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2017新闻传播考研:美国知名记者推荐书目(3)

传播考研 新闻传播考研美国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考研美国知名记者推荐书目,供2017考研的同学参考。凡妮莎-M-吉扎里(VanessaM.Gezari):新闻记者及2011

  • 2017新闻传播考研:美国知名记者推荐书目(2)

    传播考研 新闻传播考研美国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考研美国知名记者推荐书目,供2017考研的同学参考。杰逊-德帕尔(JasonDeparle):美国《纽约时报》资深记者、高级

  • 2017新闻传播考研:美国知名记者推荐书目(1)

    传播考研 新闻传播考研美国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考研美国知名记者推荐书目,供2017考研的同学参考。韦恩-巴瑞特(WayneBarrett):著名调查记者1、《美国新闻业的

  • 2017新闻传播硕士考研:考点解析(汇总)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新闻传播硕士考研需要考察的内容比较多,范围比较广泛,因此需要考生多多研究此部分的内容。小编建议2017考研的各位同学,在复习备考的初期阶段整理总结新闻传播硕

  • 2017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常考名词解释(汇总)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小编建议2017考研的各位同学,在复习备考的初期阶段整理总结新闻传播硕士的相关知识点,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常考名词解释,供复习备考初期阶段的各位考生参考。

  • 2020考研法律硕士:刑法学考前练习题(15)

    2020 2020考研 2020考研法律硕士

    >距离2020考研初试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是一个紧张的强化阶段但也希望各位考生不要过于焦虑,那样非常不利于大家强化期的复习。今天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希望大家能够过本文得到点播,找到解决难点的方法,

  • 2017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常考名词解释(7)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考研常考名词解释,供各位考生参考。101、”社会过滤器”:弗洛姆让为,任何来自生活的实际经验或体验在

  • 2017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常考名词解释(6)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考研常考名词解释,供各位考生参考。81、”电子乌托邦”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

  • 2017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常考名词解释(5)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考研常考名词解释,供各位考生参考。71、媒介即讯息: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看,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提示给人们的

  • 2017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常考名词解释(4)

    >2017考研备考学习群:158299658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新闻传播考研常考名词解释,供各位考生参考。61、”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拉姆斯丁认为,由于包含着对相反观点”说明”,”两面提示”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能够使人在以后遇到对立观点宣传时具有编辑部强的抵抗力。62、”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明示结论呆使观点鲜明,读者易于理解,但易引起读者反感。不作明确结论,则给读者一种”结论得自于自己”的感觉。此方法容易使文章主旨隐晦,增加理解的困难性。63、”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在开展说服性传播活动之际,以什么方式”打动”对象也是影响传播的重要因素。有两种做法:一是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一是过营造某种后气氛或使用感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64、警钟效果:运用”敲警钟”的方法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敲警钟”有双重功效:(1)它唤起人们的注意,促成他们对特定传播内容的接触(2)它促使人们迅速采取对应行动。但是”敲警钟”会给对象带来一定的心理不适,易引起自发的防卫性反应。所以”敲警钟”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65、拟态环境(李普曼《公众舆论》):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66、把关人(库尔特o卢因):”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67、传播效果的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指导人们的行为(BauerandBauer,1960)。重要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饿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心理战的效果研究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媒介是实用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受众,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大众传媒如报刊、电影、广播等迅速发展并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惊人的强大效果,传播研究者认为大众媒介具有”魔弹式”的威力。代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枪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种观点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当时西方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理论。本能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正如动物的遗传本能反应一样,是受”刺激-反应”机制主导的,施以某种特定的刺激就必然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反应。大众社会理论是在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韦伯等有关工业化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认为,大众社会中的个人,在心理上陷于孤立,对媒介的依赖性很强,因而导致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结论,并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调查与验证。这种理论过分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同时也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的前提。受众是具有高度自觉的主人,他们对信息不仅有所选择,而且还会自行决定取舍。此外,这一理论还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社会因素。传播效果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媒介环境、群体心态、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不能把传播效果放到”真空”中去考察。除此之外,欧洲国家的广告客户、内战时期的独裁国家以及俄国新革命制度对媒介的利用都证实了媒介实用这样一种观点。人们已经倾向于认为媒介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同时期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也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媒介实用的说法。实际上,这种效果观是很片面的,是”不分时间和地点,不讲环境条件和对象,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和神化的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