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成果与荣誉

冰瞬
虽少
标准院自1990年以来,相继承担了数十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完成的“十五”(2000~2005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三大课题《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和《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及技术措施》对推进国家标准化工作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该院的《国家术语、图形符号体系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至今为止,全国标准化方面科研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此外,该院还有许多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部门科技进步奖以及“八五”(1990~1995年)、“九五”(1995~2000年)重大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标准院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为指导,高举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旗帜,围绕建设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和提高国家标准化水平两大主题,充分发挥研制国家标准的主力军作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国家队作用,提供标准化政策咨询的参谋部作用。坚持“科研为本,服务社会”的办院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面向市场、走向国际的发展原则。在“十一五”期间,紧紧抓住实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该院科研、人才和管理三大优势,经过五年的努力,夯实该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化理论与战略、基础标准化、社会公益标准化、高新技术与信息化标准化、资源与环境标准化、工业与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食品与农业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化八大标准化科研工作领域;建成为科研和社会提供服务的技术标准研究平台、标准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咨询服务平台、符合性测试与认证平台、物流信息与电子商务平台、组织机构代码与电子政务平台;形成支撑中国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标准化研究基地、标准化服务基地、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实现标准化基础理论、技术标准实验验证能力、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三个方面的突破。把该院建成科研理念先进,研究领域全面,人才结构合理,内部管理规范,基本设施完善,实力大幅提高的国际先进的标准化科研机构,全面支撑和带动中国标准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什么是标准化

色若死灰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公司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扩展资料:标准化的特征:1、标准由主要靠摸索和模仿形式产生变为有意识地制定。2、标准化活动涉及范围扩大。3、标准化活动中的政治和军事因素增加。4、标准化还不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5、标准化没有理论指导。6、标准化发展不平衡。7、标准化是总结的结果。8、标准因行业不同也不同。9、标准可以分为框架性标准和细化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TACO)一直致力于标准化概念的研究,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的定义作出统一规定:标准是由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领域内最佳秩序的效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准化

什么是课题研究

无迹
其名鸳雏
课题研究指的是在某项课题上,前期做的工作或者具备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结果、研究人员、课题经费预算、硬件条件等。1、研究结果指的是在该课题上曾经做过的类似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发表的文章、专利等。2、研究人员是指从事研究该课题的试验人员,试验人员从事该课题研究时间越长,说明研究越深入,人员稳定,研究延续性好。从人员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上也能说明一定问题。扩展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1.确定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2.选定研究切入点: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题研究程序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分支机构

蓬户不完
淚眼俠
国际合作部国际合作部致力于全面策划并拓展该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业务,为国家标准委国际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推动各业务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开展双边合作,以及国际标准化政策、对策研究,国际专家咨询机制建设、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努力实现该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突破的目标。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总体定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与战略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6月,是中国标准化理论、战略和政策的重要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的有效性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撑,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相关保障。研究领域和内容:标准化理论与政策领域;国际标准化领域;公共安全标准化领域;标准化与知识产权领域;研究国家标准化的战略性问题,为国家制定标准化战略规划、实施措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发展问题,为国家占领国际标准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基础标准化研究所基础标准化研究所致力于中国基础标准化的研究工作,涉及基础性、通用性、公益性等研究领域。基础所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现实需求为引导,坚持面向企业与行业的标准化发展、面向地区与国家经济建设,开展多层次的标准研究和标准化服务。通过不断耕耘以及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基础所为提升中国基础标准化领域的标准水平以及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基础所目前主要在以下六个领域开展相关理论与政策研究、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研制、应用推广和标准化服务等工作: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术语与语言资源标准化、图形符号与城市导向标准化、人类工效学标准化、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等。主要承担SAC/TC286全国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MB相关导则、指南的国内工作),SAC/TC62全国术语与语言内容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C37),SAC/TC59全国图形符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C145图形符号的工作),SAC/TC7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C159),SAC/TC21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TC69),SAC/TC264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SO/COPOLCO)等六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研究所的历史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身为原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数据库研究室、信息分类编码研究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室。2003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成立,上述三个研究室合并组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信息化标准化研究所;2006年更名为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近年来,围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其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该所开展了大量以信息化标准化为核心的科研和标准制修订项目,有效促进了我国信息化中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保密和互联互通”。主要研究领域:制造业信息化;电子业务;信息分类编码;人口与健康信息化;地理信息;高新技术;软件接口标准符合性测试实验室;光学工程。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主要负责中国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可再生能源、环保产品、环境管理、清洁生产以及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等领域的标准化研究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承担我国能效标识制度授权机构以及相关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方位的标准化支持,将继续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主要研究领域和工作范围:节能标准化研究领域;能效标识工作领域;节水标准化研究领域;可再生能源标准化研究领域;环境管理标准化研究领域;环保产品标准化研究领域;清洁生产标准化研究领域;废旧产品回收利用标准化研究领域。工业与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所工业与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所是标院2005年改革中新诞生的研究所。所内设5个重点研究领域、1个中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和1个TC秘书处(SAC/TC151对口ISO/TC176)。研究所的科研课题紧紧围绕总局、标准委以及其它政府管理及市场的需要,重点在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业与风险管理标准化、市场质量评价、质量信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管理等领域开展科研和标准化工作,先后完成或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家重要科研课题,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了更好地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和建设技术平台,正在筹建“质量感知与行为分析实验室”、正在组建“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和“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技术委会”,相信这些技术平台的建设对于提高我所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手段奠定坚实基础。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间,该所的研究领域发展目标是质量管理标准化研究和工业与风险管理标准化研究两个领域达到国内权威、国际知名的水平;在企业质量信用和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化、质量评价等领域科研和标准化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主要研究领域:质量管理、风险管理、质量评价、质量信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等。科研队伍:研究所现有人员48人,其中正式在编研究人员12人,聘用研究人员6人,测评中心聘用专职测评员30人。研究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1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食品与农业标准化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和工作范围: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食品标准化理论与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基础标准与国际标准化、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政策及监督管理制度等研究。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标准化、食品安全应急标准化、食品溯源与召回技术标准化等研究。食品感官分析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食品感官分析基础理论和方法、食品感官分析信息化与智能化、食品消费偏好等研究。农业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农业基础与综合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管理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化等研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准化研究。主要包括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与标准体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等研究。承担全国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全国食品安全应急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全国质检系统食品法典(CAC)研究工作组秘书处、全国食品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等工作。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ISO/TC34)及其感官分析分技术委员分会(ISO/TC34/SC12)国内技术归口单位秘书处等工作。承担国家质检总局“食品安全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风险监控数据系统”建立与维护工作,筹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信息数据中心”。建立与维护“食品与农业标准数据库”,开展食品与农业标准化咨询与培训。筹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开展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对外技术服务。承担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OriGIn)中国代表处工作,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及标准化对外技术服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履行国家标准审查职责,负责国家标准发布前的最终技术审查;对标准编制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负责全国各行业标准、各地方标准备案工作;管理国家标准档案;并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相关技术支撑。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在履行政府职责的同时融管理与科研于一体,开展标准化应用性领域的科学研究,致力于提高国家标准质量水平并促进国家标准的协调一致,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位于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前沿,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全国各标准化专业技术归口单位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自1988年成立以来,已审查国家标准22000余项;备案行业标准35000余项;备案地方标准11000余项;管理国家标准档案27000余项;相关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并圆满完成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交予的大量技术性、管理性工作。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下设三个业务室和一个综合室,分别负责农业与食品标准、服务业标准、工业标准等国家标准审查和行业标准备案、地方标准备案工作,标准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技术支持等。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中心是根据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决定,于1999年底成立,是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许可证办公室)下设的独立运行的办事机构,业务工作受全国许可证办公室领导,承担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委托的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及相关业务工作。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是为了保证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行政许可项目。工作范围:(1)研究起草生产许可证工作有关文件;(2)协助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制定产品实施细则;(3)审核、汇总各产品审查部、省级许可证办公室报送的申报材料;(4)打印和寄送生产许可证证书;(5)负责组织实施对企业审查工作的抽查;(6)负责审查员的培训、考试、注册、期满换证和晋级,审查员教师的培训、考试、注册、期满换证等日常工作;(7)管理生产许可证工作资料和档案;(8)协助全国许可证办公室开展生产许可证信息管理体系建设;(9)完成全国许可证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立的工作机构,在业务上接受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和委托,负责组织实施缺陷产品召回的日常管理工作。管理中心下设综合管理部、汽车召回管理部、信息管理部、一般产品召回管理部和研发部主要职能和工作范围:建立信息系统,维护网站,设立热线电话,接受消费者投诉,提供咨询服务;收集、整理产品缺陷信息,建立早期预警报告系统;建立技术专家和产品检测机构数据库,监督、管理产品检测与实验机构;组织技术专家或组建专家委员会进行缺陷调查和认定;开展召回效果评估;开展产品安全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加强与缺陷产品召回相关方的协调与沟通;开展有关产品安全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国家质检总局交办的其它工作。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于1988年经国务院同意成立,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国的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标识工作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91年4月代表中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原名EANInternational),致力于推广全球通用的、开放的、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标准——GS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密切跟踪国际技术发展动态,在研究国内外物品编码与标识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了我国的物品编码与标识体系,开拓了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EPC)、全球数据同步(GDS)、产品质量追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标准化等新的研究领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全国设有46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以完善我国物品编码与标识体系为核心、覆盖全国的集编码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制订、应用推广以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体系,为社会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国家标准馆国家标准馆目前的研究领域涉及标准信息服务理论与实践、标准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践、情报研究、用户行为分析、标准文献加工技术研究、标准文献加工规范研究、标准文献内容揭示研究以及系统开发与研究这7个研究领域。国家标准馆现承担的项目主要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国家质检总局自筹经费项目“美国太阳能标准信息资源指南”,以及国家质检总局自筹经费项目“美国ASTM标准信息动态跟踪与分析研究”,以及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项目“标准文献信息共享机制及相关原型系统研究”等项目。中标认证中心中标认证中心(原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于1998年10月成立,隶属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是中国开展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认证工作的重要认证机构。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组织和指导下,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该中心根据国家节能、节水和环保工作的部署,以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国家节能减排举措为目标,以推动国家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依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强大的技术与科研实力,开展节能、节水、环保领域的政策研究、咨询及产品标准的制定,全面组织、管理和实施国家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工作,已发展成为国家能源、资源、环保领域重要的的科研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中心还全面承担世界范围内的全球高效照明产品认证(ELI)业务,并受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的委托,组建了联合国亚太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技术支持中心,成为联合国科研基地。中心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活动,作为APEC能源效率与节能专家组主席单位,加大了中国在APEC各经济体之间及世界范围内能源效率与节能方面的参与力度。中心已经与美国国家环保局能源之星、澳大利亚温室气体办公室签署了协调互认谅解备忘录,中标认证中心代表国家积极参与国际间相关领域的合作,国内外影响与日俱增。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是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负责管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的职能机构。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工作,负责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相关标准的修订;负责全国海量级数据库的建立和开发;负责全国大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应用;负责全国代码CA认证技术的开发和对全国代码业务的培训工作;负责对各省、市的代码数据实行监督和管理。

建筑行业的最新研究课题

长少无序
大奖赛
一、建筑工业化研究及应用: 1.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代替传统的,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也就是和其他工业那样用机械化手段生产定型产品。 2.建筑工业化的定型产品是指房屋、房屋的构配件、建筑制品。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组织管理科学化。 工业化建筑体系分两种:专业体系和通用体系。 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途径:预制装配式建筑、全现浇和现浇与预制相结合建筑 按照生产施工工艺分类:主要按照混凝土工程划分,预制装配(全装配)、工具式模板机械化现浇(全现浇)或现浇与预制相结合。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采用工业化生产,运至现场安装。 3.按照建筑结构类型和生产施工工艺综合分类: 砌块建筑、大板建筑、盒子建筑、框架板材建筑、大模板建筑、滑板建筑、升板建筑二、轻质高强建筑材料研究及应用三、绿色建筑施工材料及施工技术研究四、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研究五、生态建筑研究六、中国建筑文化及传承等等

鲍永利的主要科研项目

服食
每一天
一、主持项目1、抗乳腺癌药物筛选模型的制备及抗乳腺癌中药新药筛选,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805131),2008-2010,10万元。2、肿瘤良恶性的早期定性诊断试剂盒,吉林省发改委,2007-2010,9万元。3、TSP50抑制激活素信号转导途径的机制及其与乳腺癌发生相关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0672068),2007-2009,30万元。4、乳腺癌双重特异性早期诊断试剂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60923-01),2006-2008,10万元。5、乳腺癌双重特异性早期诊断试剂盒,长春市科技局(06GG147),2006-2008,20万元。6、TSP50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50114)2005-2007,10万元。7、葛藤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教育部(2002LHR11),2002-2004,3万元。8、葛藤提取物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吉林省科技厅基础项目(20020638),2002-2004,7万元。9、新的激活素受体结合蛋白对激活素信号传递的影响,校内基金,2001-2002,1万元。二、参加项目1、重组人血管抑素系列产品产业化开发,长春市科技局(2007KZ17),2007-2010,50万元,第2参加人。2、重组人血管抑素研究,吉林省科技厅(20070920),2007-2010,20万元,第2参加人。3、以CR-1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及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的筛选,教育部(107121),2007-2009,15万元,第1参加人。4、具有抑制Cripto与激活素受体II结合活性的植物化学成分筛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30670220),2007-2009,32万元,第1参加人。5、禽流感快速检测技术建立及H5、H7亚型禽流感二价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教育部重大项目(306006),2006-2007,100万元,参加人。6、中药化学成分样品库与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技术筛选,吉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吉发改高技联字[2005]1564号),2006-2009,9万元,参加人。7、长春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和发展策略,长春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长科技合[2005022]号),2005-2005,2万元,第2参加人。8、多药耐药基因抑制筛选模型的建立及中药成分的筛选,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项目(2004-114),2005-2006,1万元,第1参加人。9、东北道地中药材为原料的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国家“十五”攻关东北专项(2004BA907A15),2004-2007,15万元,参加人。10、天然药物成分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的研究,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004AA2Z3782), 2004-2005,10万元,参加人。11、基因工程重组制剂的研究—重组人血管抑素,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40401-1),2004-2007,40万元,第2参加人。12、吉林省基因工程制药研发基地,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40413),2004-2007,50万元,参加人。13、脑心舒口服液二次开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20040902-2),2004-2007,70万元,参加人。14、基因工程新药——重组人血管抑素,长春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攻关项目(04-02GG216),2004-2007,15万元,第2参加人。15、治疗卵巢癌基因模型的建立及治疗卵巢癌中药的筛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04-05ZP21),2004-2006,5万元,第1参加人。16、褐藻糖的液相色谱纯化技术及其作用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国中医药科2003LHR16号),2003-2005,3万元,参加人。17、抗SARS病毒天然药物筛选及特异蛋白靶标结构的确定,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30905),2003-2006,20 万元,参加人。18、中药复方勺药甘草汤主要药效成分与最终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02-03ZP25),2003-2006,5万元,参加人。19、防病毒药物口罩,吉林省科技厅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项(20030904),2003-2004,5万元,参加人。20、防病毒药物口罩生产技术改造,吉林省发改委(吉计资字[2003]546号),2003-2005,20万元,参加人。21、天然药物成分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的研究,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002AA2Z343B), 2002-2004,28万元,参加人。22、中药有效成分筛选、配伍理论及化学组学研究,吉林省科技厅(20020502),2002-2004,150万元,参加人。23、人参标准化及系列产品开发研究,吉林省科技厅(20011109),2001-2004,15万元, 参加人。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含义、组成及工作职责?

则敬
水鹿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由企业、地方归口单位批准设立的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特定领域或范围的标准化归口工作,包括跟踪对应世界主要标准化机构的标准化动向和我国的有关标准进程,受委托起草相应标准,解释、宣贯重要的技术标准,开展相应级别有关专业技术标准化的课题研究等地方、企业、行业、国家各有不同一般包括: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3名委员若干秘书长1名如需要还可增加联络人若干专家组专家若干工作职责1. 遵循本地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向主管机关提出开展本级本专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议和措施。2. 跟踪国际上专业标准的最新进展,分析国内本专业标准的现状和结合单位、地方具体情况,提出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或制定标准的建议。3. 根据主管单位的计划要求,组织制定、修订和复审专业技术的标准。4. 根据“xxx标准体系框架”,参与编制xxx标准体系表。5. 开展重要xx技术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6. 开展xxxx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工作,例7. 开展专业标准化人员的业务培训。8. 开展专业标准化的理论、方法研究和交流,出版内部简报,组织学术论文评选活动。9. 开展专业标准化领域的课题研究。10. 定期向主管机关提出专业标准化科技成果奖励项目建议及本级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的建议。11. 组织开展专业标准化交流活动,组团考察国外专业系统和产业,组织参加国际本专业标准化会议以及邀请国外有关专家来讲学等。

科技论文对选题有哪些要求

呱呱呱
腐女子
《科技传播》杂志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1、学术性学术性又称理论性。科技论文是一种纯学术性的文章。它要求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自然科学领域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严密论证,抽象概括。虽然它取材于某一研究项目,某一实验,某一新产品研制等,但绝不是客观事物的外观形态和过程的描述,或者就事论事地进行叙述。而是经过提炼、加工,从理论上做出说明。可见,学术性是科技论文最基本的特征。2、创造性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如果没有新创造、新见解、新发现、新发明,就没有必要写论文。因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创造。作为科研成果的论文,它的任务即是进行学术交流,实现其科学价值。可见,广大科技人员,如果只能继承,没有创造,人类的文明和历史,就不会得到发展。1、选择本学科亟待解决的课题各个自然学科领域之中,都有一些急待解决的课题。有些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的是该学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选择这些急待需要解决的课题。2、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凡是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都有重大科学价值,必将对科学技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因此,选题要敢于创新,选择那些在本学科的发展中,处于前沿位置,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课题。经过苦心研究,取得独创性成果,为人类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3、选择预想获得理想效果的课题选题一定要避免盲目性。选择那些能发挥本人业务专长和利于展开的课题。或者选择那些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可以发挥个人优势。题目大小适中,又选准了突破口,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4、选择课题应注意可行性选题时,要考虑到主客观条件,一定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具体讲,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科学原理上是可行的,绝不能违犯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2)考虑研究者本身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不可贪大、甚至超过个人实际能力。(3)考虑研究经费、实验场所(地)、仪器、设备、检测手段等条件上的可行性。不能不顾及条件,盲目上马。初学写作人员选题不宜过大,涉及范围不宜过宽,否则,困难很大,不易完成,题目小点则容易写作。只要写作方法对头,思路正确,题目虽小点则可以把论题写深写透,这样的论文还是有较高价值的。 四、科技论文基本结构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技论文大量发表,越来越要求论文作者以规范化、标准化的固定结构模式(即通用型格式)来表达他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这种通用型结构形式,是经过长期实践,人们总结出来的论文写作的表达形式和规律。这种结构形式,是最明确、最易令人理解的表达科研成果的好形式。其通用型基本格式构成项目如下:1、标题科技论文标题选择与确定问题,除了遵循前述的方法外,其标题应尽量少用副标题。同时,这种标题不能用艺术加工过的文学语言,更不得用口号式的标题。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鲜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以便引起读者关注。科技论文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术语,应该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词语,以使本学科专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学科的人员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这才有利于交流与传播。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该项主要体现论文作者的文责自负的精神,记录了作者辛勤劳动及其对人类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因此,发表论文必签署作者姓名。署名时,可用集体名称,或用个人名义。个人署名只用真实姓名,切不可使用笔名,别名,并写明工作单位和住址,以便联系。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趋于综合化、社会化,需要较多人员参加研究,署名时,可按其贡献大小,排序署名。只参加某部分,某一实验及对研究工作给以支助的人,不再署名,可在致谢中写明。3、摘要摘要又称提要,一般论文的前面都有摘要。设立该项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概略了解论文的内容,以便确定是否阅读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科技信息人员编文摘和索引检索工具。摘要是论文的基本思想的缩影,虽然放在前面,但它是在全文完稿后才撰写的。有时,为了国际学术交流,还要把中文摘要译成英文或其他文种。其摘要所撰写内容大体如下:(1)本课题研究范围,目的以及在该学科中所占的位置。(2)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3)主要成果及其实用价值。(4)主要结论文摘撰写要求是:准确而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作评价。文字要求精炼、明白,用字严格推敲。文摘内容中一般不举例证,不讲过程,不做工作对比,不用图、图解、简表、化学结构式等,只用标准科学命名,术语、惯用缩写、符号。其字数一般不超过正文的5%近年来,为了便于制作索引和电子计算机检索,要求在摘要之后提出本篇论文的关键词(或主题词),以供检索之用。4、引言引言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它写在正文之前。每篇论文引言,主要用以说明论文主题,总纲。常见的引言包括下述内容:(1)课题的提出背景、性质范围、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2)前人研究经过、成果、问题及其评价。(3)概述达到理想答案的方法。引言一般不分段落,若论文内容较长、涉及面较广,可按上述三个内容分成三个段落。引言里,作者不应表示谦意,也不能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对论文评价,应让读者去作。5、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论文的创造性主要通过本部分表达出来,同时,也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也就是说,都应该按照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组织结构。这样就能顺理成章。正文一般由以下各部分构成:(1)研究或实验目的研究(或实验)目的,是正文的开篇。该部分要写得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验性强的论文,先写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课题涉及面较广,论文只写其某一方面,文内则要写清本文着重探索哪一方面的问题。并交待探索原因,效果或方法。有的论文,将此部分并入引言之中,正文部分再不复述。(2)实验材料(设备)和方法科研课题从开始到成果的全过程,都要运用实验材料、设备以及观察方法。因此,应将选用的材料(包括原料、材料、样品,添加物和试剂等)、设备和实验(观测)的方法,加以说明,以便他人据此重复验证。说明时,如果采用通用材料,设备和通用方法,只需简单提及。如果采用又有改进的特殊材料和实验方法,就应较详细的加以说明。如果文章在国外期刊上刊载,便于对外交流,就需要标明材料成分,对照外标号做相应的说明。(3)实验经过实验经过即实验研究过程,或称实验操作程序(或步骤)等。该部分,主要说明制定研究方案和选择技术的路线,以及具体操作步骤,主要说明试验条件的变化因素及其考虑的依据。叙述时,不要罗列实验过程,而只叙述主要的、关键的。并说明使用不同于一般实验设备和操作方法,从而使研究成果的规律性更加鲜明。如果引用他人之法,标出参考文献序号即可,不必详述,如有改进,可将改进部分另加说明。叙述实验经过,通常采用研究工作的逻辑顺序,而不采用实验先后时间顺序,要抓主要环节,从复杂的事物中,理出脉络,按其发展变化顺序写。并且注意所述实验程序的连贯性,要从成功与失败、正确与谬误、可能性和局限性等方面,加以分析,达到严谨的科学性、逻辑性。(4)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该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心脏部分。一切实验成败由此判断,一切推理由此导出,一切议论由此引出。因此,应该充分表达,并且采用表格,图解、照片等附件。这些附件,在论文中起到节省篇幅和帮助读者理解的作用。本部分内容中,对实验结果和具体判断分析,要逐项探讨。数据是表现结果的重要方式,其计量单位名称、代号,必须采用统一的国际计量单位制的规定。文中要尽量压缩众所周知的议论,突出本研究的新发现,及经过证实的新观点,新见解。要让读者反复研究数据,认真估价判断和推理的正确性。作者在研究中,某些见解虽未充分证明,也可阐明。有些实验结果,在某些方面出现异常,无法解释,虽不影响主要论点,但要说明,供其他研究者参考。实验结果与分析,可称讨论、或称“各种因素分析”。这一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①主要原理或概念。②实验条件。尤其是依靠人力未能控制的缺点,要突出讲明。③本题研究的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的相同或差异要讲明,并且突出研究中自己的新发现或新发明。④解释因果关系,论证其必然性或偶然性。⑤提出本研究存在的难解或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分析上述几个方面内容时,要根据各个问题的地位,相关性、因果关系以及一些例外或出现相反的结果等。均要妥为排序论述,论述中一定要符合逻辑推理形式。本部分最后也可提出下一步研究设想、或工作大纲,将供读者参考。6、结论该部分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总结。是全篇论文的归宿,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说来,读者选读某篇论文时,先看标题、摘要、前言,再看结论,才能决定阅读与否。因此,结论写作也是很重要的。撰写结论时,不仅对研究的全过程、实验的结果、数据等进一步认真的加以综合分析,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而且,对论证的材料,选用的实例,语言表达的概括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等方方面面,也都要一一进行总判断、总推理、总评价。同时,撰写时,不是对前面论述结果的简单复述,而要与引言相呼应,与正文其他部分相联系。总之。结论要有说服力,恰如其分。语言要准确、鲜明。结论中,凡归结为一个认识、肯定一种观点、否定一种意见,都要有事实、有根据,不能想当然,不能含糊其词,不能用“大概”、“可能”、“或许”等词语。如果论文得不出结论,也不要硬写。凡不写结论的论文,可对实验结果进行一番深入讨论。 7、致谢科学研究通常不是只靠一二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多方面力量支持,协助或指导。特别是大型课题,更需联合作战,参与的人数很多。在论文结论之后或结束时,应对整个研究过程中,曾给予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谢意。尤其是参加部分研究工作,未有署名的人,要肯定他的贡献,予以致谢。如果提供帮助的人过多,就不必一一提名,除直接参与工作,帮助很大的人员列名致谢,一般人均笼统表示谢意。如果有的单位或个人确实给予帮助和指导,甚至研究方法都从人家那里学到的,也只字未提,未免有剽窃之嫌。如果写上一些从未给予帮助和指导的人,为照顾关系,提出致谢也是不应该的。另外,有些名家、学者或教授,从未指导,也没有阅读过论文,借致谢提名抬高身价,更是不对的。我们要坚守科学道德规范,切实杜绝不良风气。8、参考文献作者在论文之中,凡是引用他人的报告、论文等文献中的观点,数据、材料、成果等,都应按本论文中引用先后顺序排列,文中标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或引文作者姓名。每篇参考文献按篇名、作者、文献出处排列。列上参考文献的目的,不只是便于读者查阅原始资料,也便于自己进一步研究时参考。应该注意的是,凡列入参考文献,作者都应详细阅读过,不能列入未曾阅读的文献。9、附录附录是将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编入其中,它包括有实验部分的详细数据,图谱、图表等,有时论文写成,临时又发现新发表的资料,需以补充,可列入附录。附录里所列材料,可按论文表述顺序编排。以上所谈及的论文写作基本结构格式,适用于大课题、篇幅长的论文,对于小课题、篇幅短的论文,基本结构格式可增减、合分。作者选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可依据具体情况,有增减、合分,最终都要服务于更好的表述论文内容。

作业标准化是什么,有什么工作原理?

夫子时也
老斗士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体系将标准化作为面向创新2.0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并称其为技术创新体系及知识社会环境下技术2.0的重要轴心。早在七十年代,钱学森就提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及其科学研究以应对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通过标准化以及相关技术政策的实施,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加速技术积累、科技进步、成果推广、创新扩散、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业标准化的定义:所谓作业标准化,就是对在作业系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现行作业方法的每一操作程序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实践经验为依据,以安全、质量效益为目标,对作业过程进行改善,从而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逐步达到安全、准确、高效、省力的作业效果。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标准化作为一门科学,毫无疑问应该有它自己的理论,标准化活动是为数众多的人们的一种社会实践,而且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实践,那么,伴随着这种实践的总结便是理论的提炼。否则,标准化实践既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可能上升到它的高级阶段。近百年,世界各国际标准化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原理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发表了一些著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52年成立了标准化原理研究常设委员会(STACO),它的首要职责是在标准原理,方法和技术方面充当ISO理事会的顾问,在考虑标准化经济问题的同时,使ISO的标准化活动取得最佳效果,这对标准化理论的研究工作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而后,一些国家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如日本在1958年设立了标准化原理委员会(JSA/STACO),开展了标准实施状况的调查以及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术语的研究。次年,官城精吉提出了标准化的两个基本原理(经济性的基本原理和对策规则的基本原理)和一系列分原理。原苏联标准化学者在标准化理论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89年决定在莫斯科仪表学院等高、中等院校设立19·06专业—标准计量和产品质量管理专业,至于开设《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管理》、《互换性与标准化》、《标准化与质量》等课题的院校就达三分之二以上。此外,各国的标准化专家还对标准化概念,原理、方法、经济效果的测定及其它理论问题的研究日渐活跃。尤其是出现了一些有关标准化原理的专著,并就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