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刚,男,1959年6月出生,重庆人,汉族,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博士学位,担任社会工作:国际儒联第三、四届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四
-
李映福,男,1963年11月出生,籍贯:四川资阳市,汉族,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学位。担任社会工作: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日本考古学会会员,所在系、室、考古系。邮箱地址:li
-
一、个人简介李永宪,男,1954年7月出生,四川成都人,汉族,教授,考古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考古系助教进修班(1989年6月),担任社会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0年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南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编委会委员(2004年起),国国家文物局科技平台教育培训类专家组成员(2004年起),四川省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2010年起)AffiliateprofessorofAnthropology,UniversityofWashington(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2007年起),所在系、室:考古学系,邮箱地址Yongxianli212@hotmail.com二、研究信息研究方向:石器时代考古、西藏考古、美术考古、博物馆学主要代表著作:《西藏原始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二版。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已完成项目1.西藏原始艺术研究,北美亚洲高教基金项目,1998年;2.重庆云阳东洋子遗址考古发掘,重庆文物局委托项目,2000年;3.青藏铁路西藏段考古调查与研究,西藏文物局委托项目,2003年;4.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保护规划,西藏文物局委托项目,2004年;5.《中国文物地图集·西藏分册》编制,西藏文物局委托项目,2010年。在研项目:1.西藏史前史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项目,2011年;2.秦汉帝国对西南边疆的开发与治理——以大凉山腹地为例,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重点项目,2010年。发表论文:1.李永宪马云喜《盐边县岩门公社傈僳族调查》,《四川省苗族、傈僳族、傣族、白族、满族历史调查》,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1984年。2.李永宪《陈列设计中的形与色》,《中国博物馆》第3期,1985年。3.李永宪《川大博物馆的陈列形式设计》,《博物馆工作》第2期,1986年。4.李永宪霍巍《大汶口文化的骨牙雕筒不是斧柄尾饰》,《中国文物报》1988年10月14日第三版。5.李永宪霍巍《我国史前时期的人体装饰品》,《考古》1990年第3期。6.李永宪霍巍《西藏高原新发现旧石器》,《中国文物报》1990年10月4日第一版。7.霍巍李永宪《藏族先民的人体装饰品》,《雪域文化》1990年第3期。8.霍巍李永宪《西藏壁画中的藏族古代体育史料》,《文史杂志》1990年第6期。9.霍巍李永宪《藏南吉隆崖葬习俗的调查与初步研究》,《南方民族考古》第3辑,四川科技出版社,1990年。10.霍巍李永宪《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的原始文化》,《西藏研究》1991年第3期。11.李永宪等《西藏拉萨曲贡村新石器时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第10期。12.李永宪霍巍《西藏史前时期的骨器》,《雪域文化》1991年第1期。13.李永宪《西藏史前考古的新收获》,《中国文物报》1991年12月6日第三版。14.李永宪《略论西藏的细石器》,《西藏研究》1992年第1期。15.霍巍李永宪《关于琮、璧的两点刍议》,《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1期。16.李永宪《西藏吉隆罗垄沟石器地点》,《南方民族考古》第4辑,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17.李永宪《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流域的石器遗存──兼论西藏细石器的相关问题》,《南方民族考古》第4辑,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18.李永宪霍巍《西藏昂仁古墓葬的调查与试掘》,《南方民族考古》第4辑,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19.霍巍李永宪《西藏昂仁日吾其寺的调查》,《南方民族考古》第4辑,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年。20.李永宪《叶村的玛尼石刻》,《邦锦花》1992年第2期。21.李永宪《略论鲁日朗卡岩画的狩猎场面》,《雪域文化》1992年第3期。22.李永宪《西藏高原西部发现石器遗存》,《中国文物报》1993年3月7日第一版。23.霍巍李永宪《西藏山南拉加里宫殿勘察报告》,《文物》1993年第2期。24.李永宪《漫话拉加里》,《雪域文化》1993年第2期。25.索朗旺堆霍巍李永宪《吉隆贡塘王城及卓玛拉康遗址的调查与阿里贡塘王国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西藏研究论丛·5》,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26.霍巍李永宪《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曲松、加查两县古墓葬的调查与发掘》,《南方民族考古》第5辑,四川科技出版社,1993年12月。27.李永宪《西藏岩画述略》,《中国文物报》1994年3月13日第三版。28.XU,LI,ThepresentArchaeologyoftheNeolithicperiodinTibet,CurrentIssuesinSino-TibetanLinguistics,1994,Osaka,Japan.29.李永宪《西藏仲巴县城北石器地点》,《考古》1994年第7期。30.霍巍李永宪《西藏山南隆子县石棺墓的调查与清理》,《考古》1994年第7期。31.霍巍李永宪《西藏吉隆县发现唐显庆三年〔大唐天竺使出铭〕》,《考古》1994年第7期。32.李永宪《西藏仲巴县城北石器遗存及相关问题的初步分析》,《考古》1994年第7期。33.李永宪霍巍《西藏岩画艺术》,《西藏岩画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34.李永宪《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西南的古代交通与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35.《塔博寺壁画》(托玛斯著,李永宪译),《西藏考古》第一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36.霍巍李永宪《西藏西部佛教考古新收获──阿里高原皮央·东嘎石窟考古调查记》,《中国文物报》1995年9月3日第三版。37.霍巍李永宪徐朝龙《西藏西部皮央·东嘎佛教石窟群遗迹调查记》,《茨城大学教养部集刊》29期,1995年12月。38.李永宪《西藏石器时代文化的新发现》,《中国西藏》1995年第5期。39.李永宪《吉隆的崖葬习俗》,《西藏民俗》1996年第2期。40.李永宪《略论四川地区的细石器》,《四川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12月。41.霍巍李永宪等《西藏阿里东嘎·皮央石窟考古调查简报》,《文物》1997年第9期。42.李永宪《试论中国西南地区的细石器》,《中国考古学会第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43.李永宪陈剑等《四川云阳县李家坝遗址1994~1995年考古发掘》,《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35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44.李永宪《西藏岩画初考》,《中国西南文化研究》第3辑,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12月。45.李永宪《西藏岩画之旅》,《西藏旅游》1998年3、4期合刊、1999年1、2期单刊(连载)。46.黄伟、李永宪、白彬《三峡库区李家坝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1999年2月21日第一版头条。47.李永宪《中国西南细石器与石器时代文化的几个问题》,《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48.李永宪《西藏日土县塔康巴岩画的调查》,《考古》2001年第6期。49.李永宪等《西藏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调查简报》,《考古》2001年第6期。50.霍巍李永宪等《西藏札达县皮央-东嘎遗址1997年调查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1年第3期。51.李永宪、姚军《云阳东洋子遗址考古勘探发掘报告》,《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科学出版社,2001年11月。52.李永宪《初论西藏岩画》,《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版。53.李永宪《细石器与中国西南的石器时代文化》,《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巴蜀书社,2002年10月版。54.王华、李永宪、冯玉梅、涂林玲、张会领《西藏昌都热底垄石棺墓人骨年代的研究》,《地球学报》2003年第12期。55.李永宪《在5000米高度生存》,《文物天地》2003年第12期。56.李永宪《札达盆地岩画的发现及对西藏岩画的几点认识》,《西藏考古与艺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57.李永宪、霍巍《西藏阿里噶尔县“琼隆银城”遗址》,《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04),文物出版社,2005年5月。58.李永宪《考古西藏》,《中国文化遗产》2005年第5期。59.李永宪《聆听天路的远古銎音》,《西藏人文地理》2006年第7期。60.李永宪《略论四川的细石器》,《川大史学·考古学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61.李永宪《再论吐蕃的“赭面”习俗》,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报》25期,2006年12月。62.李永宪《略论吐蕃的“赭面”习俗》,《藏学学刊》第3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63.李永宪《卡若遗址动物遗存与生业模式分析》,《四川文物》2007年第5期。64.李永宪《西藏岩画艺术》,《中国岩画全集·西部卷二》,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65.李永宪《略论西藏考古发现的史前栽培作物》,《中国考古学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66.赵德云、吕红亮、代鹂娟,冷文娜、李永宪:《四川昭觉县好谷村古墓群的调查和清理》,《考古》2009年第4期。67.李永宪《‘跨喜马拉雅’——西部高原的一种文化地理观》,《西藏人文地理》2009年第四期(7月号)。68.李永宪《从考古材料看西藏高原的史前人类活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1月26日(第42期)第五版。69.AmandaHenck,JamesTaylor,HongliangLu,YongxianLi,QingxiaYang,BarbaraGrub…AnthropogenichillslopeterracesandswiddenagricultureinJiuzhaigouNationalPark,northernSichuan,China.QuaternaryResearch73(2010)201–20770.李永宪《西藏岩画——发现的故事》,《西藏人文地理》2010年9月号。71.米骥(李永宪):《西藏岩画的文化背景》,《西藏人文地理》2010年9月号。72.吕红亮、李永宪、陈学志、范永刚、杨青霞、王燕《汉代川西北高原的氐人聚落:九寨沟阿梢垴遗址考古调查试掘的初步分析》,《藏学学刊》第6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73.李永宪《略论岩画的照相记录与图像制作——以马尔康莫斯都岩画1号画面为例》,《历史源流与民族文化——三江并流地区考古暨民族关系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三、讲授课程本科生课程:中国考古学(一)、田野考古概论、考古技术、考古学通论、美术考古导论、西藏高原考古等;硕士生课程:史前考古研究方法、美术考古研究留学生课程:中国考古与中国古代艺术四、主要获奖(科研、教学、实习等奖项)科研:1998年6月,四川省历史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2001年4月,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优秀成果奖”(专著)。2001年12月,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专著)。2010年5月,“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汉文研究专著类三等奖)。2010年10月,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异成果获奖项目(二等奖,专著)教学:1996年12月,“四川省第三届高校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5人)。1997年4月,“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5人)。2006年7月,“2006年四川大学‘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优秀指导教师”奖。2007年7月,2006届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奖。2008年7月,2007届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奖。2008年12月,四川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集体五人)。实习:2009年6月,2008-2009学年优秀实习指导教师(一等奖)。其他:2007年1月,2005~2007年度党建和先进性教育“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9月,“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奖。
-
白彬,男,,1966年10月出生,籍贯:四川江安,汉族,教授,考古学系副主任,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年),所在系、
-
黄伟,男,1954年3月生。1978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2年7月获历史学学士,1985年7月历史学硕士,1985年7月起任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历史文化
-
罗二虎,1955年8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兼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日本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文学
-
霍巍,男,1957年2月25日生,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兼任中国社会科学
-
石硕,男,1957年10月17日出生,籍贯四川成都,汉族,教授(二级),教育部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民族学科
-
粟品孝,男,1969年3月出生,籍贯四川,邮箱:supx69330@126.com学历: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四川大学历史系本科,获学士学位1991年9月
-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导师介绍:纪希禹
大学公共管理 管理学院 管理学姓名:纪希禹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目前主要从事情报学研究简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硕士生导师,主要教授程序设计语言课。曾从事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