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何由出
安庆师范学院,座落在安徽省历史文化古城安庆市,傍依浩瀚的长江,濒临秀丽的菱湖,是皖西南地区唯一的省属本科院校,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所高校。安庆市位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庐山等名山胜景的中心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通讯和水、陆、航空交通便利。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安庆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之后的170多年间,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安庆又是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安庆还是统治中国文坛200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的家乡。 学院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本部坐落的这块地方,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清代光绪23年,即1897年,“敬敷书院”移建于此,揭开了学院百年办学的序幕。著名思想家、经学大师刘大櫆、王亮吾、全祖望、姚鼐等,先后担任过敬敷书院山长。1898年,光绪皇帝谕令改为求是学堂。1902年,改为安徽大学堂,开安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曾担任过学堂监督。随后这里相继改建为安徽武备学堂、安徽陆军学堂、安徽公立法政学校。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在此创办。1946年,改为国立安徽大学,曾有“于京沪一带,仅次于上海同济大学”之誉。著名学者周予同、陈望道、许杰、郁达夫、苏雪林等都曾先后在此任教或讲学。1942年12月,国立安徽大学迁往芜湖,此后二、三十年间,这里办学不辍,先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安庆师范学校、安庆师范专科学校、安徽师范大学安庆教学点等。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庆师范学院。198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总占地面积2844亩(新校区2664亩,本部180亩),现有在职教职工780余人,其中在编专任教师近400人,其中,教授46人,副高职称131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563人,各类在校生11000余人。设有中文系、政治法律经济系、历史系、外语系、艺术系、数学系、计算机系、物理系、化学系、资源环境系、教育技术系、体育系等12个系、19个本科专业,设有数学计算机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资源环境科学实验室、教育技术学实验室。图书馆藏书85.8万册,中外报刊2000余种。设有邓小平理论研究所、皖江文化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陈独秀研究所、黄梅戏与民间文化研究所等9个科研机构,出版《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教研报》、《安庆师院报》、《古籍整理》等报刊。 学院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向,坚持为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已培养本、专科毕业生1.1万人、输送研究生400多人。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承担过一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获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等各级科研成果奖近100项,出版专著、教材、辞书等217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4000篇。近几年来,学院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基本建设力度,校容校貌发生显著变化,曾被授予安徽省“花园式”学校称号。同时,学院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上级部门的表彰,1997年荣获“安徽省高等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称号;1998年荣获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授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荣获“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称号,还荣获省教委授予的“体育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00年、2001年荣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授予的“全国大中专学生青年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