是有一颗坚定的心。

考博到底有多难?

贝斯特
穿墙术
如果现在问我考博难么,我肯定依旧斩钉截铁的说:难!先介绍个人情况: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成绩排名专业前几;硕士推免,硕士成绩专业前几。本硕均获得国家奖学金。硕士期间发表5篇论文(英文2篇;均为一作or导师一作本人二作)。不选择继续留在中科院读博,是因为逐渐发现不喜欢中科院的气氛,总感觉太压抑,还是喜欢高校的环境。我是从3月末开始准备的,最开始是联系一个某985高校的博导,由于这所学校的性质,各种信息都保密,网站上根本没有相关老师的个人信息,更别提邮箱了。于是到处找老师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间接寻找老师的联系方式,几经周折找到了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老师的邮箱。然后发出邮件后就是无尽的等待,等待真的太煎熬,每天都刷上百遍的邮箱,期待老师的回复,真的太焦灼。4月初好不容易等到回复,其中一个回复很积极,另外一个老师直接说该校今年不招生。联系该校招生办得到的也是模棱两可的回复,说是要等上级部门批复。可是我又真的特别想去这所学校,所以只能硬着头皮,抱着冒险的态度开始复习。英语+两门没学过的专业课,说实话,复习起来非常吃力,可是还是坚持啃。复习到6月的时候,突然被告知该校果然今年不招生。简直晴天霹雳。之前的辛苦准备全白费。真的特别失落,瞬间没什么动力。不过缓一缓,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换个学校再联系,毕竟我们是拼不过政策的。调节一下心态,结合自己硕士研究方向,开始联系另外一所985高校的相关博导,可是得到的回复都不是特别理想。可能很多人联系博导如果得到“欢迎报考”的回复,就会踏踏实实准备考试,然后等待考博后的择优录取。可我觉得这样的回复,充满太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辛辛苦苦准备好几个月到最后如果没被录取,很难接受。鉴于和自己相关方向老师的回复不太理想,我甚至考虑换专业,因为本专业其他方向并不是十分感兴趣,于是想跨考另外感兴趣的专业,联系了很多其他学院的博导,咨询了很多师兄师姐,可是有的导师比较介意跨专业...联系起来也是十分心力交瘁,每天做梦都是导师回邮件了、给予了积极的回复...有人说考博找导师就是靠一种缘分,后来我发现真的是这样。机缘巧合我联系到了现在的导师,回复很积极,对他的研究方向也感兴趣,也和我硕士是相同的一级学科(也就不需跨专业)。这个时候已经7月了,专程去学校拜访了老师,彼此都很满意,也承诺唯一的名额会留给我,也就是说考试科目过线即可。联系导师的事也终于告一段落。导师确定下来后,并没有及时进入复习,8月写了一篇小论文。正式开始复习是9月,数学、英语、专业课。数学研一学过但是早忘了,而且这个学校指定教材和我们当初学的不一样,考察重点也不一样,专业课也是没学过,要从头学。说实话,复习的并不理想,因为每天还有很多其他事分散精力,每天都要学到十二点才从实验室离开,真的非常疲惫,但是人生能有几回搏?所以默默坚持,就这样坚持复习到九月末的时候,突然发现我报考的学院试行申请-考核制,之前没有任何风声,甚至连学院的老师们都不知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准备相关材料:报名表、推荐信、政审表、balabala一堆材料...然后焦急的等待学院审核结果,过了半个多月,惊喜发现的进入了复试。从公布复试名单到复试只有2天,也就是几乎没有什么准备时间。匆忙赶到报考学校,参加复试,发现入围的本校生一半,复试表现自我感觉可以打到85分。然后收到老师发的短信,说我录取了。说实话,欣喜之余,突然的如释重负让我觉得异常疲惫。虽然最终我并不需要参加考试,成功被录取,可是说真的,一路走过来,真的累心啊!(穿叉个小插曲,就在我认真准备这所学校的时候,之前那所学校又通知我今年招生了...我内心真是@#%,要知道我之前是铁了心想上那所学校的啊,唉,只能说造化弄人)PS:真的感谢自己,研一研二时候没有懈怠,专业课学的还算认真成绩不错,也发了一些文章,使得我有资格参加申请考核。还有关于学生干部经历,这个真的仁者见仁,我现在联系的导师就还比较看中这点,他觉得这样的学生可以独当一面,对之后的科研工作大有裨益。而有的老师可能就比较反感,会觉得分散精力。所以,联系到一个和自己match的老师,真的是缘分。给大家的建议: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博士招生施行申请-考核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硕士有一定的成果积累。所以“未雨绸缪”十分必要。再有,送给大家一句话:自己努力一点,总有人愿意帮你,总会有好结果。

博士读还是不读???

农学家
铳墓
建议你还是继续攻读博士吧,在当前体制下,博士还是能够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的,何况版你的导师在业内还有一定权的声誉,多好的事哈!到时候你也能解决你女朋友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只是读博的过程是很艰辛的,因为你要面临生活和学业及家庭的多重压力!挺住,哥们,相信你辛苦几年后,会得到转机的!

博士读还是不读

表哥到
读和不读都没关系。copy我是建议你考公务员,回归社会。博士的却泛滥,那不过是媒体的炒作而已,博士还是很少的。研究生其实都很少,不要听媒体的炒作嘛。不过找工作才是最终目标,你现在不缺读博士的机会,而缺乏找工作的经验或者是能力。比如考公务员,你可能不是很强。博士文凭必须放在能力的基础上才有产出。所以我建议你先找工作,对社会熟悉后再读博士也不迟。在大型私企,研究生3年后的工资可以到10万以上,但博士并不一定。在政府,研究生好的混三年,很快就有机会上去,而博士还刚开始。所以,我建议你去工作,我当年老师要我去某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校读博士,我坚决反对,去工作,在工作中学到的经验和能力能让我立足于社会。而读博士的不知道路在何方?考试考不过,难。加上等你工作几年自己有钱后再去读博,也不会清贫。而且再读博方向会非常明确。一些工作几年的博士,在读博期间收入年过30万,而直接读博的学生只会帮导师做课题。做课题能有多少钱?纯属浪费3年。毕业后,有经验的博士再3年充分准备后升职很快,而应届博士还懵懵懂懂。

读博士很难吗

异教徒
樱花
读博士的确很难毕来业,源在韩国的硕士一般是两年或者两年半,博士一般是三年或者五年。至于研究项目都是有工资的,而且根据指导教授的项目而定,如果指导教授没有什么项目,那就相对轻松了。庆熙大学在韩国排名比较靠前,但是博士一毕业的条件:1.也是关键的一条,和指导教授的关系要好。数百了指导教授决定着你何时能毕业,不能按时毕业的大多数是和教授处的关系很差。2.修够学分,并且专业课考试合格(大概5门)。3.在学术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的论文(韩国也可,国外也可)。4.毕业论文之类的就是理所应当的了、。希望你成功!

怎样评价如今很多能力很强的人不去读博士

非所言也
良能
高智商的人不适合读博士3365636665。首先声明,这不是对博士生一族的贬低,希望不要因此而得出“傻博士”的推论。一般来说,能读到博士的人,并不是说明他在智商上胜过周围的人,而是说明他是最适合长期学习的人,也是最勤奋刻苦的一类读书人,这一点恰恰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毕竟具备这种能力是难能可贵的,国家的科研事业需要这样的人。总体上,能读博士的人,只要具备一般的智商水平即可,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高等学府里的博士生,也只需具备中等以上的智商。大部分高智商的人,在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去公司工作,就是出国了,很少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的。既然这是群体行为,肯定有其合理性,对于高智商者,不可以对此视而不见。 2、高估博士学位价值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有钱、有车、有房,谁都想,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实现。如果指望一个博士学位就能换来“腰缠万贯”,那就算是打错了算盘,赶快打消这个念头,人生短暂,上错了船可就不好玩了,俗话说“贼船好上难下”,这个道理应该懂得的。博士毕业,进高校教书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高校待遇好,而是情非得已。在今天的中国,有几个公司需要博士?要博士就要发挥其作用,体现其价值,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收益。但是,有几个公司能提供这样的空间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呢?小公司用不起也没必要用,大公司要用也不多。也许有人会问,中国不是有那么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吗?不错,登记注册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国公司已经为数不少,但是,有几家是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可以说,大都是外国专利技术的代理收费者。就算有几家堪称“民族骄傲”的名企,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博士群体而言,也是“僧多粥少”,不想饿死,除了进高校,别无他路。高校工作相对稳定轻松,但是薪水却和大公司有天壤之别。加上现在已经没有分房制度,房价又天天涨,博士刚毕业又没有什么积蓄,收入又低,还得面临组建家庭的艰巨任务,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感叹:如果当初不读博士,恐怕现在已经是“五子登科”了吧。是啊,看看身边那些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哪个不比自己境遇好呢? 3、家庭条件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注意,我这里用的词是“不适合”,而不是“不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前几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言人不就阐述了他的“教育消费论”吗?为什么说家庭条件不好就不适合读博士呢?我并没有对普通百姓的歧视(我也是贫农家庭出身),而是就事论事。我并不想剥夺任何人受博士教育的权利,只是想指出,享受这种权利需要付出高昂代价。当一个人读到博士时,如果不是已经工作几年,正常年龄应该在26岁左右,博士毕业就应该在30岁左右,在这个阶段,自己的父母应该是开始渐渐需要子女供养的时候,尤其对于家庭贫困的人,一般都是父母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平时都是省吃俭用,有个头疼脑热的病,都是能挺则挺,不打针不吃药,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供子女上学,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有出息,尽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在读博士期间,虽然可以自食其力,不靠父母,但是很少能再多些钱给父母用的。日盼夜盘,好不容易盼到博士毕业,可是又马上面临买房成家,这笔花费不小,没有三四年的积蓄,连房子的首付都解决不了。这时候,还指望能给父母多少钱呢?就算给父母钱,眼看着子女还没有安定下来,做父母的能舍得花吗?到最后,还不是一分一分攒着给子女用。做子女的,孝道都没尽到,还读那么高的书有甚用。 4、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又跳了一个,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已经跳了一个”,似乎,很多校园里生活的人对“跳楼”现象已经“习以为常”了。毕竟,一次又一次“跳楼”事件对神经的反复刺激已经降低了人们对它的敏感度。除了一句“太可惜了”,还能多说些什么呢?面对现实生活巨大压力,生活下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气,一死以求解脱,虽然辜负了亲人,却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想读博士的人,思想的确准备好了吗?做学术,就要忍受寂寞,狭小的交际圈再也不能带给你大学的浪漫生活;身份更是尴尬,既不能当自己是老师,在老师的眼里你永远是学生,也不能当自己是学生,在大部分学生的眼里,你就是老师,是大人了。如果读博士之前还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要做好四年继续光棍的准备,根据经验,在读博士期间找到对象的概率不大,基本可以死了这条心。没有那生命的另一半,你能承受住极大的生理压抑吗?如果自己可以解决,上帝还造出和你异性的人做什么。每当和自己的老同学聚会时,看着人家又是购房又是买车,有的都已经当爹当妈了,你还在读博士,你看着能不眼红心热吗?由嫉妒心产生的强烈压抑感,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体验。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可是论文迟迟不发,你不急谁还帮你急啊。 5、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人不适合读博士。前文已经讲过,读博士的最后出路大都是留高校。读博士的人反对教育产业化,那就是拿绳子勒自己的脖子,断自己的后路,砸自己的饭碗。谁都可以喊反对教育产业化,就是读博士的人不能够喊,你如果反对教育产业化,那以后你的工资怎么涨,你的现代化办公大楼怎么盖,你的小汽车还要不要,你以为这些钱从哪里来啊,看看国家每年的教育财政的那点投入,再看看各个高校的大肆扩张建设和高校学费疯狂暴涨,难道你还看不出端倪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美国 硕博连读 毕业难么?大概要读几年?

光之塔
计时器
 美国的copy硕士大部分学习时间是2年,最短也有1年毕业的研究生,比如法学硕士,为期一年,实际学习时间只有九个月。还有一年半的研究生。美国博士学习时间大约为三年,这是美国研究生院规定的最低学习年限。  不过,即使有这个规定,也很少有人在三年之内顺利完成博士学位的学习,因为博士不仅需要应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在实验室为教授打工,还要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当然,最后还有最重要的毕业论文和答辩,许多博士生的生活过的非常紧张,基本上没有周末和业余时间。  尽管他们不用为此负担学费,但是时间成本也是很高昂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毕业的博士很多,有些人上了8年才最终拿到博士学位。  硕博连读还存在一个问题,在硕士课程结束后向博士过渡的时候,尽管你申请的是硕博连读,但是仍然需要再参加一次考试,由专业课导师,学院方,校方共同来考核,三人中有一人不通过你就无法进入博士课程学习,由于这个原因,中途结业的学生不在少数,加上博士毕业压力大,很多硕博连读的学生在完成硕士学位后就毕业参加工作了。  所以,选择硕博连读的学生一定要有足够的毅力才能完成这段艰苦的求学之路。

博士生真的很难毕业吗

莉莉卡
莫知其始
要看博士生个人抄的情况袭和导师的情况毕不了业是完全有可能的我见过直接没法毕业退学走了的也见过毕业了但是没学位的,比上面那种略好,可是没学位基本也就等于白读了理论上博士是三年,但是延期到五年甚至更长的大有人在读博之前需要仔细考虑,开始读了以后要有足够的信心,毅力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