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21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精神及有关政策,特制定本单位接收推免生工作实施细则。一、接收推免生专业及计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关于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预报名的通知
研究生 硕士 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为做好我院接收2021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我院将开通推免生预报名系统,热忱欢迎广大推免生申请我院硕士研究生。一、接收专业与人数
-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推免通知
研究生 硕士 硕士研究生招生为了保障学院招收2021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现就学院推免生预接收(简称预推免)工作通知如下。一、预推免条件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关于2021年推免生预报名的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做好2021年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哲学学院将开通“推免预报名系统”,热忱欢迎有志于报考哲学学院的推免生及时申报。一、预报名时间安排2020年
-
为做好本院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生工作,现开始推免生预报名工作。 学校下发2021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后,学院将出台相应《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2
-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2021年接收推免硕士研究生工作细则
研究生 硕士 推免硕士研究生遵照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20〕38号)及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做好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订我院
-
为进一步做好接收2021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工作,学院将提前进行推免生接收的预报名与资格审核,待学校下发2021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学院制订《武汉大学动力
-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
研究生 推荐免试研究生 自动化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20〕3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12号),根据《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21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院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本着公平、公开、公正和科学选拔的原则,提高推免生质量,改善学缘结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一、组织管理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制定接收推免生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复试小组进行面试考核,审批复试申请和初录名单。组长:唐炬副组长:陈红坤成员:余向红、孟威、查晓明、徐箭、专祥涛二、推免生招收专业和接收计划接收推免生的专业目录详见《武汉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所列专业或类别均可接收推免生。学院计划接收全日制推免生人数90人左右,接收直博生人数不超过8人,跨学科人数不超过3人。三、申请条件1.优先考虑接收全国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允许接收少量理工科相关专业跨学科推免生),须取得所在学校推免生资格,入学前取得学士学位与本科毕业证书。成绩优异者可接收为直博生。2.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3.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参加科学研究、全国竞赛等活动表现突出。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四、推免生提交申请材料1.《2021年推荐免试申请表》(见附件1);2.由毕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加盖公章的历年学习成绩单和年级成绩排名证明;3.由毕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加盖公章的出版物、科研活动说明书及外语等级(四、六级)证书或成绩证明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4.本人签名的《诚信参加推荐免试选拔考核承诺书》(见附件2)。五、申请程序获得推荐资格的考生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中注册并关联学籍,选择报名志愿前须填写基本信息、上传照片及网上缴费。考生可同时填报3个志愿,每个志愿48小时内不可更改。1.获得推荐资格的考生请于2020年10月6日17:00之前将电子版申请材料发送至651319444@qq.com,邮件主题“学校+姓名+报考专业”,并将填好的全部纸质版申请材料于2020年10月7日16:00之前寄达(请用顺丰快递)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教学办公室(三教学楼3319)肖军华老师处,邮编:430072。“网上申请”和“纸质材料提交”缺一不可,且材料须真实有效。逾期末提交电子材料、纸质材料或不按时参加考核者,视为自动放弃考核资格。2.学院对申请人材料评审后,通知初审合格的申请人参加复试。3.学院将通过复试的拟录取名单上报研究生院,经审核通过后,在学院网站上公示,同时向考生发放待录取通知,考生应在回应时限内对待录取通知进行接受或拒绝操作,一旦操作不可更改(未在要求的回应时限内接收待录取的考生,视为放弃待录取)。4.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如果不真实,将取消其录取资格。未录取者材料不退还。5.获得我院2020年夏令营优秀营员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可免复试,直接在“推免服务系统”中进行相关操作,直至接受待录取(详见六(六)复试录取办法)。未对待录取通知进行回应者,视为自动放弃优秀营员资格。六、工作安排(一)时间安排1.网络设备调试:2020年10月8日14:30-17:00,。2.综合考核:另行通知。地点: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视频会议室。具体时间及会议号将另行通知。*注意:如遇网络中断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不能进行视频复试,时间顺延(专门通知)。(二)复试内容及形式统筹考虑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我院2020年推免生的考核采用线下面试和网络远程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校内线下面试,外校考生采用采用网络远程面试。网络远程面试考核平台为腾讯会议和QQ视频,请考生提前安装并熟练操作。(三)复试内容和方式:考核包括背景评估和专业综合面试。1.背景评估主要根据考生网上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估,包括:考生的教育背景、学习成绩及平均绩点(GPA)、科研能力、外语水平以及推免综合成绩和名次等。2.综合面试包括心理素质测试、专业英语测试及专业面试,主要测试考生心理素质、英语听力口语能力、掌握本专业系统知识情况、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目的与科研计划等。重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心理素质测试请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辅导员负责进行,心理素质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四).成绩评分标准:考核综合成绩、背景评估成绩及综合面试成绩均为百分制。考核综合成绩=背景评估×50%+综合面试×50%。(五).考生不按时参加复试的,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六).复试录取办法:1)采取差额复试;2)录取原则:综合考虑复试综合成绩排名和考生报名志愿,确定接收推免生的拟录取名单。3)推免生录取名单及新生学籍注册均以“推免服务系统”备案信息为准,未经公示及“推免服务系统”备案的考生不得录取。4)获得我院2020年夏令营优秀营员的推免生,于2020年10月12日0时,登录“推免服务系统”,按要求填报志愿(报考专业需与优秀营员专业一致)和各项信息,进行相关操作,并在回应时限内对待录取通知进行接受或拒绝操作;我院将优先考虑这部分考生志愿。2020年10月12日9:00前,未对待录取通知进行回应者,视为自动放弃优秀营员资格。七、推免生奖励措施1、所有推免生(定向就业推免生除外)一律享受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2、研究生新生奖学金特等奖10000元:来自高水平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1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1%且为第1名的研究生新生;一等奖5000元:来自高水平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1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5%的研究生新生;二等奖3000元:来自高水平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排名前1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10%的硕士研究生新生;以及来自全国重点大学,或所在学科在最新一轮国家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主体中排名前20%的高校,且学习成绩在生源学校本专业排名前3%的研究生新生。3.电气与自动化学院优秀新生奖学金:获得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和武汉大学等6所高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且推免排名在所在高校本专业同年级前5名的学生,被录取为我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奖励30000元;被录取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奖励50000元。八、联系方式联系人:肖军华老师,联系电话:027-68776981QQ:304133521,请报名的同学实名申请加入武大电气2020年推免生群,以便及时了解学院关于接收推免生各项工作的最新信息。邮寄地址:武汉大学工学部3教学楼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研究生教学办公室(3319室),邮编:430072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2020年9月30日
-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年接收 推荐免试研究生实施细则
研究生 推荐免试研究生 免试研究生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是激励高校在校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创新、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根据学校《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2
-
章晓联,女,汉族,1965年生,博士后,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免疫系常务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