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921年
  • 招生简章:共51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福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厦门大学哲学系导师介绍:曹志平

大学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哲学系

姓名:曹志平性别:男出生年月:1965年4月职称: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科专长:科学哲学基础理论,物理学哲学,科学解释学E-MAIL:czhp65@163.com通信地址: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邮编:361005个人中文简介曹志平:陕西澄城人,1965年4月生,理学学士,哲学硕士、博士、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目前致力于科学哲学理论基础研究,科学诠释学、科学现象学研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研究等。主要工作经历:1995年9月—1997年6月,中南工业大学法律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97年6月—1999年9月,中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1999年9月—2003年12月,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9月进入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12月被引进厦门大学哲学系2005年8月被聘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2008年5月被评为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著作:《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理解与科学解释——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解释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科学基础方法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没有完结的论争——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科技革命与就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科学技术哲学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知识产权法》,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目前承担的项目: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诠释学的现象学科学哲学研究”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20年来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科学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学术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到目前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1)量子力学解释与物理学哲学基础问题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研究了“量子力学解释群”的概念和现象。1993年12月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发表了题为“量子力学解释群的逻辑与哲学分析”的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94年第1期全文转载,《哲学动态》1994年第2期“论文观点摘编”。以后本人相继发表了多篇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群”的论文,如《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述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年第2期),《德布罗意与玻姆:量子力学因果解释纲领比较》(《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2期)等等,并于1999年出版了这方面的著作《没有完结的论争——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历史与哲学》。(2)科学解释与科学哲学基础问题研究将哲学解释学(也被称为哲学诠释学)引入科学哲学,强调在科学解释与人文、社会科学解释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科学解释问题,回答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解释是如何可能的?已公开发表《论定律解释》(《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第2期)、《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解释观》(《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哲学解释学研究科学解释的合理性与可能性》(《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科学解释研究的走向》(《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系统语义解释的逻辑与限度》(《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4期)、《西方科学解释理论的困境及出路》(《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5期)、《解释的语义与科学解释研究的方法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2期)、《科学事实的解释性》(《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1期)、《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文本》(《复旦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等论文多篇,出版专著《理解与科学解释——解释学视野中的科学解释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2月),该专著2007年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比较研究基本观点是:社会、人的精神在本体论上不同于自然的特征,使社会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表现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征,但社会科学作为科学,应该具有基本的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在承认并坚持二者有差别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比较,探讨使社会科学成为科学的基础方法论及其认识论问题。2002年,《广义科学解释论——自然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社会科学解释比较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先后发表论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律解释》(《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5期),《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三个层次》(《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10期),《科学与人文关系的四个层次》(《科学时报》2002年12月22日),《科学哲学: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2期),《“广义科学划界”探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的历史性”与科学可能性问题的解释原则》(《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等,和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陈其荣教授合作出版著作《科学基础方法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著作《科学基础方法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比较》被评论为新世纪“方法研究在中国的一种跳跃或可能转型”的代表著作之一(刘啸霆:《方法研究与新方法范式的探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论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理解与解释”》被《光明日报》“论点摘编”。(4)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研究以马克思对科学的哲学理解探索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2002年12月10日在《光明日报》发表论文《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哲学范式的确立》,明确论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及“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特征”等问题。此外还陆续发表了《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与哲学主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5期)、《马克思理解科学的理论视域与逻辑线索》(《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反伪科学的几个理论问题》(《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刘大椿主编《从辩护到审视: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等,2007年12月出版了专著《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马克思科学哲学的著作。《马克思理解科学的理论视域与逻辑线索》被收入《中国哲学年鉴》2007年卷的“论文荟萃”,著作《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被收入《中国哲学年鉴》2008年卷的“新书选介”。(5)技术规范问题研究技术规范,既是一般规范论的研究内容,也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必要部分。它从规范发生的角度,理解和解释技术发生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回答技术是如何可能的。在这方面,发表了论文《技术规范的分类及其标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第6期)、《论技术规范的形成》(《厦门大学学报》2008第5期)、《技术规范的特征与含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第5期)等。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导师介绍:王荣国

    历史学大学 学历

    姓名:王荣国性别:男职称: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出生年月:1955年2月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史、中国佛教史学科专长:中国文化史、中国佛教史E-MAIL

  • 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导师介绍:连心豪

    历史学大学 学历

    姓名:连心豪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人文学院所获学位:硕士出生年月:1954年3月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海关史与闽台地方史的教学研究联系电话:21

  • 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导师介绍:韩宇

    历史学大学 学历

    姓名:韩宇性别:男职称: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出生年月:1972年1月研究方向:美国史通讯地址:厦门大学历史系邮编:361005email:

  • 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导师介绍:刘永华

    历史学大学 学历

    姓名:刘永华性别:男职称:副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出生年月:1970年1月研究方向:明清社会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学科

  • 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导师介绍:徐东升

    历史学大学 学历

    姓名:徐东升性别:男职称:副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出生年月:1968年3月研究方向:唐宋经济史研究学科专长:唐宋经济史E-MA

  • 厦门大学历史学系导师介绍:颜章炮

    历史学大学 学历

    姓名:颜章炮性别:男职称:教授出生年月:1950年10月学院: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明清史、中国民俗史、台湾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个人简介:

  •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导师介绍:刘镇发

    姓名:刘镇发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人文学院出生年月:1957年4月研究方向:方言学、音韵学、汉语史、社会语言学个人简历:刘镇发,男,教

  •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导师介绍:贺昌盛

    姓名:贺昌盛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人文学院出生年月:1968年4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及东西方文化比较个人简介:贺昌盛,男,1968

  •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导师介绍:李菁

    姓名:李菁性别:女职称:副教授所获学位:博士学院:人文学院出生年月:1973年3月研究方向:隋唐五代文学和史学领域的研究个人简介:李菁,1973年3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