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研究生专业课真题

赤壁上
慧南
北大的日语在全国连前三名都排不到,还不如考北外

文学方面的问题(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题)

自觉自愿
天下服矣
而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文学作品,它们的创作者多是来自宫廷女性、城市平民和流浪文人。“日本文学正是在这些游离于政治门外的文学家的游戏精神中形成了自己的内核。” 文学创作主体的身份与政治的相对疏离,势必导致日本文学的超政治化倾向。因而日本作家向来没有那么强烈的政治使命意识,也不会在文学作品中寄托多少政治理想、人生抱负和丰富的社会内容。他们追求的是外部空间与内心世界的共鸣,用艺术的形式表达相当私人化的个人情感体验。到了近代,较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存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素,向着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相勾结的帝国主义阶段迈进,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成熟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特别是关东大地震后,社会动荡,物价飞涨,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带给人们的是万念俱灰的幻灭感和和极度悲观虚无的世纪末情绪。” 新感觉派作家“用一种先验的真善美理想去观照受到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所扭曲的都市现实时” ,理想(这种理想地来自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以前日本淳朴的宗法制社会的记忆)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他们跌入消极、迷惘、颓废的精神低谷中。出于对赤裸裸的残酷现实的绝望,他们试图将自己沉溺于久远的传统和个人私生活的领域里,逃避灵魂的不安和惶恐,追求心灵对于现实的超越,从传统题材中抽象出现代精神,以此来曲折地反映现实世界的不协调状态。如横光利一的《太阳》和《拿破仑的疥癣》虽然是历史题材,但并不是再现历史或借古喻今,而是藉由人物的性心理流变来重塑人物形象,进而重写历史。参考资料:http://www3.nwnu.e.cn/dept/wxy/Article_Show.asp?ArticleID=61一般认为翻译文学是对文学的再创造,但这种在再创造是要基于原文的,至少文体是不能变的 在翻译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作者的真意与语言的创意。原作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求助日语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题目一道(用日语回答)

六三三
越迹
晩は、仆も今日本语の院生入学试験のために准备してるけど、この问题をまとめて见せましょう~ ちょっと待ってなあ はいはいお待たせえ~日本语の汉字は、主に音読と训読の二つの読み方がある、そのほかに、「当て字」という特别な発音システムも存在している。まず音読音読 都は、もっと中国语の読音に近くて、日本语化の汉字の発音方だたとえば 人间 にんげん 行间 ぎょうかん音読も、日本に受容された时间によって呉音、汉音、唐音の三种类に分けるが、ほかに惯用音もある1呉音は5,6世纪のごろ中国から日本に流出した中国の长江中下流地域の民众の影响を受けた発音だ 数字の一(いち)二(に)などと建立(こんりゅう)や杀生(せっしょう)などの仏教用语はその代表的なもの2汉音は中国の隋唐の时期に、政治、文化中心の长安の周辺に培う中国语の発音に影响を受けた読み方で、今ほとんどの汉字は汉音で発音する例:成功(せいこう) 金(きん)银(ぎん)3唐音は 中国の宋代以后日本に输出したもので、主に中国南朝の唐の中国语発音の影响が深く反映された発音方だ、今はよく使われないが、禅宗、部品の名で见られる例:行脚(あんぎゃ)和尚(おしょう)惯用音は、中国に余りも関系ないし、日本自自分で作った発音だ例えば、渔师(りょうし)训読とは 汉字の本来の発音を考えず、その意味だけ考えて表意する読み方分类:1正训 字の本来の意味を基付、一番普遍的な训読方例 山(やま) 男(おとこ) 2二文字またそれ以上の汉字数を一つの単位として训読する时、熟字训を使う例 小豆(あずき) 时雨(しぐれ)ちなみに、训読は、もともと日本で文字をもっていない奴らに、汉字を借用して名づけようという感じだねもちろん いま大部分の日本语は、音読と训読の混交体だね重箱読み(前は音読、后ろは训読)の茶色(ちゃいろ)、字引(じびき)汤桶読み(その反対)の贷本(かしほん) 雨具(あまぐ)最后に、当て字を说明する当て字は、汉字をただの符号として记する使い方たとえば 兎に角(とにかく)とにかくウナギとツノに関系ないだげと、「とにかく」の意味を表徴するために、そのままで记されたんだ、それは当て字だ我这么认真,一定要采纳啊,全是我自己总结的はい、はい、彼らは主に中国の汉代と同じにしている。

中日文学方面的问题(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题)

夫得者困
睡莲
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作者 (日)铃木修次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 1989年4月 一、 文学观的差异 作者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学观是理想的文学态度和文学观,应具有一种强烈的倾向,那就是政治问题也不回避,而要积极地干预。而日本的文学观则是,“愍物宗情”的情趣才是重要的,如果把政治纠缠于文学之中,那就会流于庸俗,这种倾向是很强的。而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作者认为是源于政治与文学的关系的问题。基于这种观点,作者在以下章节中进一步论述。二、“风雅”与“讽刺” 本章中,作者比较了中日两国对“风雅”的不同理解,中国人把政治问题放在个人生活的范畴里来加以领会的是“风”,把人类社会问题同政治联系起来加以理解的是“雅”。中国的“风雅”首先是考虑政治观念,其次是古典美。而日本人则首先要想到“典雅”和“消遣”。在日本一语道破贯穿艺术之道在于“风雅”的是芭蕉。他断言,顺从造化、埋头于自然,是“风雅”的理想状态。而日本的“风雅”从中国人的感觉来说,是一种“淡化”了的“风雅”,这种“风雅”完全去掉了中国人在“风雅”之中认为最为重要的东西,给它套上一层风趣的外衣,使其成为日本的“风雅”。日本人认为,这种“淡化”了的“风雅”才是真正的“风雅”。 中国所说的“风雅”,同时具有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叫做“讽刺”、“讽喻”或者“讽谏”。在文学中尊重讽刺,是中国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解答。在文学作品中,要高度评价讽刺性,换言之,就是主张把文学作为可纠正封建社会弊端的一种智慧。中国文学的讽刺,是以的直言作为宗旨的,因而往往过于认真,缺乏笑的因素。而日本对“讽刺”的理解也不像中国那样严格,常常蕴含着游戏精神。在日本,把“讽刺”理解为“嘲弄”。三、 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本章中,作者分析了中日对文学与政治关系产生差异的原因。原因之一,从事文学的阶层不同。中国是由士大夫阶层的官僚和知识分子支持的;而日本主要是由宫廷妇女(宫廷女官)、法师、隐士和市民等人之中承袭的。这些人都不大关心政治,从政治上说多数是局外人。日本文学的核心是由政治局外人的文学家的游戏精神所支撑的。其次,作者又提出从派遣唐使时的政治规章来寻找其原因。派遣唐使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引进政治制度。不过,遣唐使却没有引进中国的所有政治制度和政治斗争,可想而知,似乎对政治思想的引进,进行了相当严格的选择和控制。不引进政治问题的警惕心理,不久对政治上的言论,哪怕是文学领域里,也使日本文化界人士产生了某种变态心理反应,其结果,在日本形成了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文学。当然,这种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接着作者提出日本文学传统-------超政治的倾向。在世界上来说也是罕见的。日本艺术的一般倾向是,离开现实的地方去寻找“风雅”、“幽玄”和“象征美”。而作者关于文学的基本观点是文学的基础之中就应该同政治问题有较深的关联。“超政治”决不是文学本身应具有的本质特征。四、 日本的抒情与中国的抒情日本人的抒情,往往偏重捕捉咏叹的极致;而中国诗最具有说明性、逻辑性和思想性。例如,在中国诗中,诗句讲究对仗的倾向极强,日本短歌中几乎没有对偶的意识。日本的抒情,叙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是无关紧要的,也不讲究结构,只要抓住部分的咏叹和顶点的咏叹就成其为诗了。日本的抒情,不论短歌还是俳句,从开始就不注重说明和说服的意识,也可以说它只期待顶点咏叹时的共鸣。其原因作者认为是由生活方式共通的岛屿文化而产生的,日本的抒情,是岛屿文化抒情的典型。因这种不要求说明和说服的和歌,是一种只有在狭小的同民族共同社会的交流中才可能出现的文艺形式。五、“风骨”与“愍物宗情” “风骨”这个词,是中国文学评论,尤其是诗评中的常用词。中国文学具有代表性的嗜好倾向,包孕于“风骨”一词中,而日本文学具有代表性的嗜好倾向,则包孕于“愍物宗情”一词中。 “愍物宗情”一词出自本居宣长。作者认为“愍物宗情”就是,凝视无限定的对象而引起的某种感触。这里存在着日本人的文学精神。敏感而五目的,这一个性是与日本文学的特质相通的。 爱情与无常是传统日本文学的两大主题。而使其得以持续至今,可以说是由于存在于日本人心中的对“愍物宗情”的爱好。 在中国,只表现情绪而不接触意志的文学,不能视为优秀的文学,这种传统根深蒂固。但在日本,作者的意志表现得暧昧亦无妨。唯有情绪,唯有“愍物宗情”之心才为重要。中国人思考的传统文学观与日本人思考的传统文学观互不吻合之处,基本上即在于此。 重“愍物宗情”的日本文学,更注重腼腆、娇羞、文弱等情感。因此,日本文学中,擅于表达“愍物宗情”的女性,容易在文学中占据主要位置。 对于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作者从作为文学背景的风俗习惯的差异中找寻答案。中国文学面对广阔大陆上的生活迥异的人们,本来是作为担负教化使命的文学而存在的,为了教化,教育者必须具备理性、逻辑和思想。而日本文学本来就是岛国的、以同一家族的小集团为对象的文学。具有家族之间的语言活动性质。因此,没必要冠冕堂皇地进行逻辑的说教,倒是有使人相互安慰,体贴入微的必要。 对于“风骨”的偏爱,和对于“愍物宗情”的偏爱,确能把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的本质差异完全地、典型地显示出来。六、 日本人的艺术意识日本人的艺术意识有欣赏言外余韵或余味的强烈倾向。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有特别注意素被认为是典雅的东西的强烈倾向。他们认为象“有心”、“幽玄”、“象征”这类模糊暧昧,难以确切了解其实际意义的用语是代表日本美的词汇而一直爱用至今。“有心”、“幽玄”、“象征”这类文艺用语,都是对具有浓郁的言外余韵的文艺作品进行批评的评语。日本自古以来就认为充分含有言外余音即具有含蓄之感的东西是优秀文学。日本人认为艺术上“暧昧”的含义是有艺术价值的东西。中国文艺思潮的主流乃是“格调”的精神。中国人的文学趣向实际上并不爱好含有抽象、暧昧或幽玄的东西。中国民族历来是现实主义者。中国的传统文学意识,认为包含对政治进行批评的“风雅”“讽刺”在内的作品是优秀作品,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主张明确而又说明透彻的作品是优秀作品;日本人的传统文学意识,认为像“有心”、“幽玄”、“象征”这类难以摸清其实体的作品、有着某种深邃的内涵而又能动人心灵的作品是优秀作品。在日、中传统的文学意识之间确实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七、 眩晕嗜好本章中作者对于日本人避免明确肯定事物的意识特别强烈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一个不曾拥有自己的文字文明的民族,在应用异国的文字文明时,会产生某种缺乏自信的现象。并且,缺乏自信所导致的某种“羞涩感”和暧昧心理,反而产生了喜好暧昧的文化。古代日本人在认识外国时,大都只能通过用视觉去阅读汉籍这唯一途径。即一直是凭借视觉来理解的。日本人既有凭藉汉字表现所联想的视线,又有以日本人的情绪捕捉日本的风土人情得之于现实生活的视线。当这两种视线的焦点巧妙地重合时,汉籍所描写的世界便有了立体感。这就是用现实生活的尺度来衡量修正未知世界的事物,以此得出对未知世界的印象。而这种模糊不清的映像正因为其模糊反而受到喜爱和欣赏。这样说来,日本人喜好朦胧感的心理可以说是从可悲的习性中产生的可悲的嗜好。也因此产生了日本人独有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并且,又是这种独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形成了日本文化的优点。八、“风流”考 中国的“风流”,从表示放荡不羁开始,既成为文学上的“风流”,又成了色情上的“风流”,而在这些现象的核心,存在着“心的风流”,是理所当然的。中国的“风流”,总是具有奔放而自由的精神,或可以说,宽余而奔放一直是它的基本特点。它发自那种讨厌常规老套的内心。 日本式“风流”的要素是,第一,脱离政治和社会生活,其次还要脱离经济生活、个人的升晋意识。第二,必须具有传统的古典性质。日本式的“风流”彻底地嵌在一定的模式里。第三,贫困的现实生活中那种抽象的、观念性的心神消遣、没有目的、没有欲望的清澈纯净的消遣,在现代才被看做是“风流”。九、“无常”考 在中国,始于《楚辞》,一脉相承于“古诗”、“古歌”和建安诗中的无常感是与佛教的无常观无关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无常感。还应看到,佛教方面为使佛教在中国家喻户晓,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固有的无常感,使之在佛教无常观的鼓吹和普及中发挥作用。(中国固有的无常感与佛教融为一体,后来见于文学世界的当是在四世纪以后,此前文学世界的无常感,为认为是与佛教无关的。) 日本的所谓“无常”,通常是同佛教的无常观密切相关的。十、 经世与游乐 在中国的文学意识中,无论过去和现在,文学都颇具“经世”的意识。认为文学必须为“经世”服务。 日本人认为文学的出发点在“愍物宗情”的波动。他们觉得文学最重要的是写出纤细的心灵颤动。到了近代,日本人肯定了坪内逍遥《小说神髓》的观点,从这篇评论中产生了文学的基本观点。《小说神髓》主张艺术不应该被充作其他学科诸原理的派生物,艺术之中有其固有的原理。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就源于《小说神髓》。

日语语言文学考研。。。

听乎无声
长而不宰
985确实比较多,可以考其他211的学校,也推荐报考北京语言大学、北外或者外交学院,估计招的人多一些。不知道

日语语言文学 考研相关问题

看球记
老戏迷
如果真的下定决心的话就好好努力吧,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只有一年的时间,不知道LZ是不是零基础,虽然我是知道有人自学一年过日语一级的,但是零基础要考研就真的有点难了。如果LZ以前学过,就要早早买好目标院校的真题开始复习了。试题的难度根据学校的不同而程度各异。但是作为专业的日语系学生,在大学里除了学习基础日语,还有日本文学,日本文化,风土人情,翻译写作,听力口语都是必修课,想要成为日语系的研究生最好一样都不要落下哦。但是在准备考研的一年中,LZ可以针对目标院校的真题有针对性的复习才会事半功倍。

文学翻译方面的问题(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考研题)

梦露版
人不
在翻译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作者的真意与语言的创意。原作者文体和译者问文体的关系是通过提问取材等,更加了解作者的心思与思想。并且,对作品增加付的价值。也就是作者与翻译者为同体,去建立一本更好的文学书。文体应该是一样的呀!一般认为翻译文学是对文学的再创造,但这种在再创造是要基于原文的,至少文体是不能变的

首都师范大学 日语考研专业课

管制塔
乱天之经
那找各院校给定的参考书复习是没错的,你拿到的不是人家自己推荐的参考书吧!不要偏听偏信,以官网的为主啊!!

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大三 想考取北大中文研究生 急请高人指点!!!

名誉之观
母亲
黛之石您好,我对您的问题比较熟悉,下面我尽可能详细地为您解答:----------------------------------------------------------【首先回答该如何准备的问题(考研只需要报名,不需要申请,所以申请就不谈了)】日语专业背景的本科生,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您对它有兴趣就最好不过,因为中文不要求考数学,的时候是看您能不能踏踏实实地背书,能不能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有所感悟,或者能不能对汉语语言现象有正确的分析能力,无数跨专业考取北大中文系的考生证明,这些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您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事实上,只要你能认真复习,肯吃苦,慢慢积累知识,考取的希望就会有很大。 具体怎么做,由于北大中文系有7个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每个专业需要看的书,和复习的方法策略等等各不相同,您笼统地问“个中具体流程、方法”,很难回答。如果我说“看书、背书、做题、看作品”来敷衍您,相信您不会满意的对吧? 所以这里先举个例子吧。就拿北大中文系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个专业来说(该专业涉及外语较多,很适合英日语专业的考生报考),两门专业课考试分别为“中外文学”和“中外文论”,满分都是150分。报考时须在两个研究方向(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国外中国学)中选择一个,但考试出题是不分方向的,所有考生做的都是同一套试题。按考试涉及的学科来划分,“中外文学”主要考察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当代文学较少涉及甚至不考,但也不能忽视,要稍带复习。各门学科所占的分值不是很固定,现代文学有时占30分,有时占50分,古代文学占10-30分不等,剩下的分数就是外国文学了,其中东方文学主要涉及东亚(日本、朝鲜和越南)文学和圣经文学,所占分值不大,一般在15分左右;“中外文论”主要考察西方文论、中国古代(含近代)文论,并且结合比较文学和文论出比较诗学方面的考题。覆盖面较广,出题点很难预测,分值分布也时有变化。07年古代文论占30分、西方文论50分,比较诗学70分;08年古代文论30分、西方文论40分,比较诗学80分。从考试题型上看,近五年的惯例是“中外文学”和“中外文论”各出五、六道大题,一般都是论述题,有时“中外文论”考试中会用一个名词解释,或若干填空,或若干简答,或一段文言文标点、翻译、评述等题型来代替五六道论述题中的一两道。每门考试的五六道大题中,一般前两三道题分值较低,占30-60分,后三道题分值较高,占90-120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考题,不仅偏重于考查考生对外国文学的熟悉程度,还要求我们能够把外国文学放在比较文学的视角下加以分析,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外国文学知识基础,对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也要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例如08年“中外文学”中的一道30分的论述题:用新批评(New Criticism)的研究方法分析一首唐代律诗或绝句。此题看上去似乎是在考查古代文学的知识点,但这其实并不是关键所在。这道题的本意是考查我们能否在答题时充分地融入新批评的理论观点,并恰当地运用到分析唐诗上面,也就是考查我们在比较文学视角下,以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观点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北大的比较文学专业课考试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当前的文化热点十分关注。所以平时应该注意阅读一下《中华读书报》等文学报刊中报道的中外文化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很可能会在考试中遇到。例如08年“中外文学”中的两道大题,都涉及到了时下的文化热点:一道40分的题是“分析《哈利·波特》(小说或电影)或类似文本(如《指环王》)的文类、风格和母题”(07年《哈利·波特》最后一部问世,此系列宣告完结),另一道50分的题是“分析张爱玲小说与中西小说的关联”(张爱玲近几年一直是研究热点,07年底更因电影《色戒》而迅速升温)。 很多考研的同学都不知道该怎样协调看参考书和看文学作品的时间分配,一般有一定文学阅读积累的同学,要在10月份以前查漏补缺,而且不能只局限于读小说,诗歌、散文,尤其是戏剧也要引起相当的重视。文论方面,可以挑比较重要的原典好好研究一下,不要贪多,例如亚理士多德的《诗学》或钟嵘的《诗品》等等。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浅尝辄止,要注意勤于思考,最好做一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这样可以锻炼思维输出能力,想法也会渐渐有独创性和深度。如果在10月以后还要在阅读原典上纠缠,就得不偿失了,因为时间根本不够。 如果深感自己文学积累欠缺,那么应该尽量找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论专著来阅读和研究。也可参照历年考试真题来发掘出题重点。一般近十年间出现的文学作品和文论考点都是复习重点。 如果复习文论感到困难,可以先复习相关的文学史,因为文学史脉络是文论的基础。如复习古代文论之前最好复习古代文学史,复习西方文论之前最好复习完西方文学。 ………… 黛之石,您可能看晕了吧,呵呵,刚才我才只说了北大中文系七大专业中的一个专业的考研,就已经有这么多学问,所以在您还没有定下来考哪个专业的时候,实在无法说该怎么复习怎么备考。 【那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这里推荐你先看看中文考研网做的“北大中文专业2010考研信息汇总”专题: http://www.zwkao.com/zkxxView.aspx?id=1515 这里给出了所有北大中文系的考研信息,您可以随时查阅。这个网址您务必收藏好,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用的网址。 中文考研网还推出了一本《北大中文专业考研秘籍》,这本免费电子书是分专业讲解各个专业的复习方法、应试技巧的,里面有15万字!建议您下载下来慢慢阅读学习,将会大有裨益的!下载地址:http://www.zwkao.com/mfzlDown.aspx?id=1574 还有个“中文考研工作室”:http://class.chinaren.com/fengyuyanluren 专门提供北大中文专业的考研咨询辅导,您可以去看看,相信对您也会非常有帮助的。 以上推荐的几个网址,一定要保存好,平时复习会随时用到的。 【关于就业方面的问题】就业对于北大中文系的硕士生来说完全不是问题,无论就业形势如何,北大中文系硕士生的毕业去向依然很好,我们单说本科学外语、硕士学中文这样的情况,就北大中文系的毕业生而言,就有去Google做广告文案、去宝洁做市场、去央视做记者编辑等等出路,薪酬待遇和职业前景都很可观。----------------------------------------------------------黛之石,我的回答先到这了,写了半天也有些累了,呵呵,最后祝您考研顺利!马到成功!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令您满意。谢谢。真巧,我和你是校友,当时我考的是清华中文系。关于申请手续比较简单,你到北大的研究生院网站上看一下就行了。最难的是考试。四门考试科目,外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其中专业课挺难得。因为你是日语系的,所以你选外语时就选考日语吧,这样就不用准备也可以拿分了。剩下的政治就是死记硬背。相信你完全可以拿到6、70分。专业课方面,你要买北大指定的考试参考书目。然后找些历年考试提来练习一下。如果你以前的语文功底好的话,应该每科能考到110-120左右吧。现在开始复习正好,学中文出来只能当老师,其他的是不需要中文专业的硕士的。外语专业,尤其 是日语,不会有太大前途(如果你不是进外交部的话)。现在满大街都是会日语的,你到了社会上就会发现,你的日语专业不是优势。你想,自学也能考一级的人那么多,你比别人还多什么?何况别人还有自己的专业。语言不算一门专业。如果有机会还是利用考研换一个专业吧。北外有双休学位,你最好选学个经济方面的,将来也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