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断
关于艺术类考博应该注意的事项简介如下: 一、专业方面的注意事项: 关于参考书的问题。要是学校有提供最好,要是没有的话,就不要强求。其实想想就明白了,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还跟硕士生那样去考,说明招进来的水准也跟硕士差不多。博士生的候选人应该有足够宽的知识面,要了解本专业的所有基本知识,所以你要是有了这些基础,有要什么参考书呢?再者,要知道,进入博士期间,很少有所谓的课程,所以你不能期望不知 关于参考书的问题。要是学校有提供最好,要是没有的话,就不要强求。其实想想就明白了,博士生的入学考试还跟硕士生那样去考,说明招进来的水准也跟硕士差不多。博士生的候选人应该有足够宽的知识面,要了解本专业的所有基本知识,所以你要是有了这些基础,有要什么参考书呢?再者,要知道,进入博士期间,很少有所谓的课程,所以你不能期望不知道的将来可以继续学习。比如,要是我给一个人开书单,我可能会开上数十本,所以跟没开差不多,但是话说回来,这些书你还真得看,否则的话,你的考试很难说准备好了,尤其文科是这样。以下附一份艺术史美术学专业的准备书单(经过多份的综合):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全集》,王伯敏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文科学导论》狄尔泰,赵稀方译,华夏出版社 《精神科学引论》狄尔泰,童奇志等,中国城市出版社 《艺术哲学》丹纳,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风格问题(风格论)》李格尔,刘景联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李格尔,陈平译道的将来可以继续学习。比如,要是我给一个人开书单,我可能会开上数十本,所以跟没开差不多,但是话说回来,这些书你还真得看,否则的话,你的考试很难说准备好了,尤其文科是这样。以下附一份艺术史美术学专业的准备书单(经过多份的综合):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天津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全集》,王伯敏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人文科学导论》狄尔泰,赵稀方译,华夏出版社 《精神科学引论》狄尔泰,童奇志等,中国城市出版社 《艺术哲学》丹纳,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风格问题(风格论)》李格尔,刘景联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李格尔,陈平译,湖南科技出版社 《论古代艺术》温克尔曼,邵大箴译,人民在学出版社 《艺术风格学(艺术史原理)》沃尔夫林,潘耀昌译,辽宁人民出版社 《古典艺术》沃尔夫林,潘耀昌、陈平译,浙江美院出版社 《视觉艺术的含义》帕诺夫斯基,傅志强译,辽宁人民美术出版社 《帕诺夫斯基与美术史基础》迈·霍丽,易英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克·贝尔,周金环译,中国社科出版社 《艺术史的哲学》豪塞尔,陈超南、刘天华译,中国社科出版社 《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范景中译,浙江摄影出版社 《艺术与人文科学》贡布里希,范景中主编,浙江摄影出版社 《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范景中译,上海书画出版社 《意图的模式》巴克森德尔,曹意强译,中国美院出版社 《艺术的终结》丹托,欧阳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雅明,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朱狄,人民出版社 《艺术与历史》曹意强,中国美院出版社 二、其他方面: 第一方面是关于联系导师的事。个人认为应该跟导师事先取得联系,有时候导师对你的印象好,那你能就成功了第一步。要是不能达到这个效果,了解一下导师希望招什么样的博士也好,免得自己闭门苦想,也摸不清导师可能会对自己有什么感觉。有的导师比较明确,他会告诉你,他已经有意向,也有时会告诉你,你考上的可能性如何,我并不是说导师意中的博士候选一定有某种关系,有可能那个人是海外某名校,有可能他已经是学界娇子,所以在这方面千万不要因此而对将来的导师产生一个坏印象,我们要想到品质高质高尚的导师还是大有人在,只是导师要告诉你一个可能的现实,以免你期望过高。导师毕竟学有成,所以他有时一眼就能判断谁能高中,我说的是公平竞争,你要相信这一点。有些导师会直接劝你明年再来,当然有些导师不会透露任何这方面的消息,这也没有错,你就好好准备吧。当然联系导师时,你可以让他给你建议看一点什么书。导师会因人而异,建议他看一些对他的知识结构有帮助的书,当然不一定是跟考试有关,而是跟你将来的深造有关的书。如果你觉得这些书没有用的话。可以不看,但是我们要知道,但学问不能太功利,其实博士入学考试也并不仅考书本知识。还涉及个人的判断能力,组织能力,逻辑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尤其是那种题目少的考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建议,只要导师有荐书,都要好好地看上一遍,有益无害。 英语复习,大多数情况下,你要先了解一下你所考学校的英语考试特点。最好能够获得历年试卷。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听一听那所学校内部办的考前培训,这样你才能了解其中的信息,而且也更为系统。这些信息无非跟两个部门有关,一个就是外语学院/系。另一个有些学校还有公外,当然去电研究生招生办也应该有可能得到有关信息。就目前情形来看,大多数院校,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还是在六级的程度,除了象北大、社科院(听说也很难)之外,个人觉得只要加强六级的听说读写就差不了太多,但是英语学得好,对继续学习是很有帮助,做博士少不了它。对此我想强调一点,准备考博士就要多挂电话,一般来说,招生办和相关院系的老师都会告诉你有关信息的。只是打电话时要注意一下口气。要有耐心而已。毕竟是我们有求于人。还有在网上查找有关信息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有些信息网上更易找到。当然少不了经常上所报考院校的网站,随时跟踪信息。报名等事宜早不宜迟。 关于历年专业考试试卷:若有当然最好,可以通达分析达到了解题型等,但不是所有的学校或院系都提供历年试卷(有些只提供研究生试卷,但不提供博士生试卷,若是这种情况,也可以购来作一参考,毕竟是同一个院系,出卷风格应该一致。)所以这一点就希望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如:北京大学艺术史专业,就不出售历年专业试卷,但是可以通过别的办法对此作些弥补,如去购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院、清华大学或相关院校的试卷做参考,应该说,这些学校在试题上各有特色,北大的出题风格与艺术学院不一样。北大一般只出三五道题,可发挥的空间大,但是难度也大,这毕竟是考试,每一个题的回答都有一定的内容要求,所以除了考我们的基本知识之外,还考了相关的知识,这种考试考的不是你的记忆力,而是考你和别人之间的差距。而艺术学院有些甚至是填空题,这就没有多大的空间了,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总而言之,我们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有全面的概念,否则很难应付。 外语初试:其实硕博考试有时考的只是一种心态,因为没有人做好了最好的准备。我的朋友的老婆当年考研,考到最后一门时,尽然觉得前面的考得不好放弃了,后来出来结果时后悔不已。她前两门居然全过了,而且还考得不错。我之所以有这个概念,是因为我在考本科时,就有过类似的体会,那时我考美术专业的本科。考试时,考场黑压压的一片,顿感无望。考完第一门,总觉得旁人都画得比我好,第二门时,我看我画的就不是东西,几乎要哭着走出考场了,晚上我找到师兄,说我不行了,师兄训了我一场,说既然考了,就考完吧,不枉此行,后来我还是坚持,不过最后一场心态不一样了,心想反正都不行了,不如放松一考,结果那场我考了半个小时出场,感觉不错,交卷时全场哗然,我却不大是滋味。很快知道结果了,我进入全省前十名!最后一场考了95分。考博士时,我的外语听力因为场内有人一会要求大声,一会要求小声,最后被弄得啥也没有听到(当然可能我的听力也不行),接下来我一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脑海里闪过朋友和家人,当然最重要的是我的女友,哎,人在那个时候啥都会想。但是最后我熬过去了,我闭眼放松了五分钟,没有放弃,后来逐渐对那些单词有感觉了。结果我的外语还考了第二名。所以我希望考生们,无论如何,不要放弃。 复试资格:一般是研究生院划参考线,院系根据参考线,按最终录取人数的的一定比例(北大艺术学院是120%)划线,上线人员进入复试。当然我认为没有必要对此进行了解。因为你考完后有的是时间去了解,再说一般情况下要是你上线了,有人会通知你的。不过要是能够了解的话,可能也不错,对自己会更有信心,比如说招收的多等。不过我仍然觉得,其实如果招五个人,报名有一千人,你仍然只是跟前面四个考生竞争,而不是一千人,也就是说你考了第十名的话,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不说其它偶然情况,或是调剂什么的)。 复试考核:复试一般形式多样化,所以一般不作具体的规定。而且有些即使作了书面通知,也不一定按上面的规定来操作。比如说考英语等就未必真考,也有的为了规范起见,会作一个复试范畴专门通知。关于这一方面,可以接到通知时,具体询问博士研究生招生办的老师。他们会具体告诉你该做什么准备。 还有一点就是,必对安排好复习的进程,根据时间计划每天要做的工作。我认为早期的重点在外语,临近考试时可以多花些时间在专业上,毕竟有些东西要临时记忆。而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