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所名单汇总

纪念碑
陈抟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吴霞研究所名单汇总中国主要研究所名单中国航天研究机构11所陕西动力机械设计研究所(六院)/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一院)12所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一院)13所北京控制仪器研究所(十院)14所北京特殊机电研究所(一院)15所北京特种工程机械研究所(一院)16所西安(六院)17所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一院)18所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一院)19所北京航天信息情报研究所(一院)101所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一院)102所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一院)165所陕西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六院)23所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二院)25所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二院)203所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二院)204所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二院)206所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二院)207所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二院)208所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二院)210所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二院)31所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三院)33所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三院)35所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三院)303所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三院)304所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三院)306

中国航天有几个院?每个院有哪些所?

习心
黑木
中国航天有十个院,分别是航天一院、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四院、航天五院、航天六院、航天七院、航天八院、航天九院和航天十一院。每个院有这些所:1、航天一院: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研究所、北京发射技术研究所、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环境强度研究18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2、航天二院: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3、航天三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动力供应站。4、航天四院: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湖北红星化学研究所、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陕西电器研究所、陕西向阳化工机械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航天科技情报研究所。5、航天五院: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汕头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6、航天六院:研究院下属12家企事业单位,控股上市公司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航天七院:该院下设六个工程设计所(含国外工程部);一个环保研究所;二个中心(计算中心、环境监测中心);五个设计分院;三个公司以及文印和档案图书馆。8、航天八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八部)、火箭总体设计所(805所)、卫星总体设计所(509所)、机载武器总体部(挂靠八部)、空间科学总体部(挂靠805所)、导弹总装所(800所)、火箭总装厂(149厂)、卫星总装所(812所)。9、航天九院:中央在编事业单位十院、13所、16所、771所、772所、776所、779所、704所划归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管理,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及所属165厂、825厂、693厂、539厂、200厂、289厂、230厂、7107厂、7171厂和其他控、参股公司委托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管理。10、航天十一院:空气动力理论与应用研究所(第一研究所)、空气动力实验与工程应用研究所(第二研究所)、风洞工程技术研究所(第三研究所)、技术基础研究所(第四研究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航天研究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生化
未也
截至2014年底,全所职工总数534人,其中在职职工310人,离退休职工224人;博士生导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40人,副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25人。内设8个综合管理部门、16个技术业务部门、3个科研业务保障部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河北省矿泉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挂靠所内。发表论文12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1篇、EI检索论文23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专利29项,1项专利技术实现转让,获著作权1部。获批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建省研究员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卢耀如院士再获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石建省、王贵玲研究员受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机物污染水样泵管口采样器”成功转化为产品,投入批量生产。荣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1项,中国地质学会2014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获奖证书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副所长张永波、张兆吉、李援生,纪委书记张民福。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中),副所长张永波(右二),副所长张兆吉(左二),副所长李援生(右一),纪委书记张民福(左一)年度重要科研成果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建立全流程现代化取样分析技术体系。成功研制系列取样器并解决痕量组分采集技术难题,发展高效实用的现场调查技术及离线萃取技术,快速准确地查明了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通过高分辨率遥感解译调查土地利用类型与污染源分布;构建了有机分析实验平台,对全国33个实验室实现网络远程质量监控。大型盆地和东南沿海典型地区深部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评价取得地热资源勘查重大突破。在高温地热资源以及干热岩勘查、水热型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省会城市及地级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多处高温地热异常。西藏古堆高温地热显示区地热钻探230米深度温度达195 ℃,为我国目前地热勘探中同深度温度最高钻井,川西地区高温地热钻探填补了理塘、巴塘地热钻探空白。首次开展干热岩科学开发利用试验研究,东南沿海地区干热岩钻探选址取得进展,完成东南沿海干热岩资源潜力区地球物理勘查。贵德县扎仓沟干热岩钻孔现场中国地质调查局王学龙副局长听取项目汇报热坑间歇喷泉热水塘沸喷泉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甘肃兰州、天水的滑坡、泥石流为研究对象,攻克了滑坡、泥石流发生概率难以计算的难题,建立了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以郑州地面沉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地面沉降发生原因与机理,为中原城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以石家庄、北京、洛阳为研究区域,研究了污染物在这些地区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与包气带的防污能力,改进了地下水污染防污能力的评价方法技术,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战略研究。查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分布范围、农业种植现状及其灌溉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与趋势、各粮食主产区地下水资源保障农田生产用水能力。首次查明地下水超采与灌溉农业之间关系、小麦、玉米等秋粮作物及蔬菜和耗水型果林用水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程度和应调控阈以及节水灌溉与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提出相对农民模式的综合优化节水灌溉方案和实施对策,示范应用取得显著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创编了我国“国家主要含水层图工作大纲与技术要求”,全面完成《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史》出版稿,对发展我国水工环地质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国家粮食主产基地黄淮海区灌溉农业的用水强度、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分布图祁连山大型煤炭基地土地覆盖现状解译图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完成我国重要能源基地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总体部署。先后开展了“青海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调查”、“神东煤炭基地水文地质调查与老空区普查”和“晋东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完成6个1∶5万标准图幅调查(面积约2520km2);实施一批探采结合井,总出水量约14736m3/d,有力地解决了矿区缺水问题。在多年冻土区融区控水规律、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强富水特性、典型岩溶泉域强径流带分布与演变、采煤条件下上覆含水层疏干破坏机理、矿区含水层保护理论技术、老空区老空水普查技术方法和1∶5万水文地质编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巴丹吉林沙漠1∶5万水文地质调查。完成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集中分布区野外调查任务,填补了我国沙漠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空白。调查湖泊洼地133个、泉点29个、机民井88个,人工揭露地下水73处。初步查明沙漠东南部第四系沉积基底特征和湖泊、地下水分布的规律。首次在沙漠腹地完成350米水文地质钻探,揭露了第四系沉积基底和含水层结构,并首次获取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质参数,为沙漠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通过全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对我国各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开发利用用途进行分析总结,圈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高温、中低温地热区(田),提出地热发电规模及远景布局。查明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圈定若干干热岩远景分布区,提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目标及方向。开展了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研究,制定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路线图,为地热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群矿采煤驱动下含水层结构变异对区域水循环影响机制研究。初步查明采空区覆岩三带宏观分布规律,采场应力分布对覆岩裂隙发育特征的影响特征、关键层分布对覆岩裂隙发育特征影响机理,分析总结了采动裂隙发展与含水层结构变异演化规律,基本掌握采空区裂隙发育特征及渗透性变化规律,建立了典型矿区含水层空间结构变异数值模型,创造性提出采空区渗透性跃变曲面“椭抛凹形体”概念。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地下水回灌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应用GMS软件初步建立了试验场三维地层结构图,建立了勘察回灌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建立完善了地下水回灌三维水流模型,发展了地下水高精度模拟技术和优控管理信息技术。完善了滹沱河冲洪积扇三维地下水流模型,采用嵌套技术建立区域模型与示范区模型的耦合模型;建立示范区地下水回灌主要污染组分的溶质运移模型,进行了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算法研究,初步形成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沙漠腹地水文地质钻探含水层结构破坏物理模拟试验地下水回灌试验场立体图官方服务官方网站

中国军事企业

介绍信
背若泰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网址:www.cascgroup.com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网址:www.casic.com.cn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网址:www.avic1.com.cn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网址:www.avic2.com.cn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网址:www.cssc.net.cn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网址:www.csic.com.cn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网址:www.cngc.com.cn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网址:www.chinasouth.com.cn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网址:www.cnnc.com.cn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网址:www.cnecc.com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网址:www.cetc.com.cn 中国十大军工集团的形成: 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几个部门:核工业部、航天工业部、兵器工业部等,也曾经叫过五机部、七机部等,这就是中国现在十大军工集团公司的前身。后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把这些部门改为公司,即: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这就是原来的五大军工集团。1997年为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这五大军工集团均一分为二,形成了军工十大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运行方式运行,由中央管理。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由246个工业企业、公司、科研设计院所和事业单位组成,主要承担核动力、核材料、核电、核燃料、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轴矿勘察采冶、核仪器设备、同位素、核技术应用等核能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与生产经营。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集科研设计、工程建设、金融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由中央管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要研制、生产、经营航天运载器、航天器、各类战略战术导弹以及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等各类航天产品;专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开发、生产、经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交通、计算机、医疗、环保等多种民用产品。 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单位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方式运行,由中央管理。公司主营各类导弹武器系统及其他航天产品,兼营机械、电子、化工、通讯、计算机及其应用、卫星应用、交通运输设计、医疗器械及建筑等多种民用产品。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103家企事业单位。集团公司主要承担军、民用飞机和相关的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以及各种民用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拥有79家企事业单位。其经营范围包括:所投资企业的相关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国内外投融资和其他金融业务;军、民用航空器和相关发动机、零配件;纺织、制药、医疗、环保设备及其他非航空产品等。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有61家成员单位。为我国海军提供现代化装备是中船集团公司的神圣使命,为我国航运提供船舶和船舶出口是中船集团公司的主要业务。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由中央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有99家企事业成员单位。中船重工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雄厚的科技开发力量,可承担包括30万吨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种民有船舶和大型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各种军辅船舶、水中兵器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究、设计、建造和修理任务。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按国家控股公司方式运行。公司拥有成员单位133家,承担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导弹、炮弹等军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同时开发民品,在机械、化工、光电特别是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动务传动、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开发、制造能力。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对外名称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是在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集团公司拥有包括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嘉陵集团有限责任集团公司在内76个成员单位。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了“军民结合,以车为主,全面发展”的格局,以火炮系统、轻武器及其他单兵武器系统、弹药等产品为主的军品科研生产体系,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军转民上已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为代表的支柱民品体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 拥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包括: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 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另外还有长城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以及若干个直属研究所、工厂、公司等。140多个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集团公司共有员工10万余人,已培育形成了以重点学科领域带头人为代表的科技队伍、以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经营管理队伍和以能工巧匠为代表的产业工人队伍。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2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独资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团公司内设4个事业部,拥有6个大型研究院,共计180多个企事业成员单位,近l0万名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40%。 集团公司以导弹武器系统为基业,以军民两用信息技术、卫星与卫星应用、能源与环保以及成套设备为主业。创建46年来,先后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性能先进的导弹武器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部队装备水平;以成功发射"航天清华一号"卫星为标志,集团公司在微小卫星、固体运载火箭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各类性能优良的航天产品成为在长征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工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航天金税、金卡和金盾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对推动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 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 沈阳航天新乐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国营风华机械厂 中国航天科工动力技术研究院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营新兴仪器厂 北京机电工程总体设计部 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一基地 航天科工磁电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6基地 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湖南航天管理局 南京电子设备研究所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航天疗养院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航天疗养院 南京航天管理干部学院 航天机电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北京培训中心 机关服务中心 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航天清华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 华创天元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天华晨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天通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公司 航天华宇礼品中心 航天固体运载火箭有限公司 廊坊航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航天科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航天中汇股份有限公司 华迪计算机公司 中国航天物资中心 上海浦东开发中心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航天微电机公司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 航天奥康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 湖南航天长宇机电总厂 湖南航天诚远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航天教育集团 云南航天华羚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航天静烈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弘华环保设备分公司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弘华制药机械分公司 北京光达光电新技术公司 北京天阶科技工业公司 湖南航天珠江塑钢门窗有限公司 湖南泰山机械厂 深圳绿之缘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航天神州汽车有限公司 沈阳航天凯撒管业 沈阳新乐化油器公司 沈阳新新集团家电公司 北京航天数控系统有限公司 沈阳新阳汽车改装厂 沈阳新阳速冻设备制造公司 中国航天工业供销总公司 云南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康讯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阳电子机械有限公司 深圳市圳峰工业有限公司 贵州航天地面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航天凯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航天凯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航天纳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航天天科机电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贵州林泉微电机有限公司 国营红光机械厂 国营群建机械厂 群英铸造厂 遵义江南航天紧固件有限公司 遵义江南航天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遵义梅岭铅酸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遵义梅岭锌空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 北京长峰工业有限公司 三八九厂 六O一所 红岗机械厂 北京航天科智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天宇机房设备厂 北京航天时空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器械分公司 北京长峰新康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科瑞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长峰科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早期中国航天企业分类: 航天一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航天二院:地空导弹研究院(长峰集团) 航天三院:飞航导弹研究院(海鹰集团) 航天四院:航天化学动力研究院(固体)西安 航天五院:空间技术研究院 航天六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内蒙古) 航天七院: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 航天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局) 航天九院:航天基础电子技术研究院 航天十院:航天时代仪器公司(北京)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五个研究院,两个基地: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第一研究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研究院)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 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 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062基地) 西安航天科技工业总公司(067基地)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持股50%)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下属13个所,6个厂 一部 导弹、火箭总体 11所 燃烧,燃料,液体火箭发动机 12所 导航,控制 13所 导航,精密仪器,传感器 14所 导弹再入飞行器设计 15所 兵器发射,低温加注 18所 航天伺服系统,CAD 19所 导弹及运载火箭技术情报和档案 702所 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研究、试验 703所 金属,复合材料,材料及工艺,特种焊接 102所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704所 航天跟踪,测量 200厂 航天飞行器和导弹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北京海淀区永定路50号 211厂 运载火箭研制、生产总装,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 811厂(长征航天控制工程公司)伺服控制产品、智能机电、液压控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 )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1号,下设12个研究所、2个工厂 501,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82号 50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姿态及轨道控制系统,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三街16号 503,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61号 504,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508,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510,兰州物理研究所 511,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512,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514,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513,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513,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515,汕头电子技术研究所 529,北京卫星制造厂 539,上海科学仪器厂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 下属16个研究所、13家工厂、10家公司和1家上市公司 漕溪路222号航天大厦 八部, 509所, 800所, 801所, 802所, 803所, 804所, 805所, 806所, 807所, 808所, 809所, 812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北京市丰台区四营门北路2号院 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专用计算机及计算机测控系统 九院的下属单位共有四个,分别座落在北京、西安、杭州、桂林等四个风景名胜地区。 航天十院 主要从事各类导航仪器、制导设备、惯性系统与仪表、光电产品、电机电器、精密仪器仪 表以及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与技术的开发、制造与销售业务。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8号(西三环航天桥) 下属3个企业和多个民品公司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第四研究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试制、生产和各种试验拥有6个研究所,5个工厂及其它生产、生活配套单位 总部位于西安市东郊 41所, 42所(航天化学动力总公司),襄樊市春园路1号 43所,复合材料,西安市 44所,传感器及配套仪表的研制生产,西安市 47所, 401所, 7414厂, 7416厂, 7422厂, 701所,空气动力,丰台云岗 707所,信息咨询研究中心,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滨河路1号 708所,航天标准化、质量与可靠性理论、政策、工程应用的研究和咨询机构,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710所,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系统工程,北京海淀阜成路14号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拥有4个大型研究院,8个大型科研生产基地、7个直属大型企业和若干直属研究所、外贸公司、投资公司、控股与参股公司等。 拥有3个大型研究院: 一、中国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第二研究院) 二、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第三研究院) 三、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第六研究院) 四、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七研究院) 五、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六、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 七、中国江南航天工业集团公司(061基地) 八、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066基地) 九、湖南航天管理局(068基地) 十、自动化测量控制技术公司 十一、中国航天工业供销总公司 十二、直属单位 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 中国长峰机电技术研究设计院(航天二院) 下属1个工程总体设计部,10个专业研究所,9个技工贸结合的公司,1所学校,1所职工医院,员工1.3万人。 北京新风机械厂 北京长峰机械动力厂 北京新立机械厂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 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北京仿真中心 北京市新立技工学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教育培训中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心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办事处 北京长峰工业公司 北京航天机床数控系统集团公司 北京精华工业公司 山西航天工业发展总公司 17所, 23所, 204所, 706所, 第三研究院 主要从事岸舰飞航导弹研究 三部, 北京天方新技术开发公司 31所,北京市丰台区云岗 33所, 35所, 304所, 310所, 8257所,天津市河北区黄纬路69号 8359所,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路61号 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第六研究院)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蒙古,下属三所两厂 513,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应为518所 二院的单位列表中有重复的.比如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就是17所 706所就是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23所就是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 203所就是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25所就是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 207所就是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院18所和811长已经合并组建了新的长控公司 701,702,703,704,706,708等研究所和7414等四院的厂都是后来航天体制改为七机部的时候 新组建的,呼号都是以七开头.现在701已经组建了科技集团的航天十一院,706归属二院 771,772等原先九院的单位到了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备注: 1、开始说的航天一院至十院指的是原先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分家之前的设置,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原先十院应该是中国航天导航技术研究院,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是后来科技和科工分家之后,航天科技集团把十院(导航研究院),九院(基础电子技术研究院)和一院的13所等等合并之后组成的。 2、航天科技的下属单位应该有6个,除了北京的一院,西安的四院,北京的五院,上海的八院外,还有原先的九院(基础电子技术研究员)和十院(导航技术研究院)都是。后来航天科技把他们整合为航天时代电子。 3、现在航天科技集团又把067改为科技集团自己的六院,也是在西安。还把062(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改为科技集团自己的七院。又把一院下属的701(空气动力技术研究所)和其它几个机构整合为自己的十一院,也是整个航天十一院。 4、航天科技和科工分家之后,都在自己进行机构和体制调整,航天科技集团实行的是母子公司制。科工实行的是事业部制。 5、老六院和老七院归属了航天科工,但是航天科技集团成立了自己新的六院七院,增加了十 一院,和整合了航天时代电子,形成了一院,四院,五院,六院,七院,八院,十一院和航天时代这一系列呼号,但是航天科技把二院三院的呼号空出来留给科工集团不用。航天科工成立了四个事业部,实行的是事业部制把一院五院的呼号空出来留给科技集团不用。中国航天研究机构 11所 陕西动力机械设计研究所(六院)/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一院) 12所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一院) 13所 北京控制仪器研究所(十院) 14所 北京特殊机电研究所(一院) 15所 北京特种工程机械研究所(一院) 16所 西安(六院) 17所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一院) 18所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一院) 19所 北京航天信息情报研究所(一院) 101所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一院) 102所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一院) 165所 陕西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六院) 23所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二院) 25所 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二院) 203所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二院) 204所 北京计算机应用和仿真技术研究所(二院) 206所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二院) 207所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二院) 208所 北京电子文献服务中心(二院) 210所 西安长峰机电研究所(二院) 31所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三院) 33所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三院) 35所 北京华航无线电测量研究所(三院) 303所 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三院) 304所 北京京航计算通讯研究所(三院) 306所 北京特种材料及应用研究所(三院) 310所 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三院) 41所 陕西动力机械研究所(四院) 42所 湖北红星化学研究所。襄樊(四院) 43所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四院) 44所 陕西电器研究所(四院) 46所 内蒙古合成化工研究所(六院) 47所 陕西向阳化工机械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蓝田(四院) 401所 西安航天动力测控技术研究所(四院) 502所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五院) 503所 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五院) 504所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五院) 508所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五院) 509所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五院) 510所 兰州物理研究所(五院) 511所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五院) 512所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五院) 513所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五院) 514所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五院) 515所 汕头电子技术研究所(五院) 518所 山西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五院) 529厂 北京卫星制造厂(五院) 539厂 上海科学仪器厂(五院) 601所 内蒙动力机械测试所(六院) 701所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直属) 702所 北京环境强度研究所(一院) 703所 北京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一院) 704所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十院) 706所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二院) 707所 航天科技情报研究所 708所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 710所 北京信息与控制研究所 771所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九院) 772所 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九院) 801所 (八院) 802所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八院) 803所 (八院) 804所 上海航天电子通讯设备研究所(八院) 807所 (八院) 808所 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八院) 811所 (八院) 812所 (八院) 813所 (八院) 814所 新光电讯厂(八院)

徐宗学的代表性研究项目

埃迪森
是以叹也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河湖水系连通重大战略问题研究(12&ZD216), 主持(2013-201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生态-水文过程演变规律及其耦合机理研究(91125015),(2012-2015)3.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课题,西南地区旱涝事件影响及发展趋势,主持(2012-2013)4.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专题(中德合作项目),变化气候下胶东半岛水资源风险抵御与管理技术合作研究(2012DFG22140),主持(2012-201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渭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对水文过程和环境要素的响应关系(51279005),主持(2013-2016)6.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水文情景预估及不确定性研究(2010CB428402),主持(2010-201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太湖流域洪水风险率演变规律(50979005),主持(2010-2012)8.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瑞合作项目),渭河流域生态基流及其保障措施研究主持(2009 – 2011).9.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渭河关中段生态基础流量保障技术研究(2009ZX07212-002),主持(2009 - 2011).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大项目,变化环境下的雅鲁藏布江典型流域气候-水文-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主持(2010-2012)1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流域水生态空间异质性及其区域性环境要素驱动研究(2008ZX07526-001),主持(2008-2010).12.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黑土区冻融特性缓解春旱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901036),主持(2009-2011).13.欧盟-中国流域综合管理计划研究项目Yellow River Climate Change Scenario Development – Phase 2: Detailed Analysis, Adaptation Strategies and Integration Phase”,主持(2010-2011)14.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海水淡化配置水资源的影响因素和理论分析研究,主持(2011-2012)15.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主持(2010-2011)16.全球环境基金(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漳卫南子流域项目研究成果汇编与总结》,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主持(2010-2011)17.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子课题,农业面源污染对地下水影响评价与控制方案研究,主持(2008 – 2010).18.全球环境基金(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实施漳卫南运河取水许可管理,主持(2008-2009).19.科学技术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洪水灾害数据库建立及洪水灾害风险图编制(2006BAD20B03-09),主持(2008 – 2009).20.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密云水库流域来水量变化趋势研究,主持(2008 - 2009).21.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Yellow River Basin Focal Project,主持(2008-2009).22. United Nations E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Beijing Office, Urban Rain Water Harvesting—Case Study in the Shenzhen City, 主持(2007-2008).23.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基于SWAT模型的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主持(2006-2008).24.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中英合作项目),太湖流域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研究,参加(2006-2009).25.中国科学院,塔里木河流域水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主持(2007-2009).26.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流域源区水资源演变的影响,主持(2007-2008).27.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京津地区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问题研究,主持(2006-2007).2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变化环境下的北京水资源时空分布变异规律(8062021),主持(2006-2008).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渭河流域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与水沙变异规律研究(50579003),主持(2006-2008).3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渭河流域水循环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20040027005),主持(2005-2007).31.全球环境基金(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北京市通州区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IWEMP),主持(2006-2007).32.全球环境基金(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基于SWAT模型的漳卫南运河子流域水量过程模拟与面源污染估算,主持(2006-2007).33.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渭河下游基于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洪水预报系统,主持(2005-2006).3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内外防洪抗旱标准体系对比研究,主持(2005-2006).35.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黄河下游洪水智能预报模型应用研究, 主持(2005-2006).36.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密云水库上游流域非点源污染过程模拟,主持(2004–2008).37.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黄河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案生态环境影响,主持(2004-2005).38.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生态供水效益分析,主持(2004-2005).39.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全球气候变化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及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研究,主持(2003-2005).

北京的大学哪个环境科学专业好?求解。。。

智茂
翘足而陆
清华的环工很好,北大的环科侧重于大气,北师大的环科侧重于水,中科院侧重于环境化学、水处理。这几所是最好的。定义 研 相关书籍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编辑本段目的 1、为维护环境质量、制定各种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2、为国家制定环境规划、环境政策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依据。编辑本段概况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里重大的研究课题。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就世界 环境科学范围来说,环境科学成为一门科学还是近 二、三十年的事情。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环境具有多种层次,多种结构,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划分。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按照人类活动范围可分为车间、厂矿、村落、城市、区域、全球、宇宙等环境。环境科学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 地球表面有四个圈层,即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以及在这三个圈交会处适宜于生物生存的生物圈(有的学者将土壤-岩石圈分为土壤圈和岩石圈,有的学者将人类从生物圈中划出,另立智能圈)。这四个圈主要在太阳能的作用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界呈现出万物竞新、生生不息的景象。人类只是地球环境演变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体组织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同地壳的元素及其丰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表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出现后,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源,然后又将经过改造和使用的自然物和各种废弃物还给自然界,从而参与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不断地改变着地球环境。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地球环境仍以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不断地反作用于人类,因此常常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实验技术环境问题可以说在古代就有了。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中国的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由于大规模地毁林垦荒,而又不注意培育林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以致良田美地逐渐沦为贫瘠土壤。产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弃物却造成了环境污染。19世纪下半叶,世界最大工业中心之一的伦敦,曾多次发生因排放煤烟引起的严重的烟雾事件。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在世界人口数量不多、生产规模不大的时候,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太大,即使发生环境问题也只是局部性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口数量激增,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大大增强,环境的反作用便日益强烈地显露出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 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到18世纪末,人类发现的化学元素总共只有20多种。今天94种天然元素已经全部被发现,而且还制成了十多种人造元素。人工制取的各种化合物的种类与年俱增,据统计目前已超过500万种。在这些化学品中,有毒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达 400万吨。大量人工制取的化合物包括有毒物质在内进入环境,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累积和转化,不断地恶化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60年代末爱尔兰海上成千上万只海鸟死去,经生物学家解剖发现,海鸟体内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从生息在冰原覆盖、荒无人烟的南极大陆上的企鹅体内也检出了DDT。在北极附近格陵兰冰盖层中,近几十年来铅和汞的含量不断上升。日本在40年代出现主要由镉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在50年代先后出现由于汞污染造成的水俣病和由于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造成的四日市哮喘。许多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及其他生物体内还会产生潜在的和远期的危害。这一切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越来越大地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从而影响全球的环境质量。据70年代估计,全世界每年排入环境的固体废物超过30亿吨,废水约6000~7000亿吨,废气中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就近4亿吨。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使大气和水体的组成起了变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体积计)已由19世纪的0.028%增加到现在的 0.032%。二氧化碳对地球气候起着调节作用。科学实验证实,如果它的含量继续增高,势必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异常。西欧一些国家排放的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经风传送,随雨水降落,造成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一些淡水湖的湖水酸度显著上升。瑞典一些湖泊水中的氢离子浓度70年代比30年代几乎增加了100倍,鱼产量因而大幅度下降。近年来世界上每年由于海运、沿海钻探和开采石油、事故溢漏和废物处理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达到500多万吨。海洋被石油污染,使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据估计,现在大气圈中的氧气,有四分之一是海洋中的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海洋浮游植物一旦遭到严重的损害,势必影响全球的氧含量的平衡。 相关书籍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强,成为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许多种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耗竭的危险。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矿物燃料,20世纪初不足15亿吨(按标准大卡计算),70年代增至70~80亿吨。地球森林面积,1862年约为55亿公顷,20世纪60年代约为38亿公顷,70年代末只剩下不到26亿公顷了。应该特别提到的是,热带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有重要作用,大面积的砍伐,将产生严重后果。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世界上被风蚀、盐碱化的土地日益增多。据联合国有关部门估计,土壤由于侵蚀每年损失240亿吨,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大600万公顷,如果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加上城市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占用大量农田,全世界现有的12.4亿公顷耕地20年后将损失三分之一,世界粮食生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另外,由于原生环境的消失、人类的捕杀和环境污染,世界上的植物和动物遗传资源急剧减少了。估计有 25000种植物和1000多种脊椎动物的种、亚种和变种面临灭绝的危险,这对人类将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以上事实说明,当今世界上大气、水、土壤和生物所受到的污染和破坏已达到危险的程度。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受到日益严重的干扰,自然资源受到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正在退化。环境科学就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创造更适宜、更美好的环境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利用和改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编辑本段研究领域 相关书籍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在50~60年代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 方面,目前已扩大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方面。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 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所以,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在宏观上研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微观上研究环境中的物质,尤其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的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在有机体内迁移、转化和蓄积的过程及其运动规律,探索它们对生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等。编辑本段主要任务 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环境总是不断地演化,环境变异也随时随 环境科学地发生。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使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了解环境变化的过程,包括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的形式和演化机理等。 第二,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其中包括提供发展经济的物质资源。人类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不断影响环境的质量。人类生产和消费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是异常复杂的。但必须使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同输出之间保持相对平衡。这个平衡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排入环境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环境质量。二是从环境中获取可更新资源不能超过它的再生增殖能力,以保障永续利用;从环境中获取不可更新资源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因此,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必须列入环境保护的内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必须考虑生态学的要求,以求得人类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三,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环境变化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因此,必须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的变化过程,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机理,以及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各种作用,包括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同时,必须研究环境退化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可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供依据。 相关书籍第四,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工业发达国家防治污染经历了几个阶段:50年代主要是治理污染源;60年代转向区域性污染的综合治理;70年代侧重预防,强调区域规划和合理布局。引起环境问题的因素很多,实践证明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从区域环境的整体出发,调节并控制人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优方案。编辑本段分支学科 在现阶段,环境科学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学科的理论、技 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形成与有关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许多分支学科。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有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环境地学 以人-地系统为对象,研究它的发生和发展,组成和结构,调节和控制,改造和利用。主要研究内容有: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等的组成、结构、性质和演化,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和预测,以及环境质量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等。环境地学的学科体系尚未完全定型,目前较成熟的分支学科有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污染气象学等。环境生物学 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预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理和规律。它有两个研究领域:一个是针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污染生态学;一个是针对环境破坏问题的自然保护。环境生物学以研究生态系统为核心,向两个方向发展:从宏观上研究环境中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富集和归宿,以及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从微观上研究污染物对生物的毒理作用和遗传变异影响的机理和规律。环境化学 主要是鉴定和测量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含量,研究它们的存在形态和迁移、转化规律,探讨污染物的回收利用和分解成为无害的简单化合物的机理。它有两个分支:环境污染化学和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物理学 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声、光、热、电磁场和射线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消除其不良影响的技术途径和措施。声、光、热、电、射线,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但是,它们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就会造成污染和危害。因此,环境物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要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物理环境。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等分支学科。其中环境声学有较长的研究历史和较多的研究成果。环境医学 研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预防措施,包括探索污染物在人体内的动态和作用机理,查明环境致病因素和致病条件,阐明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早期反应和潜在的远期效应,以便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医学的研究领域有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医学监测等。环境工程学 运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主要研究内容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噪声控制等,并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以及运用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从区域环境的整体上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案。此外,环境工程学还研究控制污染的技术经济问题,开展技术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管理学 研究采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教育的和科学技术的各种手段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通过全面规划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环境经济学 研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合理调节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基本规律,其目的是使经济活动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环境法学 研究关于保护自然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立法体系、法律制度和法律措施,目的在于调整因保护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境污染又是极其复杂的、涉及面相当广泛的问题。因此,在环境科学发展过程中,环境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虽然各有特点,但又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它们是环境科学这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编辑本段产生发展 1、环境科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严重化的背景下诞生的,1954 年美国学者最早提出了“环境科学”一词。 2、国际性环境科学机构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1968年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设立了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以环境科学为内容的专门著作,其中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而出版的《只有一个地球》是环境科学中一部最著名的绪论性著作。 70年代以来,人们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这证明环境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是可以防治的。 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也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将从分门别类研究环境和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例如关于生态平衡的问题,如果单从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过程来研究,是不能充分阐明它的演变规律的。只有把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彻底揭示生态平衡问题的本质,阐明它从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发展规律。人类要掌握并运用这一发展规律,有目的地控制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使生态系统的发展越来越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也在发展。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式和规范的评价程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够全面、准确地评定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环境科学现有的各分支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这些分支学科在深入探讨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还将出现更多的新的分支学科。例如环境生物学在研究污染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和种群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而引起的环境变化方面,将导致环境微生物学的出现。这种发展情况将使环境科学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庞大学科体系。编辑本段畅想未来 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也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将从分门别类研究环境和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 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也在发展。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 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也在发展。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式和规范的评价程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够全面、准确地评定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 环境科学现有的各分支学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这些分支学科在深入探讨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还将出现更多的新的分支学科。例如环境生物学在研究污染对微生物生命活动和种群结构的影响,以及由于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而引起的环境变化方面,将导致环境微生物学的出现。这种发展情况将使环境科学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庞大学科体系。编辑本段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 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编辑本段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生态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及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环境信息系统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等课程进行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编辑本段环境科学杂志基本信息基本信息 刊名: 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主办: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0250-3301 CN: 11-1895/X 邮发代号: 2-821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2008)环境科学杂志介绍 《环境科学》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是我国最早创刊的环境科学学科学术性期刊。 《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科技界影响较大,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如美国的《EI》,《BA》,《CA》;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俄国的《文摘杂志》等。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被《EI》检索系统收录摘要的环境科学类中文期刊。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最新统计(2003年度),《环境科学》在环境科学类期刊中,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名列前茅。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环境科学》为环境科学和土壤学的核心期刊,并在环境科学学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环境科学》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防治污染,改善生态,促进发展,造福人民”的宗旨,报道我国环境科学领域具创新性、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以及反映控制污染,清洁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理论和实用技术等。环境科学杂志投稿要求 1.来稿报道成果要有创新性,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全文不超过8000字(含图、表、中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或其它项目请在来稿中注明(在首页以脚注表示)。 2.稿件请按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规定撰写。论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地址、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的英译名;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 3.论文题目应简练并准确反映论文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少用副标题。 4.中文摘要不少于300字,以第3人称写。摘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英文摘要与中文对应,注意人称、时态和语言习惯,以便准确表达内容。 5.前言包括国内外前人相关工作(引文即可)和本工作的目的、特点和意义等。科普知识不必赘述。 6.文中图表应力求精简,同一内容不得用图表重复表达,要有中英文对照题目。图应大小一致,曲线粗于图框,图中所有字母、文字字号大小要统一。表用三线表。图表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 7.计量单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SI)。论文中物理计量单位用字母符号表示,如mg(毫克),m(米),h(小时)等。科技名词术语用国内通用写法,作者译的新名词术语,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需注明原文。 8.文中各级标题采用1,1.1,1.1.1的形式,左起顶格书写, 3级以下标题可用(1),(2)……表示,后缩2格书写。 9.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应标明其大小写,正斜体。生物的拉丁学名为斜体。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给出中文全称,括号内给出英文全称和缩略语。 10.未公开发表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可在出现页以脚注表示。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排.常见文献书写格式为: 期刊:作者(外文也要姓列名前).论文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图书: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年.起页~止页. 会议文集:作者.论文名[A].见(In):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单位),年.起页~止页. 学位论文:作者.论文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报告:作者.论文名[R].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1.来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多投。编辑对来稿可作文字上和编辑技术上的修改和删节。在三个月内未收到本刊选用通知,可来电询问。对未刊稿件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编辑本段相关词条 社会学 旅游管理 会计学 园林 中药学 学前教育 行政管理学 土木工程 临床医学 环境工程 体育教育 音乐表演 林学 工程力学 轮机工程 工程管理 航海技术 交通运输 飞行技术 园艺 雕塑 广告学 舞蹈学 物流管理 教育学

中国航天科工是干什么的

玄之又玄
列子
中国航天科工是干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现由总部、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11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境内共有57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扩展资料: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之一,航天科工积极推进“建设航天强国”战略目标,面对全球商业航天蓬勃兴起、全面竞争的发展态势,在全力完成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商业航天领域深耕细作。2017年,航天科工成功完成快舟一号火箭一箭三星商业发射第一单、开拓者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面向商业航天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正式开建、国内首家火箭公司完成12亿融资……航天科工大力推进“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同时,航天科工主动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对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搭建世界首批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INDICS,发布6大类共计8060项专业能力,为各类企业提供普惠的免费服务与个性化的增值服务,INDICS国际云平台实现7种国外语言环境的上线运行。具备了全球多个国家提供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基础条件。2017年,航天科工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签署了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打造面向未来的工业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平台企业用户数已达150万户,其中境外企业1.3万户。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航天科工将“双创”作为一项事业,建立了专项政策鼓励干部职工“在岗创新、在职创业”,引导并帮扶社会双创项目近5000个。探索形成了培育期、孵化期、加速器,创意池、种子池、产品池的“三期三池”内部双创推进模式。先后培育了航天云网公司、激光研究院、火箭公司等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平台,推出了设备精灵、自动爆玻器、地磁定位导航等一系列市场前景广、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新项目,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吸纳国际一流创新团队。成功研制国内首台高功率、高质量单光纤激光器,激光泵浦芯片、特种光纤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并形成产业化。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航天科工:瞄准世界一流 推动航天强国建设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管庄东里医院

而困祥邪
问:国家级的研究院(所)有哪些? by apppppleeeee可以招生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地区不限!只要是国家级的!在此感谢各位了!下面就是国家级研究所的名单: 国家级研究所名称 所在省(或直辖市)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 甘肃 上海机电工程科技情报研究所 上海 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 河北 华北油田井下工艺研究所 河北 吉林省油田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 吉林 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技术服务公司工艺研究所 黑龙江 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工艺研究所 新疆 胜利油田设计规划研究院 山东 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所 四川 华北石油管理局橡胶制品暨防腐技术研究所 河北 化学工业部乳胶工业研究所 云南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科学技术研究所 湖北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 甘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塑料厂研究所 江苏 中国轻工总会玻璃搪瓷研究所 上海 四川维尼纶厂研究所 四川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天津大学天津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 天津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扬子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 江苏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株洲石油储存研究所 湖南 萍乡市焰花鞭炮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烟花爆竹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江西 化学工业部海洋涂料研究所 山东 中国中医研究院第二临床医学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研究所)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天津 民政部北京假肢科学研究所 北京 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吉林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 四川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 中山医科大学寄生虫学研究所 广东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北京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西北高科技开发公司 陕西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压力加工研究所 北京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北京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北京 北京星航机电设备厂 北京 铁道部第五工程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贵州 机械工业部机械科学研究院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 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 北京 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 辽宁 化学工业部锦西化工研究院 辽宁 化学工业部晨光化工研究院; 四川省晨光高分子合成材料开发公司 四川 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调查处地球物理研究所 新疆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北京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研究室 上海 上海新风化工研究所 浙江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 北京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辽宁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矿山测量研究所 河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选煤研究所 河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 山西 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长春煤炭科学研究所 吉林 峰峰矿务局煤炭科学研究所 河北 汾西矿务局科技处 山西 徐州矿务局科学研究所 江苏 淮南煤矿科学技术研究所 安徽 牡丹江煤矿机械厂煤矿研究所 黑龙江 铁岭选矿药剂厂研究所 辽宁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设计研究院 湖北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石油天然气储量管理研究室 北京 华北石油管理局油建一公司施工技术研究所 河北 新疆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所 新疆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油气田采收率研究所 北京 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山东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南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甘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北京 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 北京数据通信技术总公司 北京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 北京 河北省张家口煤矿机械研究所 河北 锦州石油化工公司研究所 辽宁 锦西炼油化工总厂研究院 辽宁 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研究所 江苏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炼油厂设备研究所 江苏 光华化学工业公司冶金研究所 内蒙古 核工业第八研究所 上海 冶金工业部马钢自动化计控研究所 安徽 冶金工业部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 上海 山西省太原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 山西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冶金研究所 内蒙古 本溪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 辽宁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安徽 天津钢铁研究所 天津 贵州省贵阳钎钢研究所 贵州 山东铝业公司研究院 山东 湘乡铝厂科研所 湖南 中国轻工业经济科技信息中心 北京 中国核情报中心 北京 冶金工业部信息标准研究院 北京 中国舰船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四所 北京 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 北京 吉林大学人口研究所 吉林 化学工业部南京化工厂研究所 江苏 化学工业部湘东化工机械厂研究所 湖南 化学工业部施工技术研究所 河北 北京市北氧特种气体研究所 北京 中国轻工总会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 江西 金陵石油化工公司南京烷基苯厂研究所 江苏 化学工业部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北京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房建材料与混凝土研究所 北京 无锡球墨铸铁研究所 江苏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北京 中国儿童发展中心 北京 电子工业部第三十九研究所 陕西 机械工业部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 上海 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 北京 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 河南 广播电影电视部设备制造厂无线电设计研究室 北京 中国轻工总会电光源材料科学研究所 江苏 中国轻工总会制鞋研究所 北京 成都铁路局成都科研所 四川 国家测绘局测绘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 冶金工业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天津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辽宁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湖北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综合研究地质大队 河北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山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北京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二院十七所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一八研究所 陕西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 内蒙古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北京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天津 兰州炼油石化研究院 甘肃 郑州铁路局西安科学技术研究所 陕西 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 江苏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北京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四川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0五研究所; 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华中机械研究所 湖北 核工业第六研究所 湖南 飞机强度研究所;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三研究所 陕西 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经济研究所 北京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 新疆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河南 中国轻工总会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北京 中国出口商品包装研究所 天津 北京振兴计量测试研究所 北京 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三四研究所 北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 兰州炼油化工自动化研究院 甘肃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 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 天津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 北京 哈尔滨发动机制造公司设计研究所 黑龙江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江苏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爆破器材研究所 江苏 成都仪表机床研究所 四川 大河珩磨机床研究所 宁夏 北京特种工程机械研究所 北京 国家国内贸易局郑州棉麻加工研究所 河南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北京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巴陵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 湖南 湘潭钢铁公司钢铁研究所 湖南 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 山东 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 山东 交通部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重庆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研究所 海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湖北 中国纺织总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北京 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情报研究所 北京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南铝加工厂研究所 重庆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铜陵有色金属公司设计研究院 安徽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 中国轻工总会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 浙江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北京 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 河南 国家科委管理科学研究所 湖北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技术研究所 北京 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内蒙古 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所 湖南 沈阳火化设备研究所 辽宁 中原石油勘探局采油工艺研究院 河南 核工业华南地质局二九○研究所 广东 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河南 国土资源部四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科研所 四川 西安核仪器厂研究所 陕西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 铁法矿务局煤炭科学研究所 辽宁 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北京 山东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 山东 水利部成都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 四川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 北京 国家国内贸易局食品检测科学研究所 北京 中国药科大学抗生素研究室 江苏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北京 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公司 上海 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 北京 国营第六七四厂产品研究

大哥们,帮忙啊!

可与往者
资料 小鼠养殖环境 [查看该用户在资料中心上传的资料] [个人资料] [给他留言] [帖子合集] [回复] [引用] [维护] --------------------------------------------------------------------------------小白鼠俗称“小鼠”、尖嘴鼠,由于颜色纯白而得名。我国饲养小白鼠历史最早,据记载,公元307~1641年就有人捕获野生小鼠进行饲养,并作为古代僧侣们的祭物。据资料介绍,从18世纪开始,小鼠开始成为实验动物,有的也进行观赏饲养。一、生物学特性(一)分类学地位小白鼠是野生鼷鼠的变种,隶属于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种。我国目前饲养最广泛的是1946年从印度某研究所引入到云南昆明饲养的品种,又名昆明种。50年代由昆明引到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饲养。(二)形态特生小白鼠经过人们长期选择,定向培育,已形成许多品种类型。一般人们把它分为普通常用小白鼠和满足特殊需要的特种小白鼠两种。特种小白鼠有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及先天性肌肉萎缩病鼠等。有的将小白鼠根据不同杂交方法和获得遗传特性而划分为近交品系、突变品系、远交和杂交群等。1972年以前,国际上公认的小白鼠近交系已有250多个。各品种小白鼠形态特征略有差异,但基本上相差不多。普通小白鼠体长约8厘米,尾略短或略长于体长,面部尖实,嘴前部有长长的触毛,耳耸立呈半圆形,眼睛大,嘴尖,被毛有纯白色和白斑色。90日龄昆明种小白鼠,体长9~11.0厘米,一般雄鼠大于雌鼠,尾有四小白鼠经过人们无数代的定向选择,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改变,环境适应性较差。如果把它们放回到室外环境,往往会因缺乏竞争力而难以生存。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小白鼠,胆小怕惊,温顺,较易捕捉。当它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力甩动。夜间比白天活跃,喜群居。白日常集群而卧,下午4~5点钟以后活动加强,尤其在晚上更加活跃。当人在晚上进入鼠舍,即可听到小鼠不停地活动与啃咬所发出的沙沙响声。小白鼠喜阴暗、安静的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很敏感,经不起温度的骤变和过高的温度。夏季温度过高常影响种母鼠的受胎率和仔鼠生长发育。冬季室温过低,不仅会影响种鼠的生长繁殖,且易发生多种疾病。小白鼠最适宜的室温是可以自己养一只啊,然后仔细观察,你一定可以的!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