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概览: 传播学的内涵按照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方可成博士的说法: 比起其他社会科学,传播学的确是一门年轻、薄弱、缺乏存在感的学科。我们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重要理论(仅有议程设置、框架理论、意见领袖等屈指可数的几个),绝大多数理论都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控制论等其他学科借鉴过来的。我们也几乎没有自己独创的研究方法,无论是定量研究(如调查、实验、内容分析、大数据分析)还是定性研究(如访谈、焦点小组、参与观察),方法也都是“拿来”的。一门在理论和方法方面都没有坚实基础的学科,处于学术的“鄙视链”底端确实并不奇怪。所以说,传播与传媒研究至少需要三大学科集群的支持,一个是传播学科群(包括传播学、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一个是传媒经济学科群(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一个信息科学技术群(包括统计学、信息技术、数据挖掘、视觉设计等)。面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目前新闻传播学的焦虑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就是陷入“技术决定论”的泥淖,而忽略新技术背后的服务、权力与资本,新传播产生的市场变化,新媒体形成的意义经济。认识传媒专业随着新媒体的急剧崛起,当下以及未来,社会对能够适应新媒介形态和新产业格局的传媒人才存在不小的缺口。除了互联网企业以外,转型中的电影、电视、出版、杂志、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有宣传沟通需要的企事业单位,对优秀传播人才的需求都十分旺盛。传媒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上越来越抢手。传媒专业(Media and Communication)隶属于社会科学,在国内一般被称为新闻传播学。这是一门研究传播与交流过程的学科。该学科通过研究跨越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符号共享行为,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帮助人们生产出传播效果更好的媒介内容,或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依据。由于生活中的信息传播现象无处不在,传媒专业所关注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所以常常与其他学科有所交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媒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有三点:1)对信息传播规律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2)对优质内容的生产创造能力;以及3)开阔的知识面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细化来说,传媒专业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媒经济学,传媒产业管理等许多方向。因此,国内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就职的领域非常广泛:传统媒体,互联网,咨询,企业公关部门,政府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等等。 对传媒专业的留学生来说,前途更是不可限量。海外传媒教育能够赋予留学生国际化的视野、杰出的语言能力、前沿的专业水平和优秀的领导力,这在全球化的现代职场中是很大的优势。许多传媒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譬如,杨澜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传媒专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取得了硕士学位。此外,全球最大的生意引荐商会BNI(Business Network International)的中国执行董事江岸绿,还有恒生银行传讯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总监张树槐,都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校友。可以说,传媒专业是培养社会精英的摇篮。 尽管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关注传媒专业留学,很多人却对这一领域的院校实力、授课内容、申请要求、就业前景等知之甚少。专业方向本科细分:新闻学新闻学(Journalism)是研究如何搜集、撰写及报道新闻的学科。它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新闻学本硕阶段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有些学校进一步将它划分为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有些按媒介形态分为纸媒新闻、广播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有些则按新闻类别分为国际新闻(International Journalism)、财经新闻(Financial Journalism)、体育新闻(Sports Journalism)等。这一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是媒体的采编岗。本科细分:传播学与新闻学专注研究新闻不同,传播学(Communication)是一门研究各类传播活动,探索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的学科。在很多院校中,传播学被划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两个方向,前者以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政治传播(Political 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媒介与文化研究(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等项目的形式出现,对口的就业方向是媒体采编岗、政府机构等,有些毕业生会继续攻读PhD。后者则多以广告学(Advertising)、公共关系学(Public Relations)、企业传播(Corporate Communication)、营销传播(Marketing Communication)、策略传播(Strategic Communication)等项目的形式出现,对口的就业方向是企业品牌传播部门。本科细分:媒介产业研究媒介产业研究(Media Instry Studies)是一门研究媒体产业发展和运营的学科,主要学习媒介产业现状、媒介项目如何运营、如何管理媒介等等。在很多院校中,这类专业都是与管理学和经济学专业结合起来开设的,常见项目有传媒经济(Media Economics)、媒介经营与管理(Media Management)、媒介产业(Media Instries)、媒介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of Media)等等。该专业就业范围一般是媒体的管理运营岗位,如制片人,或者咨询公司,研究院等等。本科细分:影视类还有一类传媒研究关注电影与电视的生产和传播规律,可以统称为影视研究(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es)。此种专业也分为理论和实践两类项目,前者关注与影视相关的批判性艺术理论,如电影研究(Film Studies),毕业生中继续深造的比较多。后者则侧重于影视作品的实际生产和制作,如影视制作(Film and Television Proction),电影与创意写作(Film and Creative Writing)等等,就业主要集中在媒体和电影电视制作公司等。PhD研究范式:定量研究定量研究的PhD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来对传媒现象进行客观且精准的考察,基本逻辑是通过证实或者证伪某一理论假设,从而探索传播现象的规律,对未来传播现象进行预测。很多传媒领域的topic都可以被设计成定量研究的课题,最常见的是传播效果研究(Effects Studies)。它们采集数据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比如使用受众分析理论的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关注传播文本的多用抽样调查加内容分析,基于行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课题多用实验法等等。 这类PhD项目的难度在于,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足够的理论积累才能提出有意义且合理的假设,另一方面这类课题非常考验学生的计算和逻辑思考能力,而且只有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采集到海量数据,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才有显著意义。但好处在于,对研究者的语言能力要求不太高,而且出成果比较快。目前,美国的定量PhD项目数量多,质量高,澳大利亚和香港的一些高校对定量传媒研究也颇为擅长。PhD研究范式: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主要靠研究者以自己为工具,分析理解传媒现象,最后对传播现象提出理论观点。它的基本逻辑是通过关注某一个或几个传播情境,对它们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追求理解这些情境,不求将结论推而广之。这类PhD项目的数据采集方法有民族志法,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等。适合设计成定性研究的课题大多都与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等有所交叉,最经典的就是质化的受众研究(reception studies)。这类研究的难度在于,研究者要具备足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才能够对传播现象提出精准犀利的剖析,还要有相当高的英文功底来帮助表达,否则一开始绝对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而且一项研究往往耗时很长。然而这类研究也有好处,那就是不要求大样本量,而且不太模式化,个人表达的空间很大。目前,欧洲是定性研究PhD的大本营,尤其是英国的文化研究,俨然已经成为传媒定性研究的一面旗帜。PhD研究细分:概览除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划分,也可以按照传播的尺度来划分。微观层面的communication这个词,比如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可以直接翻译成“人际沟通”,而没必要翻译成“人际传播”。因此,这种沟通更像是一种技能,比如本科生都会要学到的speech communication,non-verbal communication和public speaking等,都是很实用的技能。而企业层面上的传播,比如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组织传播学)研究的是组织内部的沟通架构、过程与效果,这类的研究一般并到了商学院的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里面。因此传播学更关心的是更大的受众群体,比如mass communication(大众传播),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播学联系的问题越来越广泛,与许多学科都可以交叉形成新的研究领域。PhD研究细分:政治传播学政治信息是如何传播和影响政治进程、政策制走者和公民的。在美国,政治传播硏究深深扎根于他们的民主制度当中,核心研究议题是:在两党竞争的大框架下,政党、 政客、媒体如何影响选民的态度和投票行为。比如2016年,Cambridge Analytica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获得了50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数据,被认为直接影响了美国大选的结果,这就是最好的一个研究案例。同时,媒体与政党、政客的关系、公民如何讨论政治、投票之外的政治参与等议题,也是前沿热点问题。此外, 威权国家的政治传播往往也需要不同的理论框架和背景来研究。总的来说,政治传播 可以被视为传播学和政治学的交叉领域,国际传播学学会(ICA)和美国政治学学会 (APSA)的政治传播分支也的确是紧空联系在一起的。PhD研究细分:健康传播学健康传播学即传播学和公共卫生的交叉。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传播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具体来说,健康传播会研究怎样的戒烟广告最有效, 哪些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多吃蔬菜、多锻炼身体,怎样设计教育普及活动可以最好地推广安全性行为,等等。在很多国家,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医疗资源支出是巨大的,因此政府愿意投入大呈经费进行健康传播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让人们活得更健康,政府要承担的医疗支出也就更少。这种研究经费上的巨额持续投入,也保证了健康传播这一领域源源不断地出产研究成果。PhD研究细分:营销传播学这是传播学与商科领域的交叉,主要研究广告的形式、内容、媒介与策略,侧重于企业产品与品牌形象与公众的传达,所以也会与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有所交叉。PhD研究细分:其他可以说,政治传播、健康传播以及营销传播,都是对传播效果的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涉及传播效果的专业方向。比如新闻学(Journalism),在美国一般被视为传播学之下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大众媒体、媒体人、媒体内容、新闻伦理等。再就是传播领域的比较研究,例如国际传播研究的是跨国界的传播行为,而比较传播研究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现象,这与跨文化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叠。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概念的普及,计算传播学(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和大数据(big data) 研究在传播学中成为新兴热门领域。社交网络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人工 智能等等时髦词汇,都不是传播学研究的稀客了。实际上,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都是一种新潮流:当我们有了大数据,以及分析大数据的计算能力,我们能否挑战和重新思考社会科学中的一些经典问题?而且,这种大数据其实主要都是社交媒体数据,比如微博上的发帖、点赞、转发、浏览,从刷淘宝到打滴滴,从读新闻到在豆霜给电影打分,从朋友圈晒圏到围观网红直播,全都留下了数字脚印(digital footprint),这些脚印被收集起来,就成了大数据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所以,传播学界之所以积极向大数据、计算方向靠拢,并且在社科学科中相对领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数据就来自传播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微博的用户画像构建,今日头条的新闻推荐机制,百度的计算广告学……这些都可以说是计算传播学的范畴。在TMT行业(Technology,Media,Telecom)的产业资本推动下,这些研究得到了充分的资金支持,成为传播学领域的一个“显学”。选校建议院校速览:美国美国传媒界是一个充满活力、锐意创新的领域,它孕育了几大世界互联网巨头,在这里读传媒,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你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全球最前沿的传媒科技和最先进的媒介经营理念。美国也是现代传播学的诞生地,世界公认的传播学奠基人Harold Dwight Lasswell, Kurt Lewin, Carl Hovland, Paul F. Lazarsfeld, Wilbur Schramm都曾在美国高校做过研究工作,他们的思想遗产有力地推动了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提高了美国传媒留学市场的影响力。美国相当多高校传媒专业的实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被称为全美最好的新闻学院,该学院负责颁发的普利策奖至今仍是全球新闻人的最高荣誉;南加大的公共关系系号称世界第一;还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北大学等等高校也都实力强劲。整体上,美国传媒专业的教学深受自然科学传统的影响,更注重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与英国传媒教育长于培养批判和思辨精神不同,相当多美国高校的传媒教育关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它们的定量实证研究实力更为突出。同时,美国大学的传播学院也是很杂的,做什么方向的都有。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例,Annenberg 传播学院所有教授中,只有 20%的人手持传播学的博士学位,其余 80%则来自各种学科背景: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Joseph Cappella教授是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大神级人物,出版过《Spiral of Cynicism》等经典书籍,现在主要研究健康传播,特别是戒烟,因为交叉学科的属性科研经费拿到手软。Damon Centola教授主要研究社交网络数据的计算与建模,是社科领域经常发Science这种杂志的大牛,201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通过对自己开发的游戏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当少数群体(Critical Mass)的规模达到25%的时候,就能达到“少数人推翻多数人”的效果。Michael Delli Carpini教授是现任宾大传播学院的院长,以前主要研究公共政策,现在研究政治传播学,探讨公民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的作用,重点研究大众传媒对民意、政治了解和政治参与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华人教授杨国斌,他是Grace Lee Boggs传播学与社会学讲席教授,主要研究数字媒介与社会理论、中国的媒介与政治等。可以说,虽然传播学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主,但有人的研究非常接近人文学科(文化研究、性别研究、历史研究等),有人的研究则非常接近理工科(神经科学、复杂系统等)。院校速览:英国英国的传媒一直屹立在世界传媒业的顶峰。从闻名于世的BBC,到报业的领军者Times,The Guardian,The Sun,英国的大众传媒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依托于繁荣的传媒市场,英国高校的传媒专业也拥有不容小觑的实力。它们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与时俱进,享誉全球。英国传媒专业的特点在于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英国读传媒专业,你不仅将能领略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能接触到欧洲严谨的哲学传统。 根据2018年QS大学传媒专业的排名,LSE的传媒专业在英国名列榜首。LSE是G5超级精英大学之一,距离校园不远就是英国政府、法律、金融和传媒中心所在地,这对传媒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个得天独厚的优势。该校传媒学院大牛云集,研究新闻理论的Charlie Bechett,研究数字媒体及其社会影响的Sonia Livingstone,研究受众的Myria Georgiou,等等,在传媒学术圈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院内还有擅长媒体政治经济学、了解中国媒体与国情的华人教师Bingchun Meng,可以很专业地指导学生开展与中国相关的项目。受学校整体风格的影响,伦敦政经的传媒专业多偏向于理论研究,提供的课程散发着浓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色彩,思辨性极强,相应地应用性较弱。但在超级精英大学的光环下,不管你是有志于从事学术工作还是希望在业界工作,有在LSE就读的经历都能让你的履历金光闪闪。 其他传统牛校也有很强的传媒系。比如卡迪夫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利兹大学,莱斯特大学等等。还有一些传媒专业颇有特色的高校,比如: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媒体系是英国文化研究的重镇;威斯敏特大学是环球十大新闻传媒学院之一,全校大部分专业都与传媒有关;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传媒专业专门研究亚非、近东和中东的传媒问题等等。 当然,榜单中比较靠后的一些学校,传媒研究实力也非常强劲,只不过由于院系设置的问题,并没有单独把传媒列成独立学院,因此这些学校在榜单上比较吃亏。比如在20世纪60-90年代凭借“文化研究的伯明翰学派”蜚声国际的伯明翰大学,与传媒相关的专业和项目如今是分散在语言系(Modern Language), 政治科学与国际研究(Political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等院系下的,每年这些系的研究成果对传媒学术界也颇有贡献。院校速览:其他除了英美外,其他国家也有很多有特色的传媒专业。2018年QS排名中,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传媒专业排名世界第一。近年来,赴港学习传媒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港校师资多来源于北美和英国的名校,同时由于香港与内地文化传统相似,在香港读传媒专业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让内地学生在承受较少的文化冲击。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都有不错的新闻传播学院,尤其是香港中文大学,汇集了陈韬文,李立峰,冯应谦,邱林川等一众华人大牛学者,香港城市大学的祝建华在华人传播学的量化研究中也绝对是一等一的大牛。 可以说,各个留学目的地都有不错的传媒专业,与其说是选最喜欢的国家,不如说是选最适合的项目,申请者应该结合自己的留学目标,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专业项目。选校建议:看学校一个好的学校排名意味着该校能给你提供的教育资源也比较优质。但除了学校排名之外,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校友资源也至关重要。通常而言,大城市意味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享受更便捷的生活服务,享受更优质的公共资源,但相对生活成本也较高。英国知名传媒高校中地理位置较好的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威斯敏特大学等。校友资源比较丰富的高校,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隐性福利,比如在行业内更容易获得校友的赏识和提携。比如在英国的传媒类高校中,威斯敏特大学,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在国内的校友资源就非常丰富。选校建议:看个人如果想要回国工作,那么选校时可以选择在国内口碑较好,知名度高,校友较多的。但若想留在留学地发展,则要选择在留学地认可度较高的高校。各个国家都有本国人认可的学校排名,比如: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最认可的排名是REF排名,Times排名和Guardian排名;中国和美国人则比较熟悉QS排名。选校建议:看导师对于博士阶段的申请人来说,选一个与你方向一致、有足够能力指导你、且人品靠谱的好导师至关重要。与理工科这类主观性较小的学科不同,对从事传媒研究这类社会科学研究的博士而言,你的科研工作将有很大的比重将由导师来指点和评定。导师选得好不好,不仅将直接决定你未来几年的生活质量和身心状态,更决定了你能不能做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毕业论文,而论文将成为你将来求职的敲门砖。判断导师合不合适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去看他最近3-5年内的学术发表是不是与你的研究兴趣一致,最好再去读一读他的文章,自己判断一下他的研究实力能不能指导你。当然,博士生在申请时肯定要与导师邮件联系,导师人品如何,在邮件联系时也能看出大概。课程设置: 硕士课程研究生层次教学的目标是为媒体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一定分析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在大部分留学国家,不管具体的名字叫什么,传媒专业的硕士项目都可以归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类。 Master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传统的理论型传播学硕士偏重于传播理论的学习,比如LSE的大部分传播硕士项目,都比较重视联系政治理论和社会理论。这类专业可能有不同的名字,比如Loughborough叫它MA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Warwick叫它MA in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Goldsmith称其为MA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项目等等。在课程设置上,学生通常要学习Media and Communication Theories,Research Methods等核心课,辅以Media Policy, Social Media,Communication & Development,Ethics &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ultural Instries,Digital Cultures,Mediating Gender & Sexuality等选修课。此类项目学制一般为一年,有些学校是两年。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媒体界或文化界工作,但继续攻读PhD其实更可以发挥出他们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优势。 Master in Strategic Communications:偏实践的传媒硕士则比较侧重传播理论在商业上的运用,一般这些项目的名字有Strategic Communications,Public Relations, Advertising, Branding & Communication, Business Communication,Corporate 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等等。此类项目有些是传媒学院办的,有些则是与商学院合办的。常见的课程包括Digital Marketing,Creative Contents,Branding, Advertising & Promotional Strategies,Marketing Theories, Consumer Behaviour Theories, 等等。此类项目的毕业生就业都很不错,方向包括咨询公司,企业的品牌宣传和营销部门,媒体广告部,广告或公关公司,等等。LSE硕士项目LSE的MSc Media and Communication项目,学制一年,可选Data and Society, Research,Media and Communication Governance三个方向。网站上的项目简介显示,该项目必须完成四类课程,第一类是必修理论课,也就是下图Paper 1所列的传播概念和理论,第二类是必修方法课,即下图Paper 2的高级传播研究方法,第三类主要是选修专业课,学生需要从下图所列的课中选择符合自己培养方向的选修课,如受众研究,政治传播,全球媒介产业,人际传播,电影理论等等,学生要从中选择3门,官网上还注明了如果想选外院开设的选修课,学生最多可以选择2门。第四类就是要在项目结束前提交12000字的毕业论文。KCL硕士项目King's College London的实践型硕士项目,也是全职一年制的项目。项目总共要求选够180学分,其中课程包括三类,第一类就是80学分的必修课,由两门40学分的课程构成。第一门是学策略传播理论,虽然整个项目偏实践,但这门课程算是整个课程体系中最理论的一部分了;第二门是应用策略沟通,业界的案例会比较多。第二类就是40学分的选修课,一般由几门20-40学分不等的课程组成,比如受众行为研究,数字营销,战争研究,等等,学生只要选够40学分就可以。这些选修课都比较注重实战,因此上课过程中会了解到比较多的业界资讯,也会有很多小组作业,模拟汇报等实践的机会。第三类课程就是毕业论文,这个占60学分。PhD课程设置博士生阶段培养的重点是学术研究能力。在这一阶段,课程的深度也将增加。英国和香港的传媒专业博士学制一般为3-4年。英国传媒博士通常在第1年参加研究方法的课程培训,在第1年结束时提交研究计划并通过答辩,就可以正式开始研究自己的课题了,论文提交时间在第3年到第4年间。香港博士与英国类似。英国博士主要是与自己的导师讨论专业问题,如果导师认为有必要,可以选修学校内的专业课程。由于整个项目中导师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英国的博士颇类似“学徒制”,师傅手把手带徒弟,师生的研究风格和水平一脉相承。这也提醒有意在英国攻读博士的同学们,一定要选择方向相符,研究实力高超的导师,这样才算对自己的将来负责。 美国传媒博士则平均4-7年毕业。他们需要在前2年的时间里完成自己领域的课程和考试,然后通过博士资格考核,这才算正式由PhD student 转为PhD candidate,此后才可以开始研究自己的课题。美国PhD项目的好处在于,前两年为了准备资格考试,你会拼命学习广泛涉猎,为自己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因此美国传媒研究的PhD像大多数美国人文社科PhD一样,研究水平货真价实,实力经得起考验。而且较长的学制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自己的publication,这对在学术界求职是大有帮助的。申请规划: 专业实力+语言能力近几年,因为传媒专业的专业门槛较低,国内外就业前景很好,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也来申请传媒研究生,因此传媒专业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跨专业申请的同学有的来自于相近的社科专业,比如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有的甚至来自理工类专业比如计算机专业。一般来说跨专业申请的同学有他们的劣势,但也有知识面Multi-disciplinary的优势,国外高校近几年也是鼓励培养跨学科人才的。但不管是什么专业出身,申请优秀的传媒专业项目必备两个硬核条件:一是语言,一是成绩。 传媒专业会有比较多的场合用到书面和口语表达,因此语言是各高校很看重的一方面,一般来说,除了对雅思或托福的总分设最低要求之外,高校还会对写作和口语设置单项要求,比如LSE的最低要求是小分不低于6,总分不低于7,个别PhD项目甚至要求小分不低于7。 此外,随着中国留学生人数的逐年增长,海外高校也渐渐摸清了如何评判中国学生的水平,名校就会比较看重学生的平均分。比如LSE不光要求学生是从知名大学取得本科学位,而且还要求学生的平均分达到85/100分以上,一般达到了90/100的同学才有充足的底气去申请。除了平时成绩,可以证明自己专业能力的还有项目经历和科研经历。如果能够在简历和动机信中展示出这些经历,也能够增加申请成功的几率。背景提升除了硬条件,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软实力往往才是让人脱颖而出的关键。传媒类专业比较强调学生的责任感、公民意识、沟通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因此如果平常参加过专业类比赛(比如大学生广告节,公共关系大赛,新闻写作比赛),或有成熟的媒体作品,再或者曾经参加、组织或主持过公益实践项目(比如在联合国某组织实习过,在绿色和平组织实习过,等等),或者有在高大上的公司或传媒机构里实习的经历(比如曾在宝洁,新华社,路透社实习过,等等),也会为你的申请增色不少。英国PhD:Proposal很重要与申请硕士项目不同,PhD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你提交的research proposal将是决定申请成败的最重要的材料。一般来说,英国PhD申请中,是导师拍板决定要不要你,而导师最想要的学生就是和自己研究兴趣一致,并且具备一定科研潜质的同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有两点至关重要:首先,申请前可以先与导师套磁,摸清楚导师的需求和偏好,展示出自己对学术的热爱和对这个项目的兴趣;其次,好好打磨研究计划,展示出自己对理论、方法的扎实功底,同时表现出自己对这个领域的了解。有些同学会专门针对某一个导师的兴趣和要求订制一个研究计划,有些同学是用一份过硬的研究计划申请多所学校,这两个策略都是可以的,要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但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这份proposal符合学术规范,有学术价值。一般来说,导师也都明白,一个可以写出漂亮的research proposal的申请人,综合素质也必然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寻找合适的PhD导师全世界的传媒专业PhD那么多,几乎每个申请者都希望能选择一个听起来最“高大上”的。殊不知,PhD阶段的申请与本科和研究生性质完全不同。如果说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申请目标是把申请者带到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平台,从而作为将来发展的跳板,那么,到PhD申请这一步,最应该做的不再是选择“平台”,而是选择“落脚点”。也就是说,导师与课题才是PhD申请中最应该重视的。只有理解你的topic,在你的领域有所建树,并且具备以看到学生成长为乐的“父母本能”的导师,才能够在将来4年甚至更久的学习生活中帮助你提高。有一些导师也许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近几年都没有招到博士生,但是迫切想要招到博士生,他们就可能在申请阶段表现得非常好说话,很爽快地给你发offer,但入学之后你也许会发现他并不具备指导你课题的能力,却还经常摆出领导架子,给出错误的意见来折腾你(当然不是有意的,仅仅因为他们真的不懂)。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陷入迷茫甚至自我否定,最终退学的PhD也大有人在,白白浪费了几年光阴。因此,选择PhD导师一定要看重的方面是:他的研究兴趣,他的科研实力,和他的人品。研究兴趣和科研实力都可以在学校网站的profile上面看出来,人品方面则可以咨询他往届的学生。名气大的导师也许没有那么多精力指导你,但籍籍无名的导师可能只顾在学术圈内自保,不能给学生足够的容错空间,甚至可能一有什么风险就处处把锅甩给学生。总之就是,别管这个导师多么爽利地给你发offer,在真正开始你的PhD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背景调查,选择脾气相投,领域想同的学者一起工作,这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业前景: 抓住行业机遇随着新媒体行业和TMT产业的繁荣,传媒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留学生可以选择的领域除了传统媒体外,还包括当前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此外,咨询、公共关系、广告、各类企业的品牌营销部门、政府机关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传播人员。可以说,在社会科学这个大类中,传媒专业是就业面最广阔、择业最灵活、薪资水平有竞争力、最容易升职的几个专业之一。 而传媒专业的研究人员在国内择业也有优势。国外高校缺乏对中国的传媒体制和传播现象有足够了解的研究者,国内高校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且研究能力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因此无论你想在哪里工作,只要实力足够,都会有科研机构向你伸出橄榄枝的。 根据LSE公布的官方数据,在该校媒体与传媒学院6个硕士专业的校友中,90%以上的人是工作/进一步深造的状态,工资的中位数是每年25000英镑。毕业生选择的工作地点遍及全球,大多数进入了信息与数码、学术圈、NGO和慈善机构、媒体、公共关系与传播等行业,其中的中国学生不乏有进入百度、彭博社、中国青年报等知名媒体,中国海外投资集团、华润集团等知名企业的。毕业生工作的头衔也很高,包括分析师,研究助理,媒介助理等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