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于图虫创意芥末堆5月25日讯,“我国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医学教育在很多方面亟待理顺。”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两会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混乱、研究生博士生科研时间不足、医学高校扩招未能兼顾质量等问题。他建议,重新厘清医学人才培养体制,建立更合理的阶段性培养机制,解决目前因专业要求不对等造成的医疗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衔接不畅的问题。医学人才培养系统混乱葛均波提到,近年来,教育部连同卫健委通过采用“上海模式”,将我国混乱的4年制、5年制、6年制、7年制以及8年制的医学教育转化成统一的5+3模式,以5年制医学培养为主,毕业后进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消了4、6、7年制的培养模式,保留了8年制的医学博士培养。但是,近来各个学校的4证合一,临床型专业硕士,临床型专业博士,科研型硕士、科研型博士等等众多体系使医学人才培养非常混乱。这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使很多年轻医学生浪费多年时间。葛均波指出,对于有意成为科研型人才的医学生,目前的培养体系留给科研的时间并不足够。首先医学生需要参加研究生考试,进行一年的基础课学习,第二年进入临床进行科学研究,第三年就面临找工作或者是考博士研究生的问题。而如果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第一年重复基础课,第二年进入科学研究,刚开始不久,第三年又面临找工作。“没有一段整装时间让研究生潜心科研!而两次的基础课学习浪费了时间,而且大部分博士研究生的课题与硕士阶段没有任何联系和连续性。”葛均波表示。为此,葛均波院士建议,对于临床型人才,5+3培养后就授予医学博士,成为好的临床医生和接下来的专科医生。如果培养科研型人才,5年医学院毕业后可以直接考科研型博士,建议把硕/博士打通(学制4年,这样为学生节省1-2年时间,而且可以有较长的时间潜心研究),潜心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如果临床型博士希望进行科研工作,可以考上述科研型博士,毕业后具备双学位(MD, PhD)。反之,如果科研型博士希望成为临床医学科学家,他们也可以参加3年规范化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成为双博士(PhD, MD),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高校扩招未兼顾好质量,供需不匹配此前在中国科学报的采访中,葛均波也提到,目前从供求角度分析医疗机构每年招收医学本专科毕业生的人数,发现输出端与需求端存在严重失衡。原因在于医学高校在不断扩招提升数量的同时,未能很好地兼顾教育质量。葛均波表示,目前我国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很难达到医疗机构的用人要求和专业水平需求,他们多选择转行以缓解就业压力。加之医疗机构多存在编制等用人限制问题,医疗行业教育资源投入无法获得最大化收益。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许多高校开始加速医科布局。葛均波认为,“盲目扩张的结果是使原来一些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失去特色,所有大学趋于同质化,造成重复建设和有限资源浪费。”对此,葛均波建议,医学院校招生应量体裁衣,合理调整各区域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及结构,不盲目扩充招生数量。其次,一流大学建立医学院或医学专业应充分考虑医疗机构所需,帮助解决目前因专业要求不对等造成的医疗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衔接不畅的问题。建立更合理的阶段性培养机制,规范住院医生、专科医生培训,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医疗人才质量。消息综合自健康时报、中国科学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