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四川农业大学博士森林生态学专业目录

211
  • 建校时间:1906年
  • 招生简章:共1份简章
  • 院校类型:农林类
  • 所在地区:四川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 院系所
  • 考试科目
  • 学习方式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指导老师
  • 拟招人数
  • (404)(林学院(8))
  • ①1001英语②2005森林土壤学③3011森林生态学
  • 全日制
  • (0907Z2)森林生态学(待定)
  • (02)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调控(待定)
  • 徐振锋(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404)(林学院(8))
  • ①1001英语②2005森林土壤学③3011森林生态学
  • 全日制
  • (0907Z2)森林生态学(待定)
  • (01)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待定)
  • 徐振锋(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404)(林学院(8))
  • ①1001英语②2005森林土壤学③3011森林生态学
  • 全日制
  • (0907Z2)森林生态学(待定)
  • (01)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待定)
  • 刘洋(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热门问答 热门资讯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的具体格式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http://njly.paperopen.cn/),《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39303839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展开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http://njly.paperopen.cn/),《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39303839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1.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1.2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1.3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收稿日期: yyyy-mm-dd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1.4 层次标题序号 1.4.1 层次标题左顶格。1.4.2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 2, 3 …;二级标题使用1.1, 1.2, 1.3, …; 1.4.3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1.4.4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1.5 其他序号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1.6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2.1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2.2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2.3 作者机构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2.4 摘要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2.5 关键词 5.1 应有3~8个关键词。2.5.2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2.5.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2.5.4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2.6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3 英文摘要3.1 文题 3.1.1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3.1.2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3.1.3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3.1.4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3.2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3.2.1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3.2.2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3.3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3.4 摘要正文 3.4.1 字数为100~150实词。3.4.2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3.4.3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3.4.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 尽量使用简单句;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3.5 关键词3.5.1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3.5.2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3.5.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3.5.4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4.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4.2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4.3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4.4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5.1 斜体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5.2 黑斜体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5.2 正体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6.1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6.2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6.3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3.141 592 6”。6.4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999之间。7 插图7.1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7.2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7.3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7.4 图注的字体、字号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7.5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0.8 p,或0.3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0.4 p,或0.15 mm)。 7.6 函数图要求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7.7 照片、灰度图:清晰。7.8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8 表格8.1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8.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8.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8.4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8.5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9 参考文献9.1 参考文献的要求 9.1.1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9.1.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9.1.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9.1.4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9.1.5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9.2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9.3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收起
  • 求2008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说明:1、按专业代码排列,“★”标识的3234316134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标识的为国家重点学科,“▲”标识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2、每专业招生人数视初试上线情况适当调整。专业代码、……展开
    说明:1、按专业代码排列,“★”标识的3234316134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标识的为国家重点学科,“▲”标识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2、每专业招生人数视初试上线情况适当调整。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专业所在院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1行政法与林业法02环境刑法03环境法原理 003法学院 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2法学综合一(民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④406环境法学 复试科目:f03法学综合二(法理学、宪法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21中国法制史和b11民事诉法学050404设计艺术学01环境艺术设计02家具设计03设计史与设计理论04环境雕塑05视觉传达设计 004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4设计史④416设计基础 复试科目:f23设计创意或f24设计评论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5设计图学和b01材料学基础★071001植物学01结构植物与植物发育02植物分类(含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03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15森林生态学 复试科目:f31植物分类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9林学概论和b21有机化学071002动物学01动物系统和动物地理学02动物行为和进化生态学03动物生理学04动物生态和资源保护 001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3普通生物学④413普通生态学 复试科目:f01动物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2动物生理学和b03动物生态学071003生理学01昆虫生理生态02植物生理生态03植物生理生化04昆虫毒理及农药应用技术 001生命科学与技学院 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6植物生理学④413普通生态学 复试科目:f17普通昆虫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3动物学和b23植物学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专业所在院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071005微生物学01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02微生物转化03环境微生物技术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19微生物学 复试科目:f33普通真菌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9林学概论和b19微生物生理学071007遗传学01分子遗传学02树木遗传学03植物基因工程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03分子生物学 复试科目:f29遗传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20植物生理学和b21有机化学 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1基因工程02蛋白质化学03细胞分子生物学04植物分子生物学05植物生理生化06应用生物化学(含生物制药) 001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5生物化学④403分子生物学 复试科目:f10基因工程原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22细胞生物学和b02蛋白质工程★▲071012生态学01森林生态02城市生态03景观生态04环境生态05植物生理生态06恢复生态 001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13普通生态学 复试科目:f22森林生态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9林学概论和b0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077501▲环境科学01环境化学02环境生物学03环境规划与评价04环境监测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1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1高等数学④407环境学综合 复试科目:f07环境监测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4环境学概论和b0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077502环境工程01水污染控制工程02废物处理工程03环境生物工程04清洁生产技术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1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1高等数学④407环境学综合 复试科目:f07环境监测;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4环境学概论和b0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专业所在院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1机械现代制造技术(机械CAD/CAPP/CAE)02机床数控技术研究03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04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05木材加工机械及其自动化 007机电工程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8机械原理 复试科目:f09机械制造工艺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8理论力学和b05互换性与测量技术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01机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CAD/CAE)02模具CAD/CAE03现代车辆设计及电子控制技术04林业与木工机械设计 007机电工程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8机械原理 复试科目:f09机械制造工艺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8理论力学和b05互换性与测量技术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0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2计算机网络技术03图形图像处理04智能检测与自动控制 009计算机科学学院 3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9计算机基础 01-03方向:④409计算机基础含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复试科目:f26数据库技术;04方向④409计算机基础含C语言程序设计和电子技术基础,复试科目:f32自动控制基础;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5计算机组成原理和b07计算机操作系统081402结构工程01岩土工程0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3道路与桥梁工程04土木工程规划与管理05土木工程材料06土木建筑材料流变性能研究与计算07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施工控制 008土木建筑与力学学院 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10结构力学 复试科目:f08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3桥梁工程和b17土地学与基础工程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专业所在院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081704应用化学01天然有机物化合物02精细化学03木材化学特性 013理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420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f04分析化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8无机化学和b20物理化学082203发酵工程01微生物育种、微生物转化及过程调控02天然产物提取及应用03环境微生物技术 001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404工业微生物 复试科目:f02发酵工程;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6生物化学和b14生化生产工学★▲082901森林工程01悬索工程02悬索机械03工程机械04车辆工程05汽车电子技术06汽车发动机计算机模拟技术07物流工程与管理08物流工程与设备 006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408机械原理复试科目:01-06方向:f05工程机械,07-08方向:f06供应链管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1大学物理和b09理论力学★▲082902木材科学与技术01生物木材学02木材物理学03木材功能性改良学04植物基复合材料05人造板工艺06胶粘剂07木材加工与木材干燥08家具制造 0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③302数学二④412木材学 复试科目:f16木材加工工艺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4人造板生产工艺学和b12木材保护学★▲082903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01天然产物化学与利用02环境化工03生物质资源生物化学加工04生物质高分子材料 0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420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f12林产化工工艺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6精细化工工艺学和b16天然产物化学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专业所在院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083201食品科学01森林食品加工技术02保健食品及功能评价03食品安全与控制 012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2数学二④417食品生物化学 复试科目:f25食品工艺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7食品分析和b15食品营养学090201果树学01果树遗传育种与高效栽培02果品采后处理与利用03观光果园规划与设计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11林木育种学 复试科目:f11经济林栽培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9林学概论和b22植物生理学★090701林木遗传育种01森林遗传学02林木遗传资源与育种03生物质能源植物育种04林木分子与细胞育种05园林植物育种 001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14普通遗传学 复试科目:f13林木育种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9林学概论和b22植物生理学★☆090702森林培育01经济林栽培育种02林木定向培育03经济植物开发与利用04物质资源保存与利用05城市林业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3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11林木育种学 复试科目:f11经济林栽培学或f21森林培育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9林学概论和b22植物生理学★▲090703森林保护学01森林昆虫资源分类、管理和利用02昆虫进化生态学03森林微生物学04森林病害综合控制05植物源农药开发和利用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19微生物学 复试科目:f19森林保护学或f22森林生态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9林学概论和b06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090704森林经理学01林业系统工程与社会林业02森林经营数表03数字林业04林业信息工程05森林可持续经营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3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1高等数学④402测树学 复试科目:f20森林经理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a09林学概论和b10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专业所在院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090705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01保护生物学02野生动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03野生动物养殖利用04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 001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 ④401保护生物学 复试科目:f01动物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1普通生物学和b13普通生态学★▲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1景观工程02园林规划与设计03植物景观04园林植物 004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3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21园林设计 复试科目:01-02方向:f30园林史;03-04方向:f13林木育种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07景观生态学和b24植物造景★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1水土保持工程02林业生态工程03土地资源利用与评价04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002资源与环境学院 1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7植物学④418水土保持原理 复试科目:f14林业生态工程或f27土地利用规划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 a09林学概论和b25土壤地理学09720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1森林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02绿色食品开发利用技术03食品保鲜贮藏技术04农产品加工技术 012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5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601高等数学 ④417食品生物化学 复试科目:f25食品工艺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7食品分析和b15食品营养学120202企业管理01市场营销02人力资源管理03投融资管理04物流管理05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06会计与财务管理07国际金融08国际贸易 010商学院 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3数学三④405管理学原理 复试科目:f28西方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2企业管理和b08经济法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专业所在院系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120203旅游管理01生态旅游02旅游规划设计03旅游文化04休闲与游憩管理05饭店管理06饭店规划 011旅游学院 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405管理学原理 复试科目:f15旅游学概论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0旅行社概论和b04饭店管理概论120302林业经济管理01林业经济理论02林产品市场营销03林业投资经济与贸易04林业会计与金融05生态、资源与环境经济06农村经济与区域发展 010商学院 20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4数学四④405管理学原理 复试科目:f28西方经济学同等学力考生加试a12企业管理和b08经济法收起
  •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的专业介绍
    林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森林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就业方向……展开
    林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森林生物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就业方向:能在林业企业、林业生产和管理部门以及农业和林业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应用、教学及科研等工作。主干课程:植物学、树木学、森林气象学、土壤与土壤资源学、植物生理学、森林昆虫学 、林木遗传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种苗学、种苗学、林木病理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林业生态工程学、林火管理、森林经理学。本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森林保护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现代林业生物科学技术,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较强研究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就业方向:能在森林保护、林业、园林、动植物检疫等相关领域从事林木病虫害鉴定、监测、检疫和控制的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的工作。主干课程: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昆虫分类学、菌物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昆虫毒理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生物防治学、林木化学保护。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环境科学及相近专业环境工程、生态学、林学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理工交融、文理兼通、懂经济、识法规、会管理的复合型生态和环境建设及保护的高级科技人才。就业方向: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主干课程:环境学、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等。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食品科学、食品工程和生物技术基础,能在食品、制药、生物化工、林业领域内从事生产技术与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主要前往食品贸易管理、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饭店、大型超市、食品加工及营销企业、食品教学和科研单位等。主干课程: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用植物资源学、植物精细产品加工工艺学、功能性(保健)食品、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保藏学。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是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简称“3S”技术)以及计算机知识,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为资源与环境监测、管理、评价和规划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学科。本专业主要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应用及“3S”技术等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学习,能够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专题信息、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开发,进而达到对资源与环境进行监测、管理、评价和规划的能力。培养具备“3S”技术理论知识,地理信息科学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林业、农业、测绘、资源环境的监测评价管理、土地规划等地学相关领域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地统计分析、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理论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开发、移动GIS与位置服务综合开发、网络GIS。本专业招收理科考生,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同时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收起
  •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专业介绍
    学院有资源环境科学、应用3361303564化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6个本科专业。有土壤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农业资源利用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展开
    学院有资源环境科学、应用3361303564化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6个本科专业。有土壤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农业资源利用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涵盖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另有环境工程、农药学和应用化学3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其中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为省级重点学科。资源环境科学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资源环境科学(特别是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基本技能与知识,能够进行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土壤、水、养分、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培养能够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技术推广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分析技术、植物营养与肥料分析技术、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原理、土壤资源调查与制图等。就业去向:可到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或直接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可在各级农业、土地、环境和生态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可在肥料、新型灌溉、绿色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区域规划与管理的科研、教学、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环境学概论、遥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制图、工程测量学与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籍管理、景观及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原理、村镇规划、环境规划与管理、国土资源学等。就业去向:各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城市规划设计院、高等院校、环境保护等部门。 环境工程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城镇环境卫生、环境设备生产企业、工程处理设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科研机构和学校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流体力学、水泵与水泵站、给排水管道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建筑工程结构与施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制图CAD、工程概预算与经济分析等。就业去向:环境工程研究和设计部门、大中小型企业、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环境规划和管理部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及草场培育学、环境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土保持与水利工程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预防、监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流域水文学、森林生态学、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林业生态工程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流域管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制图等。就业去向: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业务、管理、科研及执法部门。 环境科学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级质量检测行政部门及相关领域从事环境资源调查和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设施维护,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政策法规以及环境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仪器分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区域环境规划、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信息系统、环境生态学等。就业去向:地方环保部门、环境监测与监理部门、环境评价以及相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各级行政管理部门。 应用化学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农业应用化学方向)培养具备化学、数学方面基本理论,农药学、化学肥料学、管理学等基本知识。在农药、化肥领域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及管理能力,能够在农用化学品生产、开发、应用、经营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质量检验、科学使用、营销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农业药剂学、化学肥料学、农药分析、化学肥料分析、企业管理学。就业去向:农药、化肥的经营管理部门及生产企业、各级植保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质量检测与仲裁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外贸等企事业单位。收起
  • 维也纳农业大学的专业设置
    校学生可以在以下相应系和研究所进行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习和研究:农业试验版、森林演权示中心、农业生物工程、土壤科学、植物、动物、家畜科学、植物种植、植物保护、果树栽培与园艺、农业与环境及……展开
    校学生可以在以下相应系和研究所进行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习和研究:农业试验版、森林演权示中心、农业生物工程、土壤科学、植物、动物、家畜科学、植物种植、植物保护、果树栽培与园艺、农业与环境及能源工程、农业经济学与政治学及法学、绿色农业、森林学、森林生态学、植物昆虫学与植物病理学及植物保护、森林成长与再生研究、木材科学与技术、山险工程、林业政策与经济、野生动植物生物学与管理、环境研究与自然保护中心、数学与应用统计、勘测与远距离感应和土地信息、气象与物理、水资源储备与生态及废水处理、结构工程法、运输学、区域规划与发展、应用地质学、水利和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与水文及水利学、地质技术工程、化学、乳制品研究、应用微生物学、食品技术研究、微结构研究中心、应用基因学中心、环境美化设计建筑学与环境美化管理研究、环境美化设计规划与土壤生物工程。收起
  • 速求:我现在要写一篇关于土壤固钠的论文,可是找不到相关资料啊,那位好心人给些帮助啊,英文的也可以
    陆地生态3264633535系统碳循环、碳源汇格局及其驱动机制,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及其可持续性是当前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界广泛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目前,国际上关于生态系统碳固持潜力及其维持机……展开
    陆地生态3264633535系统碳循环、碳源汇格局及其驱动机制,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及其可持续性是当前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界广泛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目前,国际上关于生态系统碳固持潜力及其维持机制认识明显不足,尤其是对土壤系统的关键碳过程及其稳定性变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的评估结果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迫切需要深入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关键过程和碳源汇格局及其驱动力机制的研究,藉以增强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对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及其不确定性的科学认识。过去几十年,生态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对碳循环时空动态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认为陆地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碳平衡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90年代,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净吸收1—4Pg (1Pg =1015g)的碳,这抵消掉了约10%—60%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碳。但仍不能确切解释碳排放与碳吸收的收支不平衡的现象,这中间存在一个巨大的未知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时空分布及其不确定性,主要缘于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结构复杂性、时空分布的异质性,以及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还有碳储量、碳汇的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等等,造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及其变化的不确定性。关于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碳汇的阈值尚未科学定论。经典生态学理论认为与非成熟森林相比,成熟森林作为碳汇的功能较弱,甚至接近于零,“成熟森林碳循环趋于平衡”是现今大量生态学模型的基础。而我国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周国逸博士研究团队通过25年持续观测, 发表在2006年《科学》杂志的研究成果,揭示我国南亚热带成熟的老林龄在1979-2003年SOM浓度平均每年增加0.035%,SOM储量增加0.61吨/年/公顷,即成熟森林土壤可持续积累有机碳。国际著名期刊《科学》和《自然》认为该研究奠定了成熟森林作为新的碳汇的理论基础,有力地冲击了成熟森林土壤有机碳平衡理论的传统观念,将从根本上改变学术界对现有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看法。这一发现有可能将从根本上颠覆学术界对现有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理论,对全球碳循环研究产生深远影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与方精云研究小组及合作者在2009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采用土地利用和资源清查数据、大气CO2浓度观测数据、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并结合大气反演模型和基于过程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综合研究了中国陆地碳汇/源的时空格局及其机制,得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是个碳汇。但是,我国中高纬度的北方地区并不是陆地碳汇,而陆地碳汇却发现主要分布在南部,主要缘于大规模造林和灌丛植被的恢复重建形成的碳汇。这一结论与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的结论并不一致,再次表明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时空变异性及不确定性。上述两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显示出我国生态学研究对全球变化科学的贡献,科学阐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全球碳平衡中的巨大作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国还将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加强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以扩大和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潜力。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中,确定了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扩大森林面积,力争实现森林碳汇数量比2005年增加约0.5亿吨二氧化碳的目标。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在2009年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20年前,再净增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增加林木蓄积13亿立方米,藉以实现中国对增加全球碳汇的贡献(初步估计可增加碳吸收16.25亿吨-19.5亿吨,折合二氧化碳59.26亿吨-71.12亿吨)。然而,大规模植被建设需要相应匹配的水资源支持,水资源的有效性与时空变化的异质性必然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以及产生固碳能力的不确定性。因此,区域植被建设的水、碳平衡及其调控将成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IPCC报告在内的相关研究显示,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最大不确定性在于土壤碳储量和变率的科学估算。Johnston et al. (2004) 发表在《生态环境前沿》的文章将土壤系统的研究面临的挑战概述为两个主要方面:1)土壤系统的结构和过程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地上系统的研究方法(遥感方法等)无法直接应用到土壤系统;2)土壤是一个动态系统,随地下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土壤系统是由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残体和代谢产物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并且土壤系统包含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基质。对土壤系统这个复杂的“黑箱”的各个组分分解研究的同时,它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土壤碳储量和动态变化的科学估算的准确性受限于研究者对关键的土壤过程理解程度和土壤系统和全球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因此,研究者需要清楚掌握控制土壤有机碳化学性质、形成过程和稳定固持的关键机制,并且包括增加土壤固碳潜力和持续固碳能力的技术和方法。Johnston et al. (2004) 总结了当前土壤碳研究需要重视的几大关键问题:1)目前受土壤容重测定方法的限制,土壤容重测定的准确度较低,导致目前对土壤碳储量的计算误差;2)准确计算源于根系的土壤碳库需要深入了解根系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而目前的方法尚需改进和提高;3)考虑根系、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在历史过程中的协同进化效应,有助于理解当前的土壤碳循环过程;4)土壤动物是调控土壤碳动态的关键因子。需加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壤动物入侵对土壤碳动态影响的研究;5)随城镇化的加快和湿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碳过程的影响需要考虑;6)需要获取更全面的有关全球变化造成的极端气候,如干旱、火灾和土壤侵蚀等,对土壤碳储量和碳动态产生影响的数据和信息。基于上述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关键过程和机制研究面对的挑战和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改进现有的测定技术,如采用地面穿透雷达、激光分解波谱、13C核磁共振和热解质谱测量等土壤原位和非破坏性分析的技术和手段。综合人工调查数据、网络长期监测数据和建模等研究方法,并且整合生态学、地球化学和化学等领域的技术和资源,以减少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和变率的科学估算的不确定性,建立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土壤持续固碳的管理体系。人类活动已经明显的改变了全球碳循环。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森林经营管理增强森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储存与释放的平衡发生微小变化即会对温室气体产生很大影响。森林保护、恢复、造林再造林等经营管理措施可以直接影响森林生物量碳库,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凋落物数量和化学性质及土壤有机质分解影响土壤碳库。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维持森林的高生产力带来的碳输入,并且避免由于土壤干扰等造成的碳释放是提高土壤碳储量和土壤持续固碳能力的有效森林经营管理方式。但是,土壤有机碳是由不同有机组分构成的高异质性混合体,结构的差异决定了性质的不同,并且碳稳定地固持在土壤中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关于森林经营管理对土壤固碳潜力和持续固碳能力的影响仍有很多不确定性。目前的研究较多的关注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而对土壤碳是否能稳定并持续的固持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较少。综合研究森林经营管理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化学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固碳潜力。我国人工林发展十分迅速,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工林的碳汇功能和持续固持能力是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并在京都议定书中予以肯定。目前,国内外人工林均存在树种单一,特别是人工针叶纯林所占比例较大,生态稳定性较差和生态服务功能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欧洲国家近年来主要通过增加阔叶树比例和采用近自然林经营模式改造人工林藉以提高人工林的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世界范围内热带地区也正通过造林再造林及可持续森林管理恢复退化的土地。因而,如何通过合理的森林经营模式,包括造林树种的选择、林分抚育和采伐措施等,提高人工林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且获得最大化的固碳潜力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广西,我们选择了树龄25a的马尾松、红锥、火力楠和米老排4类主要的亚热带人工林类型,研究了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碳储量,碳库稳定性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预期从森林土壤固碳潜力和持续固持能力考虑,为在亚热带地区筛选造林树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仅表现在土壤表层(0-10 cm);(2)马尾松林土壤碳储量比红锥、火力楠和米老排林分别低11%、19%和18%;(3)13C核磁共振波谱显示马尾松林土壤碳的稳定性高的组分比例明显高于红锥、火力楠和米老排林;(4)马尾松林比其他三种阔叶林具有较低的土壤CO2和N2O排放速率,并且具有较高的土壤CH4吸收速率。以上结果说明红锥、火力楠和米老排3种阔叶林虽然比马尾松林有较高的土壤碳储量,但土壤碳的稳定性较低并且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因此,在我国亚热带地区,从森林土壤的固碳潜力和持续固持能力考虑,马尾松等人工针叶林应该与人工阔叶林均衡发展,空间上合理配置森林类型,维持适宜的森林景观多样性,森林的经营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树种对土壤碳储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随林龄升高,土壤表面碳通量随之改变。事实上,在研究林龄与土壤呼吸的关系时,大多数研究只测定了总的土壤呼吸通量,而较少研究区分了自氧和异氧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然而,根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是不可忽视的,占到了土壤呼吸总量的10-90%。另外,目前大多数的土壤呼吸模拟模型并未分别估计土壤呼吸中的自氧和异氧组分,而近来有研究表明,土壤呼吸中自氧和异氧呼吸具有不同的温度敏感性,也就是两个组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有差异的,因而有必要对两种组分进行区分研究。通过区分土壤呼吸不同组分,不仅可以阐明土壤呼吸随林龄的变化规律,还可以进一步阐明土壤呼吸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是由土壤呼吸中哪个组分的贡献起到了更关键的作用。因此,了解不同林龄土壤呼吸的控制因素对于估计中国森林碳收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暖温带地区典型群落锐齿栎年龄序列(幼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土壤自氧和异氧呼吸研究发现:1) 各林龄根系呼吸的时间变异同异氧呼吸一样,可以很好的被土壤温度所解释。但不同林龄根系呼吸的季节格局存在差异,即不同林龄间物候特征可能存在差异;2) 不同林龄土壤自氧,异氧呼吸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总呼吸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土壤异氧呼吸也随林龄增加而增加;3)土壤表层的轻组有机碳库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土壤异氧呼吸的空间变异。我们没有发现细根生物量与根系呼吸很好的相关性,但土壤基础呼吸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细根生物量,表明根际对土壤呼吸的影响;4)异氧呼吸表面温度敏感性高于自氧呼吸,表明该地区土壤微生物呼吸对未来气候变化将更加敏感;5)林龄增加造成了成熟林和过熟林土壤毛管空隙度的降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两种林龄较高的土壤呼吸通量,尤其在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时解释程度更高。以上结果表明,组分分离在评价林龄对土壤呼吸影响时的重要性;该区土壤异氧呼吸对未来全球变暖响应较自氧呼吸更加敏感。通过以上研究,了解了部分典型的森林管理模式下土壤固碳潜力和持续固碳能力的变化规律,增强了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评估的不确定性的理解。但是,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管理影响土壤碳截获的关键科学问题仍需进一步地深入探讨专家简介: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森林生态学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森林生态系统与森林景观生态学研究,涉及生产力生态学、养分循环、恢复生态学、生态水文学和全球变化对森林影响机制等方面研究。国家级垮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取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获第四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主编或参编的学术专著有10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收起
  •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的本科教育
    5.1林学专业林学专业属于农学门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林木遗传育种、森林资源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林木良种选育、森林培……展开
    5.1林学专业林学专业属于农学门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林木遗传育种、森林资源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林木良种选育、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素质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和林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确定培养方向以及进行专业建设,培养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还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掌握森林基础科学(植物学、树木学、遗传学、土壤学、测树学、森林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林木育种、种苗经营、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资源调查、林业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分析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化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土壤学、测树学、遗传学、树木学、林业应用数理统计、森林生态学、森林经理学、林木育种学、森林经营学、林木种苗学、造林学、林业经济管理学、林木组织培养、林业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森林植物检疫、森林利用学、防护林、经济林等。   专业优势:本专业依托林学一级学科,涵盖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5个二级硕士点学科,其中森林培育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本专业师资结构合理,专业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科研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备,拥有植物园、苗圃、辽宁省实验林场等多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就业方向:本科生毕业后可在林业、森保、农业、环保、海关、检疫、自然保护区、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利用、经济林培育与加工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木材加工利用、家具设计加工等方面的生产、行政管理和教学与科研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5.2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森林保护专业隶属于农学门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森林保护、林学、生物学、动植物检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森林病虫检疫、保护区管理和林火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林业、农业、检疫等部门从事有害生物检疫与防控、森林有益生物利用、林火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现代林业基础科学、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森林有害生物的鉴定、有益生物利用的基本知识,具备林业有害生物种群动态监测、森林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等基本能力。毕业生应掌握生物学、林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诊断、防治、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林业有益生物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熟悉我国林业生产、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植物检疫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植物学、高等数学(Ⅲ)、基础生物化学(Ⅰ)、微生物学(Ⅰ)、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生态学、森林昆虫分类学、森林菌物分类学、林火管理学、测树学、3S技术应用、自然保护区学、森林环境学、林木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林政管理学、森林化学保护、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森林植物病害检疫、森林植物虫害检疫、森林经营学、林业生态工程、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学、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森林旅游学、森林大型真菌栽培技术、山野菜栽培与利用等。  专业优势:本专业不仅拥有东北地区重大害虫的生物防治、杨树烂皮病早期诊断技术和林火管理等科研基础,而且在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方面结合辽西北森林生态健康的研究,依托生态站建设等硬件条件,使专业的区域特色更加突出。专业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林业、农业、检疫等部门从事有害生物鉴定、监测、检疫、防控、森林有益生物利用、林火管理等方面的生产、行政、教学与科研部门从事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5.3园林专业园林专业隶属于农学门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规划设计、城乡建设、国资管理、以及农业、林业、商贸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风景园林学科内容有关的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园林植物学、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及施工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通过实践训练,强化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向的专业技能,培养出既能全面掌握现代风景园林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初步具备风景园林设计与管理实践、教学、科研、推广能力,又在某一专业方向上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普通化学、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素描、园林艺术、中国园林史、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配置学、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公园设计、城市绿地规划、园林工程、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草坪与地被植物应用、园林植物育种学等   专业优势:本专业设有风景园林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该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   就业方向:本科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可在园林、城建、市政、林业、风景区等相关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栽培、养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相关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5.4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属于工学门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美学、生态学、园林植物学、建筑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各类绿地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区及森林公园规划、生态景观规划以及景观建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艺术表现、植物应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艺术原理、设计理论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素描、色彩、风景园林建筑概论、园林生态学、风景园林设计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中国园林史、园林艺术原理、风景园林植物学、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基础、风景园林设计、公园规划设计、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城市绿地规划、居住区景观设计、风景区与森林公园规划、风景园林计算机效果表现、园林管理与法规、景观3S技术、风景园林文化与美学、景观手绘表现、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古建筑等。   专业优势: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前景良好,社会需求量大;本专业设有风景园林学硕士一级学位授予权学科,该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教学设施完备;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性极强,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其中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   就业方向:本科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在包括园林、市政、城建、规划及其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等部门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管理等工作。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收起
  • 芬兰哪些大学比较好
    赫尔辛基大学3332626637 (University of Helsinki ) 芬兰的大学中世界排名最前的大学  一、概况  世界名牌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始建于1640年,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高等学府,也是芬兰第……展开
    赫尔辛基大学3332626637 (University of Helsinki ) 芬兰的大学中世界排名最前的大学  一、概况  世界名牌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始建于1640年,是一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高等学府,也是芬兰第一所国立大学,世界排名为第60位。今天的赫尔辛基大学有教职员工和学生4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7,000多人。赫尔辛基大学设有九个学院(神、法、医、文、理、教育、社科、农林、兽医)在其中注册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共有1,700多人。赫尔辛基作为首都和芬兰第一大城市,总人口达一白多万,经济繁荣,交通发达。在这片高等教育的沃土上,赫尔辛基大学立足于城市中心,提供一流文化和科技教育。赫尔辛基大学提供从学士到博士的各种专业课程。  二、课程(英文授课)  法律系:刑法、司法程序和普通法律学,私法,国际公法  医学系:法医学,公众健康学,哈特曼学院,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牙科,国家健康医学  自然科学系: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生态和环境学,生态学系统,地理学,地质学,数学,药剂学,物理学  社会学系:信息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道德哲学,社会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社会发展学 ,社会科学历史  农林学系:农业工程和普通技术学,兽医学,实用生物学,应用化学和微生物学,经济和管理学,食品技术学,森林生态学,森林经济学,森林资源管理,湖沼生物学和环境保护学  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四、语言要求:雅思6.5  五、考试地点:芬兰,赫尔辛基收起
  • 研究生资源与环境遥感专业学习哪些课程
    建议你考是人民大学的环境学院653433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01年11月,是国内少有的集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为一体,综合研究环境问题,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展开
    建议你考是人民大学的环境学院653433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成立于2001年11月,是国内少有的集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为一体,综合研究环境问题,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事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机构。 环境学院在创建于1988年的国家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及商品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上组建起来,是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重点投资建设的院系之一。现拥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个博士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食品科学、自然资源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6个硕士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和环境科学2个本科专业,其中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该领域唯一国家级重点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 发布时间:2007-08-30 08:35:48 作者: 环境科学系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学院建院时的两个系之一。现有一个本科专业、四个硕士点。本科专业为环境科学,四个硕士生专业为环境科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食品科学。系主任:宋国君,办公室:010-62512045 副系主任:王西琴,办公室:010-82502680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本课程设置强调厚基础、宽领域、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环境学院与该专业对应有环境科学、生态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食品科学四个硕士生专业。本专业鼓励学生本科毕业以后在相关研究生专业继续学习深造,也可以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普通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与政策、环境经济学等。 环境科学硕士点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环境保护事业的,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政府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研究和技术咨询等工作。主要课程: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环境统计方法与应用、现代生态与环境科学、高等仪器分析、环境监测与实验、大气环境学、水环境学、环境规划方法与案例、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研究、生态规划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环境工程原理等。研究方向一:环境规划与管理本方向教师的研究领域包括:环境规划研究,包括水环境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生态规划等;环境过程研究,包括大气环境过程、水环境过程等;环境管理研究,包括排污许可证研究、环境标准研究,包括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管理规范研究等;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包括环评制度研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师资队伍:柴发合研究员(讲座教授)、宋国君教授、王西琴副教授、李岩副教授、孟伟研究员(兼职教授)、郑炳辉研究员(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二: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主要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食品中的污染物,特别是致癌物、环境激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师资队伍:曾凡刚教授 李洁副教授研究方向三:污染控制技术污水处理系统中公共卫生安全研究;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城市水体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垃圾可持续填埋集成技术研究。师资队伍:张景来教授 郑祥副教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地理信息系统是近年来地理学中发展最快的重要分支,其应用领域已经远远超过地理学的传统界限。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和系统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掌握现代空间分析技术,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并能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级人才。毕业生既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赴海外深造,也可以从事科研、教学、咨询服务和管理工作。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学以及遥感原理与应用,环境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地学信息图谱,城市遥感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源与环境遥感,包括生态遥感、定量遥感、城市遥感、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监测、灾害控制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包括城市信息系统、GIS数据库与环境信息可视化、空间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等。师资队伍:李建新副教授 李海萍副教授 王汶副教授 生态学硕士点 本专业研究内容主要针对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工程建设与规划等方向领域,应用现代生态学原理,结合国际及国内生态学研究的若干前沿与热点问题,它包括理论、方法、管理与实践等层次,开展广泛的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不断充实、完善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内容,同时解决我国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中实际问题。 本学科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科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为生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并形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学与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多学的交叉和渗透,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优势和研究成果积累,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在本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为了保证生态学科的稳定发展,环境学院于2003年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区建立了生态学野外试验站,投资400余万元购置了大批先进科研设备,成为生态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基地,从事湿地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研究与教学工作。建立野外实验观测站是提高生态学专业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 食品科学硕士点 本专业设置食品质量研究和食品分析两个研究方向。 食品科学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环保等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以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品质等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维护、检验、评价等为研究中心,并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现代食品科学已发展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 本专业近5年的建设成果主要有: 编写教材3部,专著10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承担部级研究项目15项;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3项;承担联合国研究项目1项。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 发布时间:2007-08-30 08:30:49 作者: 该系主要依托“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该学科1985年起招收环境经济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8年建立环境经济研究所;1991年建立环境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995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专业本科生;1996年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环境经济/环境工程双学位生;1997年成为第一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1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评审,成为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目前该系下设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1个本科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管理2个硕士研究生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1个博士研究生专业,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该领域国内高校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学科点。现该学科已形成“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管理与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环境经济学与环境政策”、“全球环境问题”和“人口与环境”五个研究方向。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博士)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发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国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而设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学术、政策与产业部门的领导者和骨干。本学科同政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市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署;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京都大学、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法国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韩国产业与贸易研究所、韩国环境研究所、日本科技事业振兴团和德国亨里奇波尔基金会。本学科点教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环境政策评估和风险管理;国际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能源交通领域的环境问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规划和环境战略规划;工业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硕士)以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发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国家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而设立的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培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学术、政策与产业部门的领导者和骨干。本学科同政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联系,包括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北京市政府;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署;伦敦经济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京都大学、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法国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韩国产业与贸易研究所、韩国环境研究所、日本科技事业振兴团和德国亨里奇波尔基金会。本学科点教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环境政策;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环境政策评估和风险管理;国际环境政策;生物多样性;能源交通领域的环境问题;水质和水资源管理政策和体制;环境规划和环境战略规划;工业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自然资源管理(管理学硕士) 研究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管理综合研究与公共政策分析,内容涉及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制订、政策评估与政策执行等。 本学科点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管理学科群、经济学科群和环境学科群,以公共管理学、生态学和资源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广泛的学科交叉,研究、建立和发展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方法。 本学科点是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骨干长期致力于我国资源管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教学,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科研课题,在本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资料,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如《中国生态农业》、《中国农业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研究》《可持续发展论》、《中国环境生态学—中国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初探》等,取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建立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队伍。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管理学学士) 1991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建立环境经济学本科专业,现为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经济管理方向)。本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已经形成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与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相结合,紧密联系现实环境与发展问题,注重政策分析和应用实践的专业风格,在国内外教育和学术界树立起良好的声誉。多年来本专业已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得到政府、学术界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熟练运用各种经济分析工具,熟悉环境经济与管理活动规律和政策法规;具备独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问题、参与宏观决策的能力。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kvΧΞf匹收起
  • 王战的地位
    王战先生是来中国著名、国际源知名的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植物分类学家,在旧中国从事林业工作近20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林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顾问,《生态学杂志》、……展开
    王战先生是来中国著名、国际源知名的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植物分类学家,在旧中国从事林业工作近20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林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顾问,《生态学杂志》、《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主编,并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一直从事林业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是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是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奠基人。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