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 | 悦悦 ◎ 责编 | 北北 作为历年的热门考点之一,“国家形象”及“国际传播”等相关话题,承包了多所院校的考研初试,不信的话,上真题:真题复现 国际传播能力——2020年浙江大学870名词解释 政府国际传播的职能——202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845论述题 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建设面临哪些问题?如何在文化和制度层面加以解决?请进行分析和阐述。——2020年北京大学334论述题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中国国际传播——2020年上海外国语大学440论述题 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709论述题从2020年的考研真题来看,对“国家形象”及“国际传播”等话题的考查,大多侧重于论述题,且分值较大。出题角度也比较宏观,有明显的的问题意识,要求考生对此话题有较高的知识储备。那么,歪果仁眼中的阿中哥到底长啥样?考研初试又会怎样考查呢?我们已经从最新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中,全部帮你整理出来了,赶紧看看阿中哥有哪些精彩表现吧。食用指南: 报告解析+考点分析+考题预测 中国整体形象及影响力表现如何? 歪果仁怎么看待中国国家与国民? 中国政治与外交形象有哪些成果? 中国经济形象有哪些亮眼之处? 中国文化与科技形象如何出海? 互动环节(送报告全文)报告解析+考点分析+考题预测:01中国整体形象及影响力表现如何01相关知识点 国际传播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指在民族、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由政治所规定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国际传播与国家利益相关联,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可以将国际传播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国际传播,包括所有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行为,例如首脑互访、双边会谈、地区间峰会以及其他相关事务。广义的国际传播活动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狭义的国际传播,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逐步展开而兴起的,在大众传播基础上所进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例如开设国际广播电台,向其他国家发送广播节目等。 全球传播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以大众媒介为传播手段,以国家、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为传播者,而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全球传播被视为全球一体化、消解民族国家的力量,同时也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推动力。02考题预测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这两者有哪些区别?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媒体如何做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02歪果仁怎么看待中国国家与国民01相关知识点国家形象一般说来,国家形象是“世界范围内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认知和印象的抽象表现”,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国家形象的建构,除了亲身经历以外,更多的是依靠传播建立起来的,其形式可分为国内传播和海外传播,后者对于国家形象的传播更为重要。其基本内涵为“作为一个系统的国家发出的信息通过特定的国际信道传送、被加工并最终形成国家形象的过程”。政治传播政治传播来源于政治传播学,是源于政治学与传播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对政治传播现象的总结和政治传播规律的探索和运用,包括政治传播的结构、功能、本质及技巧等。政治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一切有关政治的消息、思想和态度的扩散。狭义上指基于政治行为的传播主体与客体以符号和媒介为传播介质,达到宣传、说服目的,或者为获得特定传播效果而进行的政治信息扩散行为和过程。▲ 因此,从5W理论出发,政治传播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对象、内容、途径、效果这五大方面。而从政治传播的形态来看,可以划分为政治宣传、政治沟通、政治营销这三种基本形态。02考题预测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际援助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话来自日本对华进行物资援助的箱子上,这对于日本的国家形象,尤其在中国公众心中形象的改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请以此案例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谈谈应该如何更好地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 我国媒体在我国建构国家形象的工作中,面临着哪些挑战?03中国政治与外交形象有哪些成果01相关知识点 国家软实力软实力(soft power),是指在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及军事外的第三方面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及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此词汇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尔提出,根据其说法,硬实力是一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强迫或收买其他国家的能力,软实力则是“一国透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约瑟夫·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 风险社会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概念,强调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推动,社会公众切身地感受到生活在因市场经济、先进科技和官僚行政等现代性带来的风险之下,以及由此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挑战。贝克认为,风险社会脱胎于阶级社会,二者的运行逻辑虽存在差异,但却是相互重叠和互为条件的。在风险社会中,权力中心能够定义风险的合法性及其影响的大小。但是贝克也认为风险具有系统性和平等性,并非偏远地区会受之影响,社会上层人士同样会被普遍波及。其中,风险的含义: 风险有别于灾难,灾难是自然造成的,风险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无限效力的地方才出现。 风险是人为造成的,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只有在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预示一个需要避免的未来”。也就是说风险指向未来,是尚未发生的,它可以通过预防性行动和制度化措施战胜之。02考题预测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将如何重构传播学的学科研究?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如何做好与周边国家的数字公共外交?04中国经济形象有哪些亮眼之处01相关知识点 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指企业或其某个品牌在市场上、在社会公众心中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它体现公众特别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品牌形象与品牌不可分割,形象是品牌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品牌的实力与本质。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所有联想的集合体,它反应了品牌在消费者记忆中的图景。品牌形象有助于推动品牌目标的实现,给品牌带来良好的声誉和市场效益,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常用以度量品牌形象力的指标有两种:一个是品牌知名度;二是品牌美誉度。 文化折扣文化折扣也称“文化贴现”,是指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源于某种文化,因此对于那些生活在此种文化之中以及对此种文化比较熟悉的受众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那些不熟悉此种文化的人来说,吸引力则会大大降低。最早使用文化折扣(也称文化贴现)的概念的是希尔曼·埃格伯,1988年加拿大学者霍斯金斯和米卢斯将“文化折扣”的概念用于影视节目贸易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研究中使用的“文化折扣”概念普遍来自这两位学者对文化折扣的界定。霍斯金斯等人认为: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有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就会减退,因为那儿的观众很难认同这种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神话、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和行为模式。即文化结构差异是导致出现“文化折扣”现象的主要原因。02考题预测 在社会化媒体情景下,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变化会对品牌营销带来哪些影响? 近年来,许多品牌相继进行跨界营销,出现了五菱汽车、农夫山泉、大白兔奶糖等一批优秀案例。请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其成功的原因。05中国文化与科技形象如何出海01相关知识点 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接触又叫选择性注意。当我们同时接收两个以上不同的信息刺激时,自身不可能对每个信息刺激都做出反应,因此只能进行选择性地注意和接受信息。例如,集中注意就是一个包含选择取舍的过程。在接收信息时,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注意那些与自己原有观念相吻合的信息或自己需要去关心的信息,主动逃避和排斥那些与自己观念相悖的信息或不感兴趣的信息。选择性接触的特点:一般说来,受传者总是接触与自己原有态度、观点、立场相吻合的那部分信息,尽量避开与自己观点、价值观念相悖的内容,以求得心理的平衡与和谐。选择性接触是受众采取的主动行为,作为抵御不符合自己意愿的那部分信息的第一道防卫圈。但传播者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减少受传者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如强化某一传播内容,更新某一传播内容,采取受传者比较喜欢的传播方式等。使用与满足理论一种受众行为理论,其概念最早由卡茨提出,旨在改变以往从传播者角度研究效果(媒介对人做了什么)的方式,转而把受众看作能动的消费者(思考人们用媒介做了什么),从而将传播研究从裹足不前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总体上,该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行动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传播学家卡兹将这一过程的基本模式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需求→对大众媒介或其它信源的期待→不同类型的媒介接触→需求满足或未满足,以及其他后果(可能多数是无意)”的因果链锁过程。其中,关于需求,卡茨等归纳出个人使用媒介的5大类需求: 认知需求——获得信息、知识和理解; 情感需求——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个人整合需求——加强信心、稳固身份地位; 社会整合需求——加强与家人、朋友等的接触;纾解压力需求——逃避或转移注意力。但这些需求并不完全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有复杂的社会根源。02考题预测 对于传播效果研究,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的高铁技术誉满全球,而以TIKTOK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却接连受挫,不断受到打压和排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情况?应该如何应对?互动环节(送报告全文)各位考新传考研鹅,如此振奋人心、普天同庆的调查报告,我一定要让你们拥有!赶紧给师姐留言,即可领取报告全文。参考文献[1][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45.[2]史安斌,童桐.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数字公共外交:挑战与创新[J].对外传播,2020,(05):24-27+1.[3]荆学民, 段锐. 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及运行模式[J]. 现代传播, 2016, 038(011):8-15.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