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学好我们的考研网课?
第一,做好预习,知己知彼。在听网课前,我们可以先将讲义打印出来,提前预习要学习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一个宏观的浏览后,细细的精读一下知识点和公式,尝试着去做一两道例题,可能这个阶段需要我们花费半个小时左
-
随着春节的结束,2018考研的各位考生身体和精神都放松一段时间了。提醒大家可以参照所报考院校的往年复试分数线和国家线,做接下来的安排。快来跟小编一起关注2018考研考生除了等待国家线能做的还有这些的内
-
2018考研调剂,要想拿到offer,准备工作要认真做,信息多了解,目标慎选择。在填报志愿时也要多加注意,小编特此提醒2018考研调剂填志愿特别注意7点,考生注意看!首先,考试地区不同,国家线的标准也
-
沈阳农业大学2006年考研初试成绩查询开通 成绩查询请进入>> &nbs
-
校内各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 根据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吉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术学位论文和首批硕士专业学位示范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吉学位 [
-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相关设岗单位及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参与“助研”、“助教”和“助管”工作(以下简称“三助”)是培育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
-
` 一、报考条件与招生对象 2011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或者2010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
-
` 一、报考条件与招生对象 2011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
-
` 一、报考条件与招生对象 2012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2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二、招生计划 2014年计划招生75人。招生学院包括商学院和管理学院。 三、报名及考试科目 (一)报名事宜 2014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考生于6月20日—7月10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 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 2.现场确认:考生于7月11日—14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3.报考者须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果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者,无论何时,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其报名、考试或录取资格。 (二)准考证 考生可于10月16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三)考试时间 2014年10月26日,具体时间和地点见准考证。 (四)考试科目及复习参考资料 考试科目:英语、综合知识,共计2门,均为全国联考。 复习资料: 英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综合知识:《2014年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版) 四、复试与资格审查 复试分数线由学校自主划定,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复试时间和地点由各学院另行通知。 复试前应对考生资格进行审查,考生须携带:1.身份证、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2份);2.符合报考条件的本人最高学位和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2份);3.登录信息平台,下载《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报考者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五、录取与培养费 拟录取考生必须是复试合格的考生,学校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培养费:商学院3.8万元;管理学院3万元。 六、培养方式 非全日制在职学习方式。实行学分制,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可延至四年。授课地点:吉林大学。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年或500学时。 七、学位授予 在规定年限之内修满40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吉林大学授予学位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可获得吉林大学授予的会计硕士学位证书。 八、联系方式商学院:联 系 人:王世强联系电话:0431-85166123 ,85166257 联系地址:吉大前卫校区东荣大厦(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管理学院:联 系 人:房伟、李天贺联系电话:0431-85697417 85095337 联系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5988号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管理学院214室 研究生院 2014年6月19日
-
`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养制度,培养具有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