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历史地理学考研需要看哪些书籍

汝将何始
雷霆处之
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的考研考试科目是每一个第一次考研的考研人首先要知道的内容,因为只有知道了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的考试科目才能制定自己的考研复习计划,然后根据每一门课的大纲要求进一步提炼每一门课的重点范围、考点精要、重点内容,尤其是专业课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明确了北京大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之后才可以进行全面的专业课备考,提前联系上届研究生师哥师姐寻求专业课内部资料的帮助,也可以在考研论坛上免费下载一些学校的专业课内部资料,虽然论坛上免费下载的专业课资料不是很全,很系统,但是多少也是可以了解一些重点范围的。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专业的考研考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635历史地理学与中国历史地理 857自然地理学 、858中国通史概要 备注:考试科目④中自然地理学、中国通史概要任选一门。复试为综合面试。

考历史地理学研究生,应该做哪些准备?

谓武
而本无气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070502人文地理学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5 西北师范大学 A 9 南京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6 安徽师范大学 A 10 浙江师范大学 A 3 中山大学 A 7 东北师范大学 A 4 北京师范大学 A 8 兰州大学 A B+ 等 (15 个 ) : 辽宁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 B 等 (15 个 ) : 河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武汉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C 等 (11 个 ) : 名单略 人文地理考研专业课初试科目:(三个专业自然,人文,地图与遥感初试科目相同)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统考英语 ③(605) 自然地理学 ④(423)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人文地理学》挺基础的,编者王恩涌 但是首先要把你要研究的区域的地理特点搞明白,看看《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还是很必要的, 其实高等教育出版的教科书都是比较基础的,旅游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书也可以在这里找!政治晚一点再看。

北大历史地理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啊?

林勇
老子
历史地理学以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为其研究对象。这里所谓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是限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理环境。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而在自然环境中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甚至创造出只有在人类的活动下才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但是,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地理环境的变化是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只是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后才日益明显和重要。据今所知,原始农业的起源至今将近一万年,距今一万年前在地质史上是第四纪全新世的开始,在考古学上则是由旧石器时代进入到新石器时代。 在此以前,自然环境变迁一般属于古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在此以后,自然环境变迁一般则属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事实上,古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是相互渗透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限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曾长期局限于研究历史人文地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克拉克等特别强调了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性。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除去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区域历史地理和历史地图。 历史自然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达比的一系列著作,为历史自然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中国自5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是这一时期的初步总结。历史自然地理学如同现代自然地理学一样,也有各种不同的分支和领域,现在研究较多的是历史气候、历史植物地理、历史地貌和历史水文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人是改造自然的主导者,是各种人文地理现象和环境的创造者。农村、城市、田园、矿区、道路、进口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所,都是人类长期活动的产物。与此同时,创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此,历史人文地理学与现代人文地理学一样,也有许多分支,但研究程度远不如现代人文地理学。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历史人口地理、城市历史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等。 随着历史自然地理学和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区域历史地理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代表性著作有达比关于英格兰历史地理的几本专著,布朗的《美国历史地理》,苏联德罗华热夫的《苏联历史地理》。中国有《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和在台湾省出版的王恢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等。 历史地图的绘制,从3世纪时中国裴秀的《禹贡地域图》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至今不少国家已有大型的国家历史地图集的出版。例如1987年出版的由哈里斯主编的《加拿大历史地图集》,很有特色。但对历史地图的理论和绘制内容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历史地理学是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分化出来的,而它的发展又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历史地理学的任务,不仅要尽可能地去“复原”过去时代的地理环境,而且还要揭示地理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及其特点。因此,历史地理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地理科学的前进和理论发展,也影响到历史科学的发展。 历史地理学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在现代沙漠历史地理的考察中,揭示了中国西北地区一些前汉时期的草原后来变成了荒漠,以及这一演变的具体过程。这不仅加深认识当前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而且有助于防治荒漠化和改造沙区的工作。 又如对城市的研究,仅满足于现状及其目前地理诸因素的考察,是难以通明一个城市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的。惟有通过历史地理的研究,“复原”已经变化或消失了的当初赖以发展的各种自然的和人文的因素,才能认识这一墟市的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揭示出其发展的规律,从而为其今后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加强理论上的研究以促进本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如何积极引进新的科学技术。 近年来放射性碳测定、孢粉分析、树木年轮等方法,已经开始被应用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来,但计量方法和航空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还有待引进。它们的引进必将有助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以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规律的科学。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处诞生、具有明显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 一、以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主要是因为其前身沿革地理学的形成至少可上溯至两汉时期;说它年轻,主要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迟至本世纪50年代初才得以确立。纵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不难看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从沿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历史上第一篇比较成熟同时也最优秀的沿革地理著述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地理志》,因而目前大多数学者皆将班固看成是沿革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自班固而后,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确实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但是在班固以前,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却并非以沿革地理为限,而且就班固本人来说,其有关沿革地理的学问亦明显受到了前代地理著述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以及《史记·河渠书》的影响(注:史念海:《班固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创建性贡献》〔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3辑。)。这样一来,如果追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 就必须从《尚书·禹贡》等著述谈起。 《禹贡》是《尚书》的一篇。关于《禹贡》的著作时代,晚近大致有四种说法:(1 )辛树帜的西周说(注:辛树帜:《禹贡制作时代的推测》〔J〕,《西北农学院学报》1957年第3期。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亦曾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2 )王成组的春秋孔子说(注:王成组:《从比较研究重新估定禹贡形成的年代》〔J〕, 《西北大学学报》1957年第4期。);(3)顾颉刚的战国中期说(注:见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禹贡(全文注释)》〔M〕,科学出版社,1959年。);(4 )日人内滕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注:〔日〕内滕虎次郎:《禹贡制作年代考》〔M〕, 载江侠庵译:《先秦经籍考》,商务印书馆,1931年。)。目前历史地理学界普遍采用的是战国说,只是在作者方面尚有一些不同看法,顾颉刚先生认为“《禹贡》的作者是西北人”,并推测说“可能是秦国人”,而史念海先生在所著《论〈禹贡〉的著作时代》(注:载《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年。)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注:关于《禹贡》著作年代和作者的综合性论述,详参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第29~30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刘起@①:《〈禹贡〉作者》,载谭其骧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禹贡》全文仅有1189字,篇幅虽小,但却是先秦时期最富科学性的地理著作。其“九州”一章分述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各州的疆域、山川、原隰、土壤、赋税、贡物、贡道等,“导山”和“导水”章记述了全国山川分布大势,“五服”一章提出了一个以甸、侯、绥、要、荒五服为构架的理想的大一统政治蓝图。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禹贡》的内容已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诸多方面,可称是我国第一部结集性的地理著作。正因如此,明人艾南英在《禹贡图注·序》中说:“《禹贡》一书,古今地理志之祖者。”清代学者李振裕在为胡渭《禹贡锥指》作序时亦称:“自禹治水,至今四千余年,地理之书无虑数百家,莫有越《禹贡》之范围者。”可见《禹贡》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影响之大。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禹贡》虽为托古之作,但其内容基本上是以夏代史实为基础的。以战国人而写夏代事,这显示《禹贡》应是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惟处于地理学萌芽时期的地理著作,大都是当代地理与前代地理不分,《禹贡》亦不例外。 与《禹贡》大约同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也是比较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山海经》由《山经》(又称《五藏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组成,全书30825字, 其中《山经》21265字,占全书近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山经》中包括有大量的山名、 里程、植物、动物、水系、矿产等项资料,对研究历史地理有重要的价值(注:于希贤:《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略》〔M〕第47~51页,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穆天子传》开我国游记体地理撰述之先河,今本《穆天子传》共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西游的经历,第六卷记盛姬死事。是书“记载各地山川地理,显得真实而且形象”(注:史为乐:《〈穆天子传〉的作者》〔J〕, 载谭其骧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亦有较高的地理学价值。不过比较而言,与开“征实的一派”的《禹贡》不同,《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皆属“幻想的一派”,丰富的地理素材附丽于神话传说之中,多少减弱了其科学性,因而其学术价值自不能与《禹贡》相提并论。 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一直到两汉时期才趋于成熟,其标志性著述为司马迁《史记》中的《河渠书》和《货殖列传》以及班固《汉书》中的《地理志》。《史记·河渠书》专记川流变迁和历代水利,兼历史水文地理与历史经济地理于一身,而《货殖列传》不仅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注: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3辑。), 更是研究历史风俗地理和历史商业地理的重要素材(注:吴宏岐:《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2 辑。)。《汉书·地理志》首次将“地理”之目列入正史之中,对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功绩显赫。这篇地理著作固然以记述西汉政区地理为主,但亦论述了夏、商,周三代的地理,而且兼述春秋、战国、嬴秦和王莽。“在当时来说,这是上起夏代,下迄王莽,相当完备的沿革地理,不过中间只是强调了西汉一代而已”(注:史念海:《班固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创建性贡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3辑。)。《史记·河渠书》、《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三篇著作,皆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全无虚构成份,并首次将当代地理与前代地理区分开来,叙述历史地理的变化沿革,条理分明,一目了然,因而不仅是成熟的地理著述,更可视为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典范之作。 以往的学者每以沿革地理学与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相提并论,于是认定班固为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山鼻祖。实则如果以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眼光来衡量,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由于采用了行政地理志的体裁,所述内容相当局限,地名沿革情况虽然一览无余,但却未考察诸多历史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司马迁的有关历史地理著述则有所不同,皆采用专题研究形式,更能充分体现地理事物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时空发展特征,学术价值之高,应在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之上。 两汉以后,历代言地理者多奉班固为正宗,抛弃了司马迁的专题研究方法,只讲地名沿革,鲜及其他内容,这样一来,沿革地理学遂俨然成为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流。二十五史中,继《汉书·地理志》之后,先后有十六种正史列有地理志(有的易名为郡国志、州郡志、地形志、郡县志、职方考),分别是《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清史·地理志》。这十六种地理志,除了写进各自时代独有的疆域政区特点外,基本内容和写作体例与《汉书·地理志》大同小异,而且学术质量也远非后者可比。除正史地理志外,受《汉书·地理志》的影响,大多数官修或私修方志,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乐资的《九州要记》、阚yīn@②的《十三州志》和黄恭的《十四州记》,唐代李泰的《括地志》、贾耽的《郡国县道记》和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王存的《元丰九域志》,以及后来的《大元大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和顾祖禹的《读史方域纪要》等,内容虽更为浩繁,但撰述体例却无大的革新。古代地理学家中,只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明人刘献廷的《广阳杂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少数著作,能够承继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对专题地理问题做过一些探索,但论其影响,皆不足与正史地理志和官修一统志相抗衡。 应该承认,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和《史记·货殖列传》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一样,都是作为正史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但司马迁有关历史地理的专题研究更接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要求,而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将研究视角集中在地名沿革方面,只能起到辅助历史学的作用。由于后世地理著作多以《汉书·地理志》的撰述体例为准绳,虽代有新作,但皆不出沿革地理范畴。这也正是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长期作为历史学附庸而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地学会、禹贡学会与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 本世纪上半叶是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时期,其间以1934年禹贡学会的成立为分界线,又可以划分出前后两个阶段。 1909年“中国地学会”的成立,可以认为是近代中国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开端。由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发起创办的“中国地学会”在其成立伊始,便决定出版会刊《地学杂志》。《地学杂志》从1910年2 月问世,至1937年抗战前夕停办,28年间共出版181期,发表论文1600 余篇,其中属于历史地理学方面文章不少,如《滹沱、漳、滏之变迁》、《渤海之过去与未来》、《近五十年来中国之水利》、《世界气候之变迁》、《历史地理志评议》等(注:张天麟:《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J〕,《历史地理》创刊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地理”一词在中国地学会成立不久即被正式提出。1913年1月, 史礼绶《历史地理之教授》一文在《中华教育界》第2 卷第1期发表。1923年1月,张其昀《历史地理学》又提出这一学科命名,此文载于《史地学报》第2卷第2期。随后(法)白菱汉与万洛原著、张宗文译的《历史地理学》发表在1933年1 月出版《地学季刊》(注:张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M〕,第91~95页,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年。)。总体上看来, 这一时期虽然发表了不少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论文,并产生了“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词,但这些论文多由地理学家完成,尚未有专攻历史地理的学者群出现。当时涉及历史地理方面的论文仍以沿革地理为主,许多专著仍冠以“沿革地理”之名,如张相文的《中国地理沿革史》、刘麟生的《中国沿革地理浅说》(商务印书馆,1931年)、葛绥成的《中国边境沿革考》(中华书局,1926年),等,这说明此一时期的历史地理研究仍处在以沿革地理为主的阶段。 1934年2月,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禹贡学会成立的次月(3月1日)即开始编辑出版《禹贡》半月刊,由顾、谭二先生担任主编。当时之所以以“禹贡”作为学会和会刊的名称,根据学会负责人的解释是:“《禹贡》是中国地理沿革史的第一篇,用来表现我们工作的意义,最简单而清楚,所以就借了这个题目来称呼我们的学会和这个刊物。”(注:《禹贡》半月刊一卷一期《发刊词》。)学会最初提出的工作计划是:(1)整理出一部中国地理沿革史。(2)绘成若干种详备精确而又合用的地理沿革图。(3 )编成一部又精确而又详备的历史地名辞典。(4 )把每一代的地理志都加以一番详密的整理。(5)把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史料,如经济史、 移民史等的资料辑录出来,作各种专题研究。此外,还提出若干关系自然地理而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征求科学家们解答(注:《禹贡》半月刊一卷一期《发刊词》。)。禹贡学会虽以研究地理沿革为主要内容,但该会同时也强调要重视当前地理的研究。在《禹贡》半月刊《发刊词》中,编者就宣称:“有许多人说这个刊物是专门研究古地理的,这固然是事实,因为既讲地理沿革,当然偏于古代,但我们须切实声明的,我们没有忘记现代,我们将来有财力有人力有材料时,还要注重到现代中国的经济地理方面去。”后来又说:“本会组织之宗旨在于提倡沿革地理与人文地理之研究。”(注:《禹贡》半月刊二卷四期《学会启事(三)》。)甚至提出:“本会以研究地理为标的。”(注:《禹贡》半月刊四卷十期《禹贡学会募集基金启》。)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从《禹贡》半月刊最初采用“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eography”(中国地理沿革)的外文译名, 而自第三卷起改用“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的外文译名中也可以得到证明。《禹贡》半月刊自1934年3月创刊,到1937年“七七事变”,共出版了七卷八十二期, 发表文章七百多篇,其中大多数为历史地理和现代地理方面的学术论文。“尽管就半月刊的整个内容而言,还包括有大量史学作品与现代地理材料,和刊物的新译名——《中国历史地理》不尽相符,但它毕竟是历史和地理两门学科的融合场地,促使这两门学科由混合转到化合并逐步加强‘地理化’而形成新的学科是起到触媒作用的。”(注:姚兆奎:《“禹贡学会”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历史地理》创刊号。)更为重要的是,禹贡学会虽仅存在三年时间,但却培养了大批人才,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三大奠基人——谭其骧、侯仁之和史念海三位教授,都出身于禹贡学会。正因为如此,所以说顾颉刚先生以及他所创办的“禹贡学会”“在旧中国时期对于推动历史地理这门学科的成长与发展是有所贡献的。”(注:姚兆奎:《“禹贡学会”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历史地理》创刊号。) 三、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虽然早在1913年中国地学界就提出了“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称,1934年创办的《禹贡》半月刊也采用了“中国历史地理”这一外文译名,但受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本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地理研究仍以沿革地理为主,以至1950年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历史系选修课目中,还列为“中国沿革地理”。 曾留学英国的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在《新建设》1950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率先在国内对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以及后来发表的《关于历史地理学的若干问题》(注: 载1961年12月14日《文汇报》。)和《历史地理学刍议》(注:载《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年第1期。)诸文中, 侯仁之教授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沿革地理’仅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初步,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还有若干历史地理的专题研究,并不借助沿革地理的知识而依然顺利进行。”(注:《历史地理学刍议》。)侯仁之教授的系列论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现实意义,尽管在当时学术界仍有一些不同看法,但他的观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这种认识上的飞跃,将中国历史地理学带进了现代发展阶段。 在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逐渐成熟的同时,历史地理的科研机构组织也相继诞生。1956年,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设置了历史地理组(后来易名为历史地理研究室),继之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单位也成立了历史地理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或研究室。1979年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1986年西安历史地理学会也告成立。在学科建设方面,许多院校和科研单位都开始招收历史地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中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还是培养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的重要基地。1981年以后《历史地理》(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主办)和《环境变迁研究》(北京大学主办)等历史地理专业学术期刊的相继诞生,更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深化与普及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因如此,当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不仅早已摆脱了作为历史学附庸而长期存在的尴尬局面,而且学者如林,成果迭出,已蔚然成为当世的一门显学。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 (1)历史自然地理研究 侧重于历史时期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动植物)和自然灾害的研究。代表性的论著有中国科学院《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所编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分册(科学出版社,1982年),史念海、曹尔琴、朱士光著的《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曾昭璇的《历史地貌学浅论》(科学出版社,1985年),文焕然、文榕生等著的《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科学出版社,1996年)等。就是历史地理啊属地理科学的范畴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有什么用?

使君
乱马
  http://ke..com/view/100977.html?wtp=tt这个是详细地址,讲得很详细,你可以看一下,以下是我选择性的复制粘贴。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的年轻分支学科,又与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有密切关系。  沿革地理主要研究历代政区和疆域的变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在西方也有类似的研究。然而,历史地理学作为现代地理学的组成部分首先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  [编辑本段]历史地理学发展简史  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沿革地理的起源和发展;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的演变;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沿革地理研究在中国起源很早,东汉班固于公元一世纪撰写《汉书·地理志》已开其端。此后历代相继,至宋代已形成一项独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到清朝早期,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晚期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代表了封建时代中国沿革地理研究的最高成就。  在西方,沿革地理的研究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数量上,都难以与中国相比拟。1848年出版的麦考利《英国史》第一卷第三章关于1685年英国历史地理的描述,虽然有人认为它是历史地理学的“典范”,但该章及其以后出版的一些以“历史地理”命名的著作,实际上仍以记述疆域或政区变迁为主。  被称为俄国历史地理奠基人的18世纪地理学家塔季谢夫对历史地理任务的解说,也只限于历史时期疆域、位置、地名、边界、民族、移民、村落以及地方行政机构的描述,与中国传统的沿革地理研究内容基本一致。总之,19世纪及其以前“历史地理”一词在西方虽已广为应用,但实质内容仍属于沿革地理的范围。  近代地理学始于西方,德国地理学家康德于18世纪中,在科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自然地理课程,洪堡德与李特尔又分别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直接影响到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是李特尔在柏林皇家科学院的演讲《地理科学的历史因素》,以后是德国拉采尔的《人类地理学》。  美国女地理学家森普尔在她去世之前写成的《地中海地区的地理及其与历史的关系》,是代表历史地理研究方法的一部重要著作。法国维达尔·白兰士针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提出了可能论,其著作《人文地理学原理》对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历史地理学名称在20世纪初由日本传入中国。但其内容仍未超越沿革地理的范围。1917~1919年张相文在北京大学主讲《中国地理沿革史》,这是沿革地理第一次被列入大学课程,且在课程内容上已不限于疆域与政区的演变。  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时期。德国赫特纳1927年出版的《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有专节论述历史地理学,指出历史地理学不同于地理学发展史,它是对“过去时代进行的地理考察”。  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专著的出现,为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5年出版的英国伊斯特《欧洲历史地理》叙述了欧洲罗马帝国至19世纪铁路兴起时期的聚落地理、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的历史演变,内容上已完全不同于过去以研究疆域政区为主的同一名称的专著。  1936年一部更为重要的历史地理专著问世,即英国达比主编的《1800年以前的英格兰历史地理》。达比在本书序文中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历史地理学的性质、特点和方法,对于后来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948年,美国布朗的《美国历史地理》出版,该书描述了从15世纪末北美大陆被发现后直到19世纪20年代,美国国土由东向西逐渐开发过程中的地理变迁。上述三部著作,标志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形成。  [编辑本段]历史地理学的基本内容  历史地理学以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为其研究对象。这里所谓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是限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理环境。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而在自然环境中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甚至创造出只有在人类的活动下才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但是,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地理环境的变化是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只是在原始农业出现之后才日益明显和重要。据今所知,原始农业的起源至今将近一万年,距今一万年前在地质史上是第四纪全新世的开始,在考古学上则是由旧石器时代进入到新石器时代。  在此以前,自然环境变迁一般属于古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在此以后,自然环境变迁一般则属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事实上,古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是相互渗透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历史地理学研究主要限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曾长期局限于研究历史人文地理。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克拉克等特别强调了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性。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除去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区域历史地理和历史地图。  历史自然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达比的一系列著作,为历史自然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中国自5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是这一时期的初步总结。历史自然地理学如同现代自然地理学一样,也有各种不同的分支和领域,现在研究较多的是历史气候、历史植物地理、历史地貌和历史水文地理。  历史人文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学科。人是改造自然的主导者,是各种人文地理现象和环境的创造者。农村、城市、田园、矿区、道路、进口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所,都是人类长期活动的产物。与此同时,创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因此,历史人文地理学与现代人文地理学一样,也有许多分支,但研究程度远不如现代人文地理学。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历史人口地理、城市历史地理和历史经济地理等。  随着历史自然地理学和历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区域历史地理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代表性著作有达比关于英格兰历史地理的几本专著,布朗的《美国历史地理》,苏联德罗华热夫的《苏联历史地理》。中国有《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和在台湾省出版的王恢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等。  历史地图的绘制,从3世纪时中国裴秀的《禹贡地域图》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至今不少国家已有大型的国家历史地图集的出版。例如1987年出版的由哈里斯主编的《加拿大历史地图集》,很有特色。但对历史地图的理论和绘制内容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历史地理学是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分化出来的,而它的发展又大大丰富了现代地理学的内容。历史地理学的任务,不仅要尽可能地去“复原”过去时代的地理环境,而且还要揭示地理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及其特点。因此,历史地理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地理科学的前进和理论发展,也影响到历史科学的发展。  历史地理学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在现代沙漠历史地理的考察中,揭示了中国西北地区一些前汉时期的草原后来变成了荒漠,以及这一演变的具体过程。这不仅加深认识当前该地区的地理环境,而且有助于防治荒漠化和改造沙区的工作。  又如对城市的研究,仅满足于现状及其目前地理诸因素的考察,是难以通明一个城市的起源及其发展规律的。惟有通过历史地理的研究,“复原”已经变化或消失了的当初赖以发展的各种自然的和人文的因素,才能认识这一墟市的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揭示出其发展的规律,从而为其今后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加强理论上的研究以促进本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如何积极引进新的科学技术。  近年来放射性碳测定、孢粉分析、树木年轮等方法,已经开始被应用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来,但计量方法和航空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应用,还有待引进。它们的引进必将有助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自然、人文地理现象以及人地关系发展演进规律的科学。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是在历史学和地理学交叉处诞生、具有明显边缘性质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之后,中国历史地理学已成为当代的一门显学,并呈现出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  一、以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主要是因为其前身沿革地理学的形成至少可上溯至两汉时期;说它年轻,主要是因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迟至本世纪50年代初才得以确立。纵观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不难看出,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是从沿革地理学发展而来的,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结论。历史上第一篇比较成熟同时也最优秀的沿革地理著述是东汉班固所作的《汉书·地理志》,因而目前大多数学者皆将班固看成是沿革地理学的开山鼻祖。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自班固而后,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确实以沿革地理为主要内容,但是在班固以前,处于萌芽时期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却并非以沿革地理为限,而且就班固本人来说,其有关沿革地理的学问亦明显受到了前代地理著述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以及《史记·河渠书》的影响(注:史念海:《班固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创建性贡献》〔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3辑。)。这样一来,如果追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渊源, 就必须从《尚书·禹贡》等著述谈起。  《禹贡》是《尚书》的一篇。关于《禹贡》的著作时代,晚近大致有四种说法:(1 )辛树帜的西周说(注:辛树帜:《禹贡制作时代的推测》〔J〕,《西北农学院学报》1957年第3期。 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亦曾认为《禹贡》为周初人所作。);(2 )王成组的春秋孔子说(注:王成组:《从比较研究重新估定禹贡形成的年代》〔J〕, 《西北大学学报》1957年第4期。);(3)顾颉刚的战国中期说(注:见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禹贡(全文注释)》〔M〕,科学出版社,1959年。);(4 )日人内滕虎次郎的战国末至汉初说(注:〔日〕内滕虎次郎:《禹贡制作年代考》〔M〕, 载江侠庵译:《先秦经籍考》,商务印书馆,1931年。)。目前历史地理学界普遍采用的是战国说,只是在作者方面尚有一些不同看法,顾颉刚先生认为“《禹贡》的作者是西北人”,并推测说“可能是秦国人”,而史念海先生在所著《论〈禹贡〉的著作时代》(注:载《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1年。)一文中,则据《禹贡》中有“南河”、“西河”之称,认定作者为魏国人(注:关于《禹贡》著作年代和作者的综合性论述,详参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第29~30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刘起@①:《〈禹贡〉作者》,载谭其骧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禹贡》全文仅有1189字,篇幅虽小,但却是先秦时期最富科学性的地理著作。其“九州”一章分述了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各州的疆域、山川、原隰、土壤、赋税、贡物、贡道等,“导山”和“导水”章记述了全国山川分布大势,“五服”一章提出了一个以甸、侯、绥、要、荒五服为构架的理想的大一统政治蓝图。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禹贡》的内容已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诸多方面,可称是我国第一部结集性的地理著作。正因如此,明人艾南英在《禹贡图注·序》中说:“《禹贡》一书,古今地理志之祖者。”清代学者李振裕在为胡渭《禹贡锥指》作序时亦称:“自禹治水,至今四千余年,地理之书无虑数百家,莫有越《禹贡》之范围者。”可见《禹贡》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影响之大。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禹贡》虽为托古之作,但其内容基本上是以夏代史实为基础的。以战国人而写夏代事,这显示《禹贡》应是一部历史地理著作。惟处于地理学萌芽时期的地理著作,大都是当代地理与前代地理不分,《禹贡》亦不例外。  与《禹贡》大约同时期的《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也是比较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山海经》由《山经》(又称《五藏山经》)、《海经》、《大荒经》三个部分组成,全书30825字, 其中《山经》21265字,占全书近百分之七十的篇幅。《山经》中包括有大量的山名、 里程、植物、动物、水系、矿产等项资料,对研究历史地理有重要的价值(注:于希贤:《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略》〔M〕第47~51页,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穆天子传》开我国游记体地理撰述之先河,今本《穆天子传》共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西游的经历,第六卷记盛姬死事。是书“记载各地山川地理,显得真实而且形象”(注:史为乐:《〈穆天子传〉的作者》〔J〕, 载谭其骧主编:《中国历代地理学家评传》第一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亦有较高的地理学价值。不过比较而言,与开“征实的一派”的《禹贡》不同,《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皆属“幻想的一派”,丰富的地理素材附丽于神话传说之中,多少减弱了其科学性,因而其学术价值自不能与《禹贡》相提并论。  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一直到两汉时期才趋于成熟,其标志性著述为司马迁《史记》中的《河渠书》和《货殖列传》以及班固《汉书》中的《地理志》。《史记·河渠书》专记川流变迁和历代水利,兼历史水文地理与历史经济地理于一身,而《货殖列传》不仅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注: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第3辑。), 更是研究历史风俗地理和历史商业地理的重要素材(注:吴宏岐:《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2 辑。)。《汉书·地理志》首次将“地理”之目列入正史之中,对推动地理学的发展功绩显赫。这篇地理著作固然以记述西汉政区地理为主,但亦论述了夏、商,周三代的地理,而且兼述春秋、战国、嬴秦和王莽。“在当时来说,这是上起夏代,下迄王莽,相当完备的沿革地理,不过中间只是强调了西汉一代而已”(注:史念海:《班固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创建性贡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3辑。)。《史记·河渠书》、《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地理志》三篇著作,皆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全无虚构成份,并首次将当代地理与前代地理区分开来,叙述历史地理的变化沿革,条理分明,一目了然,因而不仅是成熟的地理著述,更可视为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典范之作。  以往的学者每以沿革地理学与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相提并论,于是认定班固为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山鼻祖。实则如果以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眼光来衡量,班固的《汉书·地理志》由于采用了行政地理志的体裁,所述内容相当局限,地名沿革情况虽然一览无余,但却未考察诸多历史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司马迁的有关历史地理著述则有所不同,皆采用专题研究形式,更能充分体现地理事物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时空发展特征,学术价值之高,应在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之上。  两汉以后,历代言地理者多奉班固为正宗,抛弃了司马迁的专题研究方法,只讲地名沿革,鲜及其他内容,这样一来,沿革地理学遂俨然成为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流。二十五史中,继《汉书·地理志》之后,先后有十六种正史列有地理志(有的易名为郡国志、州郡志、地形志、郡县志、职方考),分别是《续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南齐书·州郡志》、《魏书·地形志》、《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旧五代史·郡县志》、《新五代史·职方考》、《宋史·地理志》、《辽史·地理志》、《金史·地理志》、《元史·地理志》、《明史·地理志》、《清史·地理志》。这十六种地理志,除了写进各自时代独有的疆域政区特点外,基本内容和写作体例与《汉书·地理志》大同小异,而且学术质量也远非后者可比。除正史地理志外,受《汉书·地理志》的影响,大多数官修或私修方志,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乐资的《九州要记》、阚yīn@②的《十三州志》和黄恭的《十四州记》,唐代李泰的《括地志》、贾耽的《郡国县道记》和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王存的《元丰九域志》,以及后来的《大元大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和顾祖禹的《读史方域纪要》等,内容虽更为浩繁,但撰述体例却无大的革新。古代地理学家中,只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明人刘献廷的《广阳杂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少数著作,能够承继司马迁的地理学思想,对专题地理问题做过一些探索,但论其影响,皆不足与正史地理志和官修一统志相抗衡。  应该承认,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和《史记·货殖列传》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一样,都是作为正史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但司马迁有关历史地理的专题研究更接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要求,而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将研究视角集中在地名沿革方面,只能起到辅助历史学的作用。由于后世地理著作多以《汉书·地理志》的撰述体例为准绳,虽代有新作,但皆不出沿革地理范畴。这也正是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长期作为历史学附庸而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中国地学会、禹贡学会与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  本世纪上半叶是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时期,其间以1934年禹贡学会的成立为分界线,又可以划分出前后两个阶段。  1909年“中国地学会”的成立,可以认为是近代中国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开端。由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发起创办的“中国地学会”在其成立伊始,便决定出版会刊《地学杂志》。《地学杂志》从1910年2 月问世,至1937年抗战前夕停办,28年间共出版181期,发表论文1600 余篇,其中属于历史地理学方面文章不少,如《滹沱、漳、滏之变迁》、《渤海之过去与未来》、《近五十年来中国之水利》、《世界气候之变迁》、《历史地理志评议》等(注:张天麟:《张相文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贡献》〔J〕,《历史地理》创刊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地理”一词在中国地学会成立不久即被正式提出。1913年1月, 史礼绶《历史地理之教授》一文在《中华教育界》第2 卷第1期发表。1923年1月,张其昀《历史地理学》又提出这一学科命名,此文载于《史地学报》第2卷第2期。随后(法)白菱汉与万洛原著、张宗文译的《历史地理学》发表在1933年1 月出版《地学季刊》(注:张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M〕,第91~95页,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年。)。总体上看来, 这一时期虽然发表了不少有关历史地理方面的论文,并产生了“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词,但这些论文多由地理学家完成,尚未有专攻历史地理的学者群出现。当时涉及历史地理方面的论文仍以沿革地理为主,许多专著仍冠以“沿革地理”之名,如张相文的《中国地理沿革史》、刘麟生的《中国沿革地理浅说》(商务印书馆,1931年)、葛绥成的《中国边境沿革考》(中华书局,1926年),等,这说明此一时期的历史地理研究仍处在以沿革地理为主的阶段。  1934年2月,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共同创办了一个专门研究沿革地理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禹贡学会成立的次月(3月1日)即开始编辑出版《禹贡》半月刊,由顾、谭二先生担任主编。当时之所以以“禹贡”作为学会和会刊的名称,根据学会负责人的解释是:“《禹贡》是中国地理沿革史的第一篇,用来表现我们工作的意义,最简单而清楚,所以就借了这个题目来称呼我们的学会和这个刊物。”(注:《禹贡》半月刊一卷一期《发刊词》。)学会最初提出的工作计划是:(1)整理出一部中国地理沿革史。(2)绘成若干种详备精确而又合用的地理沿革图。(3 )编成一部又精确而又详备的历史地名辞典。(4 )把每一代的地理志都加以一番详密的整理。(5)把各种与地理有关的史料,如经济史、 移民史等的资料辑录出来,作各种专题研究。此外,还提出若干关系自然地理而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征求科学家们解答(注:《禹贡》半月刊一卷一期《发刊词》。)。禹贡学会虽以研究地理沿革为主要内容,但该会同时也强调要重视当前地理的研究。在《禹贡》半月刊《发刊词》中,编者就宣称:“有许多人说这个刊物是专门研究古地理的,这固然是事实,因为既讲地理沿革,当然偏于古代,但我们须切实声明的,我们没有忘记现代,我们将来有财力有人力有材料时,还要注重到现代中国的经济地理方面去。”后来又说:“本会组织之宗旨在于提倡沿革地理与人文地理之研究。”(注:《禹贡》半月刊二卷四期《学会启事(三)》。)甚至提出:“本会以研究地理为标的。”(注:《禹贡》半月刊四卷十期《禹贡学会募集基金启》。)这种观念上的转变,从《禹贡》半月刊最初采用“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Geography”(中国地理沿革)的外文译名, 而自第三卷起改用“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的外文译名中也可以得到证明。《禹贡》半月刊自1934年3月创刊,到1937年“七七事变”,共出版了七卷八十二期, 发表文章七百多篇,其中大多数为历史地理和现代地理方面的学术论文。“尽管就半月刊的整个内容而言,还包括有大量史学作品与现代地理材料,和刊物的新译名——《中国历史地理》不尽相符,但它毕竟是历史和地理两门学科的融合场地,促使这两门学科由混合转到化合并逐步加强‘地理化’而形成新的学科是起到触媒作用的。”(注:姚兆奎:《“禹贡学会”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历史地理》创刊号。)更为重要的是,禹贡学会虽仅存在三年时间,但却培养了大批人才,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三大奠基人——谭其骧、侯仁之和史念海三位教授,都出身于禹贡学会。正因为如此,所以说顾颉刚先生以及他所创办的“禹贡学会”“在旧中国时期对于推动历史地理这门学科的成长与发展是有所贡献的。”(注:姚兆奎:《“禹贡学会”的历史地理研究工作》,《历史地理》创刊号。)  三、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虽然早在1913年中国地学界就提出了“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名称,1934年创办的《禹贡》半月刊也采用了“中国历史地理”这一外文译名,但受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本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地理研究仍以沿革地理为主,以至1950年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历史系选修课目中,还列为“中国沿革地理”。 曾留学英国的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在《新建设》1950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率先在国内对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以及后来发表的《关于历史地理学的若干问题》(注: 载1961年12月14日《文汇报》。)和《历史地理学刍议》(注:载《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年第1期。)诸文中, 侯仁之教授最早阐明了历史地理学与沿革地理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指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的活动和影响而产生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工作,不仅要‘复原’过去的地理环境,而且还须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阐明当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沿革地理’仅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初步,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还有若干历史地理的专题研究,并不借助沿革地理的知识而依然顺利进行。”(注:《历史地理学刍议》。)侯仁之教授的系列论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和现实意义,尽管在当时学术界仍有一些不同看法,但他的观点已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这种认识上的飞跃,将中国历史地理学带进了现代发展阶段。

北京高校历史考研难易度排名???

前识
法中情
2009年自主划线高校历史学复试分数线总汇 高校 总分 政治 外语 专业课 北京大学 310 50 50 180 复旦大学 330 50 50 180 南开大学 310 50 50 180 南京大学 310 50 50 180 北京师大 310 50 50 180 中国人大 340 55 55 180 中山大学 305 50 50 170 武汉大学 300 50 50/45 180 厦门大学 310 50 50 150 四川大学 310 48 48 144 兰州大学 300 43 43 150 上海交大 320 55 50 190 浙江大学 315 50 50 165 哈工大 300 50 50 160 华中科大 280 50 50 160 北京理工 300 50 50 150 大连理工 280 40 40 120 中国科大 330 55 55 180 清华大学 315 50 50 180 山东大学 300 45 45 160 中南大学 290 40 40 140 湖南大学 310 50 50 180 吉林大学 300 40 40 150 说明:武汉大学世界史、国际关系与中外关系史、地区国别史英语复试线为50分,历史学其他专业英语复试线为45分。2006年各大高校历史学考研分数线排行学校 总分▼ 政治▼ 外语▼ 业务课一▼ 业务课二▼ 清华大学 355 55 55 90 90 中国人民大学 350 60 55 90 90 华中科技大学 340 50 50 90 90 南开大学 340 60 55 95 95 中南大学 340 55 55 83 83 复旦大学 335 55 55 83 83 北京大学 330 55 55 90 90 南京大学 330 55 55 85 85 吉林大学 330 55 55 90 90 浙江大学 330 51 51 90 90 厦门大学 330 55 55 90 90 湖南大学 325 50 50 90 9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20 55 50 85 85 安徽财经大学 320 50 50 90 90 中国科技大学 320 50 55 85 85 四川大学 315 50 50 75 75 北京师范大学 305 50 50 90 90 中山大学 305 50 50 80 80

历史专业考研

割草者
佞也
随着07年出台的历史学的考研改革,历史学也慢慢的被重视起来,尤其是重点院校的历史学专业也成为了学子投报的热点。然而目前不是很多同学对历史学有清晰的认识。海文信息中心为了方便广大学子的报考,为历史学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历史学专业大致可以分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等专业。  然而历史学研究方向也十分广阔,大致可分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易学文化,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上古史,明清史,中国古代民族史,中外关系史,中华典籍与文化,专题文献,文物考古学,博物馆学等历史学前十名院校排名1、南京大学2、北京大学3、北京师范大学4、复旦大学5、南开大学 6、四川大学7、东北师范大学8、华中师范大学9、山东大学 1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细分:1、晚清史:研究对象包括整个清朝历史,以晚清为重点。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的统治,在时间上跨越了学术界一般意义上的古代和近代,这就决定了它在继承历代王朝大量遗产的同时,又带有不同于前代的许多特征。了解今日之中国,必须探寻它在近代的足迹,探寻近代的足迹,不能不追溯清朝的历程。这正是清朝史有别于任何王朝史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内外学术界始终重视清朝史研究的基本原因。以往国内清史研究,或侧重前期,或侧重后期,在研究重点和成果方面缺乏应有的衔接,有鉴于此,本专业将把清代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2、中华民国史:所谓中华民国史,也就是1912-1949年的中国历史,这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相连的一个历史时期。其内容包括这一段历史中的各个方面,着重研究这一时期产生的新问题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如政治上的国共斗争、中央与地方权利关系、争取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的进程;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化、工业化、全球化状况;思想文化上的多元化问题;社会结构的改变和重构问题。从整体和全球的视野对民国的整个历史和重要问题进行考察和研究。3、中国近代政治史:侧重研究1912-1949年中华民国政治史,尤其关注下列专题:民国政治制度的表达与实践;政党的组织形态与政治运作;政党的社会动员与社会控制;帝治、绅治与党治、军治的递嬗演变;中国革命的政治与社会学分析;政治转型与社会分析;政治权力在地方与基层的运作形态。4、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借鉴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多重视角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性研究,研究对象以近代中国的经济变迁为主,探索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等社会史范畴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在具体研究上,主要侧重区域社会经济史和比较研究。5、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本学科研究方向是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风俗、教育、宗教、大众文化、报刊影视、民众观念、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等社会文化史内容。主要研究在中国近代一百余年间,伴随着社会的剧烈变动,在政治经济变革及社会近代化转型的背景下,民众社会生活和文化观念诸方面的变化,以及与精英文化的互动关系,从中探索中国走上独特近代化道路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源。6、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近代中国是中西思想、文化碰撞、冲突、影响、融合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近代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新思潮,彼此争论,互相激荡。因此,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近代哲学、社会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及各种学术思想。但作为历史学的思想史研究,与哲学研究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更注重思想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在具体研究上,侧重以宏观视野进行具体的人物思想或某一思想研究。7、中国近代社会史:借鉴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采用有别于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式,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和注重总体史研究的特征(即跨学科、跨领域的整合性研究),来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其研究对象既包括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等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史课题,也包括从社会史的角度来研究以往属于政治史、经济史乃至思想文化史等研究范畴的课题。在具体研究上,主要侧重以总体史、综合史的视野,来从事区域社会史研究或个案研究。8、近代中外关系史:主要研究近代中葡关系史。近代中葡关系史与古代中葡关系史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近代中外关系史亦有所区别,主要原因就是,自16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澳门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特区”的存在。因此,研究近代中葡关系,首先必须了解古代中葡关系及澳门历史,掌握近代中西关系的发展和演变,明确区分澳门与香港之间存在的不同性质,甚至要比较熟悉葡萄牙与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等,曾经遭受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国家之间关系的历史。因此,在研究近代中葡关系史的过程中,要把近代中葡关系史作为中外关系史研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课题进行研究。9、清史:以清代政治制度、中外关系为切入点,研究清史,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特点及其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的遇到的问题。政治制度包括:法规政令、国家机构、官制吏治、满汉关系等等;中外关系包括与周边国家、西方国家的关系(国家交往及民间贸易)等等。在具体研究上,要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注重经济关系变化的重要作用,重视档案资料、契约文书,从事个案研究。10、金元史: 金、元时期(12—14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历史阶段,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结束了几个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加强了各民族的多方面的联系,而且基本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因而,对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金、元史研究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一方面,与它相关的资料,除中国(包括汉文、蒙文、女真文、藏文、维吾尔文等)之外,还遗存有大量域外的波斯文、阿拉伯文、俄文、法文、意大利文等资料;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学者对它不断关注和研究。因此,金、元史的研究一直在国际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也是跨专业考历史的,今年研究生毕业,我的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首先要英语,政治过关,不过历史类英语要求较低,考三十八分到四十分就够了,如果考985的,四十五分以上就够了,所以你不必太担心。历史学属于统考,但内容庞杂,如果漫无目的,就会感觉无所适从。专业课复习如果时间宽裕,找历史专业的学生借课本,大体把课本过一遍,对考试整体有个把握,如果没时间,有仝晰纲主编的《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虽然体系不太好,但对跨专业的学生来说,打基础还是蛮不错的,如果熟记,考高分没问题,还需强调的是,你要锻炼答大题的能力,同样的答案,不同的人回答出来,分数是不同的,如果字写的漂亮写,工整些,那就更好了。你可以把统考的几年真题拿来看看,(这个网上会有),前几年考过的重要知识一般是不会重复出现的,尤其是大题,复习时可简略,以古代史为例:大一统的朝代考的比较多,按此复习,考过的重复率小,这样重点显而易见。世界近现代史,要把握资本主义国家是怎么样从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提炼出他们之间共同的原因。中国近现代史要把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脉络,以及新的思潮。世界古代史把握古希腊、古罗马,以及阿拉伯等重要帝国的各种文化,经济政策。把这些重要的部分做成笔记,经常翻阅。最后希望你耐的住寂寞,好好复习,有人说研究生不好找工作,都是乱说,付出会有回报的。

我想考历史研究生并打算将来做一个老师,考师范类的学校好还是报考历史专业排名比较好的院校

天钧
绿宝石
(一)北京师范大学,国内认定为较强的历史学院校。多年排名第一,但近年来教授流失。青黄不接是国内历史学学科的普遍特征,或出国,或转到其他专业赚大钱去了。历史学真的不来钱,大家郁闷。  该校历史学研究生教育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是高校设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和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现在博士点 6 个,硕士点 8 个,博士生导师 21 名,硕士生导师 21 名。  中国古代史学科,在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元史、明清史、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民族史等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中国近代史学科拥有龚书铎、王桧林等著名学者,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等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世界史学科拥有刘家和等著名学者,在古希腊罗马史、西方史学史、中外古史比较、欧洲中世纪史、西方近现代思想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美国史、英国史、俄国史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专门史学科现有文化史、社会史和中外关系史三个研究领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社会史理论与方法、华北区域社会史、环境史、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史等方面,有学术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历史文献学学科在历史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等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本学科招收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考古与博物馆学学科近年来在我院发展较快。本学科招收博士与硕士研究生。  历史教育学科招收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同时招收教育硕士(历史专业)研究生,面向具有 3 年级以上教龄的在职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  (二)南京大学  该校的历史学专业中,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而全是特色,但略微不够分量,大家稍微少  设有历史学、考古学两个本科生专业,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国际关系史、边疆学、考古学 7 个博士点;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国际关系、民族学 7 个硕士点。  现有教授 31 人(博士生导师 27 人)  (三)北京大学  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世界史、中国古代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系还设有欧洲研究中心、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史料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中心、人才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中国古代史,从先秦到明清,每一个断代都很强,但最突出的要数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两个方向了。  世界史:同样是学术上的圣殿,其中最具实力的要数世界中世纪史、欧美近现代史。马克尧、高毅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良师。当然,愿意接收挑战的同学可以选择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这个方向,这绝对是一个困难与机遇并存的好课题。  中国近现代史:这是北大一个相对的弱项  (四)复旦大学  该校历史学系始建于1925年,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谭其骧、周予同、蔡尚思、杨宽、耿淡如、田汝康、金冲及等长期在该系任教。现有博士生导师15名,教授20名,副教授26名。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点,7个硕士点。该系为国内有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近年来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史学理论与中外史学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领域颇有学术建树。  该系始终以教学与科研并重,强调通才教育、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加强专业基本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潜能。通过四年学习,学生素质普遍有较大提高,适应能力强,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秦汉史、隋唐史、明清史、中华民国史等断代史;美国史、日本史等国别史;拉美史、南亚史等地区史;古典文明研究、欧洲社会经济史、世界文化史、第二次大战史、20世纪世界史、中国经济史、历史文献学等专门史;还开设史学论文写作、旅游文化、专业外语、方志学等。(四)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是国内较早进行历史学教育的高校,在历代教授的努力下,厦门大学在中国明清史、中国海洋文明史确立了领袖优势,更把人类学和历史学结合起来,在国内很有历史传承的历史学教育单位  (五)南开大学  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置有历史学门。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它们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与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下辖20个专业,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基本上涵盖了史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全院下辖,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  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涉及相当广泛的研究领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含:拜占庭学)、美国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个研究方向在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史近两届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人中,有四人的博士论文在美国用英文出版,在美国史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在国内的世界史研究机构中,这是仅有的,可以说,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几乎涵盖了从断代史到地区国别史的各个方向。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涉及古希腊罗马史、拜占庭史、基督教史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史等研究方向。古希腊罗马史学科在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学术带头人王敦书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的理事长,史届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华大学与陈寅恪等大师齐名)的关门弟子,国内罗马史的权威。遗憾地是王先生已经退休,但仍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西方史学名著选读课程,所以我们还能听到老先生略带伦敦口音的英语授课。拜占庭学在国内首屈一指,学术带头人陈志强先生(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博士),是国际拜占庭学会中国首席代表,成为中国冲击这一世界显学的支柱。另外改方向组建了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汇集了国内相当丰富的有关拜占庭的英文、希腊文等外文研究资料和检索系统,但近年来逐渐转向中东地区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现代化的研究,如果对中东变幻莫测的历史进程颇感兴趣的你,可以选择哈老师。  美国史:美国史专业设在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任主任李剑鸣教授,担任美国史研究会的理事长,是国内公认的美国史权威,主要从事美国早期史、美国种族关系史、美国史学史等的研究。韩铁教授2002年由国外来到南开大学,曾在国内另一美国史研究重镇武汉大学任教,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定居在加拿大,主要从事美国经济史和美国法律史的研究。美国史其他的研究方向: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美国宪政史、加拿大史等。另外,2005年,美国中心将招生“美国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美国学博士、硕士点,开展对当代美国的综合性研究,成为美国中心学科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日本史:日本史学科设立于1964年,经历从日本史研究室到日本研究中心,再到日本研究院的巨大变化。现在,日本研究院成为融日本史、日本经济、日本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日本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方向的几位博士生导师,均是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的副理事长,综合实力在国内是第一流的。每年均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获得去日本大学完成学位的机会。有一点需要注意:日本史学科有要求相当高的日语要求,以为公共外语只考日语,2005虽然也招收英语考生,但相对日语考生无论在录取,还是未来的学习中都处劣势。  拉丁美洲史:拉美史也诞生于1964年,1994年成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拉美史主要的研究领域:拉美政治经济一体化、美国与拉美关系等方向。  (五)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科主要的教学与科研单位。  学院现辖历史系和文博系,以及周秦汉唐文化研究中心等八个院属研究机构,此外还设有历史艺术博物馆和资料室。  学院现有历史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史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博物馆学三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已具备相当完善的历史学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不同的领域中先后出现过史念海教授等一批成就斐然享誉学林的专家学者。目前在职教职员工67人,其中专业教师56人,目前该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全体专业教师的51.8%,具有研究生(博、硕士合计)学历者占91.1%。高级职称教师占82.1%。教师曾在外校取得学历或学位者占75%,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多样。专业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占78.6%,各个年龄段分布合理。……………………………………………………………………北京师范大学【排名不分先后,前面的实力、历史悠久一些】  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赣南师范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吉林大学  山东大学  浙江大学  暨南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西北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河北大学  苏州大学  安徽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云南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大学  西南大学  湖北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辽宁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  山西师范大学去个师范类比较好。。

历史地理学大学排名

大理石
星野
在历史学考研院校排名中位列第一的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历史学系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早期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该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接下来一起看看各个院校相关排名情况吧!历史学考研可以报考的院校众多,同学们在选择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否则来回更换院校会增加复习成本,因为有些院校的专业课考查时,是自主命题,换了学校,就意味着有些书目,需要全部推翻,从头开始复习

考历史地理学研究生,应该做哪些准备?

寡欲
大明
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070502人文地理学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5 西北师范大学 A 9 南京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6 安徽师范大学 A 10 浙江师范大学 A 3 中山大学 A 7 东北师范大学 A 4 北京师范大学 A 8 兰州大学 A B+ 等 (15 个 ) : 辽宁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 B 等 (15 个 ) : 河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武汉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C 等 (11 个 ) : 名单略 人文地理考研专业课初试科目:(三个专业自然,人文,地图与遥感初试科目相同)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统考英语 ③(605) 自然地理学 ④(423)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人文地理学》挺基础的,编者王恩涌 但是首先要把你要研究的区域的地理特点搞明白,看看《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还是很必要的, 其实高等教育出版的教科书都是比较基础的,旅游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书也可以在这里找!政治晚一点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