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893年
  • 招生简章:共44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湖北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武汉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导师介绍:马萧

姓名:马萧性别:男 职称:教授学院:语言文学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马萧博士/教授湖北赤壁市人,1988年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于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师从郭著章教授;2005年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语言学家何自然教授;曾留学英国,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语言、语言学及文化学院,师从世界著名翻译理论家、社会活动家、国际译协主席MonaBaker。现任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翻译系主任,武汉大学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MTI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国际语用学会会员,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刊《语用学研究》杂志编委,《语用学研究》执行主编(第3、4期)。主要从事翻译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Tel:027-68753296(办)E-mail:maxiao02@hotmail.com开设课程:开设的本科生课程有:精读、泛读、写作、翻译理论与技巧等;开设的研究生课程有:西方翻译理论、名家名译研究、翻译研究方法、语用与翻译、语用学导论、翻译与跨文化交际等。科研成果:部分论文1、外语课堂上英语文学课程测试的传统与革新,《国外外语教学》,1991年第2期。2、胡适与翻译,《名家翻译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名篇新读,余香未尽,《中华读书报》,1999年。4、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喻义与翻译,《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5、多媒体教学——外语教学的新手段,《江汉论坛》,2000年第3期。6、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7、非言语交际手段与外语教学,《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8、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中国翻译》,2003年第5期。9、浅谈从语言哲学中延伸的几个语用学问题,《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10、英汉语篇差异与翻译,《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004年第4期。该文被收入《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优秀论文集》。11、浅析推理照应的几种解释模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12、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山东外语教学》,2005第3期。13、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述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14、共性论与个性轮——语用学该走向何处?,《现代外语》,2005年第2期。15、胡适的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江汉论坛》,2005年第12期。16、CooperationandBridgingReference,《跨文化研究论坛》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7、翻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与关联重构,《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8、关联理论与翻译研究,《语用学纵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9、话语幽默的文化策略研究,《江汉论坛》,2009年第9期。20、RethinkingtheHNCAntithesisontheBasisoftheSemioticSquare(co-author),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hineseInformationProcessing,Singapore,2008.21、《语用学研究》第3期(执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2、《语用学研究》第4期(执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3、ATentativeAdaptationModelofTranslation,StudiesinPragmatics,2011(4).24、CurriculumVitaeandIdentityRepresentation,Presentationatthe12thInternationalPragmaticsConferenceinManchester,2011.部分著述:1、《实用英语教学法》(参编),外文出版社,1992年。2、《走遍美国》(参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英语学习指南》(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没有神秘的神秘人物》(编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5、《佛罗里达》(译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6、《语用学纵横》(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青鸟》(译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8、《秘密花园》(译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年。9、《翻译工作者手册》(译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AnAdaptation-TheoreticAccountofTranslationasAdaptiveVariation(PhDdissertation),WuhanUniversityPress,2009(forthcoming).项目:1、“胡适翻译研究”,2001年武汉大学外语学院项目。2、“英汉话语联系语的语用认知对比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号:00BYY002)(项目成员之一)。3、“语用照应的认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目成员之一)。获奖:2000年获武汉大学英文系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三等奖;2002年论文“话语标记语的认知功能与翻译”获第三届全国多语翻译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论文“浅析推理照应的几种解释模式”获武汉大学教学科研论文三等奖;2005年论文“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获武汉大学教学科研论文二等奖;2005年论文“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述评”获武汉大学教学科研论文三等奖;2006年获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07年论文“翻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与关联重构”获武汉大学教学科研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