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创新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

扎扎实实
会闻卫君
课题研究重点及难点,突破点分析要使用正确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展开:1、重点难点:重点和难点是研究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具体的研究内容就不能独立存在,并说明为什么它们是重点和难点。2、突破思路:突破思路是将本课题研究内容之间的顺序和逻辑关系动态呈现出来。写作就是先学什么,以后学什么,为什么先学这个内容,再学那个内容。说明研究内容之间的时间和逻辑关键。3、研究分析:研究分析方法包括观察、调查、试验、行动研究、文献综述、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的研究目的和要求确定研究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有两种以上,具体使用方法应加以说明。扩展资料:构建研究内容框架的技能:1、主题定义:负责人应结合主体本身对关键词进行界定和解释。2、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在确定研究目标时,有必要坚持主题,使用准确、简洁、清楚的词语。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对实现研究目标的基本手段、策略和方法的总结,应该更加具体和明确。不同的研究内容对研究内容的确定有不同的看法。

课题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心
莫得其伦
课题研究虽然做法多样,但有一个基本程序。在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1、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这是大量的);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举例)。 2、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3、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例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语文教学的弊端出发,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 二、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选定了一个课题,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三、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 (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1、观察法:为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观察法实施的步骤是: 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中学任教的大专或本科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在记录中,根据研究需要,列出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记录的内容;如发现记录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6)规定统一性标准。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2、调查法: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举例说明抽样调查法的操作过程,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3、测验法: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操作方法: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5、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6、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高校教师评价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

天菩萨
藏其身也
所谓课题,是人们从事研究前人或同时代的人还未认识或解决的问题,它具有较为单一而又独立的特征。例如,“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比较”“克服中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实验”、“职高学生的职业心理调查”、“建立家庭实习基地在农村职中的地位和作用”、“青年教师需要现状及其激励方法”、“情感在中师教育中的作用”、“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教师素质与岗位培训相关研究”等等。所谓项目,是指事物分成的门类,或者说是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课题所组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带有综合性的科研问题。例如,“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研究”就应称为科研项目,而不应称为课题。它可以包含以下一些课题:综合改革实验的目标、评价研究,幼小、小中衔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综合改革研究,德育、美育、体育综合管理研究,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和联系研究等。课题与项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课题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单元,课题的有机组合形成项目。另一方面,课题与项目的划分标准也是相对而言的。对某一个研究者或研究群体来说,也可以从单个的课题入手,不断深入,形成系列的课题,从而组成项目。或者承担一个项目后,分成若干个课题逐一进行研究,最终取得较大的突破。

课题中期检查存在问题与整改建议

沉睡者
谆谆告诫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qlsxgxh“小学中高年级快捷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中期整改意见一、存在的问题1、个别成员对课题研究成在神秘感,不知如何开展。2、郑丽萍、伍淑琴被调离本校,且伍淑琴调至低段任教。3、课题材料收集不及时。二、整改意见1、加大学习力度,让每个成员首先从理论上把握怎样开展课题研究,多向谢家云主任、王庭集主任请教,使研究更加有法有序地进行。2、课题组制定计划时,尽可能地把工作要点细化,便于课题组成员操作。要求成员做好细节记录与分析,将在备课、上课、作业、课外活动过程中做了哪些改进记录下来,就会发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好还是坏,为什么有这些变化,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制定新的改进措施,尝试新的方法,这样的过程就是真正的研究。3、课题研究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师的课题研究一旦脱离了具体课堂教学,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根基和现实意义。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较少,较难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是实情,但只要心中有课题的理念,处处留心,善于捕捉课文细节,自然能有渗透的机会。低段教学的老师,多参与高段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加强对个案进行研究,多对高段学生进行访谈,一个学困生,一节课,一个教学环节这些都是课题实践的机会。低段任教的成员,每学期尽可能借班上一两节课,

开题报告中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始时所是
鸣佐
开题报告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的是对该题目的应用意义做出的猜想,即通过这个立项旨在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项目研究时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明确的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例如,通过本研究,旨在解决XXX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的,其应用机制具体是什么样的;实际运行的效率如何等。扩展资料开题报告撰写时应当明确的事项: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④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题报告

国内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长而不宰
格心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曾掀起在黑色岩系中寻找“五元素”矿床及铂族元素的高潮,并在南方取得了进展和突破。初步确定在下列9个层位的黑色岩系中赋存有大型超大型矿床;①中元古代下昆阳群;②新元古代歪头山组;③早震旦世大屋组、南沱组;④晚震旦世陡山沱组;⑤早寒武世牛蹄塘组;⑥早—中志留世;⑦晚泥盆世;⑧早二叠世;⑨晚第三纪中新统等。矿床集中于早寒武及晚泥盆世地层中,形成了5个超大型和为数众多的大—中型锡、锑、重晶石矿床,并初步查明PGE含量比较高的层位出现在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及早寒武纪牛蹄塘组。陡山沱组广泛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及四川、重庆北部地区、该组中富有机质的黑色岩系厚达20余米,属潮坪相及沼泽相沉积并与石煤、磷矿、菱锰矿等相伴产出。目前在陡山沱组发现的矿床类型计有:沉积型银钒矿床(湖北兴山白果园);微细浸染型金锑矿床(鄂南崇阳县方山);接触交代型银铅锌矿床(安徽祁门县三堡);沉积改造型钼矿床(湘南安化张家岭)。经前人查证仅在重庆城口、四川万源一带见铂族元素矿化。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是我国南方地史转折期大规模缺氧事件产物,具分布广泛、层位稳定特征,常由碳质页岩、碳酸盐岩、砂岩、磷块岩、硅质岩组成,部分地区还见石煤及基性-超基性火山凝灰岩。黑色岩系有机碳含量为5.6%~18.7%,同样还普遍含有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陈南生等(1986)根据黑色岩系岩相及成矿元素组合特征将该层位多元素矿床分为下列3类:①镍钼多元素矿床;②钒矿床;③沉积再造型铜钼钒铀多元素矿床。PGE查证成果表明具工业意义的矿化主要出现在镍钼多元素类型的矿层中(表3-4)。Ni、Mo多元素矿层分布于贵州遵义,云南德泽、湖南大庸、慈利、浙江诸暨、富阳、桐庐等地,赋存于碳硅质、黑色岩系底部,呈层状、扁豆状产出,厚度不大(大庸为0.5~1.8m、遵义0.1~1m,最厚2m,织金0.01~0.14m),属陆架近滨-斜坡环境中局限滞流盆地沉积。Ni、Mo多元素矿层硫化物组合十分复杂,计有黄铁矿、白铁矿、硫钼矿、二硫镍矿、辉镍矿、针镍矿、辉砷镍矿、镍黄铁矿、紫硫镍矿、黄铜矿、黝铜矿、闪锌矿、银金矿、钛铁矿等,未见独立铂族矿物,推测为超微细颗粒或碳质吸附状态存在。矿层品位:Ni 1%~5%(平均3.01%)、Mo1%~20%(平均3.48%)、Cu 0.09%、Se 0.28%、Au 0.054~0.38g/t、Ag 7.2g/t,并普遍含Pt 0.2~0.4g/t、Pd 0.26~0.66g/t、Os 0.073g/t、Ir 0.043g/t(分选提纯镍钼精矿中Pt+Pd为1.84g/t)。据梁有彬等(1999)统计报道,∑Pt品位大庸0.602g/t、遵义0.70g/t、织金0.47g/t,最富的贵州天鹅山达1.295g/t(其中Pt 0.58g/t、Pd 0.50g/t、Os 0.19g/t)。在成因上,过去认为镍钼矿是有机质参与下的沉积矿床,但近年经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支持了海底喷气热水沉积观点;Re-Os同位素年龄为560Ma和541Ma(毛景文等,2002);包体测温黄铁矿形成温度115~185℃;有机质成热度推算成岩期温度为154~210℃;石英、方解石均一温度为130~200℃。成矿与沉积同时并受局限盆地控制。我国黑色岩系PGE研究突出了低温地球化学条件下多组分体系的相平衡。在实验模拟中得出:在25~200℃条件下,Pt可以Cl的络阴离子搬运,其量可达×10-9级,而Pd可高一个数量级;在300℃N aCl/H2SO4溶液中,Pt可呈硫化物迁移沉淀。此外,在黑色岩系中,Pt、Ir常与自然金混合,呈超微细态出现。上述实验和测试解释了黑色岩系中未见独立铂族元素矿物的客观现象。表3-4 中国南方黑色岩系矿床PGE查证成果表 (wB/10-6)尽管黑色岩系中PGE可以富集成矿的认识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确认,在经济开发的前景方面也得到了肯定,即早晚会被开采利用,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1.分析测试技术未过关.国外技术保密,国内没有开展对应的研究,严重地影响到勘查评价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矿床的勘查技术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卡林型金矿,30年前我国地质工:作者对于卡林型金矿还“一无所知”,后来通过国外实地考察、国内大量找矿工作的投入,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快在我国西南部的滇黔桂3省交界地区和秦岭陕甘川3省交界地区确立了两个大规模的卡林型金矿成矿集中区,发现了一大批金矿,并且得到了开采。可以说,卡林型金矿目前在中国已经“全面开花”。卡林型金矿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分析测试技术取得突破,尤其是“痕金”快速分析技术过关,并且使类似技术“傻瓜”化,帮助地质人员在野外利用“痕金分析箱”就可以完成找矿“侦察”工作。PGE目前面临类似情况,即适合于黑色岩系中PGE含量分析测试的技术不但在实验室未过关,更谈不上野外的快速分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过对比实验,对采自四川硫磺厂和三大湾的含矿黑色岩系样品分别进行了对比测试,每次测试工作的质量从标样的重现性及其与标样推荐值的对比可以看出是合格的,但前后两次测试之间的结果却有一定的差距(表3-5)。这说明,锍试金富集铂族元素ICP-MS法(孙亚莉等,1997)对于黑色岩系中的PGE来说并不合适,但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表3-5 三大湾和硫磺厂同一样品两次分析结果的对比俄罗斯的科学家通过30多年研究,也明确指出,常规的方法和目前通用的火试金法对黑色岩系中PGE的分析是不适合用的,因为在试样加热过程中,PGE很可能随着C元素的挥发而“丢失”!尽管俄罗斯的科学家已经掌握了相应的分析技术,但他们严格保密,无论是刊物上还是网络上都没有公开相关的测试技术;尽管国内有关研究人员多次建议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分析测试研究课题,但一直得不到批准,以至于野外找矿工作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他有关部门还是应该立项开展黑色岩系中PGE的分析测试研究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能不能从我国扬子地台周边及新疆东天山、西天山等地广泛分布的黑色岩系中找到铂族元素矿床的重大现实问题。2.缺乏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地质找矿工作原地质矿产部孙大光部长曾经在1977年的全国地质工作大会上专门强调铂族金属是国家的急缺矿产资源,应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随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寻找铂族元素矿床的一个小高潮,并推动了四川杨柳坪和云南金宝山两个铂族元素矿床的成功勘探。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铂族元素矿床的地质找矿工作基本停止。21世纪初.随着地质大调查项目的实施,又一次开展了铂族元素矿床的找矿工作,曾经设立了重庆城口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矿床的地质找矿评价等项目,但由于分析测试等方面的原因无果而终。综观国内外铂族元素矿床的地质找矿经验,没有哪个矿床是在短期内查明其资源量的。即使是美国的斯提尔沃特(Stillwater),尽管在成矿模式的指导下只用了短短一两年时间就发现了矿,但用了10多年时间才初步查明其资源状况,而从查明资源状况到开发利用又花了20多年时间。即使是已经开采的矿床,由于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原因也会给矿山开发带来波折。如加拿大的伊勒湖钯矿床,1993年开始开采,连年亏损,到1998年几乎关闭,后来在资料二次开发和成矿规律重新总结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评价大大地扩大了资源量,选择了类似于斑岩铜矿“低品位大矿量”的开采理念,从而起死回生(施俊法等,2005)。因此,对铂矿来说,短平快项目是不太可能取得找矿突破的。3.采选冶研究严重滞后黑色岩系中的铂族元素矿化以“低品位大储量”为特点,因此,采选冶就成为开发此类矿产资源的关键。但目前我们还没有此方面研究成果的报道,尤其是C质吸附PGE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次研究发现,三大湾地区含C质岩系中的PGE可能被C吸附,类似于“碳吸附金”的情况。如何查明PGE与“C”之间的“吸附”机制并把PGE从“C”中解吸下来,不仅仅是一个矿床成因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矿床开发的技术问题。建议首先开展PGE与C的联测研究,即同时测定样品中PGE的含量和C(包括不同类型的“C”)的含量,查明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研究C与PGE之间的吸附与反吸附问题,为黑色岩系中PGE的回收提供科学依据。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课题研究方案,应注意哪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由两个字 概括)

重言十七
大庆典
立题、解题、方法、实施、成果。立题:准确界定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关键,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不管大小,一般都是可以也应当进一步具体化的。研究内容的界定不但将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着手的具体的问题,也规定了一定的范围,任何一项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将课题所能涉及的所有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中小学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首先必须明了研究的内容,否则,研究工作将无从着手。解题:使课题具体化、明朗化,问题结构有层次也比较清晰,各科教师都可以选定其中的任一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突破点,任何一个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必然会引申新问题,从而成为研究课题的派生问题。方法:要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学习相关理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有效的研究都是以原有成果为起点的。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任何假设都具有假定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实施:教育性是课题研究的灵魂。行动研究不仅需要行动,而且也要求“写作”,教师应将行动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忠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并形成改进自己教学行为的方案,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作新的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再记录新发现,形成新思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处于不断的重新建构之中。成果:整理和描述,即对已经观察和感受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其中要特别注重对有意义的“细节”及其“情节”的描述和勾画,使其成为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学案例。

课题研究形式

识知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二、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五、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经验的先 进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六、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七、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八、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 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 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 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 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九、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2.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 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 3.什么叫“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 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 4.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 ②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 5.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 ——研究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被试、确定对比组、实验方法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研究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的阶段划分、原始过程性资料积累的方案与分工、成果形式的确定等等) —— 按照方案实施实验 —— 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 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 教育科研的方法当然不只是上述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课题研究方法

冢越
一生一世
我也是在网上查阅后整理的,仅供参考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3)确定观察对象(4)制定观察计划(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二、调查法: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2.确定抽样总体。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4.选择抽样方法。5.确定需要的精确度。7.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8.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9.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0.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三、测验法: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四、经验总结法:五、文献法:六、个案研究法: 七、案例研究法:八、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