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碧(1958.6.21—),皮革化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四川成都。1982年和1986年在四川大学皮革工程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作为四川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联
-
姓名:周成职称: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性别:男出生年月:1970年11月电子邮件:czhou1970nj@hotmail.comQQ:915519030教
-
四川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万毅
万毅一、个人基本情况重庆北碚人,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联系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电子邮箱:wanyidoctor@163.com 二、学历1.1995年9月-1999年6月,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1999年9月-2002年6月,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获法学硕士学位。3.2002年9月-2005年6月,四川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三、工作经历1.200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破格)。2.200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3.2007年4月-2009年4月,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检委会委员、检察长助理。4.2009年4月-2009年10月,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研究所访问学者。5.200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6.2010年1月,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学术兼职1.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2.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3.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行为学会理事4.四川大学检察制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五、学术荣誉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0年)2.上海市第四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9年)3.上海市“曙光学者”(2008年)4.上海交通大学“晨星学者”(2008年)5.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2008年)6.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7年) 六、主持、参与的课题1.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子项目《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研究》2.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马工程”《刑事诉讼法学》3.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盘查程序研究》4.主持: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底限正义视野下的当代刑事诉讼制度变革》5.主持:2005年度司法部部级项目《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研究》6.主持:2007年度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中青班项目)《超越当事人/职权主义:底限正义视野下的审判程序研究》7.主持:2008年度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隐形刑事诉讼法研究》8.主持:2008年度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重点项目《隐形刑事诉讼法研究——实践中的刑事诉讼法》9.主持:2010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检察权运行机制研究》10.主持:2009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检察官法律解释权研究――为检察解释正名》 五、科研成果(一)专著1.万毅著:《中国大陆刑事诉讼法理论与实务》,(台湾)元照出版社2009年版。2.万毅著:《台湾地区检察制度》(检察基础理论文库),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3.万毅著:《实践中的刑事诉讼法:隐形刑事诉讼法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4.万毅著:《一个尚未完成的机关:底限正义视野下的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5.万毅著:《超越当事人/职权主义:底限正义视野下的审判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6.万毅著:《程序正义的重心:底限正义视野下的侦查程序》,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7.万毅著:《底限正义论》(诉讼法文库),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万毅著:《程序如何正义——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纲要》(博士文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9.万毅著:《变革社会的程序正义——语境下的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刑事法文库),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10.万毅、林喜芬编著:《刑事诉讼法》(新世纪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系列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1.谢佑平、万毅著:《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12.谢佑平、万毅著:《刑事侦查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二)论文代表作1.学科级刊物(1)万毅:《论盘查》,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2)万毅:《刑事诉讼法解释论》,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3)左卫民、万毅:《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6期转摘;(4)谢佑平、万毅:《论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 2.近年来代表作2011年(1)万毅:《侦查谋略之运用及其底限》,载《政法论坛》2011年第4期。(2)万毅:《论瑕疵证据》,载《法商研究》2011年第5期。(3)万毅:《论“刑讯逼供”的解释与认定》,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3期。(4)万毅:《论“反复自白”的效力》,载《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5期。(5)万毅:《证据“转化”规则批判》,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1年第3期(学术卡片)观点摘编。(6)万毅:《解读“非法证据”》,载《清华法学》2011年第2期。(7)万毅:《天价过路费案再审撤诉的法理研判》,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4月12日。(7)万毅:《律师独立辩护原则:并非绝对》,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5日。 2010年(1)万毅:《违法诱惑侦查所获证据之证据能力》,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4期。(2)万毅:《私人违法取证的相关法律问题——以记者“暗访”事件为例》,载《法学》2010年第10期。(3)万毅:《论检察监督模式之转型》,载《法学论坛》201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2期(学术卡片)观点摘编。(4)万毅:《中国大陆刑事和解制度改革实证研究》,载《台湾海洋法学报》第8卷第2期。(5)万毅:《公诉策略之运用及其底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11期。 2009年(1)万毅:《宽严相济政策视野下的刑事证据制度改革——基于实践的理论分析》,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年第1期转载。(2)万毅:《同意搜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3)万毅:《逮捕并非“打击刑事犯罪”的手段》,载《法学》2009年第2期。(4)万毅、陈大鹏:《警察盘查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9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08年(1)万毅:《“幽灵抗辩”之对策研究》,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2)万毅:《检察权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8年第5期转摘。(3)万毅:《侦查程序处分权与侦查监督体制转型》,载《法学》2008年第4期。(4)万毅《刑事诉讼中的扣押:法律解释与规范分析》,载《法学》2008年第7期。(5)万毅、林喜芬:《判决中的不同意见公开制度研究》,《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6)万毅、林喜芬、何永军:《刑事证据法的制度转型与研究转向》,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4期。 2007年(1)万毅:《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问题研究》,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5年第9期转摘,《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登目检索。(2)万毅:《检察学研究要在争鸣中寻求共识》,载《法学》2007年第9期。(3)万毅:《诉讼诈骗还是合同诈骗》,载《法学》2007年第12期。 2006年(1)万毅:《刑事执行制度之检讨与改造》,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2)万毅、林喜芬:《他域资源的反思与理想图景的缺失: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理论质评》,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3)万毅、华肖:《检察机关侦查权溯源》,载《法学》2005年第11期。 2005年(1)万毅:《历史与现实交困中的案件请示制度》,载《法学》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2)万毅《论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的“底限正义”》,载《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4期(学术卡片)观点摘编。(3)万毅、刘沛胥:《刑事审限制度检讨》,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4)万毅:《自由:刑事司法制度的本位价值》,载《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1期。 2004年(1)万毅:《刑事不起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6期。(2)万毅:《具体案件的法治意义:从黑哨案反思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载《法学家》2004年第5期(3)万毅、何永军:《公正与效率关系辨正——兼评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6期。(4)万毅:《侦查启动程序研究》,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7期。 2003年(1)万毅:《转折与定位:侦查模式与侦查程序改革》,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2)万毅:《程序法与实体法关系考辨》,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6期。(3)万毅:《转折与展望:评中央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载《法学》2003年第8期。(4)万毅:《刑事诉讼缺席判决制度引论》,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读书卡片》2005年第3期转摘。(5)万毅:《侦查目的评论》,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5期(学术卡片)观点摘编。(6)万毅:《暂予监外执行改革新思路》,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4期。 2002年(1)万毅:《程序正义的重心:刑事侦查程序论》,载《金陵法律评论》2002年秋季卷,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
-
姓名:王东职称: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性别:男出生年月:1972年3月联系地址: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工系邮编:610065传真号码:028-85405604
-
姓名:覃光华职称:副教授担任职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主任、支部书记性别:女出生年月:1975年2月联系地址: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李国英:女,1967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和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获得者。李国英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制
-
林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生年月:1972年2月工作单位: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联系方式:MP:13699075999;Fax:028-85405237
-
姓名:刘恩龙职称:副教授、博导性别:男出生年月:1976.06联系地址:四川大学水电学院邮编:610065电话号码:028-85405121(办)、13688
-
四川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陈 勇
姓名:陈勇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法学院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环境经济,聚落生态和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讲授“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进展&rdq
-
四川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杜玉琼
杜玉琼,1965年生,四川南充人。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WTO法律制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法律制度。一、个人简介1986年大学本科外语专业毕业199