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介绍:王健
王健,男,1972年出生,教授,现任教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994年6月,扬州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被评为助教。1998年6月,苏州大学物理系凝聚态专
-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介绍:胡经国
导师简历:胡经国,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3.9-1987.6苏州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1987.8-1989.7苏州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999.8-2002.6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论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5.4-2006.5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物理学院访问学者。1989.7-1998.8扬州大学工学院助教、讲师;1998.9-至今扬州大学副教授、教授。2002年扬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扬州大学新世纪学术带头人;2007年扬州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先后在PRB,APL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五十余篇,近期主持完成了国家理论物理专款项目“磁性多层膜交换藕合及其相关物理效应”和主要参加完成了国家973第二课题“自旋阀及相关电子材料的机制及应用研究”项目子课题等。主要研究领域:1)磁性多层膜中的磁电、磁光性质特征及其应用研究;2)复杂系统中的统计物理学及其模拟研究。招收研究生的专业方向:1)凝聚态物理(光电材料设计与计算物理学方向);2)无线电物理(自旋电流输运与微器件设计方向)3)理论物理(大气物理方向)。已有的研究工作:1)铁磁/反铁磁双层膜中的交换交换偏置场、矫顽场采用微磁学理论与Monte-Carlo模拟方法,系统地讨论了铁磁层/反铁磁层双层膜系统中自旋共振谱、交换偏置场、矫顽场与外磁场(包括冷场)、薄膜的界面微结构、层间界面耦合、反铁磁层颗粒粒径大小、分布以及初态磁各向异性取向、晶格失配诱发的张(应)力场以及薄膜的相关磁参量等之间的关系。从系统的微观磁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层面上解释了该系统出现正、负交换偏置场及其阻截效应、温度关系、自旋波共振场的非线性移动等的物理机制,揭示了晶格失配诱发的张(应)力场对系统交换偏置现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应用等,得到了审稿专家的高度评价。[J.Appl.Phys.108,033916(2010);J.Appl.Phys.106,093910(2009);Eur.Phys.J.B40,265(2004);J.Appl.Phys.94,2529(2003);J.Appl.Phys.92,1009(2002);J.Appl.Phys.91,2180(2002)等],单篇论文[Eur.Phys.J.B40,265(2004)]已被他人引用近二十次。2)铁磁半导体/超导/铁磁半导体异质结中的隧穿电流研究了铁磁/磁性半导体/铁磁三层膜中的巨磁阻效应,系统地讨论了其参量关系,发现其磁电阻虽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它明显地不同于正常金属电阻随温度的关系;分析了铁磁/磁性掺杂半导体/铁磁三层膜中自旋极化电荷输运规律,弄清了其能级分裂、费米能级、磁空穴浓度等与温度的变化关系,进而归纳了其磁电阻随温度的关系。为优化以巨磁阻效应为主要工作原理的磁感应介质的应用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理论指导[Phys.Lett.A372,5361(2008),Phys.Rev.B72,29(2005);J.Appl.Phys.96,498(2004);Eur.Phys.Lett.79,24007(2007)等],已经被他人引用三十余次。3)受限磁性薄膜中的自旋波激发特征对金属铁磁磁条、磁条阵列等系统中平行磁矩传播的非稳定阈值极限性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边界、界面受限制的磁系统中磁激发的量子化可导致多个截止微波磁场极限值的出现,并且,随着磁条宽度的增加,其极限值发生不连续的变化;讨论了磁条阵列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对平行磁矩传播的非稳定阈值性质的影响;静磁相互作用使得在极限曲线扭结处出现了二级精细结构,这个效应可以被用来精确测量图纹磁材料中的微波损耗并和相关的实验进行了比较[Phys.Rev.B76,054422(2007);Appl.Phys.Lett.90,012507(2007)等],单篇论文[Phys.Rev.B76,054422(2007)]已被他人引用三十余次。承担的课题:(限五项)1)受限的铁磁/反铁磁双层膜中的磁畴动力学行为与其磁化特性,国家自然资金面上项目(编号:10974170,32万,2010.01-2012.12,负责人);2)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检测和可预测性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编号:2007BAC29B01-4,30万,2008.01-2011.12,负责人);3)磁性多层膜中的磁电性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项目(编号2007WL001,2+2万元,2007.6-2010.6,负责人)4)磁性多层膜交换藕合及其相关物理效应,国家自然资金理论物理专款项目(编号10347118,2+1万元,2004.1-2004.12,负责人)5)铁磁/反铁磁双层膜、多层膜的交换各向异性与界面微结构,省教育厅高校自然资金项目(编号06KJB140133,3万元,2005.10-2007.12,负责人)代表性论文:(限15篇)(1)J.G.Hu,G.J.Jin,andY.Q.Ma,“FerromagneticResonanceandExchangeAnisotropyinFerro-magnetic/AntiferromagneticBilayers”,J.Appl.Phys.91,2180(2002);(2)J.G.Hu,G.J.Jin,andY.Q.Ma,“AngularandThicknessDependenciesofExchangeBiasinFerromagnetic/AntiferromagneticBilayers”,J.Appl.Phys.92,1009(2002);(3)J.G.Hu,G.J.Jin,andY.Q.Ma,“ThicknessDependenciesofExchangeBiasandcoercivityinFerromagneticLayerCoupledwithanAntiferromagnet”,J.Appl.Phys.94,2529(2003);(4)J.G.Hu,G.J.Jin,A.Hu,andY.Q.Ma,“Temperaturedependenceofexchangebiasandcoercivityinferromagnetic/antiferromagneticbilayers”,Eur.Phys.J.B40,265(2004);(5)J.G.Hu,G.J.Jin,R.L.Stamps,andY.Q.Ma,“Measurementofexchangeanisotropyinex-change-biasbilayers”,J.Magn.Magn.Mater301,238(2006);(6)Y.C.Tao,J.G.Hu,andH.Liu,“Spin-poalrizedtransportindilutedGaMnAs/AlAs/GaMnAsferro-magneticsemiconctortunneljunctions”,J.Appl.Phys.96,498(2004);(7)Y.C.TaoandJ.G.Hu,“CoherenttransportandAndreevreflectioninferromagneticsemicondoctor/sup-erconctor/ferromagneticsemiconctordoubletunnelingjunctions”,Phys.Rev.B72,29(2005);(8)J.PanandJ.G.Hu,“Ferromagneticresonanceinferromagnetic/antiferromagneticbilayersunderthestressfield”,Phys.Lett.A358,236(2006);(9)M.Kostylev,J.G.Hu,andR.L.Stamps,“Confinementquantizationofpumpinstabilitythresholdinametallicferromagneticstripe”,Appl.Phys.Lett.90,012507(2007);(10)Y.C.TaoandJ.G.Hu,“Incoherentspin-polarizedtransportandspinaccumulationinferromagnetic/se-miconctor/superconctor/ferromagneticsemiconctorjunctions”,Eur.Phys.Lett.79,24007(2007);(11)Y.C.Tao,J.G.Hu,“Proximityeffectinferromagneticsemiconctor/superconctorjunction”,J.Appl.Phys.104,063903(2008);(12)M.Kostylev,G.Gubbiotti,J.G.Hu,G.Carlotti,andR.L.Stamps,“Dipole-exchangepropagatingspin-wavemodesinmetallicferromagneticstripes”,Phys.Rev.B76,054422(2007);(13)L.Cai,Y.C.Tao,J.G.Hu,andG.J.Jin,“EffectofRashbaspin-orbitcouplingonthespin-polarizedtransportinferromagnet/semiconctordoubletunneljunctions”,Phys.Lett.A372,5361(2008);(14)XYXu,LiM,JGHu,JDai,WWXia,“Strain-incedmagnetoresistancefornovelstrainsensors”,J.Appl.Phys.18033916(2010);(15)XYXu,HYTian,XQian,JGHu,“Thecoolingfieldandtheexchangebiasinferromagnet/antiferromagnetbilayers”,J.Appl.Phys.106093910(2009);联系方式:jghu@yzu.e.cn;0514-87970587*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介绍:封国林
工作与学习简历:封国林,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4.9-1988.7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1991年在江苏农学院工作;1991.7-1994.6
-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介绍:何大韧
何大韧,男,汉族,1941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毕业,2010年从扬州大学物理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岗位退休。1998年8月至2000年12月,曾担任
-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导师介绍汇总
硕士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 硕士导师扬州大学文学院前身是扬州师院中文系。现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共有专任教师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20人,副教授23人。下面将该学院硕士
-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导师介绍:单殿元
硕士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 硕士导师单殿元,男,江苏沭阳人,1945年10月生。1970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系,198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1982年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9
-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导师介绍:陈学广
硕士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 硕士导师陈学广,男,1962年12月生,江苏省泰州市人。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在《文学评论》、《文学评论丛刊》、《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求是
-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导师介绍:张其昀
硕士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 硕士导师张其昀,男,江苏省扬州市人,1946年10月14日出生。最后学历:研究生毕业。曾工作于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江苏省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已执教与现仍执教
-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导师介绍:张亚军
硕士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 硕士导师张亚军,男,1965年9月生于江苏海安。1984年7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2年6
-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导师介绍:于广元
硕士 扬州大学文学院硕士 硕士导师于广元,男,汉族,1953年1月出生于江苏高邮,1982年7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4年至1986年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完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现为扬州大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