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国际观察》主编,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王海镇,副教授。博士。上海市人。198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1987-1989年,日本航空公司上海分公司1989年,日本静冈县立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进修生)1990-199
-
陈敏华,博士,研究员。1986年自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国际社会文化及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同时承担社会心理学和国际关系教学工作。曾出席社会学国际学术会议和“跨文化
-
马丽蓉,教授、复旦大学博士、上外阿拉伯学博士后(2008年)、中国中东学会理事、中阿友好协会理事、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上海市申银万国教学科研一等奖得主、上外“首届青年博士学术骨干&
-
马骏:男,上海市人,1966年9月6日生,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研究员。2001年与2004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国际关系史)硕士与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国
-
鲁茉莉:女,汉族,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经济学(IPE)联系电话:021—65311900—2617
-
谭再文,男,1966年5月生。法学博士,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大国关系。学习经历:1999-2002华东师范大学法律政治
-
陈万里,教授、研究生导师。1977年2月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工作至今。1977年9月至1979年7月被教育部录取为公派阿拉伯也门萨那大学留学生,1980年至1982
-
朱威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理事,上海市国际
-
韦宗友:男,安徽舒城人,1970年11月7日生,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副教授。1998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史专业,获历史系硕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前身)工作。研究兴趣:国际安全与外交;美国安全与外交;国际关系理论。开设课程:外交学概论、二战后美国外交。主持和参与的课题: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2005年度重大科研项目“国际安全与美国”;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度一般科研项目“霸权阴影下的国家对外战略研究”;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度重大科研项目“当代外交类型研究”。获奖情况:《制衡、追随与冷战后国际政治》一文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科研成果二等奖;2001-2003年连续获复旦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地址:上海市大连西路550号,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200083)办公室: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613办公室电话:008621-65311900×2682(O)电子信箱:wzy82@yahoo.com主要学术活动:2003年9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与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现实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及主题发言;2004年11、12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美国战略与中美关系系列对话”,主题发言;2004年12月:中华美国学会理事会在北京召开的理事会及学术研讨会;2006年4月,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国际安全与美国”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评论人。学术出版情况:论文:《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与实践——<领导世界还是支配世界>评介》,载《美国研究》2006年第3期。《理解中国新外交:国内变迁、外部环境与国际秩序》,载《国际观察》2006年第4期。《论日内瓦会议后美国与柬埔寨关系的演变1954-1960》,载《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2期。《解读修正主义国家:概念、指标及涵义》,载《国际论坛》2006年第2期。《中国的多边主义外交:一种范式的转移》,载潘忠歧主编:《多边治理与国际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重新认识修正主义国家》,载何佩群、俞沂暄主编:《国际关系与认同政治》,时事出版社2006年版。《霸权阴影下的战略选择》,载《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第4期。《权力、软权力与国家形象》,载《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失败国家”问题与国际秩序》,载《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本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战略缔造之通鉴——评<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载《国际观察》,2005年第1期。《论制衡霸权的困境》,载陈玉刚、袁建华主编:《超越威斯特伐利亚?——21世纪国际关系的解读》,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集体行动的难题与制衡霸权》,载《国际观察》,2003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制衡、追随与冷战后国际政治》,载《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对大战起源的另一种现实主义解读——评<大战的起源>》,载《美国研究》,2002年第4期。《攻防理论浅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6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译著:《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多边主义》(参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RESUMEWEIZONGYOUAssociateprofessorofinternationalrelations,SchoolofInternationalandDiplomaticAffairs(SIDA),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ADDRESSSIDA,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550,WestDalianRd.,Shanghai,China.200083.Wzy82@yahoo.com86-21-65311900EXE2682RESEARCHINTERESTSinternationalsecurity;USsecuritystrategyandforeignpolicy;theoriesofinternationalrelations.WEIZONGYOUisanassociatedprofessorofinternationalrelationsattheSchoolofInternationalandDiplomaticAffairs(SIDA),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HereceivedhisMasterdegreeinhistor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fromNanjingUniversityandPh.D.ininternationalrelationsfromFudanUniversityin1998and2004respectively.HejoinedthefaultyofSIDAin2004.Heiscurrentlyinchargeoftworesearchprograms:States’ForeignBehaviorsintheShadowofHegemonyandBandwagoning:AStudyofSmallandMiddlePowers’ForeignBehaviors.Amongthearticlespublishedare“InterpretingChina’sNewDiplomacy:Domesticchanges,ExternalPressureandImpactonInternationalOrder”;“TheRevisionistState:Concept,CriteriaandImplications”;“States’ForeignBehaviorsintheShadowofHegemony”;“Balancing,BandwangoningandtheInternationalPoliticsinthePost-ColdWarEra”;“TheProblemofCollectiveActionandtheBalancingofHegemony”.HeiscurrentlyworkingonabooktiltedStates’ForeignBehaviorsintheShadowofHegemony.HiscurrentresearchinterestsareU.S.securitystrategyandforeignpolicy,IRtheories.HeteachesTheoriesandPracticesofDiplomacyandU.S.ForeignPolicySinceWorldWarTwoforgraateandundergraate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