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李晓林性别:女职称:副教授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美学方向个人简介:李晓林,女,1968年生,山东金乡人。1990年7月于曲阜师大政治系获学士
-
姓名:王承丹性别:男职称:副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出生年月:1965年4月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E-MAIL:lywcd@hotmail.com通信住址:
-
姓名:刘荣平性别:男职称:副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词学研究电子信箱:liurongping123@163.co通信地址:
-
姓名:胡旭性别:男职称: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汉唐文学、古典诗歌史论、文献学学科专长:先唐文学批评与文献整理个人中文简介胡旭(
-
姓名:林丹娅性别:女职称:教授学院:人文学院所获学位:博士出生年月:1958年10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华文文学、性别与文化邮箱:Lindan
-
姓名:王烨性别:男职称: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文学与传媒学科专长:20世纪革命文学、女性文学、新诗联系电话:0592-21827
-
姓名:郑尚宪性别:男职称: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出生年月:1954年4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戏曲和古典文学学科专长:戏剧、古代文学联系电话:218637
-
姓名:李城希性别:男职称:副教授所获学位:博士授予单位:南京大学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科专长: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经典重读与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研究茅盾研究个人简介李城希简历李城希,湖北蕲春人。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一、学历及工作经历1.学历:1998年9月1日——2001年6月31日: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3日——2003年6月10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博士后。2009年8月10日——2010年8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2.工作经历:1995年7月14日——1995年12月30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1995年1月10日——1998年8月31日:广东省韶关大学中文系任教。2003年6月20日——至今: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二、论文及专著:1.《性格、问题与命运——虎妞形象再认识》(13000字),《文学评论》2009第6期;2.《重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10000字),《文学评论丛刊》第12卷第1期(2009);3.《20世纪“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回顾》(21000字),《鲁迅研究月刊》2002第4期;4.《论“未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13000字),《学术界》2002第5期;5.《祖父的精神影响:鲁迅成长历程中的家族因素》(13000字),《厦门大学学报》2010第3期;6.《书评:中国乡土小说史》,香港浸会大学《人文中国学报》第十六期(年刊,2010);7.《鲁迅论中国小说艺术审美接受误区》(8000字),《江淮论坛》2007第4期;8.《鲁迅论审美创造心境》(8000字),《厦门大学学报》2005第6期;9.《多元文化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8000字),《江淮论坛》2003第2期;10.《1949年之前“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回顾》,《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11.《试论体验对鲁迅的影响》,《安徽教育学院学报》(8000),2000年第4期;12.《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综述(20世纪80年代之后)》(8000字),《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3.《先锋戏剧的先锋式研究——读《中国当代先锋戏剧1979—2000》》,《四川戏剧》2004年第4期;14.《20世纪初期鲁迅的文化思想》,《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15.《寻访诗人最初的心灵——〈真我集〉与闻一多诗歌研究起点问题讨论》,《广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16.《鲁迅与龚自珍情感历程比较》,《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17.《梁启超小说本体观及其影响》,《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18.《中国古典审美理想与〈呐喊〉、〈彷徨〉的读者接受》,《山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19.《徐志摩与中国诗歌传统》,《山东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20.《〈再别康桥〉与中国诗歌传统》,《语文学刊》1994年第3期;21.《〈诗〉刊在中国新诗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韶关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22.《田仲济杂文研讨会综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23.《浅谈电影〈老井〉处理高潮的艺术手法》,《高师函授学刊》(华中师大)1988年第7期。专著:1.《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接受偏离回归》(27万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2.《中国现代小说美学思想史论》(合著,本人负责第五章:《鲁迅:伟大的奠基者》,3万字),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3.博士后报告:《鲁迅小说美学》(32万字);4.中国社会科学院访学:《〈子夜〉的艺术世界及周边问题》(20万字)三、开设课程:本科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大学语文》《鲁迅青少年时代经历与思想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面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设)研究生课程:《鲁迅研究》《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研究》四、主要学术活动:1.2004年9月,在山东参加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青年学者研讨会,作题为《重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首场长篇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会议总结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会议综述均对其内容有专门表述。该报告后发表于《文学评论丛刊》。2.2009年9月,参加北京鲁迅博物馆、厦门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日视野下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作题为《鲁迅:来自祖父的精神影响》首场报告,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会议综述有专门表述。该报告修改后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3.2009年12月,在厦门参加厦门大学与菲律宾、新加坡等机构主办的“丁玲与中国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土改:政策与行为的乡土化及其审美意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重读》长篇报告,会议综述及《厦门日报》等媒体有报道。5.2002年5月主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论坛”,作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90年》的学术报告。后报告以《论“未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及《多元文化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为题分别发表于《学术界》及《江淮论坛》并引起学界关注。6.1999年在武汉大学参加纪念闻一多诞辰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寻访诗人最初的心灵——〈真我集〉与闻一多诗歌研究起点问题讨论》的报告,该文发表于《广东社会科学》后被收入闻一多研究文集。7.2011年9月16日参加南开大学“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鲁迅对其祖父行为过失的“补救”或尊严的维护》学术报告。*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姓名:李焱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年5月职称:副教授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专长:语言的定量研究、语法教育经历: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