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职业选择与价值导向

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选择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大到国家发展道路和民族前途命运,小到个人的人生之路,都存在选择问题。特别是当代中国青年面对社会巨大变革,选择问题尤为迫切与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

  • 华中科技大学林少华:为什么村上春树没有得诺奖

    华中科技大学迎来知名的学者林少华,“不知是由于人生中充满了不确定性还是某种偶然性,反正,近年来生活在青岛那个海滨小城的我同气势磅礴的九省通衢——武汉三镇套上了近乎。”七点,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 上海社会科学院何建华 张帆:“红黄蓝”舆情警示

    (作者何建华系上海社科院在职研究生研究员、资深媒体人;张帆系上海体育学院讲师、传播学博士后)公共事件在新媒体语境中的发酵传播速度简直惊人,数天前还是“赵薇们”,近几日演化为“红黄蓝”,真可谓风起云涌,

  • 射频识别技术RFID?计算机在职研究生

    射频识别技术RFID?计算机在职研究生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缩写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

  •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张野:资本寒冬怎么避免

    从前年年下半年开始,一场迅速蔓延和尚在持续的“资本寒冬”向人展示了金融周期的力量。从投资机构整体表现来看,去年年基金整体比较沉寂。募资方面,资本市场避险情绪高涨,最近很多美国有限合伙人(Limited

  • 中国人民大学周濂:告诉我,你是怎样生活的

    1934-1938年间,阿加莎.克里斯蒂每年都会陪伴丈夫马克斯前往叙利亚度过考古季。这段时光过的实在妙趣横生,除了兼任相片冲印师,为文物编制目录和粘贴标签,给当地部落长老的女人当赤脚医生,阿加莎每晚照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刘尚希:从整体观和风险观系统认识降成本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在职研究生刘尚希分享:“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的“一降”是指降成本。需要政府推动降成本,自然是当前成本太高了。从去年到今年,及地方都出台了降成本的政策措施。

  • 南昌大学程水金:庄子的表达焦虑

    庄子对人生与人心的思考,可谓古今独步,尤其对观念的表达与接受,有着无与伦比的深刻反省。首先,庄子对人类既有语言的表达功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认为语言对于表达思想无能为力。其次,庄子对一般受众的接受能力与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丁仲礼心目中的“一流大学”

    说到过去的一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丁仲礼最先提及的就是“科教融合”。这在中科院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今年却呈现出新的特点:“我们今年在学科布局上,借助‘科教融合’的平台,在全国各地,通过与地方政府密切合

  • 武汉工程大学王凯:探索专业核心课程改革

    武汉工程大学王凯从进入化工与制药学院制药工程人才发展中心任教至今,王凯教授从教13年,目前是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二届药物化学与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药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Molecules&MedicinalChemistry杂志编委、制药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武汉工程大学第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省精品视频公开课《生命要素与医药工业》、省精品课程《药物制剂及车间工艺课程》的主讲教师,以及校级双语示范课程《制药工艺学》的课程负责人。“目前,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医药技术缺乏国际化融合、课本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不同院校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一致、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无量化标准、课程学习所产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未能应用实践等。”王凯教授坦言,制药工程专业国家专业标准即将出台,为满足新形势对于课程的要求,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药厂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等8门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教好专业核心课程,让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满足行业实际需求,是课程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更是课程教学赋予我们的责任。”王凯教授主持的《“三对接一促进式”制药类核心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包括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产学研案例与课程内容的对接以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接,即“三对接”;同时,促进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一促进”。比较全面地融合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课程大纲的改革,并发挥了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关键三要素的协同作用。从点、线、面的三维角度,解决制药类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化问题,达到课程教学质量的归一化,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切实为制药类核心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示范的作用。探索“移动课堂”新模式,实现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对接“学习一门课程就像是化学反应,学习方法是活化能,方法越好,活化能越低,学习就越轻松快速。”王凯教授以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打比方,通过活化能的大小对化学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的反映,强调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对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他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对接,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秉承学生为本的思想,王凯教授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生动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移动课堂”应运而生。所谓“移动课堂”,是“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原则以及“互联网E+”新形态催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其他教学方法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王凯教授与制药中心的老师们上传各章节PPT、练习题、在线测试试题、课后学习材料等教学资源,建立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制药工艺学等课程网站,使呈现知识的方式多样化,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让同学们有选择性的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同时,他鼓励学生利用新兴网络教学资源如JoVE实验视频期刊数据库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数据库里的文献资料学习最新的药物合成工艺和技术,该数据库中提供的相关技术的实验室真人现场操作视频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化和兴趣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王凯教授主张对教学场所进行转移,移动到校内工程实训中心等工程实践现场以及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现场参观学习生产车间布局、流程设计等操作环节。同时探索以“主讲+聘请”的形式,形成企业课程导师和校内任课老师联合授课的教学方式,分配部分学时,结合卓越计划,从医药企业聘请资深的工程师主讲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如化学制药工艺学中的典型药物生产工艺原理、中试放大方法等,增强了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融合作用,使得专业知识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工程化概念更深刻、更有效的认识,帮助学生更直接、更深层次地理解课程内容。“移动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变革,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和课程认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移动课堂”不仅是对教学场所进行相应转移,也是对教学资源、课程师资、教学使用语言等教学方式的一系列转移。“放眼国际医药科学领域,我国的医药科技工作者都必须从大量的外文资料、文献和国际学术会议中学习制药行业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王凯教授实施双语教学改革,由母语转向英汉双语。2005年以来,开展制药工艺学课程双语教学形式,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将行业企业发展动态、行业标准引入双语课程教学之中,将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课程交叉渗透双语教学之中。一整套较为全面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系的形成,不仅是顺应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更为培养国际化工程师人才奠定基础。要说王凯教授课堂教学方式的别具一格,不得不提及他“交互式”的小技巧。他把工程实训中心实施的课堂批改作业的权力移交到学生手上,学生之间随机互相批改同学的作业,再统一收集上交后,自己亲自进行二次批改批阅,使得每个学生有两个作业成绩,再平均后,得到学生的最终作业成绩。“相互批改作业,一来可以检查到课情况,二来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王凯教授笑言,“交互式”批改同学作业是对知识要点的再巩固,也在查看自己作业时更具比较性和针对性。大纲为准,质量归一教学、科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王凯教授坚持以科研推动教学,促进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理念,也是“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引领科研”的教科研改革的宗旨。近5年,王凯教授承担国家、省、校级教研项目11项(主持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重点项目1项),发表教研论文14篇(第一作者3篇)。主持纵横项科研项目9项(其中纵向3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21篇,SCI/EI收录10篇),授权专利9项。参编《药物制剂过程装备与工程设计》、《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工艺设计》和副主编《制药工艺学》共4部教材。在教材编写中,王凯教授大力提倡研究成果和企业案例进教材。他将医药企业GMP的相关内容编写进入了教材《制药工艺学》的第十二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将产学研的专利成果,编写进了教材《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第十二章--盐酸地尔硫卓的生产工艺原理。同时为了有效地增加专业知识教学与企业实际相结合,与制药中心的老师们一起邀请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奥星集团联合编写《制药工程工艺设计》(第二版)教材,将医药设计的企业案例(中药、生物药、化学药车间设计与示例)编入教材之中;并与奥星集团的张功臣工程师合作,将注射剂工艺与设备案例编写进《药物制剂过程装备与工程设计》。以社会和企业为导向需求,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制药工程专业国家专业标准,王凯教授借用“追溯求源法”逆向推导,寻找课程教学的源头——课程教学大纲,确立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SOP的教学立项中,提出了构建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的思想,并构建了《化学制药工艺学》和《制药工艺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化课程大纲。他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考核说明及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持续改进等内容与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达成度进行相互关联,建立了可以量化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有效地完善和丰富了教学大纲的实质性内容,提升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解决教学质量差异性问题上颇有心得。课程教学大纲作为一种规范性的教学指导文件,能解决这些课程教学困惑,规范任课老师的教学行为,以满足工程教育所规定毕业要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受益。王凯教授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思想引入课程教学大纲之中,构建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考核与课程质量评价的三项标准化,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归一化。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培养创新意识“竞技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是否能体现出课程对于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培养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王凯教授认为要体现课程最终的教学效果,促进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借助于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有效地体现了“三对接”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使得课程创新、学生创业的概念落到了实处。学生通过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有力地检验了课程教学质量,发挥了课程教学效果的引领作用。教学和科研是院校发展的两大支柱,王凯教授主张研究成果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积极探索以科研推动教学之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他积极组织、参加学科竞赛,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5年,作为第一指导老师,王凯教授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省级以上教学奖11项,其中第四届“国药工程杯”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一等奖1项。获得省级、行业协会、校级的各类教学科研奖励6次,其中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发明奖三等奖1项(排第一)、第七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第七)、第二届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二等奖1项(排第二)、年度分别获武汉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及三等奖。充分体现出“三对接一促进式”课程改革的成效。王凯教授点评自己的平凡工作:“细心发掘、大力肯定,用正能量的源泉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发光发亮。幸福来源于陪伴学子们共同奋进,来源于作为传道者的努力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