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刚,男,1959年6月出生,重庆人,汉族,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博士学位,担任社会工作:国际儒联第三、四届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四
-
李映福,男,1963年11月出生,籍贯:四川资阳市,汉族,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学位。担任社会工作: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日本考古学会会员,所在系、室、考古系。邮箱地址:li
-
一、个人简介李永宪,男,1954年7月出生,四川成都人,汉族,教授,考古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考古系助教进修班(1989年6月),担任社会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
-
白彬,男,,1966年10月出生,籍贯:四川江安,汉族,教授,考古学系副主任,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年),所在系、
-
黄伟,男,1954年3月生。1978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2年7月获历史学学士,1985年7月历史学硕士,1985年7月起任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史文化
-
罗二虎,1955年8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兼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日本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三峡博物馆特聘研究员等。1978~1985年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研究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20世纪90年代作为客座教授曾长期在日本多所大学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并在日本出版、发表了多种学术专著和论文。1997年回国以来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项目、日本住友财团亚洲关联项目、三峡考古项目、南水北调考古项目等,并参加了日本文部省的多项科研课题。在科研方面以考古学为中心,并力图结合历史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美术学、民俗学等方法进行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历史考古、史前考古、中国西南考古、美术考古与古代艺术、古代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生态、中外文化比较等。联系方式(邮箱):luoerhu9339@163.com著作(凡未标出著者名者均为独著,下同):《龙与中国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资料集成》(编,1~5册),日本,京都大学,1995年。《魂归峭壁——悬棺与崖葬》,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秦汉时代的中国西南》,天地出版社,2000年。《追访逝去的世界丛书》(主编,共10种),重庆出版社,2001~2002年。《汉代画像石棺》,巴蜀书社,2002年。《中国漢代の画像と画像墓》(上下册),日本,慶友社,2002年。《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副总主编,全200册),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其中作为第七辑《西南考古文献》第181~190册的主编)《古代巴蜀文化探秘》(阮荣春、罗二虎主编),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中国美术考古研究现状》(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中国西南文献丛书(二编)》(副总主编,全50册),学苑出版社,2009年。(其中作为第六辑《西南考古文献》第46~50册主编)部分论文:《试论古代墓葬中龙形象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1期。《成都指挥街周代遗址发掘报告》(第一执笔),《南方民族考古》第一辑,1987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四川崖墓开凿技术初探》,《四川文物》1987年第2期。《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8年第2期。《三台妻江崖墓初探》,《四川文物》1988年第4期。《成都地区出土卜甲的初步研究》,《考古》1988年第12期。《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发掘报告》(第一执笔),《南方民族考古》第二辑,1990年,四川科技出版社。《成都指挥街遗址孢粉分析》(第一执笔),《南方民族考古》第二辑,1990年,四川科技出版社。《论三星堆文化居民的族属》,《巴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书社,1991年。《论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崖墓》,《考古与文物》1991年第3期。《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分期》,《成都文物》1991年第4期。《“西南丝绸之路”的考古调查》,《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辑,1993年,四川科技出版社。《论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文化》,《东南文化》1994年第1期。《汉晋时期の中国“西南シルクロ-ド”》,《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3集,1994年,日本龙谷大学。(日文)《中国新石器时代の时期区分につぃて》,《大阪文化财研究》第8号,1995年,日本大阪文化财。(日文)《中国新石器时代の文化区系と分期》,《中国新石器时代资料集成》,日本京都大学东南ァジァ研究センタ-,1995年。(日文)《“西南丝绸之路的初步考察》,《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中国陝西省出土銭樹仏像考》,《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6集,1997年,日本龙谷大学。(日文)《秦汉时代における中国西南地域の民族》,《东南ァジァ研究》第35卷3号,1997年,日本京都大学。(日文)《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与分期》,《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及其与四川地区的关系》,《文物》1998年第12期。《试论青衣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汉代画像石棺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第1期。《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系绳石刀》,《四川文物》2000年第2期。《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中国初期佛像与西南地域文化圈》,《世界文化と佛教——山田明尔教授还历纪念论文集》,[日本]永田文昌堂,2000年。(日文)《寻找古代巴人文化》,《大自然探索》2000年第2期。《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考古》2000年第6期。《中国西南地区汉代画像墓与豪族》,《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略论贵州清镇汉墓出土的早期佛像》,《四川文物》2001年第2期。《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一),《农业考古》2001年第1期。《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二)》,《农业考古》2001年第3期。《四川青川秦律与稻作农业》,《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巴蜀文物考古图》,《文史知识》2001年第7期。《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第4期。《巴蜀文物考古略述》,《两岸资讯社会的史学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2001年。《重庆云阳县李家坝Ⅰ区水田遗址发掘简报》(第一执笔),《考古》2001年第11期。《云阳李家坝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云阳李家坝东周墓地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云阳李家坝10号岩坑墓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云阳李家坝37号岩坑墓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云阳李家坝水田遗址发掘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集(1997年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组合》,《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1期。《重庆云阳李家坝东周墓地1997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2年1期。《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1期。《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2年第3期(转载)。《四川汉代画像墓与神仙方术和早期道教》,《神话、祭祀与长江文明》,文物出版社,2002年。《巴蜀文化的瑰宝——云阳李家坝遗址》(第二作者),《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文物出版社,2002年。《中国南方谷物加工工具——杵臼的两个系统》,《考古与文物》(增刊),2002年。ThePaddyFieldRemainsatLijiabaAreaⅠinChongqing,CHINESEARDHAEOLOGY,volume2,200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汉代模型明器中的水田模型》,《考古》2003年第4期。《峡江巴文化寻踪——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1997年发掘略记》,《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2期。《初论晚期巴文化的类型》,《重庆2001年三峡文物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四川南溪长顺坡汉墓画像石棺考释》,《四川文物》2003年第6期。《晚期巴文化李家坝类型初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5期。《中国古代系绳石刀研究》,《考古学集刊》第十四集,考古杂志社,2004年。《重庆で新发现の纪年钱树の佛像について》,《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日本龙谷大学,2004年。(日文)《岷江上游石棺葬发现研究回顾》,《考古与民族学探索》,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长宁七个洞崖墓群汉画像研究》,《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论中国西南地区早期佛像》,《考古》2005年第6期。《论中国西南地区早期佛像》,《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5年第5期(转载)。《20世纪西南地区石棺葬发现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试论鸡公山文化》(第二作者),《考古》2006年第8期。《贵州威宁县鸡公山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第三执笔),《考古》2006年第8期。《贵州威宁县吴家大坪商周遗址》(第三执笔),《考古》2006年第8期。《青蔵高原における歴史生態学的文化論考》,《環ヒマラヤ広域圏における社会と生態資源変容の地域間比較研究》,日本京都大学,2006年。《贵州威宁县红营盘东周墓地》(第三执笔),《考古》2007年第2期。《东汉画像中所见的早期民间道教》,《文艺研究》2007年第2期。《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怀疑与解释——中国古代史新论》,学林出版社,2007年。《论中国古代的系绳陶刀》,《考古》2007年第12期。《中国南方佛像新发现》,《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宗教文化の総合研究》,日本佛教大学アジア宗教文化情報研究所、2008年。(日文)《生态文化的疆域——半月形边地文化带》,《国家人文地理》2008年第4期。《西南汉代画像的发现与研究回顾》,《中国美术研究》2008年第2期。《论岷江上游石棺葬的文化性质》,《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3期。《试论卡莎湖文化》,《华夏考古》2008年第4期。《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研究论集》,巴蜀书社,2008年。《关于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第十次年会论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升仙图卷——长顺坡汉代石棺画像》,《中国美术研究》2009年第2期。《“弋射收获”画像考》,《民族艺术》2009年第2期。《中国早期佛像的主要发现——论重庆新发现的纪念钱树佛像》,《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学术卷)》,文物出版社,2009年。《川渝地区汉墓》,《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论汉代岭南与巴蜀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双层木椁墓为中心的考古学考察》(第一作者),《西汉南越国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10年。《长江流域的早期城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
-
霍巍,男,1957年2月25日生,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兼任中国社会科学
-
石硕,男,1957年10月17日出生,籍贯四川成都,汉族,教授(二级),教育部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民族学科
-
粟品孝,男,1969年3月出生,籍贯四川,邮箱:supx69330@126.com学历: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四川大学历史系本科,获学士学位1991年9月
-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导师介绍:纪希禹
大学公共管理 管理学院 管理学姓名:纪希禹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目前主要从事情报学研究简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硕士生导师,主要教授程序设计语言课。曾从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