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奚恶死
心理学专业 概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能在社会各部门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心理训练、人员选拔与测评、市场营销、广告策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实际工作,也可以从事心理学教学、研究工作。本专业多数开设在师范类院校中。 一、专业综合介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会出现烦躁不安、失眠、头晕等症状,其实这些现象不都是由生理上的疾病造成的,而是心理因素作怪。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心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神秘莫测却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个人生活和情绪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能洞穿别人的心理,那么他(她)肯定会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士。比如洞悉朋友的心理,可以更好地相处;洞悉用户的心理,可以制作用户喜欢的产品。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科。最初,心理学隶属于哲学。直至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被应用到心理研究中,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的内容是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相互关系。研究领域广泛,以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其主干。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心理学的研究,已渗透到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本专业的研究任务是从理论上弄清人心理的本质,为的是在实践中,更充分地发挥人的因素,提高劳动、学习效率,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只要身心健康的同学,对于心理学研究有兴趣的,有志于从事这个方面的研究,都可以大胆地报考本专业。本科阶段的心理学研究更侧重对基础理论的分析与学习,因此如能将报考建立在浓厚兴趣基础之上,定会有主动思索、探求的欲望与动力。由于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反复的实验与分析总结,这对那些善于思考问题,喜静,能安下心来反复回味体会而且热爱读书的同学似乎更为适宜。近30多年来,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主流,促进了心理学与当代其他科学和高技术的紧密结合,因此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较高。 本专业培养的是一批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础,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心理学及有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实际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和环境的复杂化,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心理,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人们对于心理学的存在和作用,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目前,心理学家和心理咨询人员供不应求。因此本专业毕业后不仅就业前景看好,且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有重要作用。 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学将成为带头学科,其作用将日益重要。未来的心理学专家们,就有可能从报考心理学的同学们中产生。 心理学专业代码:071501。 二、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问题概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学。 应用领域中形成的分支学科: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W·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 在中国,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代末年改革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校的时候。在当时的师范学校里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用的教材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1907年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H·霍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1918年,陈大齐著《心理学大纲》出版,这是中国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1921年成立了中华心理学会,张耀翔任会长。1929年,中央研究院设立心理研究所,唐钺任所长。这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中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在30年代前后,郭任远的鸟类胚胎行为研究,黄翼的儿童绘画研究,孙国华的新生儿行为研究,艾伟、沈有乾等人的汉字研究,陆击韦、萧孝嵘等人的心理测验研究,卢于道、汪敬熙等人的生理心理学研究,陈立、周先庚等人的工业心理学研究等都做出了成绩。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方和沿海地区的多数大学迁到西南,心理学的教学虽然继续进行,但研究工作几乎停顿。1945年抗战胜利后,各大学迁回原址复校,心理学研究才得以恢复。此时,全国约有10多所大学设有心理学系,其教学与研究主要受美国心理学的影响。 1920年南京东南大学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科学院1951年底成立心理所,曹日昌为第一任所长,1953年改为心理研究室。1956年又扩建为心理研究所。在全国大专院校的院系调整中,合并了部分心理系、组,北京大学哲学系设置了心理学专业(1952);保留了南京大学心理学系(1956年后并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各师范院校及部分医学院、体育学院设立了心理学教研室或教研组,开设必修或选修的心理学课程。在全国学科规划中,心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制订了12年发展的远景计划(1956),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新前景。1956—1966年间,又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中设置了心理学专业。60年代初期,中国心理学的重点转向联系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中国的情况,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劳动心理学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心理学界讨论了心理学研究与实际结合的问题,明确了科学必须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个方向。为此相应地加强了研究工作的规划和干部的培养。但在此期间,一度批判心理学中的“生物学化”和“抽象化”倾向,严重地混淆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后来按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排除上述干扰,开展了关于心理学对象、方法、任务与学科性质等基本问题的学术讨论(1959),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总结(1960),促进了心理学的初步繁荣。 心理学的发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停滞。1977年以后,才逐渐恢复和发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及全国各院校心理学教研室、组陆续恢复活动,重新组织修订了全国心理学科规划,召开了各种专业会议和学术年会。80年代前后,我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设立了心理学系,许多师范大学也成立了心理学专业和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的会员增至2600余人。1982年成立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陈元晖任会长。在生理心理学等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开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共创办了十几种刊物,出版了上百种书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地为心理学提出新的任务。可以预见,中国的心理学面临着极为美好的前景。 三、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河北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烟台师范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湛江师范学院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信阳师范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03年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大学名次为:(仅供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烟台师范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北华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