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历史文化知识有哪些

天属
方向盘
 二、北京建筑历史文化1、传统建筑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2、皇家建筑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3、四合院和胡同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

急!!求助!!!北京胡同居民特点与历史文化研究3000字论文

购物车
公而不当
北京胡同文化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胡同原为蒙古语,即小街巷。由于北京古时城建就有严格规划,所以胡同都比较直,星罗棋布,共有7000余条,名称五花八门,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的以北京土语命名,如闷葫芦罐胡同等。北京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最短的一尺大街,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稍许胖点的人得屏住呼吸才能通过。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北京胡同的来源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别看这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它们的特色却各不相同。在北京城西部有个胡同叫九道弯,原因是一个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个弯。有的胡同如果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那这条胡同就会以这个人的名字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和王皮匠胡同。还有的胡同是按照其形状命名的,像羊尾巴胡同和耳朵眼胡同,听起来就这么生动形象。北京的胡同真是数也数不尽,有句俗话不是这么说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砖、一片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胡同的存在意义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不仅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 胡同这种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体会。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点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 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什么?

波之塔
威也
"京味儿"文化:京城传统礼仪文化、京城饮食文化(如烤鸭等)、四合院文化、胡同文化、老字号文化.京剧文化故宫文化(皇城文化)颐和园(皇家园林)文化

北京历史发展的四个时期及特点?

没问题
臣之事君
史学界通常是把北京历史分成四个大时期,十五个阶段:1,第一个时期(50多万年前——公元前222年),是北京地区出现古代人类活动,到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又可分成四个阶段:一、北京地区的古代人类活动阶段,时间自50多万年前至四千多年前,即通常所说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算是属于原始社会时期。这一阶段,北京地区活跃着著名的“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东胡林人”等北京先民,并留下了一系列的文化遗存。二、夏商时期北京地区的方国阶段,时间自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余年。时属青铜时代,人类社会也已进入奴隶社会时期。这时北京地区已出现臣属于殷商的小国及其都邑——蓟和燕。三、西周、春秋时期的燕、蓟古城阶段,时间自公元前1000余年至公元前475年。这一阶段,北京地区出现了两个西周的分封国——蓟和燕。于是,北京成为西周王朝北方封国的统治中心,诸侯领地的中心。四、战国时期的燕都蓟城阶段,时间自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2年。这一阶段,北京地区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统治中心。,2,第二个时期(公元前221——公元937年),是北京地区从封建统一国家的东北军事重镇,交通贸易枢纽到北部地区的多民族大城市时期。这个时期内,又可分成四个阶段:一、秦汉时期的燕地蓟城阶段,时间是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20年。这一阶段秦、汉(西汉、东汉)两朝政府在北京地区设置郡(国)、州、县等行政机构,北京成为中原封建王朝的北方军事重镇和交通贸易枢纽。二、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幽州蓟城阶段,时间是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这一阶段北京地区往往是北方封建割据势力的盘踞中心,又常常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军事前哨基地。三、隋及唐前期的幽州阶段,时间是从公元581年至755年,这一阶段隋唐两代政府大力营建这一地区,使幽州成为统一中原王朝控制下的北部地区的多民族大城市。四、唐后期及五代时期的幽州阶段,时间是从公元755年至937年。这一阶段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封建王朝丧失了对幽州的控制,使这里成为了藩镇割据的中心。3,第三个时期(公元938——公元1949年),是北京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逐渐上升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期。这个时期内,可分为七个阶段:一、辽代的南京(又称燕京),时间是从公元938至公元1122年。这一阶段燕京是辽代的陪都,是契丹人与汉人融合、凝聚的中心。二、北宋的燕山府,时间是从公元1123年至公元1125年,这一阶段燕山府是北京政府的北方边郡,但中维持了不到三年就又归于金人之手。三、金代的中都,时间是从公元1126年至公元1215年。这一阶段中都是金朝的皇都,是中国北半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元代的大都,时间是从公元1215年至公元1368年,这一阶段大都是元朝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五、明代的北平、北京,时间是从公元1318年至公元1644年,这一阶段北京是明代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六、清代的京师,时间是从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这一阶段的京师是清朝的首都,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全国统治中心。七、民国时期的北京、北平,时间是从公元1912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北京先为民国首都,1928年6月以后,设北平特别市,直隶南京“国民政府”。,4,第四个时期(公元1949年至今),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上四个时期十五个阶段基本囊括了北京从古至今的历史概貌。这其中第四个时期由于以后开设的“当代北京”要讲到,所以本课就不再涉及。前三个时期中,以第三个时期最为重要。原因很显然,因为自辽以来北京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职能作用都远非前两个时期所能比。因此,也是重点部分。北京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初始接触,甚至给人以纷繁驳杂之感。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总结起来,北京历史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总体上讲,北京的历史特点,离不开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总体规律。但由于它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使得它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一)、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非常连贯,地位不断递升。由此又造成了北京历史文化的丰富,厚重和区域特点非常鲜明。如我前面介绍的,北京从5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开始,到距今20万年~10万年的“新洞人”,再到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新石器时期,又有东胡林人,上宅遗址和雪山文化。这些不同阶段文化的连绵不断,反映了人类在北京地区发源、成长、演进的连续过程。进入阶段社会,北京又由方国中心,到北京重镇,最后逐渐上升为陪都,北半个中国的都城,一直到全国的政治中心,这种既久远又连贯,而且持续递升的历史特点,在我国其他古都的历史上是少有的。(二)、北京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大融合、大交汇之地,尤其是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农业文化的交接地带。这造成北京文化的丰富多彩,又造成北京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北京处在我国南北两大文化区——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农业文化的交接地带。各民族长期在这里交融、汇合,所以这里民族矛盾、民族斗争表现的十分突出。由此,一方面造成这一地区战争特点多,而且大多是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在战或和之日,也正是各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之时。当然在南北文化的撞击过程中,尤其是辽、金以后,由于北方少数族军事力量强大,南进的政治目的明确,但其经济方式相对落后,使得北京在政治、军事地位上不断上升,而经济发展却常常出现短期倒退,社会发展也呈现复杂性。(三)、由于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和北方民族较之后期中原政权封闭性小,使北京文化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内容丰富、斑斓多彩、吸收力强、开放性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原来的文化层次较低,使北京文化又有一个突出的缺点:在中后期趋向肤浅。北京整个历史文化的丰富、厚重,与中后期的粗放、肤浅;文化上的开放、宽容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特色,形成明显的反差。这一特点与中原其地方古都(如西安、洛阳)也有很大区别。(四)北京中后期政治、军事地位的急剧上升,与它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极不相称。北京在历史上从来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它军事、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又造成极大的经济需要。这使得它对全国的经济依赖性极大。这种突出的矛盾,也使得北京无论在经济生活、城市建设、交通水利、人口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形成不同一般中原古都的特殊需要和布局。如:北京与周围城镇关系非常密切,这些城镇担负着军事防御、经济补给等不同任务,于是在北京周围形成一个“首都圈”,与北京形成一个相辅相成,共存共长的整体。这一特点在中原其他古都周围并不明显。城市空间特征是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北京发展历史的分析,可看到北京城市发展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空间区位优势、且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空间位置上的过渡性及政治地位的重要性,是北京城市空间的主要特征,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北京作为多民族政治与文化交融的边缘与门户的区位特征,将有助于北京向国际化城市的发展。作为国都的北京,其空间区位与其它都城相比,既不位于大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也不是位置适中或靠近经济发达的地区,粮食的供给一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但北京依据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多方位的衔接性而成为首都的首选区位。同时,还应注意到,对北京空间格局的认识应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北京与中原文化间的关系和作用,分析北京的边缘和门户的含义及其对北京城市的发展的意义。首先,北京处于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点,亦或是北京地处汉族文化的边缘而承担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南下的门户作用。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河宽厚的包容性,是任何一个民族所不能抗拒;而游牧民族的粗狂和质朴。也为兼收并容的汉族文化所赏识。因此,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在北京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所不具备的。其次,民族矛盾始终是影响多民族国家的主要矛盾。中国的少数民族虽然众多,自古就有北狄、南蛮、西戎、东夷之称。再者,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矛盾不仅是政治矛盾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反映了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间的差异。最后,北京的边缘与门户作用,在当代北京城市向国际化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依然重要。中国东部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中处于世界核心区的边缘,同时又处于中国的核心区,而北京作为首都,依据其城市发展的空间区位优势,仍将处于城市发展的前沿。从空间演变的角度来研究区域城市体系。个人认为,自秦汉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地狱开发强度的提高,频海地区社会经济逐渐发达,因此,区域城市体系的格局呈现由山前向频海延伸的过程。区域的空间布局的发展,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交通体系。城市交通体系的形成与城市区域体系的发展过程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因此,2005年1月被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建立郊区新城为核心的内容,以快速轨道交通为导向,实现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协调发展,‘‘构建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再谈谈北京的建筑的发展:北京建筑的特点历史悠久 千年古都北京先70人万年前穴居在西南郊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近年王府井南口东方广场工地发掘出#万余年前古人类遗迹,在门头沟东胡林村清水河畔的台地上发掘出距今2万年左右的墓葬,证明此时北京先人已从山洞穴居进入河谷和平原地带生活。北京迄今考古发掘出最早的建筑遗址为距今6000余年的平谷北埝头村10座残存房址,平面呈椭圆形,周边有木柱穴,内有夯土痕迹和朽木灰,为半地穴房屋。北京最早建城于西周初年燕国,距今已)3000余年,位于房山琉璃河董家林村,现仍保存古城墙、殉葬墓、车马坑等,今建为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200多年中北京一直为北方军事重镇。公元)年,辽太宗将当时的幽州(今北京)定为陪都,称南京,又称燕京;)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改称中都。位于右安门西玉林小区的金中都南城垣下水关遗址,今建为辽金城垣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大都基本建成,今存北城垣和西城垣北端的土城已建为遗址公园。明清北京城建成后,紫禁城作为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北京从辽代作为陪都建成燕京已有千年,从金代建成中都作为帝都已有很多年。建筑遗产丰富技术进步显著北京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宝贵的文化遗存和文物建筑,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罕见。北京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有:长城、明清故宫、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明清皇家陵寝。北京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保存至今最早的为大葆台西汉墓的地下墓室,地上建筑最早为建于西晋的潭柘寺。构造多采用抬梁式,昆明湖西北大船坞跨 (。重要建筑外檐采用斗拱,兼有结构和装饰功能。北京古代砖石结构主要用于地下陵墓(如明十三陵)、塔(如辽天宁寺塔)、城墙、古崖居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皇史宬、钟楼、斋宫)等。北京近代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砖(石)墙、柱和木屋架、木楼板、木楼梯承重,外墙用磨砖对缝、砖雕、砖拱等;如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交民民巷使馆建筑群、北京大学红楼、清华学堂等。钢筋混凝土技术于,"世纪初传入北京,形成砖混结构和内框架、框架;其代表为未名湖燕园建筑、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和北京饭店中楼等。2000年以来,北京当代建筑迅猛发展。,学习苏联和东欧建筑科学技术,走上了建筑工业化道路,自力更生,完成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和一大批工业、民用建筑;一些领域已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十年动乱扩大了差距,从1977年代中期开始,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完成较大规模住房、教科文卫建筑、旅游饭店、办公商业服务建筑以及亚运会场馆等建设;近年来,建筑向高大精深和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代住宅四合院是北京古代遗存庭院式住宅的代表,采用传统木构架双坡瓦屋面,典型布局是在南北向主轴线上建坐北朝南的正房,前面建东西厢房和与正房相对的南房(倒座),以房屋后墙及院墙围成封闭的宅院。较大的宅院沿主轴线布置成“一正两厢”多进院;更大的宅院则有几个多进院并列,并附有花园。现存的传统四合院多为清代所建。北京典型四合院住宅和胡同示意图。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四六条崇礼住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四合院建筑群有三条中轴线分成三路三进院落,北为花园。西城区郭沫若故居、东城区府学胡同等一批有保存价值的四合院,分别列为全国和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在景山东街、什刹海沿岸等处,拆除旧房,建成一些新四合院,布局和外观基本不变,但功能提高,材料设备更新。20世纪初,北京建成一批以!层砖木结构为主的西式住宅。例如位于东单东北的北极阁三条协和医学院南院住宅区为地下层、地上为单元式住宅,屋顶设有通风窗;清华园内照澜院等联排平房住宅,每户各有小院。当然,在北京也能看到高楼耸立。这也是当代建筑的一个显著标志。2008年的奥运会上鸟巢的这个建筑可谓是让国人骄傲,让外国人赞美。这也代表着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现状。

北京历史发展的四个时期及特点

膏药章
羁绊
史学界通常是把北京历史分成四个大时期,十五个阶段:1,第一个时期(50多万年前——公元前222年),是北京地区出现古代人类活动,到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又可分成四个阶段:一、北京地区的古代人类活动阶段,时间自50多万年前至四千多年前,即通常所说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算是属于原始社会时期。这一阶段,北京地区活跃着著名的“北京人”、“新洞人”、“山顶洞人”、“东胡林人”等北京先民,并留下了一系列的文化遗存。二、夏商时期北京地区的方国阶段,时间自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余年。时属青铜时代,人类社会也已进入奴隶社会时期。这时北京地区已出现臣属于殷商的小国及其都邑——蓟和燕。三、西周、春秋时期的燕、蓟古城阶段,时间自公元前1000余年至公元前475年。这一阶段,北京地区出现了两个西周的分封国——蓟和燕。于是,北京成为西周王朝北方封国的统治中心,诸侯领地的中心。四、战国时期的燕都蓟城阶段,时间自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2年。这一阶段,北京地区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统治中心。,2,第二个时期(公元前221——公元937年),是北京地区从封建统一国家的东北军事重镇,交通贸易枢纽到北部地区的多民族大城市时期。这个时期内,又可分成四个阶段:一、秦汉时期的燕地蓟城阶段,时间是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20年。这一阶段秦、汉(西汉、东汉)两朝政府在北京地区设置郡(国)、州、县等行政机构,北京成为中原封建王朝的北方军事重镇和交通贸易枢纽。二、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幽州蓟城阶段,时间是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这一阶段北京地区往往是北方封建割据势力的盘踞中心,又常常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军事前哨基地。三、隋及唐前期的幽州阶段,时间是从公元581年至755年,这一阶段隋唐两代政府大力营建这一地区,使幽州成为统一中原王朝控制下的北部地区的多民族大城市。四、唐后期及五代时期的幽州阶段,时间是从公元755年至937年。这一阶段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封建王朝丧失了对幽州的控制,使这里成为了藩镇割据的中心。3,第三个时期(公元938——公元1949年),是北京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逐渐上升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期。这个时期内,可分为七个阶段:一、辽代的南京(又称燕京),时间是从公元938至公元1122年。这一阶段燕京是辽代的陪都,是契丹人与汉人融合、凝聚的中心。二、北宋的燕山府,时间是从公元1123年至公元1125年,这一阶段燕山府是北京政府的北方边郡,但中维持了不到三年就又归于金人之手。三、金代的中都,时间是从公元1126年至公元1215年。这一阶段中都是金朝的皇都,是中国北半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元代的大都,时间是从公元1215年至公元1368年,这一阶段大都是元朝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五、明代的北平、北京,时间是从公元1318年至公元1644年,这一阶段北京是明代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六、清代的京师,时间是从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这一阶段的京师是清朝的首都,也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全国统治中心。七、民国时期的北京、北平,时间是从公元1912年至1949年,这一阶段北京先为民国首都,1928年6月以后,设北平特别市,直隶南京“国民政府”。,4,第四个时期(公元1949年至今),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上四个时期十五个阶段基本囊括了北京从古至今的历史概貌。这其中第四个时期由于以后开设的“当代北京”要讲到,所以本课就不再涉及。前三个时期中,以第三个时期最为重要。原因很显然,因为自辽以来北京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职能作用都远非前两个时期所能比。因此,也是重点部分。北京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初始接触,甚至给人以纷繁驳杂之感。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总结起来,北京历史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总体上讲,北京的历史特点,离不开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总体规律。但由于它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使得它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一)、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非常连贯,地位不断递升。由此又造成了北京历史文化的丰富,厚重和区域特点非常鲜明。如我前面介绍的,北京从50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开始,到距今20万年~10万年的“新洞人”,再到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新石器时期,又有东胡林人,上宅遗址和雪山文化。这些不同阶段文化的连绵不断,反映了人类在北京地区发源、成长、演进的连续过程。进入阶段社会,北京又由方国中心,到北京重镇,最后逐渐上升为陪都,北半个中国的都城,一直到全国的政治中心,这种既久远又连贯,而且持续递升的历史特点,在我国其他古都的历史上是少有的。(二)、北京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大融合、大交汇之地,尤其是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农业文化的交接地带。这造成北京文化的丰富多彩,又造成北京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北京处在我国南北两大文化区——北方草原文化和中原农业文化的交接地带。各民族长期在这里交融、汇合,所以这里民族矛盾、民族斗争表现的十分突出。由此,一方面造成这一地区战争特点多,而且大多是民族战争,另一方面在战或和之日,也正是各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之时。当然在南北文化的撞击过程中,尤其是辽、金以后,由于北方少数族军事力量强大,南进的政治目的明确,但其经济方式相对落后,使得北京在政治、军事地位上不断上升,而经济发展却常常出现短期倒退,社会发展也呈现复杂性。(三)、由于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和北方民族较之后期中原政权封闭性小,使北京文化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内容丰富、斑斓多彩、吸收力强、开放性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原来的文化层次较低,使北京文化又有一个突出的缺点:在中后期趋向肤浅。北京整个历史文化的丰富、厚重,与中后期的粗放、肤浅;文化上的开放、宽容与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特色,形成明显的反差。这一特点与中原其地方古都(如西安、洛阳)也有很大区别。(四)北京中后期政治、军事地位的急剧上升,与它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极不相称。北京在历史上从来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它军事、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又造成极大的经济需要。这使得它对全国的经济依赖性极大。这种突出的矛盾,也使得北京无论在经济生活、城市建设、交通水利、人口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形成不同一般中原古都的特殊需要和布局。如:北京与周围城镇关系非常密切,这些城镇担负着军事防御、经济补给等不同任务,于是在北京周围形成一个“首都圈”,与北京形成一个相辅相成,共存共长的整体。这一特点在中原其他古都周围并不明显。城市空间特征是城市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北京发展历史的分析,可看到北京城市发展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空间区位优势、且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空间位置上的过渡性及政治地位的重要性,是北京城市空间的主要特征,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北京作为多民族政治与文化交融的边缘与门户的区位特征,将有助于北京向国际化城市的发展。作为国都的北京,其空间区位与其它都城相比,既不位于大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也不是位置适中或靠近经济发达的地区,粮食的供给一致困扰着城市的发展。但北京依据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多方位的衔接性而成为首都的首选区位。同时,还应注意到,对北京空间格局的认识应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北京与中原文化间的关系和作用,分析北京的边缘和门户的含义及其对北京城市的发展的意义。首先,北京处于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点,亦或是北京地处汉族文化的边缘而承担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南下的门户作用。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河宽厚的包容性,是任何一个民族所不能抗拒;而游牧民族的粗狂和质朴。也为兼收并容的汉族文化所赏识。因此,多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在北京得到完美的体现。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所不具备的。其次,民族矛盾始终是影响多民族国家的主要矛盾。中国的少数民族虽然众多,自古就有北狄、南蛮、西戎、东夷之称。再者,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矛盾不仅是政治矛盾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反映了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间的差异。最后,北京的边缘与门户作用,在当代北京城市向国际化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依然重要。中国东部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中处于世界核心区的边缘,同时又处于中国的核心区,而北京作为首都,依据其城市发展的空间区位优势,仍将处于城市发展的前沿。从空间演变的角度来研究区域城市体系。个人认为,自秦汉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地狱开发强度的提高,频海地区社会经济逐渐发达,因此,区域城市体系的格局呈现由山前向频海延伸的过程。区域的空间布局的发展,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交通体系。城市交通体系的形成与城市区域体系的发展过程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因此,2005年1月被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建立郊区新城为核心的内容,以快速轨道交通为导向,实现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协调发展,‘‘构建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再谈谈北京的建筑的发展:北京建筑的特点历史悠久 千年古都北京先70人万年前穴居在西南郊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近年王府井南口东方广场工地发掘出#万余年前古人类遗迹,在门头沟东胡林村清水河畔的台地上发掘出距今2万年左右的墓葬,证明此时北京先人已从山洞穴居进入河谷和平原地带生活。北京迄今考古发掘出最早的建筑遗址为距今6000余年的平谷北埝头村10座残存房址,平面呈椭圆形,周边有木柱穴,内有夯土痕迹和朽木灰,为半地穴房屋。北京最早建城于西周初年燕国,距今已)3000余年,位于房山琉璃河董家林村,现仍保存古城墙、殉葬墓、车马坑等,今建为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200多年中北京一直为北方军事重镇。公元)年,辽太宗将当时的幽州(今北京)定为陪都,称南京,又称燕京;)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改称中都。位于右安门西玉林小区的金中都南城垣下水关遗址,今建为辽金城垣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大都基本建成,今存北城垣和西城垣北端的土城已建为遗址公园。明清北京城建成后,紫禁城作为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北京从辽代作为陪都建成燕京已有千年,从金代建成中都作为帝都已有很多年。建筑遗产丰富技术进步显著北京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宝贵的文化遗存和文物建筑,其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罕见。北京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有:长城、明清故宫、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明清皇家陵寝。北京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保存至今最早的为大葆台西汉墓的地下墓室,地上建筑最早为建于西晋的潭柘寺。构造多采用抬梁式,昆明湖西北大船坞跨 (。重要建筑外檐采用斗拱,兼有结构和装饰功能。北京古代砖石结构主要用于地下陵墓(如明十三陵)、塔(如辽天宁寺塔)、城墙、古崖居和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如皇史宬、钟楼、斋宫)等。北京近代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砖(石)墙、柱和木屋架、木楼板、木楼梯承重,外墙用磨砖对缝、砖雕、砖拱等;如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交民民巷使馆建筑群、北京大学红楼、清华学堂等。钢筋混凝土技术于,"世纪初传入北京,形成砖混结构和内框架、框架;其代表为未名湖燕园建筑、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和北京饭店中楼等。2000年以来,北京当代建筑迅猛发展。,学习苏联和东欧建筑科学技术,走上了建筑工业化道路,自力更生,完成国庆十周年十大建筑和一大批工业、民用建筑;一些领域已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十年动乱扩大了差距,从1977年代中期开始,充分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理念,完成较大规模住房、教科文卫建筑、旅游饭店、办公商业服务建筑以及亚运会场馆等建设;近年来,建筑向高大精深和多功能、综合性方向发展;代住宅四合院是北京古代遗存庭院式住宅的代表,采用传统木构架双坡瓦屋面,典型布局是在南北向主轴线上建坐北朝南的正房,前面建东西厢房和与正房相对的南房(倒座),以房屋后墙及院墙围成封闭的宅院。较大的宅院沿主轴线布置成“一正两厢”多进院;更大的宅院则有几个多进院并列,并附有花园。现存的传统四合院多为清代所建。北京典型四合院住宅和胡同示意图。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四六条崇礼住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四合院建筑群有三条中轴线分成三路三进院落,北为花园。西城区郭沫若故居、东城区府学胡同等一批有保存价值的四合院,分别列为全国和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在景山东街、什刹海沿岸等处,拆除旧房,建成一些新四合院,布局和外观基本不变,但功能提高,材料设备更新。20世纪初,北京建成一批以!层砖木结构为主的西式住宅。例如位于东单东北的北极阁三条协和医学院南院住宅区为地下层、地上为单元式住宅,屋顶设有通风窗;清华园内照澜院等联排平房住宅,每户各有小院。当然,在北京也能看到高楼耸立。这也是当代建筑的一个显著标志。2008年的奥运会上鸟巢的这个建筑可谓是让国人骄傲,让外国人赞美。这也代表着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现状。

北京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

曾由
乖乖女
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它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故选:C.

北京的历史

桦树林
艳阳天
北京人的摇篮距 今 70 万 年, 北 京 猿 人 生 活 在 北 京 西 南 郊 周 口 店 的 山 洞 里,北 京 是 人 类 发 源 地 之 一。燕蓟古城──北京湾内最早的城市公 元 前1045 年(西 周), 出 现 了 最 早 的 城 市“ 燕” 和“ 蓟”。公 元 前226 年(秦), 秦 始 皇 攻 取 蓟 城, 蓟 城 为 三 十 六 郡 之 一。公 元 250 年(魏), 驻 守 蓟 城 的 刘 靖 将 军 开 发 车 箱 渠, 发 展 了 北 京 的 农 业。隋唐时期的涿郡和幽州公 元581年 -618年(隋), 北 京 被 称 为 涿 郡, 拥 有 13 万 人 口。公 元 618年-907年(唐), 北 京 被 称 作 幽 州, 不 仅 是 军 事 重 镇, 也 是 贸 易 中 心。大辽国的陪都南京城公 元 916年-1125年(辽), 北 京 作 为 陪 都 城 被 称 为 南 京, 城 址 在 今 天 的 白 云 观 一 带。北中国的政治中心金中都城公 元1153 年(金), 统 治 中 国 北 方 的 东 北 少 数 民 族 首 邻海 陵 王 定 都 北 京, 更 名 为 金 中 都。政治中心元大都公 元1215 年(元), 蒙 古 首 邻 成 吉 思 汗 攻 占 中 都, 更 名 为 燕 京。公 元1272年, 元 朝 皇 帝 忽 必 烈 在 北 京 建 大 都 城, 北 京 第 一 次 成 为 统 一 国 家 的 首 都。明朝的北京公 元1368年(明), 明 朝 取 代 元 朝, 北 京 改 称 北 平。公 元1403年, 明 朝 皇 帝 永 乐 改 北 平 名 为 北 京。公 元1406年, 开 始 修 建 规 模 宏 大 的 故 宫。公 元1421年, 明 朝 完 成 在 北 京 的 新 都 修 建, 并 迁 都 北 京。公 元1564年, 北 京 城 南 的 扩 建 工 程 外 城 完 成, 形 成 了 现 在 北 京 城 市 格 局 的 中 心 区。清朝京师公 元1644年 (清), 李 自 成 领 导 的 农 民 起 义 推 翻 明 朝 后, 满 人 攻 占北 京, 并 在 此 定 都 建 立 了 清 朝。公 元1860年,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爆 发, 英 法 联 军 侵 入 北 京, 烧 毁 了 当 时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皇 家 公 园 - 圆 明 园。公 元1900年, 八 国 联 军 侵 略 北 京, 镇 压 反 帝 的 义 和 团, 对 北 京 的 宫 殿 及 园 林 进 行 大 肆 破 坏、 掠 夺。公 元1912年,清 末 代 皇 帝 溥 仪 退 位。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37年, 日 军 侵 占 北 平, 中 国 人 民 开 始 了 八 年 抗 战市名 北京市(英语:Municipality of Beijing 汉语拼音:Běijīng Shì)[1]。简称京,旧译Peking。 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3分29秒。全市南北跨纬度1度37分,东西跨经度2度05分。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辖区 18个。北京共辖16个市辖区、2个县。 乡镇 全市乡镇级区划数为317个,共有134个街道办事处和183个乡镇(2007年,北京市民政局)[2]。 政府 北京市政府位于东城区正义路2号。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 面积 全市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2007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9名,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其中市区面积1,368.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中国城市第1名)。山地面积10,417.5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2%;平原面积6,390.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8%。 海拔 全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东灵山为北京市最高峰,海拔2,303米。 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1,695万人(2008年,比上年末增加62万人,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6名),全市人口密度1,033人/平方公里(中国省级行政区第4名,次于澳门、香港、上海)。其中户籍人口1229.9万人,外来人口46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4%。市区人口1,012.3万(2007年,中国城市第2名,次于上海),人口密度7,398人/平方公里。全市人口出生率8.32‰,死亡率4.92‰,自然增长率3.4‰(2007年)。 民族 北京市是中国第一个齐聚56个民族的城市,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80,384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3.84%(2007年)[3]。全市95.69%人口为汉族,除汉族外,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人口均超过万人。此外,人口在千人以上的还有壮族、维吾尔族、苗族、土家族、藏族。 宗教 北京地区居民宗教信仰者50多万,约占全市4%。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艺术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北京现有宗教活动场所达100多处。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 100000-102629[4] 电话区号 010(+86) 汽车牌照 京A(1996年之前)、B(出租车)、C(1996年)、E(1997年底)、F(2002年)、G(远郊区县机动车)、H(2004年4月)、J(2005年6月)、K(2006年8月)、L(2007年8月)、M(2008年4月)、N(2008年10月)、O (公安部门行政用车)、P(2008年12月)、Y(2008年,远郊区县机动车)[5] 方言 北京话(Beijing dialect)[6] 地区生产总值 10,488亿元人民币[7](2008年,比上年增长9%;中国省级行政区第10名,港澳台除外)。人均GDP 63,029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2%;中国省级行政区第2名,次于上海,港澳台除外)。 人类发展指数 0.882(高,2005年;中国省级行政区第5名,次于香港、台湾、上海、澳门) 市树 国槐、侧柏 市花 月季、菊花 北京(Běijī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和最重要的国内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华全国政治中心的理想所在。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全球只有极少数城市像北京一样长时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八个世纪里,不论历史是否悠久,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等等数不胜数的古迹也为这座城市添加了更绚烂的色彩。 今日的北京,更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世界500强企业中共有21家总部位于北京,高居全球第五[8];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等商务区更是北京对外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等建筑也成为了北京的现代符号。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时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编辑本段]一、历史沿革 建于1420年的天坛是北京最为著名的古迹之一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距今70万年,北京猿人生活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的山洞里,北京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做蓟。公元前十一世纪时,蓟国是统治中国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个分封国。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于蓟国西南面的另一个封国燕,吞没了蓟,并迁都于蓟城。从这时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国被强大的秦国所灭,蓟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据考古学家考证,当年的蓟城就在现北京城区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蓟城成为辽的陪都。辽是崛起于中国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为蓟位于它所辖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称南京,又叫燕京。一个多世纪以后,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将辽灭亡,并于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兴的蒙古族军队的进攻,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二年蒙古铁骑入占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领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东北郊筑建新城。四年后这位首领即在兴建中的都城内登上皇帝的宝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这便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称之为“世界莫能与比”的元大都。从此,北京取代了长安、洛阳、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溃亡,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到此结束。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出任,首都迁至北京。 在此后的30多年里,北京历经苦难:先是连年不断的军阀战争,使当年的帝都变得衰微破败;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古城在血与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这座城市。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生的共和国的首都。 市名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年)、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编辑本段]二、地理环境 雨中的南锣鼓巷:胡同中的咖啡馆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北京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9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城市面积 北京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面积1041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2%;平原面积639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8%。 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全年平均气温14.0摄氏度(北京市气象局)。1月-7至-4摄氏度,7月25至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常有暴雨。曾经北京及华北春季多发沙尘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46天(2007年),比上年增加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7.4%。 北京气候平均数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9]: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 平均最高气温 °C 1.8 5.0 11.6 20.3 26.0 30.2 30.9 29.7 25.8 19.1 10.1 3.7 17.9 平均最低气温 °C -8.4 -5.6 0.4 7.9 13.6 18.8 22.0 20.8 14.8 7.9 0.0 -5.8 7.2 降水量 毫米 2.7 4.9 8.3 21.2 34.2 78.1 185.2 159.7 45.5 21.8 7.4 2.8 571.9 太阳辐射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 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大部分地区在2600小时左右。年日照分布与太阳辐射的分布相一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全年日照时数以春季最多,月日照在230-290小时;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当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 一国之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蒙古高原的交接处,对于维持东北这一相对独立而又极为重要的地理区域与内地的联系、维持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北京位于渤海沿岸,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最后,作为全国陆上交通总枢纽,北京与东南、华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都相当便利,京沪铁路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东部沿海平原地带,京广铁路则纵贯中国南北中轴线,同时又有京哈铁路贯穿东北。找了那么多,多加分哦!

北京历史上都有过什么名称?

少者哭之
平待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8、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扩展资料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首都,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230元,住户存款总额和人均住户存款 均居全国第一。2017年,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183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北京在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排第3位。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北京将成为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

北京历史文化网站有哪些,求介绍啊

吸毒者
一些旅游的门户网站应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