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姓名:朱启贵系别:经济系职称:教授办公电话:+86(0)2152301236电子邮箱:qgz
-
►基本信息姓名:朱保华系别:经济系职称:教授办公电话:+86(0)2152301291电子邮箱:z
-
►基本信息姓名:管毅平系别:经济系职称:教授办公电话:+86(0)2152301175电子邮箱:y
-
►基本信息姓名:王良燕系别:市场营销系职称:副教授办公电话:+86(0)2152301003电子邮
-
►基本信息姓名:田新民系别:组织管理系职称:副教授办公电话:+86(0)2162932595电子邮
-
►基本信息姓名:唐宁玉系别:组织管理系职称:教授办公电话:+86(0)2152301524电子邮箱
-
►基本信息姓名:汤石章系别:组织管理系职称:副教授办公电话:+86(0)2152302910电子邮
-
►基本信息姓名:史清华系别:应用经济系职称:教授办公电话:+86(0)2152301186电子邮箱:shq@sjtu.e.cn►教师简介男,管理学博士,1964年生于山西,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82-1986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就读本科,1986-1989年在宁夏农学院和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与管理系就读硕士,1996-1999年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读博士研究生,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在山西农科院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8年被山西农业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2001年在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在浙江大学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01.12-,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社会兼职:山西省农村经济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山西省农村固定观察办公室特邀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综合考察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客作研究员;浙江农林大学客座教授江苏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可拓工程研究会理事。►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农户家庭社会经济活动与行为理论与方法创新:在研究中先后提出了“投资距离分工原理”与“制度信用衰减规律”理论;对“农户经济理性行为”假设进行了全面实证;创立了“农地多向适宜性评价方法”。成果和项目: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累计参加或主持研究项目50余项,其中,国际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主持(包括专题主持)30项。正研项目3项。获科技进步奖16项(次),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除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外,其余均为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它优秀成果奖15个,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个重大科技成果奖。目前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个:“中国农村金融失灵市场的内在根源及福利影响研究”(71273171)和“农户投资行为及内在机理研究”(70173102)。著作与论文: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累计参与或独立已出版著作17部,专著9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奖论文10余篇。1.史清华,1999,《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浙江省社会科学青年优秀成果一等奖。2.史清华,王安庞,申潞玲,2000,《农户消费行为及购买力问题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3.杜善学,史清华,2001,《山西粮食增长、发展与安全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4.史清华,2001,《农户经济活动及行为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5.贾生华,田传浩,史清华,2003,《中国东部地区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模式和政策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6.史清华,2005,《农户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浙江十村千户变迁:1986-2002》,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专著奖。2009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7.史清华,武志刚,程名望,2007,《长三角农家行为变迁:1986-2005》,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8.史清华,2009,《中国农家行为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作品工程奖。2013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9.史清华,晋洪涛,晋鹏程,2012,《中国农村文化市场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主要论文1.史清华,1985,壮大联户经济促进共同富裕,晋中农经论坛,(4):36-38。2.罗剑朝,史清华,1989,我国“人地剪刀差”分析与“人地工程”实施对策,经济问题,(12):67-68。3.史清华、徐保根,1991,物元分析在农业区域开发方案选优中的应用,经济问题,(4):22-26。1995年被山西农业科学院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4.蔡厚清,史清华,1992,对释放企业生产力的思考,经济问题,(9):19-22。5.史清华,周眉生,田保久,1992,农户经营规模的困境与出路,农村观察,(4):58-61。6.史清华、周眉生,1992,平川区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物元分析与评估,农业现代化研究,13(5):302-306。7.史清华,丁永齐,1992,土地分等定级中农用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山西农经,(6):40-44。8.徐保根、史清华、郭芳华,1992,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资源开发与保护,8(4):252-256。9.冯海发,李?眨?史清华,1993,论农业保护公平与效率,经济问题,(11):24-28。10.姚建民,史清华,1993,隰县试区土地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运行,山西农业科学,21(3):27-31。11.史清华,姚建民,1994,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隰县试验区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功能运行,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4(增):8-12。12.史清华、姚明亭,1994,试论农户经营土地的抉择,山西农业科学,22(增):18-21。13.史清华,罗建军,杨瑞平,1994,物元分析在适度经营规模评价中的应用,山西农业科学,22(增):39-44。14.史清华,姚建民,1994,农业风险管理模式的评析与选择,经济问题,10(6):11-14。15.史清华,姚建民,1994,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其实践,资源开发与市场,(6):60-64。16.徐保根,史清华,1994,试论土地综合评价技术模型设计及其应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0(3):174-178。17.史清华,申潞玲,1995,日本农业现状,世界农业,(6):11-13。18.史清华,1995,山西农户投资效益比较分析,农业经济问题,(11):46-52。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1996年第1期全文转载。19.史清华,1995,科学技术在农户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华北农学报,10(增):100-105。20.史清华,1995,西山地区农业与经济发展出路及投资方向探析,华北农学报,10(增):84-90。21.史清华,1995,隰县试区农户经济的进展,华北农学报,10(增):95-99。22.史清华,1995,隰县试区信息管理系统(AIS)软件设计,华北农学报,10(增):90-94。23.史清华,1995,农户主要粮经作物种植意向与产量期望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2):47-53。24.降云峰,刘执鲁,史清华,1995,平川丘陵山区农户经营模型的物元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55-61。25.史清华,1996,山西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关系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50-52。26.史清华,1996,山西省农业增长的基础及其潜力分析,农业经济问题,(3):49-53。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1996年第8期全文转载。27.史清华,1996,山西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分区与评估研究,农业经济问题,(4):49-53。28.史清华,1996,山西省农业科技投资效益实证分析与农业投资决策转换研究,农业经济问题,(5):49-52。29.史清华,高原,王凤英,贾春梅,1996,农业科技成果研制与推广效益评价:一个实例分析,农业经济问题,(10):55-58。30.史清华,1996,迈向21世纪的山西贫困区农户经济:回顾与展望,中国贫困地区,(5):47-50。被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评为“1995-1998年优秀调研报告”。31.史清华,1996,山西农业与粮食生产微观经济效益分析,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3):42-55。32.郭芳华、徐保根、史清华,1996,农业试验区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农业技术经济,(增):43-46。33.王果萍、张全发、史清华,1996,瓜菜间套作种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分析,农业技术经济,(5):51-53。34.史清华,武志刚,1997,中国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的观察研究,农村经济研究参考,(11):13-23。35.李振吾,史清华,罗建军,1997,农户经济发展的考察与农村产业化推进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46-50。36.任红燕,史清华,1997,农户收入差距变动趋势与对策研究,农村社会经济学刊,(上卷)P80-84。37.史清华,1998,山西农户收入不平衡问题形成根源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1):23-28。1997年全国农业经济论文大奖赛征文获二等奖。38.史清华、王玉琴、刘竹英,1998,山西农户经济增长源泉的实证分析,山西农经,(3):47-58。39.史清华、门金柱、罗建军,1998,山西贫困区农户经济收入十年变化比较分析,农村经济研究参考,(4):54-60。40.史清华、武锦官,任红燕,1998,妇女在农户家庭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分析,晋阳学刊,(5):40-44。41.任红燕,史清华,1999,山西农户家庭粮食收支平衡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5):12-15。42.李晋陵,史清华,1998,山西农户粮作经济效益分析,农业技术经济,(6):58-60,28。43.史清华,2000,农户家庭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及其配置方向比较,中国农村经济,(8):58-61。2000年全国博士后征文中获优秀论文三等奖。44.史清华,2000,晋浙农户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及其形成根源比较研究,中国经济问题,(6):24-3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45.史清华,2000,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1):51-53。46.史清华,张惠林,2000,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进程与历程研究,经济问题,(4):45-48。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47.史清华,蒋伟峰,2000,农户家庭人力资源储备及其利用效率分析,南方农村,(6):10-18。48.陈欣欣,史清华,2000,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若干因素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7):33-34。49.陈欣欣,史清华,蒋伟峰,2000,不同经营规模农地效益的比较及其演变趋势分析,农业经济问题,(12):6-9。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50.陈欣欣,史清华,蒋伟峰,2000,当前农户购买力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6):72-76。51.鲁柏祥,蒋文华,史清华,2000,浙江农户农药施用效率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农村观察,(5):62-69。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学》2001年第1期全文转载。52.杨淑巧,史清华,2000,山西“十村千户”经济运行轨迹调查分析,经济问题,(12):52-55。53.张全发,史清华,2000,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稳定性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1(3):155-160。54.史清华,蒋伟峰,2001,农户家庭购买力情况分析,农村经济导刊,(1):30-31。55.史清华,侯瑞明,2001,农户家庭生命周期及其经济运行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2(2):65-70。56.史清华,2001,浙江农村税费跟踪观察比较研究,浙江学刊,(6):171-175。57.史清华、王玉琴,2001,晋浙农户税费负担跟踪观察比较研究,农经研究通讯,(4):1-12。中国人民大学《体制改革》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58.史清华,2001,浙江农户家庭婚姻、生育及期望研究,中国人口科学,(4):44-54。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59.史清华,黄祖辉,2001,农户家庭经济结构变迁及其根源研究,管理世界,(4):112-119。60.史清华、马述忠、武志刚,2001,中国农户经济收入增长、结构变迁及根源,河北学刊,(5):24-28。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第2期第全文转载。61.史清华、孙建平,2001,东西部农户家庭购买力及其演变趋势的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77-86。中国人民大学《商贸经济》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62.马述忠,史清华,陈洁,2001,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及我国的策略选择,环境保护,(12):10-12。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与保护》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63.张忠根,史清华,2001,农地生产率变化及不同规模农户农地生产率比较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67-73。64.史清华,贾生华,2002,农户家庭农地要素流动趋势及其根源比较,管理世界,(1):71-77,92。65.史清华,陈凯,2002,现阶段农民法律素质与法律意识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67-75。66.史清华,陈凯,2002,欠发达地区农民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10):29-35。67.史清华,2002,农户家庭储蓄与借贷行为及演变趋势研究,中国经济问题,(6):66-7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3年第3期第全文转载。68.马述忠,史清华,2002,关于转基因农产品“加贴标签”的思考,中国农村经济,(1):40-45。69.马述忠,史清华,2002,论政府及其职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25。70.史清华,张改清,2003,农户家庭决策模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农业现代化研究,24(2):86-90。71.史清华,卓建伟,2003,农户家庭储蓄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研究,(8):52-58。72.史清华,张改清,2003,试行“费改税”后农民负担问题研究,农业经济问题,(8):8-14。73.史清华,王玉琴,2003,北方农户家庭税费负担的比较研究,农经研究通讯,(7):1-12。74.QinghuaShi,HaiyingGu,2003,Taxandfeeburdenofruralhouseholdsandeconomicgrowthinchina,ChineseBusinessReview,Sep.2(2):1-15.75.史清华,贾生华,2003,农户家庭农地流转及形成根源,中国经济问题,(5):41-54。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76.史清华,黎东升,2003,试行“费改税”对农民负担的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2):1-1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77.翁敏芬,史清华,200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探索,上海管理科学,(5):59-61。78.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2003,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5):3-13。79.GuanghuaWan,QinghuaShiandSumeiTang,2003,Savingbehaviourinatransitioneconomy:AnempiricalcasestudyofruralChina,Savingaevelopment,Quarterlyreview-no.4-2003-xxvii pp399-42080.史清华,万广华,黄?B,2004,沿海与内地农户家庭储蓄借贷行为比较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26-3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81.史清华,黎东升,2004,民族间农民婚嫁行为变迁的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4):92-100。82.史清华,顾海英,2004,农户消费行为与家庭医疗保障,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1-9。83.史清华,2004,农户家庭税费负担及其程度演变趋势,开发研究,(4):39-44。84.史清华,卓建伟,2004,农户粮作经营及家庭粮食安全行为研究,农业技术经济,(5):23-33。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85.史清华,黎东升,2004,民族间农民生育行为的比较研究,中国人口科学,(5):56-64。86.史清华,卓建伟,郑龙真,2004,农民外出就业及遭遇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10):56-63。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体制改革》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87.史清华,顾海英,张跃华,2004,农民家庭风险保障:从传统模式到商业保险,管理世界,(11):101-108。88.史清华,2004,农户家庭粮食经营行为研究,西部发展评论,(1):72-77。89.赵德余,顾海英,史清华,2004,中国农村的税费制度改革,社会科学,(6):22-28。90.卓建伟,史清华,2004,都市农户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及根源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6):52-56,60。91.卓建伟,陈德昌,史清华,2004,大城市郊区县竞争力浅析,北京农学院学报,19(2):61-65。92.史清华,林坚,顾海英,2005,农民进镇意愿、动因及期望的调查与分析,中州学刊,(1):45-50。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93.史清华,卓建伟,2005,农户家庭粮食经营行为研究,农业经济问题,(4):18-22。94.史清华,黎东升,郑龙真,2005,农户家庭储蓄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12。95.史清华,卓建伟,2005,农户家庭税费负担与经济增长研究,开发研究,(4):8-1696.史清华,程名望,赵正龙,2005,影响我国农民工进城的农村因素的调查分析,开发研究,(6):118-121。97.程名望,史清华,王吉林,2005,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65-68。98.程名望,史清华,刘晓峰,2005,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推到拉的嬗变,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105-11299.程名望,史清华,闵远光,2005,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因素的调查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3):13-19100.陈云,顾海英,史清华,2005,礼金成重负:农村人情礼往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消费经济,21(6):60-63。101.何军,宁满秀,史清华,2005,农户民间借贷需求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20-24102.姜胜楠,史清华,2005,转型经济中都市农户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上海农业学报,21(2):81-85103.闫玄梅,元新娣,史清华,2005,农户经济非农化与农民增收,生产力研究,(4):37-39104.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2005,农业保险需求不足效用层面的一个解释及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4):83-92。105.张跃华,顾海英,史清华,2006,1935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农业经济问题,(5):43-47。《新华文摘》2006年第18期全文转载106.卓建伟,史清华,周小伟,2005,农地租赁均均衡价格形成及演变的实证研究,北京农学院学报,(4):54-57。107.史清华,2006,农户信贷行为演变趋势比较研究,中国经济问题,(3):40-48。108.史清华,张跃华,卓建伟,2006,新政实施下农民的反响与增收实绩,农经研究通讯,(11):1-1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体制改革》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109.史清华,卓建伟,新世纪农户家庭的储蓄与借贷行为分析――以晋鄂豫苏吉3331个农户调查为例,农经研究通讯,(6):11-39。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体制改革》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110.程名望,史清华,杨剑侠,2006,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经济研究,(4):68-7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111.ChengMingwang,ShiQinghua,MaLimin,2006,AnExplanationfortheMotivationandObstaclesAffectingRural-urbanmigration:theCaseofChina,FrontiersofEconomicsinChina,(04):576-598.112.程名望,史清华,2006,农民工进城务工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4):77-82。113.程名望,史清华,2006,农民工进城务工文化差异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7):9-13,36。114.顾琳惠,史清华,2006,都市农户储蓄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53-58。115.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2006,农业保险对农民、国家的福利影响及实证研究,制度经济学研究,(3)1-23。116.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2006,农业保险需求问题实证分析――以河南662个农户调查为例,农经研究通讯,(12):32~40。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体制改革》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117.郑龙真,史清华,2006,农村家庭生育行为的博弈分析,农业经济问题,(3):29-33118.郑龙真,史清华,2006,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分析,安徽农业科学,34(2):358-359。119.史清华,卓建伟,2007,农村居民储蓄与借贷行为,学习与实践,(6):40-55。120.ShiQinghuaandZhuoJianwei,2007,Civilianloanmarketneedsregulationandstandardization,ChinaEconomist,No.8May2007:125-137.121.史清华,徐翠萍,2007,农户家庭成员职业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7):75-83。122.史清华,徐翠萍,2007,农户家庭农地流转行为的变迁和形成根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3):1-9。123.史清华,卓建伟,邵芳2007,涉农阶层对都市农政的满意度调查与分析,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4):8-19。124.史清华,程名望,徐翠萍,2007,中国农业新政策变化的政策效应,中国人口科学,(6):51-61。2008年获得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125.程名望,史清华,关星,2007,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中国国情国力,(4):38-41。126.程名望,史清华,赵永柯,2007,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经济地理,(1):126-130。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127.程名望,史清华,赵永柯,2007,我国农户富裕程度与进城务工关系的实证分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59-65。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128.程名望,史清华,赵永柯,2007,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1-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129.徐翠萍,史清华,石正华,2007,基于VaR的基金业绩评价模型构建及有效性检验,统计与决策,(1)120-121。130.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2007,农业保险需求问题的一个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4)66-75,102。131.史清华,徐翠萍,2008,长三角农户服务消费行为的变迁:1986-2005,农业经济问题,(3):64-72。132.史清华,程名望,2009,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与收入水平关系研究,当代经济研究,(4):39-42。133.史清华,卓建伟,2009,农村土地权属:农民的认同与法律的规定,管理世界,(1):89-9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134.史清华,2009,民生化时代中国农民社会保险参与意愿与行为变化分析,学习与实践,(2):20-36。135.史清华,徐翠萍,2009,农家粮食储备:从自我防范到社会保障――来自长三角15村20年的实证,农业技术经济,(1):30-37。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136.史清华,程名望,2009,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圈的实证分析,农业现代化研究,(2):145-147。137.程名望,史清华,2009,非经济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和影响的理论分析,经济问题,(2):90-92。138.程名望、史清华,2009,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与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20-26。139.王萌,史清华,2009,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新农政的评价,农业经济问题,(4):54-58。140.徐翠萍,史清华,HollyWang,2009,税费改革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实证与解释――以长三角15村跟踪观察农户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22-33。141.晋洪涛,俞宁,史清华,2009,稳定性地权的养老保险替代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兼论土地永用和新农保政策下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经济与管理研究,(11):10-1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社会保障制度》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142.NingYu,QinghuaShiandHongtaoJin,2010,Permanentland-userightsandendowmentinsurance:Chineseevidenceofthesubstitutioneffect,ChinaEconomicReview,vol.21,issue2,pages272-281.143.晋洪涛,史清华,俞宁,2010,谈判权、程序公平与征地制度改革,中国农村经济,(12):4-1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144.程名望,史清华,2010,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04):49-55。145.程名望,史清华,201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陷阱:动态模型与解释,农业技术经济,(04):4-11。146.程名望,史清华,2010,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就业条件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管理评论,(12):30-39。147.晋洪涛,史清华,2011,农村土地权属:农民的“非集体化”认知与根源,农业经济问题,(1):7-12。148.朱喜,史清华,盖庆恩,2011,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经济研究,(5):86-9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149.史清华,晋洪涛,卓建伟,2011,征地一定降低农民收入吗:上海7村调查,管理世界,(3):77-82,91。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150.史清华,卓建伟,盖庆恩,2011,都市农民收入现状与增收问题分析――以上海市闵行区七村调查为例。学习与实践,(3):5-21。151.万广华,章元,史清华,2011,如何更准确地预测贫困脆弱性:基于中国农户面板数据的比较研究,农业技术经济,(9):13-23。152.顾海英,史清华,程英,单文豪,2011,现阶段“新二元结构”问题缓解的制度与政策―基于上海外来农民工的调研,管理世界,(11):55-65153.CuipingXu,H.HollyWangandQinghuaShi,2012, Farmers’IncomeandProctionResponsestoRuralTaxationReforminThreeRegionsinChina,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Vol.63,No.2,2012,291?C309154.严武,许荣,史清华,汪勇祥,2012,产权保护和市场信息不对称:来自中国A-B股的证据,经济研究,(11):118-127。155.程名望,史清华,潘?@,2012,劳动保护、工作福利、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城镇就业,统计研究,29(10):73-78。156.程名望,史清华,张帅,2012,农民工大量占用城市公共资源了吗――基于上海市1446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8):20-30。157.童雪敏,晋洪涛,史清华,2012,农民工城市融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的实证研究,经济经纬,(5):33-37。158.程名望,史清华,潘?@,2012,工作时间、业余生活与农民工城镇就业――基于上海市1446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5):47-52。159.彭小辉,史清华,2012,“卢卡斯之谜”与中国城乡资本流动,经济与管理研究,(3):65-72。160.彭小辉,史清华,晋洪涛,2012,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的城乡户籍一体化研究――以上海为例,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6):47-54。161.章元,万广华,史清华,2012,中国农村的暂时性贫困是否真的更严重,世界经济,(1):144-160。►主讲课程农业经济专题及研究方法(研究生);农业经济学(管院本科生);消费者行为学(全校本科生通选);社会学(全校本科生通选)
-
►基本信息姓名:邵晓峰系别:运营管理系职称:教授办公电话:+86(0)2152301391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